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4483|回复: 3

《Youth.name》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15:52:13 |

《Youth.name》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天哪...太长了??这篇也要翻译吗??
如果要的话跟我说。...我不翻译这篇先...
发表于 2007-8-25 14:47:45 |

《Youth.name》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我想分开翻,由于时间不多,就翻到第三个标题那里先吧,尽量一个月后交
发表于 2007-8-26 20:05:24 |

《Youth.name》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同志们~ 加油吖~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22:56:19 | |阅读模式
《Youth.name》2005年第一期(总第四期)
主办网站:广州青年网
编辑出版:义务工作推广工作室
执行主编:乌托邦
执行编辑:小敏、四娘、黄励
采写组:四娘、老乌、春燕、小华、笑问天、bigmouse1、小咩咩、洪图
美术组:钟宇婷、灵芝
创意组:小敏
漫画组:wing
校对:黄励
电子邮箱:love@35.com  
网上订阅:http://www.youth.name
电话:(020)88328887
主办网站:广州青年网
编辑出版:义务工作推广工作室
本期出版日期:2005年5月
下一期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内部交流刊物)
本期所有文字和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本刊物为非盈利性杂志刊物,如有版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
本期杂志排版和美术设计由义务工作推广室设计,业务联系:(020)88593510
目录:
1.开篇语――志愿者的礼物
2.十大爱心之星
3.同路中人-访自然之友会员洪霞
4.志愿者专栏-获奖感受
5.志愿者专栏-无声世界的祝福
6.志愿楷模-梁从诫教授的环保情
7.志愿物语
8.志愿特稿-欢乐风 七彩虹
9.志愿特稿-七彩虹日记之感恩的心
10.志愿特稿-烛光中的祝福
11.志愿特稿-迎新年 送温暖
12.志愿热点
13.心得分享
14.志愿组织介绍-自然之友
15.异国volunteer-巴黎——给予饥饿者的食物和尊重
16.关注本地
17.爱心高校
18.探访日记之珍婆婆
一、开篇语
            志愿者的礼物        文:youth.name编辑部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著名小说《麦琪的礼物》里,写到一对深深相爱的夫妇“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最最宝贵的东西”。那是一幕感人的的情景:贫困又深爱着彼此的他们为了送一份珍贵的圣诞礼物给对方,妻子不惜将自己一头漂亮的长发剪去,换成丈夫最喜欢的一只手表的表链;而丈夫则将自己最喜欢的手表换成一把很漂亮的梳子送给妻子……
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最最宝贵的东西。
每到周末,很多志愿者来到七彩虹欢乐营、心心之家广船敬老院,来到光明大本营、东山康复小组……他们很空闲很无聊只是想找些东西来做吗?不是的,大多志愿者们都非常忙碌,他们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与学习之中,抽出一点点休假的时间来做义务服务,并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力,难能可贵。
志愿者们得到了不少礼物:智障儿童、脑瘫儿童、肢残儿童的欢乐与进步;独居长者、患病长者、抑郁长者的微笑与乐观;街头露宿者、流浪者、乞讨者的温饱与安慰;还有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的鼓励与支持……是的,志愿者们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奖赏,然而却收获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一声感谢、一丝微笑、一个拥抱,这些礼物都是生命的盐,灵魂的光。
在平凡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麦琪的礼物》里的那对夫妇一样,他们愿意用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去换取别人最需要的东西。这种牺牲,甚至可以对毫不相识的人,这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在爱的名义下对别人无私的奉献。
你得到了什么礼物?请带着微笑,翻开第四期《youth.name》杂志,大家一起共享各种快乐的漂亮的礼物吧。
二、十大爱心之星
编者按:
2004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志愿者事业在前进,这足以令到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更加努力。2004年的进步,与众多位志愿者的执着与坚持密不可分。我们的前进,是全赖众多志愿者的认知、感悟、付出……是他们凭着自己的觉悟、自己的良知、自己的责任心,从不后悔地在做着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让我们为2004年真心付出的志愿者致敬!
广州青年网2004年度十大爱心之星介绍:
1.扬阳——2003年12月参与义务工作,前期七彩虹欢乐营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2.wing——经常在志愿者活动见到的小女孩,有着一颗真纯的爱心。
3.小华——基本上每周的志愿者活动,你都会听到小华的声音,一个不知疲倦的女孩。
4.四娘——我们《Young.name》杂志的编辑,一直不曾间断地参与志愿者活动,用她“爱的行动”宣传着志愿者精神。
5.婷婷——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女孩,对义务工作,她执着地付出了很多。
6.鱼鱼——杂志第三期的封面人物,参与外展个案服务,帮助过很多青少年。
7.戴维斯——我行我素的女孩,积极投身在志愿者宣传工作方面。
8.琪琪——可爱的潮州女孩,一个人生活在广州,一个人投入到义务工作当中。
9.糯米磁——七彩虹志愿者的组织者,每周三,总是她,把周六早上七彩虹活动的帖子发上论坛。
10.小敏——细心的男孩,坚定信念的执行者,为了义务工作的推广,他无悔努力着。
三、同路中人
锦上花 雪中炭――访自然之友会员洪霞      
文:春燕

