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671|回复: 0

我们用笔谱写金色晚年(12月16日爱心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7 19:33:00 | |阅读模式
我们用笔谱写金色晚年
                                        陈杰禹
在荔湾区逢源街,有一班活跃在社区的老记,名为“康龄探射灯”。成员有林铸海、林瑞霞、钟正祥、我四人为专职记者,从事社区新闻的采访报道;方广生、陈点仙、陈景  三位是诗词编委,负责整理、审核、校对对联和诗词。我们采编的文稿和集贤社社员的诗词作品,都会刊登在每月一期的康龄通讯上,印发给全体会员和长者志愿者
1998年5月27日,当时的文昌街道办事处与香港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友好合作,在文昌街道建立康龄中心。香港警界高级督察凌剑刚先生将位于文昌北路耀华大街12号祖屋无偿供给康龄中心作为会址使用,主任李涛姑娘是来自香港的硕士社工。康龄中心是内地与香港合办的首间老人社区服务中心,以香港为长者服务的模式为内地老人服务,设有社交及康乐服务、长者支援服务、社区教育、家务助理和志愿者发展,使长者在中心不仅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而且通过做志愿者,为孤老残疾和有需要的人士奉献爱心,帮助他人也充实自己。中心成立了七个志愿者组,有爱心大使组、关怀志愿者组、亲善大使组、乐善组、园丁组、万能志愿者组和康龄探射灯。志愿者记者从此诞生,他们前后有十多人参加,象探射灯一样,射向社区每一个角落,把大街小巷的见闻收集起来,编写稿件,出版印发给大家阅读。2002年11月21日,全市首支长者志愿者队-------逢源长者志愿者联队成立,康龄探射灯记者全部参加长者志愿者队,他们采编的稿件在一个《金色晚年》季刊发表,面向全街发行。康龄月刊自1998年6月创刊至2005年7月,已出版了73期。我们采编的稿件既有报道、议论、散文,又有心声、人物专访、科普卫生知识,还有天南地北、吟诗作对,把街道重大活动以及孤寡特困人士的诉求及时反映,还有中心职员计划安排的当月活动日程,用红、绿、黄色纸、A 4纸张电脑排版打印于每月初会员有会时派到嘉宾、客人和全体会员手中,深受大家的欢迎。
2000年3月10日至14日,康龄中心选派黄楚康、段富珍、陈达媛、陈杰禹四人赴港,参加有邻舍辅导会安老服务部主办的“穗港长幼互关怀迎千禧送暖活动总结暨才艺显示大会”,我中心长者响应邻舍辅导会号召,编织了499条毛颈巾送给孤儿,荣获才艺比赛的冠军。段姨一人织巾84条名列十大织巾之星,我和黄楚康制作21尺画轴,以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我撰写嵌头诗献给大会:
穗城红棉花竞放,港岛紫荆吐艳香。
长者安享天年寿,幼儿欢笑乐声扬。
互相帮助齐敬老,关心社会志愿者强。
怀抱爱心工携手,迎来邻舍羡情长。
千年转换新世纪,禧龙值岁更辉煌。
我们四人还合唱一首以粤曲“青梅竹马”填词的欢乐曲,唱出穗港志愿者欢聚、康龄两地情,并祝福长者人人欢乐安康。大会长者热烈欢迎来自广州的“四小龙”精彩才艺表演,也打响了穗港长者亲善交流第一炮。在李涛姑娘带领下,我们先后访问了黄大仙下屯展能中心、白会督夫人康龄中心、赛马会乐富宿舍、富亨青少年中心暨阅览室和白天康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与香港长者、青年、智障人士进行亲善交流访问,增进两地友谊和了解。回穗后,我撰写了整个行程的访问日志,发表在中心“浓情二载互关怀”纪念特刊上,使会员和嘉宾对穗港两地长者交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文昌慈善会每周年会庆和康龄中心会刊都出版特刊,我和陈槐、林铸海、林瑞霞、钟正祥、陈点仙、梁初、陈沛贞、何德言等都积极投稿,或参加口号命名,或参加征文比赛。我与陈槐等于2001年被评为模范志愿者;2002年获得了金色晚年志愿者奖励计划金奖状;2003年又获得逢源街“晚霞争辉”金奖,被授予区先进志愿者和街爱心大使的称号;2004年我写的“我爱逢源社区”的文章获得了征文比赛的冠军,探射灯其他几位老记都分别获得金、银、铜奖状和先进志愿者称号。
