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584|回复: 0

期望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5 23:08:27 | |阅读模式
       将激励力量视为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二者综合作用结果的心理学理论。又称“效价一手段一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H. Vroom)于198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充分研究了激励过程中的各种变量因素,并具体分析了激励力量的大小与各因素之间函数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发展。期望理论假定,个体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励力量是指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既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基本模式表明,效价越高,可能性越大,激励力量也越大。反之亦然。研究发现,要实现有效激励,就必须在整个行为过程中兼顾好三种关系:①努力一绩效关系,涉及个人认为通过一定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性;②绩效一奖励关系,表明个人相信一定水平的绩效会带来所希望的奖励结果的程度;③奖励一个人目标关系,涉及组织奖励满足个人目标或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潜在的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期望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组织给志愿者安排工作要恰当、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激发出志愿者较强的工作动力,过高的目标、不合适的工作会减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志愿服务组织还要在志愿者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办法要尽可能因人而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