“不做锦上添花,只做雪中送炭,志愿者就是要这样。”
2005年4月2日,广州志协一行十二人赶到了新洲。新洲位于广州市东南面,仍属广州市辖区,河道纵横,对面就是黄埔码头。在这里船仍然是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当地居民中还有很多人在做渡船的生意。而这次我们来探访的就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人。
她们是建国后的第一批“小艇之家”成员,也被称为疍家。现在她们都已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虽然符合广州市低保政策的相关规定,但是从未享受过这份待遇。为了让老人可以安度晚年,一群热心的志愿者准备为她们登记资料,并向政府申请福利。而这次活动其中一位发起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自然之友”的成员洪霞阿姨。
对于洪霞阿姨,我之前只知道她是“自然之友”的会员。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新洲车站。她个子不高,走路很快,一身紫色运动装扮,显得很有活力,带着眼镜,言谈中能看得出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同伴口中,我得知她就是我要采访的对象——霞姨。互相介绍后,她就谦虚地说,今天要向我们这群年轻志愿者学习,以后的社会要靠我们。
今天探访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老人们的诉求,登记相关资料。在接下来近两小时里,霞姨不知疲倦地向同行的《南方日报》记者介绍疍家们的生活困境,以及她们遭受过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你们明不明白?她们不懂知识,她们没文化,她们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在探访的过程中,霞姨不时地显得有些激动。“她们是正直善良的人,但是有很多时候她们被社会遗忘了。她们需要我们这些有知识的人来帮助她们。我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就是要和大家联合起来,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这么简单。不做锦上添花,只做雪中送炭,志愿者就是要这样。”她说自己爱抱打不平,也吃过亏,但是她不后悔。透过她的真诚的表情,有力的手势,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正义的战士,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奔走呼吁。
在活动的间隙,霞姨跟我们说起了她的过去。原来霞姨的父母都是军人,父亲祖籍辽宁,在解放战争中跟随林彪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路打到了广东。解放后便留了下来。霞姨就出生在这里。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她经历过家庭的变故,遭遇过社会的不公平对待,也许是因为这些独特的经历才造就了今天坚强的她。
霞姨说,她是在2000年加入“自然之友”的,当时是在报纸上第一次看到了这个组织,因为赞同它“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理念,加上对其创始人梁从诫先生以及他的家族感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做自然的朋友”这一行列。
要离开老人的家的时候,霞意看到了院子里野生的花草,便饶有兴趣地和老人说自己想要摘一些。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情,她解释说,自己喜欢植物,她要把这些花草种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欣赏它们。
“做自然的朋友”在她看来,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信仰。过去五年是体现人生意义的五年,霞姨用她的思想感染着身边的人,一点一滴影响着身边的人;过去五年又是考验与矛盾的五年,她遇到过别人的不屑和不解,同时她也明白以她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她没有放弃。她说,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自己能做的事。
离开新洲,霞姨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的家做客。她告诉我们,她打算把自己的一栋住宅楼用于“自然之友”在广州的会议、宣传场地。那是栋典型的南方民居,两层砖木建筑,还有小天井。亲戚们都动员霞姨把房子出租出去,可是霞姨就是不干。她还要再花一笔钱把这里重新装修,然后提供给社会热心人士作为推广志愿事业的场地。话语间,洋溢着她对志愿事业的热爱,流露着她对志愿事业未来的憧憬。
交谈中霞姨坦然地谈到自己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并且会危及她的生命。她说她现在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甚至谈到了死亡,谈到了来世。对于这一切,她都很平静。如果有来世,她说,她希望可以继续做她喜欢做的事。
从霞姨家中出来,今天的采访也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来时的那个自己,仿佛霞姨在我脑里种下了什么。
“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广大的志愿者们,我想你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四、志愿者专栏
获奖感受              文:老乌
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默默地耕耘了很多年,义务工作本身就是我最大的荣誉。2005年3月我很荣幸地获得了团中央颁发的“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去领取这个奖,本来觉得心中有愧,因为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还没有做到理想中的最好。但是,想到这个荣誉也属于我们广青的全体志愿者,想到有利于今后我们的志愿工作宣传,还是很欣喜地去领了这个奖项回来。
我们习惯了在挫折中互相勉励,更习惯了从收获的成功中吸取力量,一步步走得更远更有信心。为什么选择参与义工?首先是一个新尝试,一份真实的社会参与感,然后是一份责任感,一份坚持心。
2000年参加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时候,内心的澎湃的激情化为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从探访照顾一名孤寡老人开始,学习怎样和老人家聊天拉家常,带老人家去医院诊病,维修电器、清洁卫生……后来成为了启智服务总队队长,又开始学习各类专业医疗知识,为脑瘫孩子进行康复理疗、教福利院的小朋友画画写字。我曾经听过无数的“谢谢”,最难忘的一声是一名原本不会说话的脑瘫小朋友,半年多康复理疗后,慢慢地张开口型,说出了“谢谢”两个字!从此我就有了自己永不枯竭的快乐,虽然这快乐也常常伴随着绵绵的忧伤。残疾者生活的艰辛、山区儿童恶劣的就学环境、街头露宿者的孤独无助、高墙里的犯罪青少年忏悔的声音、孤儿院孩子们满是期盼的眼神……这些都常常令我的灵魂久久不安,黯然神伤。有时候他们的一声谢谢、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都是感到自己力量实在太微小,所能做的是那么少那么少,而需要帮助的人却是那么多那么多。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所有这些都让我对明天更有信心,我目睹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但是与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有更多人像香港的市民一样把做义工当成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像吃饭和饮茶一样,让义务工作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们的习惯。
也许多年的坚持,就是希望能把一份爱心传递下去。也许多年的坚持,是因为在付出的过程中看到了最纯真的笑容、最纯净的眼神。一路上我并不寂寞,因为那许许多多的同路中人。因为相信在这条路上,我还会认识更多有志于志愿事业的、和我一样有着同一个名字的人:义务工作者。

无色世界的祝福              文:四娘
馈赠,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得到满足的人,是一方还是彼此?
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5年3月21日,周一,中午时分,东山区邮局门口,乞讨的伯伯,斋啡与四娘。
我要寄一封信去英国给我最好的高中同学,利用午休时间,赶到东山区邮局,斋啡与我同行。
我急性子,一见到邮局,便急急忙忙想跑进去。
斋啡拉住我,问我有没有零钱。
我左翻右翻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递给了他。我心想,他要零钱来干什么呢。
他拿着钱,给了在邮局门口旁边乞讨的伯伯。
哦,我才发觉到,那个伯伯一直在很大声地卖力叫喊“祝你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他,还是一个盲人。但我没有更多的留意伯伯,我的心,只是在挂念我要寄的信。
信,量重;我,交钱。一番工夫之后,我完成了任务,满意地走出邮局。
斋啡第一句话,就是说:“他祝你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他把伯伯的祝福转给了我)
到了下一天,斋啡打电话给我,谈话的过程之中,我知道了其他的故事。
那天,在我们之后也有个婆婆给钱那位乞讨的伯伯。伯伯大声地说:“祝你身体健康,出入平安”!婆婆微笑着向他鞠一下躬,说了声:“谢谢”。
虽然是她的馈赠,但她却感谢他的祝福……(重温:伯伯是个盲人,他根本看不见婆婆的鞠躬,但她仍然如此去做)
是的,婆婆在馈赠她的零钱,而伯伯也在馈赠,馈赠他的祝福;伯伯因为婆婆的零钱而满足,婆婆因为伯伯的祝福而快乐。
亲爱的朋友,此刻,你也和我一样的感动吗?我想到我们的志愿工作,有很多很多人和我一起,努力地为营造爱而努力,无关其他。
微笑、付出、坚持……我有了更大的勇气。

四、志愿楷模
梁从诫教授的环保情             文章整理:小咩咩

   “自然之友”的活动室位于北京沙滩北街,会长是梁从诫教授。他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学者梁启超,而他的双亲,是中国两位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但熟悉他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因为他最关注的是环保,在他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对自然的爱,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和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
他的名片,是用废纸做的。他送给一些记者的资料,是用废纸背面复印的。他总是随身带一把勺儿,从不用一次性筷子。他走在楼道里,总是随手关掉白天还亮着的一盏盏廊灯。他讲过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他为保护环境做了点什么。
  当1994年3月这个组织诞生时,是以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的名义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但他更喜欢“自然之友”这个别称。因为,“自然之友”体现了他以及同行者的基本理念。
  靠民间的力量为保护自然而战,并非一件浪漫的事。监督、批评,总会涉及一些单位或个人的利益,阻力也就随时随地不请自来。他指着同样在忙碌着的志愿者们说:不管在外面遇到了多少困难,一回到“自然之友”这个家,我就又看到了希望。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得知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滇西北一片原始森林将遭受灭顶之灾时,他全力以赴,奔走呐喊,把求援信复印了80多份送给新闻媒体。在短短的一周内,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16位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作了批示,支持保护这片珍贵的森林和这一珍贵、美丽的物种。
  可可西里,蒙语“美丽的少女”,这里是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雪豹等大批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但近些年这里的野生动物,尤其是藏羚羊,遭到疯狂捕杀。藏羚羊是我国的特有动物,早被国际公约列为严禁贸易物种,但在国际市场上,藏羚羊绒制品却十分走俏。为此,他们发起了“救护藏羚羊”活动。
  1999年5月,梁从诫率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往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亲手点燃了销毁从盗猎分子手中缴获的近400张藏羚羊皮的烈火。返程中发生了车祸,他右肩脱臼、胸部挫伤。在采访中,梁先生只字不提这场大难。笔者还是从他自己的一篇笔记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环保行动不是轻柔的田园诗,风险总是有的。为民间绿色活动付点代价,我们无怨无悔。