2003年1月13日至16日,街志愿者联队一行31人,在办事处毕美玉副主任和康龄中心黄郁雯主任率领下,应邀访港进行亲善交流。代表团参观香港立法会时受到范徐丽泰主席亲切接见,在短短四天中,我们与香港多个康龄中心交流分享做志愿者的经验和心得,还参观了智障人士服务单位和老人服务中心,上门探访独居长者,使我们对香港的安老、康复服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月15日,我们参加了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长者志愿者共创社区新星里程计划分享会”,聆听了关锐煊教授作的“长者志愿者与可持续发展”讲座和董志发总干事作的“穗港长者志愿者服务推行情况概况”报告会,我和谢瑞美等一班人在会上表演诗朗诵“超越自我”。通过分享会,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义务工作的重要性。志愿者服务可以让长者发挥潜能,服务社群,提升生活素质,在老有所为中得到老有所乐。回穗后,在特刊专辑中,我撰写了“穗港长者志愿者共创社区新里程”的报道和“穗港联五栽,康龄乐耆英-----老人活动多姿多彩,长者志愿者尽精英”的文章,我又发表了志愿者人物专访报道,有“万能志愿者郭志康和他的贤内助段富珍”,段姨以她乐于助人的优良事迹于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50名先进志愿者之一。“古稀老汉神枪手(摄像枪)方伯与黄顺”、“尽心尽责的三个诗词编委”等通讯。其他记者也纷纷撰写文章在特刊发表。
75岁陈槐,曾被选为康龄中心秘书和逢源长者志愿者联队副大队长,他是昌华街居民,慕名参加逢源志愿者并担任记者。他善用余暇,关怀探访逢源孤老,积极写报道稿、旅游见闻和重大活动如“会庆五周年回顾”、“逢源街长者志愿者赴港探访有感”等数十篇文章,被评为爱心大使和区街先进志愿者,近因病在家疗养。
69岁林瑞霞婆婆,是乐善组志愿者。她除了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外,积极写稿表扬好人好事和保健知识。她说:“分配了采访任务,晚上不睡觉也要把稿写好,要不心里就更着急,更加睡不着”。在康龄五周年会庆特刊中,她写了“赴港交流有感”等文章,描写出了孤老感谢慈善会关怀的心声。
67岁林铸海,身体不太好,有哮喘病,有时在家要吸氧。他做了老记,越写越开心。他深入基层,找第一手资料,力争做到实事求是,主动与被采访人沟通。他参加中心征文比赛拿过冠军,赴港交流特刊中,他写过“志在参与”和“参加赴港交流团感受”等文章,他还是逢源书画会会员,在重大活动中即席画画挥毫,活动多了,身体也好了很多。
70岁钟正祥,是省水利厅退休高工,他学识渊博,能歌善舞,不时上台露一手英文歌曲和交谊妙舞。除了写稿,还在活动中背着相机为公公婆婆留下精彩一瞬美妙的回忆。他撰写过多篇报道和“以无私的爱走近需要照顾的长者”等精彩文章。谢美瑞婆婆也执笔创作诗歌“我爱康龄中心”和“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老人的学习与成长”等文章。
三位七十多岁的诗词编委各有所长,方广生是集贤社社长,每次聚会,出题讲诗,一丝不苟;陈点仙善词曲;陈景  工律诗,每次出席书法挥毫,审编习作逐字斟酌,务求对偶押韵。他们的作品多篇入选前些年出版的“耆青诗文集”,该集已被香港图书馆收藏。
康龄探射灯老记,每月初定期开会,安排各人采访报道项目,分工负责,有计划撰写通讯和专门报道。全体记者都是康龄中心和长者志愿者的义务联络员,对外联谊进行宣传推介中心品牌,我们接待多国家民政部、省市和香港特区领导嘉宾、志愿者、长者,我们向传媒推介长者志愿者和康龄中心的服务,我们用笔宣传西关传统文化和谐社区,我们用笔谱写金色晚年。

作者简介:
    陈杰禹   1936年11月出生,1996年退休。现为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会员,担任“康龄探射灯”义务记者7年,任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逢源街长者志愿者联队大队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