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Adamancy在 2005/03/29 11:31am 第 1 次编辑]
ABA与孤独症儿童训练美国经验介绍(笔记)
郭延庆 北京大学精神病卫生研究学院
对于非专业人士,请勿独立擅用ABA法进行实践操作。
ABA的定义:
应用行为分析(ABA)治疗孤独症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正越来越成为治疗孤独症的一种主流趋势。ABA技术实际上并不神秘,大多数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父母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都能够基本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就能奏效的。掌握这种方法与技术不难,但要利用这种技术,达到让自己的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需要持之以恒、每天数小时训练与矫治。
目前,美国应用的ABA分离式试验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方法,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教学中只给孩子简单明确的指令,如“给我积木”等,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清晰。每次“试验”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并根据反应情况给予不同的结果。这种方式很适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他们通常对他人的语言没有反应,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向,不能够像正常儿童那样可以通过细致讲解达到习得新技能的目的。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反复练习。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而及时的反应,可以使用提示(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
一、行为分析三大策略以及操作训练强化物的选择
三大测略:强化、刺激控制、厌恶控制,它们是改变行为的武器。还要做的是,行为的功能分析:对某种行为的功能、环境背景作分析,以提供改变它的思路。
1、强化策略:是ABA教学最有用的。它是一个人为操作的程序。利用某行为之后供应(停止维持)强化物的方法增加(降低)该行为的发生率。强化物可以是糖果饼干(量要适当,消费快,孩子还想要),也可以是关注、拥抱、鼓励等社会性的,越出其不意越好,要马上给。但是注意的是,一定是在行为之后才给,才能给他看见。否则就是贿赂孩子了-不是ABA。
看来,我们的孩子不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他不理人,不和人打招呼,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多次挫折之后,忽视了他这些行为,不再强化这些行为了。(正常的孩子和人打招呼,会得到强化 - 家长高兴奖励、人家也夸赞,孩子的这个行为就被强化了,以后见人就打招呼了)。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家长,要多多强化他建设性行为,这不是说我们要增加什么,而是我们原来做的少了,现在补给他。同样的,我们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越来越重视,他发脾气,我们就抱他、满足他,他的脾气就越来越大。因为我们对他的平常安静、乖的行为不重视、忽视、不注意强化,相反盯住了他的问题行为。
孩子做出了努力,父母给予拥抱,一个吻,一块糖,予以鼓励。
2、刺激控制策略:
带孩子到商店,他喜欢某个东西,给奶奶说他想要,奶奶不理他;如果他撒泼打滚,不给不罢休,您就满足他(您同样有成千上万个理由这样做)。哭闹,发脾气的行为暂时终止了,可从一段时间来看,他在同样情境下的问题行为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了。
换种方式:带孩子到商店,他喜欢某个东西,给爸爸说他想要,爸爸不理他;如果他撒泼打滚,不给不罢休,爸爸依然不理,最后孩子哭了也白哭,只有罢休。可从一段时间来看,他在同样情境下的问题行为慢慢被遏制了。
3、厌恶控制策略(同2雷同)
二、行为功能分析
强化物的筛选
1、间接法
挑选你认为孩子最喜欢的10种强化物,如糖、饼干、小汽车、举高他...
让孩子在同等机会下从中挑选1个消费掉,再补充,再次来(注意交换各个位置)...10次后统计
消费了也可以不补充,从余下的9个中挑...纪录10次,统计出目前他喜欢的强化物的排序。
每几天的训练都要分析一下。
不要让孩子对你的强化物不感兴趣。
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对孩子进行名词的理解训练时,指令是“把玩具给我”,孩子果真把玩具拿给你了,结果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玩具给了妈妈。”
2、直接法
挑选你认为孩子最喜欢的10种以上的强化物,如糖、饼干、小汽车、举高他...
让孩子在同等机会下从中自由挑选1个消费掉(挠挠痒孩子,逗逗孩子)
三、行为功能分析――实验性功能分析
情景分析 前因 结果
游戏情况 丰富的游戏环境,任意选择游戏 NCR的社会互动
注意情景 喜欢的玩具,告诉他自己玩,老师 目标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注
在忙。 意:老师忙呢,先不要打扰老师。
逃避情景给予 给予一定量任务 对依从性行为
鼓励 给予鼓励 社会认可
可以说不,你可以不做
四、可行性操作训练
1、定义:指导者给出指令后立即给予必要的辅导让孩子完成反应。
2、优点:
(1)减少错误,保持高水平的强化机会。
(2)减少孩子的挫败性。
(3)适用于对挫折敏感或新项目的开始。
3、缺点:降低辅助标准主观,难以把握,幅度大,增加错误概念,幅度太小,可能不理解。
4、特点:
(1)无错误学习方法
(2)辅导措施因人而异
(3)对每一种辅助等级都必须完成预先规定的试验次数,直至达降低辅助标准
e.g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真棒,孩子开始很高兴,听惯了,却会厌倦,到最后会无动于衷的。
例如:嗯!孩子起立!--哇!真棒!起来了!--拿出一块糖,但不要放在孩子的手中。只是让他看到--想要吗?--孩子回答:想要--好!伸出手来!--孩子接下糖果--把漂亮的糖果纸剥下来吧,宝贝!--还想要吗?.......
五、四合一教学法
基础摸底:呈现至少三个项目(其中饱含至少一个学习项目)
随机轮换项目的位置以及指令:
1、集中实验法:
例子.摆出球,杯,鞋让孩子识别,随机抽出其中一样看孩子能否认出。
只记录其中一样的正确率。
2、单一呈现法:只叫摸球(不摸其他)几天后再来。(高->低)
杯子从远处的角落靠近小球,让孩子去摸小球。
3、随机轮换法:摸球(换位)摸球(换位)摸杯...(低->高)
4、扩展试验法:引入2个以上的物体。
5、维持阶段:到操场让孩子指出球在哪。
六、自然环境下教学
七、模仿言语孩子的沟通训练
1、创造沟通机会。
刺激->等待->强化。
刻意创造沟通机会。(孩子未能轻易得到,就会与你做沟通)
a、在孩子面前吃孩子最喜欢的食物,但不要给他,等几秒钟,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做出想吃的举动,给予提示。再问孩子想要些什么?如果孩子说想要,再问要什么?给予食物,吸引他上前,伸手或说出来。
b、激活玩具的玩法,终止后把玩具递给孩子。
当孩子的面,打开玩具的开关,然后关了玩具,把玩具递给孩子,看看孩子是否会打开玩具开关。
c、当着孩子把4块积木放进盒子里,突然间把一个小动物放进盒子里面。
看看孩子的注意力。
d、和孩子一起看书。
e、打开泡泡盒,当着孩子面吹泡泡,然后关闭并拧紧盒子,让孩子尝试打开。
f、熟悉一个游戏,直到孩子表现很开心的样子,停止玩游戏,等待。游戏可以是蹦蹦床、老鹰抓小鸡。
g、吹胀气球,然后使气球泄气,把另一个干净的气球放在孩子面前,期待反应。
h、给孩子他不喜欢的玩具,教会孩子不只是通过发脾气,表现厌恶的神情,学会说:不喜欢。
教会孩子拒绝的方法,say no。不能只是通过发脾气。
:em105: :em105: :em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