一次,在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时,梁从诫谈到了我们的志愿者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一定要注重实效,形式化的东西作用很有限。”
  梁从诫强调,环保志愿者尤其要身体力行。“绿水蓝天”不能向别人要,中国人均资源很少,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非常重要。用洗衣服的水擦地、冲马桶,吃饭时点菜适量以免把资源变成垃圾,去餐馆时带上筷子,用过的纸反面仍然可以写信、打印,这些事稍微注意一下就可做到。志愿者在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的同时,也应该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这才符合志愿精神的本意。
以上仅仅是梁从诫环保情的几个表现而已,他一直也关心与热心于环保活动,例如:
到各大、中小学作过近百次环保讲演,接受了上百次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采访,发表了十几篇有关环境问题的文章,通过传媒体作了大量环保宣传。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在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作了《大声疾呼,加强环保》的发言,提出了有关环保的重要提案。
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梁从诫曾代表自然之友和其他民间环保人士一道在桂林与克林顿总统座谈;1998 年 10 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期间,曾与布莱尔首相会面并以个人名义向布莱尔首相递交了要求在英国禁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公开信,布莱尔首相很快回信表示支持;1999 年 2 月应邀参加了欧洲议会绿党党团会议,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中国的环境政策和民间环保运动发展情况。
  由于梁从诫多年来积极参与了保护中国文物的活动,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1998 年被文物界推选为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2000年 8 月,梁从诫荣获 2000 年菲律宾“麦格塞塞”奖,此奖以菲律宾前总统命名,是专为在社会活动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士而设,有的国外报刊誉之为“亚洲诺贝尔奖”。

梁从诫会长是“自然之友”各项活动及行政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五年来,“自然之友”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例如:
  中国首次开展了民办的群众环境教育活动,组织了向会员和公众普及环保知识的“绿色讲座”,听众超过两千人次。出版了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环保儿童读物之一《地球家园》。首次举办了民间性中小学教师环境教育交流培训活动,两次组织中小学教师到德国、荷兰,就青少年环境教育问题进行参观学习。
  在中国首次进行了“报纸环境意识调查”。连续三年对全国主要报纸的环境报道进行了系统统计和分析,对它们的环境意识给予了科学评估。
  通过全国政协等渠道,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涉及北京环境污染治理、江河源生态保护等重大环境问题的建议。
  为保护生态资源,制止大规模猎杀野生动物的恶潮,99 年组织北京多家环保团体共同发出“不买、不做、不吃野味”的倡议书。
与国外环保组织和传媒进行了大量交流,宣传了中国的环境政策和民间的环保活动等等。

五、志愿物语                                   整理:flying
四季:我一直很想问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对这份非盈利的工作这么执着且乐此不疲,但一直都没机会。然而,当最后和阿存一起唱歌、欢快得跳起来的时候,我似乎领悟到什么。也许,这正是他们寻找到的快乐生活的一部分。也许,这正是他们寻找的人生的意义。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志愿者的事业中寻找到快乐,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志愿者在观看了香港聆动空间团体的“一人一故事”演出后的感想)
Harry :我们志愿者现在所做的就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令这个如此冷漠的社会变得温暖与有情!
schneider :那一瞬间感动了,我相信那位老太太做每一件善事时都是带着这样的态度的,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而是把自己放到最低,去支持她的善举。老太太的一个动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做志愿活动时的态度——微笑着给盲人鞠躬。
小华:我们从活动开始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去芳村那么远,也没想过坐车;我们收集了很多物资,同时还想方设法地去节约,力求给露宿者最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坐出租车去,那就失去了这个活动的意义。(关怀露宿者活动中的一席话)
岩:最大的苦恼是,我活动时必须带着女儿一起去,因为她是全托的,周末在家。这样,有时会影响服务的质量,但那些孩子们的反映都不错,因为,他们更喜欢和小孩子玩。我也很欣喜地看到了女儿的成长和变化。现在她已经快5岁了,经常会主动问我,“我们这周是不是要去看那些小朋友了?”
我是蚊子:加入志协,已有五年,回首往事,感慨万分,千言万语,难以言尽,写个对联,表达心情。上联:志愿坎坷路上你我携手行;下联:历经沧海桑田至今仍无悔;横批:我心依旧。
咖啡猫:当一名出色的义工必须具有“三心二智”:耐心、信心、同情心+理智、睿智。
Hzlys:现代社会的人很现实,冷漠变成了习惯,爱心被埋了起来。我相信义工的出现会唤醒越来越多人的良知,越来越多的义工会激起更多人的爱心,就像冲击波一样,一波一波传递着人间的爱,直至人们将爱心变为习惯,将助人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让爱传递——这正是义工最了不起的贡献!让爱传递——与所有义工共勉!
irene1009:我很喜欢开篇语的题目:坎坷路,笑迈步。短短6个字,道出了前进道路的崎岖以及自愿者从容面对的乐观心态。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看《YOUTH NAME》杂志,但感觉却出乎意料的好。文字,美工搭配得很新颖,而内容则让我得益不浅。很好的网络杂志哦。各位义工辛苦啦,要继续努力哦。
六、志愿特稿
欢乐风.七彩虹      文:bigmouse1    责任编辑:四娘
编者按: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名叫WXL的七彩虹欢乐营女学员,她极少与人接触,性格非常内向。她拒绝和人交谈,腼腆而且脾气倔强,爱说“不”、“不要”、“你走开”……
   她总是呆呆地坐在一边,不走动也不说话,即使参加活动也会紧紧地牵着父亲的衣角,不时乱发脾气,谁劝说也没有用。因为她容易失控,志愿者们都有点害怕与她交往。
   时日推移,在七彩虹不断的活动中,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她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这是一个难得的转变,现在的她,已经可以独立参加活动,已经融入这个大家庭,并能分享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游戏的快乐,有时还会主动向志愿者伸出手来,低低头,说一声“你好”。
   这轻轻一声“你好”,是给志愿者们最好的回报。
   今年4月,正值七彩虹欢乐营(以下简称七彩虹)成立2周年之际,大家对七彩虹的关切越发强烈,我们《youth.name》杂志进行了一次七彩虹系列报道:
   七彩虹,成立于2003年4月,其得名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七彩虹所在的街道即以彩虹命名,二是寓意七彩虹学员以及志愿者们的心情与生活像彩虹一样阳光,像彩虹一样灿烂多彩。
   七彩虹由仁爱中心(广州市荔湾区仁爱弱能青年职业康复训练中心)主办,广青(广东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提供人力、组织支持。目的是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训练及团体活动多种方式,帮助弱能、智障青年朋友提高以下几方面能力:一、独立生活能力;二、与人沟通能力;三、自信心及自我形象;四、个人兴趣培养;五、潜能的发掘;六、社区资源的学习运用。
   七彩虹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零到有、逐步成熟壮大的漫长历程,老乌、kitty、杨阳、糯米糍等几任营长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初的时候,参加的学员只有几个,都来自附近的社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也是屈指可数。目前,固定参加的学员已经有30多个,分别来自广州各区,最远的学员甚至来自佛山南海,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也有200多人,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活动开展方面,七彩虹也经历过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社区走向社会的过程。以前,学员和志愿者只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做做手工上上课玩玩游戏而已,并没有成型的活动主题与方案。
   现在,活动之前,策划人员都会根据活动主题制定出专门的方案,放在网上供学员及志愿者们参考,如2005年七彩虹的活动主题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时,组织者会根据参加的学员和志愿者的人数、爱好等情况,分别编入梦想手工场、趣味小学堂、爱心报纸摊等组进行活动。
   梦想手工场,顾名思义就是做手工,通过做手工来感受美好,说出你的爱分享你的梦想;趣味小学堂,则是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员得到某种技能某种程度的提高,为他们融入社会作好准备;爱心报纸摊,呵呵,是学员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我们让他们外出销售报纸,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加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毅力。
   目前,我们已经在手工场里做过灯笼、剪过纸花、填过图画;在小学堂里煮过糖水、烧过汤圆、做过糕点;也曾在爱心报纸摊里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更高的记录。活动最后,还常常会进行一个小小的分享会,让志愿者朋友们谈谈自己对今天活动以及七彩虹发展的感想,确保活动能够越办越好。
   为了让学员们勇敢地走出去,与社会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七彩虹在学员当中组织了一支手语操表演队,并先后在广州市少年宫特殊孩子成果展、扬爱暑期结束汇演、华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日表演等活动中进行了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与赞扬,此外,七彩虹还组织学员与志愿者参加了华厦大酒店、广东省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协办的2005新年欢乐派对、参观了鳄鱼公园、南越王墓、中山大学,观看了广州越秀山上的球赛等等。
   七彩虹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学员们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间的枯燥生活,客观上为社会了解、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也为这一特殊群体接触、适应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沟通效果。
   经过仁爱中心、学员自身以及志愿者朋友们的努力,目前七彩虹的活动已逐步走上轨道:学员与志愿者的资源库越来越详细丰富,流失率有所下降,新的营地开辟起来,七彩虹的品牌也已经树立。
   相信有了微笑、坚持、努力,欢乐的七彩虹将如天上彩虹,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七彩虹日记之:感恩的心                文:小华
    今天是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像往常一样Happy Hour(做义工),来到中山八路七彩虹服务中心。
    大小孩子们在一个男生的示范下,把西米、削好皮的芋头洗净,将芋头切成细粒,再把西米用温水浸泡10分钟,等锅里的水沸腾后,就把芋头放入锅内煮。
    趁着糖水还没有煮好的工夫,我们进入下一个紧扣的环节:教唱《感恩的心》,并教他们这首歌相应的手语。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我们站在一起,一边唱一边缓缓地打着手势,右手手心向上,于腰前由左往右平伸,再换左手,由右往左平伸,右手食指比一,由左往右平伸,双手手指捏起,从两眼前往两旁分开,手指要上下捏合再轻开……孩子们很专注地跟着。
  这时,一股芋头的清香飘来!
    可以下西米啦!掀开锅盖,里面的芋头粒在欢快地跳着舞。放入西米,又一阵沸腾。下了白糖后,一锅香喷喷的糖水闪亮登场!
    大家喝着甜滋滋的糖水,听着主持人的笑话和那首《叮当》,很温馨的一种感觉……
    生活中,尽管有忙碌也有烦恼。但是,只要我们为自己找一份快乐,即使是那么平淡那么平凡,也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为充实!
  也许,我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但我会告诉自己,在人生的路上,要永远心存感恩!
         烛光中的祝福        文:小华    责任编辑:四娘
星伯,何许人也?
他,是广青志愿者的活宝,哪里有他出现,哪里就有快乐和笑声。我们都爱他,我们结伴走在义务工作之路,我们分享着共同的美梦与泪水……
    2005年1月30日,那晚,那人,那事……
    尽管平凡,却引起了许多志愿者朋友的共鸣,扣动着在场每一位朋友的心弦。
    我们在地王广场的志愿者工作室里,刚讨论完并制定了新年给露宿者送温暖的实施方案。大伙总算松了一口气。
    我们仿佛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念头……我偷偷看着每一位朋友的脸,呵呵,每个人的脸都不经意地荡漾着笑意,挺神秘的哦!
    这时,星伯去了KFC为大家买些饮料回来。星伯明天一大早就要离开广州,要去澳门工作。今晚,大家将为星伯开一个温馨的欢送会,祝愿星伯一路顺风。当然,我们保持沉默,想给星伯一个惊喜!
    淡淡的思绪又让我回想起认识星伯的第一天。哦,屈指一数,那应该是十月份的国庆假期了。呵呵,对!我记起来了!就是在广船敬老院“心心之家”认识他的!一位对老人家很有礼貌、很有耐心的男孩子!
    那时候,他的头发挺长、有点乱,象个披头士!那天的天气忽然转冷,他却穿着短短的中分裤。呵呵!显示出几分另类。说实在的,对于老土的我,星伯确实给我印象挺深刻的。从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份嘿嘿哈哈漫不经心的慵懒,到现在的执着、乐观与进取心,短短3个月,我看到的星伯,迅速地在成长!
    趁着星伯没有回来,我和Fox,Becky手忙脚乱地准备着纸贺卡和折叠心形。在粉红色的贺卡上粘贴一对红黄相称的心,也写满了我们志愿者朋友对星伯的深深祝福与鼓励。
    星伯回来了,提着一大袋食品。我们悄悄地熄灭了工作室里唯一的那盏灯,小姚姚和阿lei手捧着摇曳着盈盈烛光的蛋糕走了进来,MP3正播放着《祝福》: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刻,偎著烛光,让我们静静的渡过
莫挥手,莫回头,当我们唱起这首歌
怕只怕,泪水轻轻的滑落
愿心中永远留著我的笑容
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悠扬的歌声中,大家静静地注视着那闪亮跳跃的烛光,互相传递着满载友情和祝福的蛋糕,透过烛光凝望着星伯的笑脸……一直传到他的面前,他的心上。
    星伯,他难以按捺那份感动,向着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这班家伙……”,此刻他竟然有点害羞地笑着,默默无言看着我们。烛光中,我分明看到这位男孩的眼睛里面,闪烁着盈盈的泪光!刹那的光芒却蕴涵着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难舍和感慨!
    面对着燃烧着的蜡烛,星伯面对着周围爱他的朋友们,静静地许下美丽的愿望……
    而我,也在心想:星伯,前程在你手中,好好珍惜,好好努力吧!
    拥有我们这帮朋友的祝福,你一定要继续加油!
    我们和星伯一同走出地王,来到对面宽阔的广场。不远处大Yao和Harry在忙着用蜡烛点缀成心形的图案!在我的眼里,那一点点烛光织成的心形,就是志愿者朋友们坦诚的心灵,平凡而真挚,正尽情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和无尽的热量!焕发着暖暖的、充满无限希望的生命阳光!
    星伯在众人面前,向一位美丽的女孩倾诉了心存已久的心声,呵呵,在每一位朋友的心灵深处,谁都会拥有一个小心愿,谁都不会拒绝真诚的友情坦白!
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
我想你想着你
不管有多么的苦
只要能让你开心我什么都愿意
这样爱你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的星伯,无论以后的结果如何,对他自己来说都是一次胜利!积极的追求总比守候的收获来得可贵!一路上,哭也好,笑也好,只是别忘了赶路。
    成长的历程既漫长却短暂,前进中不应退却,怀着那份信心,那份友情的鼓励继续努力吧!星伯,你是幸运的,得到如此多的祝福!我们仅仅是一起参加志愿工作的伙伴,但我们却成为挚友!希望他快乐,期盼他的未来能精彩!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用手用心围成祝愿的连线?
    只有爱。
    他背着爱赶路,就忘了坎坷、忘了艰辛、忘了困阻……

迎新年 送温暖
――广州青年网网友2005年新春关怀露宿者活动
编者按:2004年12月31日晚,室外气温2摄氏度,一群热心的志愿者放弃了新年倒数的聚会,走上广州的街头,了解露宿者是否有足够的御寒衣物,能否进入街道的避寒站避寒。但是,结果并不如志愿者所想象那般。于是,一个在农历新年为露宿者送关怀的想法就在这群人中酝酿成熟了。关怀露宿者活动,是过往广州本地义务工作未曾涉及的领域,这次活动,广州志愿者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每一个人都有被关怀的需要,志愿者不会遗忘有需要帮助的人群。
活动前,我们在广青网以及各大网站BBS上发出了寻求捐赠的倡议贴,得到了许多热心朋友的大力支持。在1月12日至2月8日的27天时间内,我们一共筹集到4157.92元现金(其中包括50美金折现人民币410.72元)以及饮用水、圆珠笔等部分物资。捐赠的朋友中有小朋友、外国友人,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其中,许多朋友只是将捐赠的物品留下,就匆匆离去。为了筹集更多送给露宿者的食物,我们的义工朋友还向面包档口宣传我们的活动,派发传单,得到了部分面包档主的支持,共有3间面包档捐赠面包120份。
   2月5日,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2天时间。为了制定活动路线图,晚上九点,9名组织者脚踏自行车,沿着文明路—东华东路—东华西路—合群马路—东山口—东山隧道—杨箕村—江湾路—江湾大桥—白云路—文明路—北京路—万福路—大新路—海珠广场……我们关注着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寻觅着广州街头露宿者的踪迹,无畏黑夜的寒冷与凄清,无惧路人投来诧异莫名的眼光。一直到凌晨两点,我们的足迹遍布河南和河北。
   2月7日,“燃点爱心,驱走寒冬2005”活动第一天。
   20:00,我们聚集在地王广场负三层一间小小的门面前,80多张年轻的面孔,每人胸前都别着印有:“燃点爱心,驱走寒冬”字样的红色徽章。
   21:00,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组员集中,领取物资(共150份,用“百家袋”装好,每份包括三袋方便面、一份饼干食品、一支矿泉水、一套雨衣、一支笔、一个贴好邮票的信封和一封新春慰问信)。15分钟后,组长带队出发。按照事前“踩点”后安排的路线,六个小组分头前往无家可归者聚集休息的区域:东山口隧道、江湾桥脚、海珠广场、海珠广场隧道……
   22:30,经过沿江路。发现不远的江边石凳有一个露宿者,海珠桥底也有十几个露宿者,我们决定分组活动。桥底阴暗潮湿,不远处有三个人——一位老婆婆和两位伯伯。他们坐在塑料薄膜和露着棉絮的被子上。老婆婆穿着一件灰黑色布背心,单薄而破旧,头发蓬乱,用一条塑料绳胡乱地扎着,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我们蹲下来,亲切地说:“婆婆、伯伯新年好呀!”“我们是广州一群志愿者,向您们拜年了。”“里面有水,有面包,雨衣,还有些糖果,祝老人家新年好呀!”年纪稍大、满头白发、留着长胡须的伯伯说:“你们很有心,多谢你们啦!”
   看到婆婆只穿着单薄的背心,我不忍地说:“婆婆啊,夜晚挺凉的,穿多件衣服吧”。旁边的伯伯连忙帮婆婆披上件旧毛衣。婆婆一边穿衣服,一边睁大眼睛,侧着脸对我说:“你有心了,我眼睛白内障,已经看不清楚了,只能看到人影。”这时,我才注意到婆婆的眼睛里没有光芒,好像蒙了一层薄雾。“婆婆,你的广州话好纯正的。”婆婆说:“你们好有心,来看我这个婆婆啊。”好像遇到亲人一般,婆婆和我们聊了很多、很多。婆婆说,旁边的老伯伯是肇庆人,看到婆婆看不到东西,很可怜,就互相照顾着婆婆,平时以捡破烂维持生计,夜晚一起在桥底栖身。婆婆还说,广州夜晚治安较差,但是歹徒之类知道他们老人家没有钱物,有点良心的也不会上前骚扰,并且经常有好心人来接济他们,送些面包、盒饭。前几天阴雨连绵,他们还是住在桥底,很阴冷……我想:如果有人赶他们,他们又会往何方栖身呢?天地之大,博爱之广,他们又可以得到多少关爱呢!
   23:20,要赶往其他地方了。我们向婆婆伯伯拱手道别,“婆婆伯伯保重身体!再祝你们新年快乐!”在海珠桥底,我们共派发了16袋物资。
   01:40 我们朝水荫路方向前行,一路寻觅露宿者。在十九路军纪念牌坊下,我们看见一位大叔衣着破旧,背着一个大麻袋坐着,很彷徨的样子。是露宿者?还是赶路的?我们有点犹豫不决。古仔,zhouwei以及michel主动走上前,送上新年的问候,并热情地递上物品。michel热心地为大叔读着慰问信的内容,古仔则解说着救助站的地址。大叔说:“太好了!我正想找救助站!我想回家!”“救助站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送你去吧!”“你们是好心人!谢谢你们,我按地址去问吧!这么晚了,辛苦你们了。”“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送你去吧!”
   我们陪着大叔向救助站方向走去。路上,大叔说,他一直在东莞做工。快过年了,他揣着辛苦挣来的1000多元来广州火车站买票,准备回老家四川。怎知被没良心的贼把钱给偷光了!说着,大叔掀起衣服,一个被割破的大窟窿赫然在眼!大叔接着说,他年28到了广州,身无分文,只得用仅有的值钱的手表换了4个红薯和2个鸡翅膀充饥,晚上就睡在火车站附近。后来被警察送到派出所,他说明了原因,派出所为他开出回乡的证明。他今晚一直寻找救助站至现在,但是人生地不熟,总找不到……幸好遇上我们这些好人!他还说,回到家乡,不出来了!一定要好好计划一下将来,做农民也好!我们听着,不知道该说什么,陪着大叔向前走,心里默默祝福大叔早日回家……
   盼望中,救护站到了,值班室里灯火通明。大叔提着麻袋,探着头,兴奋地向里面的值班人员说:我是来请求帮忙回乡的!我的钱在火车站被偷了!边说边掏出派出所的证明。值班员仔细看着证明,有些不耐烦地说“要检查随身带的物品的证明”,说着,让大叔去另一个房间登记资料。大叔有些迟疑,我说:“大叔,您放心,他们一定会帮你回家的”。值班员不耐烦地催他快走。我忍不住大声说:“大叔放心呀!我们是广州志愿者,《南方都市报》还报道过我们这次送温暖活动。你一定会回到家乡的,放心!”值班员的态度有些缓和,对我们说:“多谢你们了,你们回去吧,我们会按程序办好的。”我们挥着手,和大叔说保重,并祝愿他早日回到家乡!大叔激动地向我们拱手致谢,“多谢你们啊!你们是好人!谢谢,谢谢!”
   02:05,发完最后一份物资。
   这一夜,我们一路同行,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燃点爱心,驱走寒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爱传递……
   2月9日、10日,天气骤然变冷,但我们仍满怀热情,在客村、区庄等地陆续送出120个“百家袋”。
   这次活动,我们并没有刻意邀请媒体记者进行报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在广青网上了解到这个活动,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活动当晚,《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都派出记者跟随我们的活动。2月8日,《羊城晚报》以“志愿者搜城探访无家可归者”为题,详细报道了我们的活动情况,呼吁“不要忘记社会上需要关怀的人”,并登出相关的图片。此外,2月9日,《南方都市报》也在相关版面里进行了报道。
但愿这次活动,能唤起社会的重视,让更多被忽略被遗忘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和尊重。让爱心驱走这个社会的“寒冬”,让温暖常驻人间。

七、志愿热点                                 
怎样看待志愿者之间的恋爱关系?     编辑:小敏
编者按:
在我们志愿者中,有些人为了认识女孩而参与志愿者工作,有些人在义务工作的过程中相识相知。怎么看待志愿者之间拍拖的行为呢?有人说,与其问志愿者之间能否拍拖,不如问,地球人能否拍拖。又有人说,如同办公室恋情会影响办公室工作效率一样,志愿者拍拖,必然会让志愿活动的性质不再单纯。
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参与活动的不同动机呢?对志愿者间拍拖的问题又应该怎么评价?广青网的网友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Loving:
有一些志愿者很坦白地说,参加服务是为了结识美女志愿者,这并不为过,我们包容一切参加义务服务的动机和目的。我也是参加活动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孩。当我感受到她的美好的时候,我想,我们会有快乐的恋情的。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点滴积累我对她的爱。
残剑:
志愿的本意应该是单纯的,否则就不是志愿服务。
希音:
以认识女仔而做义工的动机,我也觉得不妥。不过因为志愿事业而走在一起,这不也是我们之间的佳话吗?
广智:
其实我也鄙视那些抱着认识异性的目的参加活动的人,但我支持因活动而相识的情侣。
请那些因活动而相识的部分情侣,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只要自己身正不怕影斜,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幸福不是必然,要靠你努力争取。
情缘米兰:
我觉得没必要去评论别人的对与错。事物总有其多样性,我看事情还是喜欢一分为二,为了认识美女或帅哥而参加志愿活动就一定错了吗?出于这个目的而加入广青的朋友我也认识一些,甚至是为了追求其对象而加入。但,这又为何不可呢,他们一样的卖力,一样的投入,活动里面没有掺入私人的感情,和别人一样出色地完成任务。我想大家要鄙视的应该是那些达到目的就消失的人吧。
扬阳:
广青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正值青春年华,基本上都是单身。为什么?因为这个年龄最有冲劲,最想做些什么。而为广青付出最多的大多也是单身者。为什么?因为他们牺牲了太多自己寻找异性朋友的时间。
小灰狼:
有些人做事情,目的会很单纯;有些人做事情,目的会很复杂。与其探讨那些人参加志愿者的目的,还不如看看他们是不是对志愿事业有所贡献啦……
其实对于“怎样看待参与志愿活动后发展为恋爱关系的行为?”这个问题,我们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个标准答案。恋爱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不是单纯为了结识异性而加入广青,只要同样是怀着真诚服务的愿望,并且一直是认真投入,我们都不该指责他们。让我们一起祝福恋爱中的志愿者情侣吧!――编者
十、心得分享
相濡以沫                文:跳跳虎(北京)
美新路公益基金开展敬老服务项目至今已经四年有余,在这四年中,我们的服务基地从一个增加到了四个,志愿者的队伍也从最初的十几人成长为今天的近50人,在这四个春秋当中,我们的志愿者用他们的无私关爱温暖了一位位孤独老人的心扉,与此同时,老人们也为志愿者带来了许多感动,甚至是震动。
    最近在北京第一福利院服务的志愿者当中流传着一对老夫妻的故事,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我们是在2005年1月认识了他们。老头儿姓张,大约80岁,住在一福的养护区(半自理),他已经卧床3年。他的老伴儿姓姜,比张老大三岁。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依为命,所幸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经济上还不算太困难,退休以后两老靠退休金度日。然而,从2002年开始,张大爷因为脑中风而瘫痪,姜阿姨无法独自护理,只好让张大爷住进了福利院。原本姜阿姨也打算住进去,和张大爷一起在福利院安享晚年,但仔细一盘算,他们每月的收入仅仅够支付一个人在福利院的开销,于是只有让张大爷先住进去。
    当时张大爷由于瘫痪,不仅无法行动,而且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甚至连姜阿姨都不认识了。为了唤醒老伴的意识,姜阿姨除了回家睡觉以外,时刻守在大爷床前,不断对他讲话,讲过去曾经在哪里吃过一顿饭,也讲今天在来的路上看见开了什么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张大爷已经可以用简单、含糊的发音来表达一些意思了。我们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在张大爷的病房里呆了半个小时,姜阿姨一边和我们谈话,一边教张大爷说话,老太太说一句,老头子跟着说一句。当时我们注意到姜阿姨一只眼睛肿得很厉害,而且走路的时候左腿一瘸一瘸。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在去年下第一场雪那天,在从家到福利院的路上,滑了一跤,把眼睛摔坏了,腿也摔折了,但是一直没有上医院看病,现在腿上的伤口已自动愈合,却留下了永久的残疾。我们原以为她是为了省钱才不去及时治疗,然而姜阿姨却告诉我们,她是舍不得花那点时间,哪怕只耽误半天功夫,她害怕老伴从病床上醒来看不到熟悉的身影会着急难过;她害怕腿上打了石膏无法走到福利院;她害怕眼睛上包了纱布看不清老伴;也许她还害怕别的——生怕她少来半天老伴就会离她而去……
    认识他们以后,我们决定安排李冬莉等三名志愿者负责照顾二老,今天你给他们包一顿饺子,明天我给他们烧一条鱼,渐渐地我们跟二老熟络起来,也知道了他们更多的情况。姜阿姨原本是位大家闺秀,出嫁前十指从不沾锅碗瓢盆,却精通琴棋书画,结婚后家务也是由张大爷来料理。张大爷生病以后,她一面要照顾老伴,一面还要重新学习料理家务,真是够难为的。每次到张大爷的病房,我们和姜阿姨交流的时间比较多,张老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静静地听我们说话,但听到动情之处,老头子便会老泪纵横,或是断断续续地对我们说“谢谢”。最近张大爷康复得不错,还和姜阿姨开起玩笑来,姜阿姨问张大爷,“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啊?”张大爷微笑着吐出两个字——家政,阿姨满脸幸福地对我们说:“他这是在讽刺我啊”。
    于是我们真正学会了这四个字——相濡以沫。

      被遗忘的最初                   文:cotton
在这之前,每次在电视上、电影里看到残疾人的时候,总会感到莫明的害怕,那些生命,对我来说,太沉重,他们的苦难太明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掩藏自己的伤口,让我觉得可怜,提醒我说原来上天有时候是不准备给人出路的。每想到这时候,我心里会黑压压的,很没出息地消沉下去。
    一走进福利院,一个穿着白毛衣的小女孩就从办公室冲了出来:“姐姐,跟我打羽毛球!”,一起来的伙伴跟她走了,后来问起来,她也是第一次来,并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一下子,我对那小女孩很崇拜,那样的活泼,对人不戒备,真是很高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她的纯真心境。
    见到小班小朋友们的第一眼,我便觉得很奇怪,这些小萝卜头,都有着一些不寻常的地方。纵然这样,但我只觉得无比亲切。有个小朋友有白化病,有个小朋友一只眼睛看不见,有个小朋友有智力障碍,等等,但是这些小孩,都有着明亮的笑容,一下子,把我平时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所有的小孩在我眼中都好可爱,那个一只眼睛看不见的小朋友,另外一只眼睛黑亮黑亮的,笑起来有酒窝,很霸道,拿着相机不给其他小朋友玩,可是也很缠人,看到我的外套有两个扣子没扣上,他就叫我蹲下来帮我扣上;那个有白化病的小朋友,想要拿相机,拿不到,坐在地上哭……他们大多数时候是欢笑的,看到有人来,都会很亲热地叫着姐姐、哥哥。“ 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笑呢?他们好坚强,我羡慕他们”,回去的路上我跟同伴这样讲。“也不是坚强吧,他们太小了,还不懂得难过,等他们到了8、9岁,大一点的时候,就会懂了,那时候问题就多了”。对的,是因为不懂得忧愁,而大部分与生活抗争的时候,尿裤子的时候,受伤的时候,疼痛的时候,都有老师和护工阿姨照顾,我们瞧不见。
    可是对我,这次经历对我有着重要的意义。泰戈尔说,人类就像一个小孩,他所有的力量就是成长的力量。我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聪明的,纯洁的,快乐的,天使一般的。是我们自己改变了自己。一个朋友说,他小时候一直梦想着在海边拥有一间小木屋,现在,他很容易就实现儿时的梦想了,可是他自己改变了,他需要的,不再是小木屋,日出、海鸥,而是一所海边的别墅。很多时候,日子其实没有那么艰难,只要我们回到最初,或者,回到从前,简单的生活,纯洁的心境——不为世俗打击、不被偏见扭曲,只是保有那份最初的本真,坚持那个最初的本我。
光明村的31个车站         文:老乌 (本故事纯属虚构)
了玙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的志愿者,她喜欢小朋友,所以加入到启智组,希望可以照顾福利院的小朋友。以前,福利院的小朋友住在海珠区的赤岗,了玙每个星期都去到那里,陪那里的小朋友,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认字。
在2004年的8月份,住在赤岗福利院的小朋友搬走了,搬去到城郊的一个村庄,叫做光明村。了玙第一次去光明村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光明村,生活在这里的小朋友一定很温暖。
去光明村探望福利院的小朋友,只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885路,从总站去到光明村途中有31个车站。对于经常坐惯公共汽车的城市人来说,31个车站的路程,也算得上去。
很多朋友,碍于路途的遥远,去了一次两次探望小朋友后,就不再去了。
了玙自小便不能长时间乘车,路途的颠仆会令了玙很不适应,每次都会晕车和呕吐。
但是,了玙和以前一样,每个星期六日都会抽一天时间,坐31个车站去光明村福利院,只是乘车的时候,了玙会准备一个塑料袋。
了玙去到福利院,还是和小朋友讲故事,陪他们玩。
半年以后,了玙乘车已经不用准备塑料袋了,31个车站的风景,了玙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对于31个车站,了玙也有了新的体会。
第一个车站站名, 爱心
第二个车站的站名,善良,
第三个车站的站名,乐观,
第四个车站的站名,奉献
第五个车站的站名,认知
第六个车站的站名,勇气
第七个车站的站名,财富,
第八个车站的站名,时间,
第九个车站的站名,技能,
第十个车站的站名,形象,
第十一个车站的站名,坚持,
第十二个车站的站名,责任,
第十三个车站的站名,守时,
第十四个车站的站名,安全,
第十五个车站的站名,微笑,
第十六个车站的站名,认真,
第十七个车站的站名,聆听,
第十八个车站的站名,耐心,
第十九个车站的站名,细心,
第二十个车站的站名,情绪,
第二十一个车站的站名,判断,
第二十二个车站的站名,应对,
第二十三个车站的站名,沟通,
第二十四个车站的站名,保密,
第二十五个车站的站名,合作,
第二十六个车站的站名,信任,
第二十七个车站的站名,学习,
第二十八个车站的站名,分享
第二十九个车站的站名,总结,
第三十个车站的站名,进步
最后一个车站站名, 光明村
这三十一个车站站牌,连结起了玙的志愿者之路,她在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中,每次乘搭上855,都对这三十一个车站站牌有新的感受和认识。她相信,只要照足这些站牌的指示去努力,就会去到小朋友的居住地――光明村。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愿意与我们一同前往充满着人间温情的光明村呢?
十一、志愿组织介绍――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1994年注册成立。成员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目前有个人会员一千余人。以及以各大学环保社团为主的23个团体成员。其宗旨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尽力协助政府来解决某些具体环境问题。
“自然之友”要求会员对环境保护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不唱“绿色高调”。自然之友的主要事业,就是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因为我们相信,如果人们没有一颗绿色的心,中国也就不会有一个绿色的未来。
自然之友的活动:
绿色希望行动-志愿者到贫困农村的“希望学校”中去开展环境教育及调研。
流动教学-志愿者随“羚羊”和“野马”两辆流动教学车到学校和社区开展环境教月。
环保讲演、讲座-教育公众,也就教育自己
普及环保读物-“自然之友”书系目前已出版《地球家园》、《为无告的大自然》、《二十世纪环境警示录》、《北京野鸟图鉴》等……
其它活动――植树、观鸟、唱歌、夏令营等等
奖励和荣誉:
1999年,“自然之友”领导人曾获“地球奖”和“大熊猫奖;梁从诫等三位会员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聘为“环境使者”。
2000年8月,会长梁从诫获菲律宾“麦格赛赛奖”;并被北京市奥申委聘为环境顾问。
自然之友地址:北京东城骑河北巷10号共和商务楼325室(100006)
电话:(8610)65261382  网址: www.fon.org.cn  邮箱:office@fon.org.cn
十二、异国volunteer
          巴黎――给予饥饿者的食物和尊重   翻译:Heaven
巴黎――法国首都市中心的一条时尚购物街Rue Rambuteau上,有一间破旧的白色小餐馆,然而,这并不是一间普通的餐馆。这里的客人,穿着破烂的鞋子,褪色的大衣,并享受着免费的午餐。他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家境贫穷、维持不了生计的人。他们聚集到这里,不仅仅为了一顿热腾腾的午餐,寻找与人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享受几个小时的尊重。
“事实上,有个机会坐下来吃顿饭,每个人都以礼待人,感觉上真是件非常棒的事!。”Henri说。Henri今年30岁,露宿街头的日子已经有三个多月了。由于害怕家人会通过报道得知他的近况,他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名。“感觉上”,他努力寻找着最合适的词语,“几乎很正常”。
正如一些别的为露宿者提供服务的救济中心和慈善团体一样,法国组织Restos du Coeur (译作“心之餐馆”,以下简称Restos),为最贫困,最脆弱的一群人提供服务,尽量帮助这些人去解决温饱问题。这个组织在全国范围经营着1900间餐馆和食物派发中心,还拥有85辆流动餐车。本周二,当寒冷侵袭,全法国都处于零度以下,整个巴黎的雪下个不停的时候,Restos为露宿者提供的服务,在这充满圣诞气息的季节里,更为他们称道。
但负责管理这个组织的志愿者强调,他们所做的,并不是施舍――除了提供一顿丰盛的法式大餐(有汤,有肉,有蔬菜,有奶酪,还有点心和咖啡),更重要的,是给予这些自我感觉被社会所排斥的人一些尊重和认可。
然而,志愿者们也承认,帮人的确不易。特别是当这些受惠的人持有与期望中所不同的态度,埋怨食物不好,甚至用语尖锐的时候。
“我们不是一个慈善机构,清楚了这个定义以后,我们就明白到一点,” Oliver Perth,Restos的现任主席说道:“我们应该把所有来到餐馆就餐的人视为与我们、与顾客平等的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不向我们道谢的权利。”
早在二十年前,当法国最受人尊敬的喜剧演员Coluche成立Restos时,这个宗旨已经被确定下来并成为了这个组织的特征。
1985年圣诞前夕,Coluche在巴黎南部他的家乡,成立了Restos的第一个食物派发中心。父母是意大利移民,在一个工薪阶层家庭里长大的Coluche,早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之前,就尝过了失业与乞讨的滋味。
1981年,由于认为当时的政府无能,没有顾及到这个国家最受压迫,受到不平等待遇最严重的一群人的利益,Coluche便打着嘲弄政府的旗号,参加了总统竞选。这使他一举成为了70年代举国知名,风头无两的大人物。他的戏剧,无论是通俗的,还是文雅的,常常都在映射着政治圈内的事件。他曾经讲了个笑话:有一天,上帝说“我应该公平分配才对:富人们应享有丰富的食物,而穷人们就应该饿着肚子”。
Coluche还利用了他的声望和在政府内部的人脉关系,成功游说了政府对捐赠者免除部分税收,以及让法国加入了欧盟的大型农业公积金。通过电台和电视呼吁,这个圆脸,大红鼻子,穿着宽松的工作服的人,成功吸引了成千上百的志愿者和捐赠者,加入到他的行列之中。
1986年,当Restos还没满一周岁的时候,Coluche不幸地在一场摩托车事故中去世。然而,幸运的是,他所创建的组织,保留并发展了下来。
在Coluche去世两年以后,“Coluche法规”被采用。有了这条法规以后,所有向慈善机构捐赠的个人都能免除40%的税收。随后,随着免税率进一步的上升,更高达66%。而捐款数字在当年即达到了3700万欧元,约4800万美金。如今,有了政府的资助,加上每年一月份一系列慈善音乐会所得的收入,这个组织每年的收支预算超过9000万欧元。而在这笔预算中,活动经费和管理费用仅仅只占了8%。
因此,Restos提供的食物,也由1985年的800万上升到了今天的将近6600万。同时,这个组织也把他们的服务范围,从提供食物向提供特殊庇护所,工作咨询以及看管儿童其它更为宽广的项目上延伸开去(有关这个组织的活动信息,可以登陆他们的主页www.restosducoeur.org浏览)。
悲哀的是,如Berth所言,食物供给的增多,除了说明Restos的成功,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这个社会里,贫困阶层在扩大。
尽管法国有着令人称赞的社会福利体系,但经济的缓慢增长,以及长期高居不下的失业率,已经让它的福利制度成为了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去年冬,据Restos公布,全法国范围内,对他们的服务需求量上升了10%。而在巴黎,则惊人地上升了30%。
很多地方开始出现了贫困。然而,当人们坐上电车,看向窗外,满街都是露宿者的身影的时候,他们开始习惯这种景象,并渐渐变得麻木。
Zisa说,法国的贫困阶层,已经发生了改变。
Zisa今年77岁,是个双目炯炯有神,长着满头白发,身形瘦小的老人家。她参加Restos的活动将近有20年了。“在以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那些失业救济金不够用,或者社会福利不足以保障他们食物和住房条件的人。而到了今天,我们的服务对象多了很多的老人,年轻人,还有少数民族。”
在中心里,尽管圣诞的灯饰闪闪发亮,人们的心情却分外压抑。每年的这个时候,Restos都会面临一种特殊的情况。“圣诞节里,孤独的人感觉更孤独,贫困的人会觉得生活更难过,这让他们比一年中其它任何时候都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Berth如是说道。

十三、关注本地
A、1月23日,广东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在华夏大酒店开展了“爱永恒 满华夏”联谊活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总队作为协办方协助扬爱开展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由广青的志愿者担当主持,表演小品、游戏,广青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负责人和特殊孩子家长的充分肯定。
B、1月30日,香港圣雅阁福群会、广州仁爱社会服务中心、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联合在社区开展了“迎新年,同乐日”活动,香港圣雅阁福群会资深社工策划了本次别开生面的社区活动,启智组提供了志愿者支持。
C、2月7日-2月10日,在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的组织下,200多位志愿者走上街头,为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送上“百家袋”。袋中包括3袋方便面、1份饼干、1瓶矿泉水、1套雨衣、1支笔、1个贴好邮票的信封(方便寄家信)和1封新春慰问信。活动从晚上8时开始,志愿者们分头前往无家可归者聚集区域,如东山口隧道、江湾桥脚、海珠广场、海珠广场隧道等,对于部分缺少御寒衣物的露宿者,志愿者还送上了棉被。
  本次活动,通过网络方式筹集超过4000元现金和物资一批,在农历新年之际,为露宿者送上关怀,开创了新的志愿服务领域。
D、2月14日大年初六,352名参加“行路上广州2005步行筹款活动”的步行者,抵达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结束了100多公里的行程,此行参与者共筹得善款280多万元。
  “行路上广州2005步行筹款活动”由广东青少年基金会和香港苗圃行动联合主办,从大年初三开始,352名步行者利用过年的时间,分别从香港和珠海出发,经中山、番禺,历时四天进行步行筹款。此次活动还首次招募了内地的步行者27名,人数也是历年来最多的。其中年龄最大的有78岁,最小的9岁。
E、3月7日-3月10日,由香港乐施会赞助,中山大学华南民间组织中心组织的草根NGO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广州黄埔军校进行, 中山大学华南民间组织的朱建刚博士表示,今后将会继续进行类似的培训,以不断提高NOG机构的管理组织能力。
F、3月14日下午,在2005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上,共青团中央隆重表彰荣获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的高义之等36位青年志愿者。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获得此项殊荣。
G、3月25日,广东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主办了“第六届全国家长交流会”。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共有31名志愿者在本次会议中承担工作。
H、NPO信息咨询中心与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于2005年3月24-26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合作主办NPO高层管理人“诚信”系列培训之第一讲“公信力的价值”培训。“诚信”系列培训由NPO信息咨询中心与美国麦克利兰基金会合作开发、设计,旨在非营利组织倡导诚信理念,在观念、原则和程序上为建立使中国民众受益的世界级非营利组织奠定基础。该系列的其它三讲分别是“领导力的价值”、“治理的价值”及“资金发展的价值”。

十四、爱心高校
1.手语操图片
2.案例分析――七彩虹卖报组经验    述:志伟
    为了更好地使智障朋友融入到社会,让他们体验这个社会,我们启智组在每周六都会组织一部分学员出外面买报纸,这个项目从七彩虹开营开始就启动了,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们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报纸——我们主要销售的报纸是《广东电视周报》。
服装——卖报的学员都要求胸前戴上活动统一的帽子、礼仪带,用活动统一的卖报袋装报纸。
地点——卖报纸的地方,选在室外。卖报点附近有车站、商场等建筑物。(卖报地点一直没有改变)
方式——主要是通过学员以口头方式,向路人销售,志愿者以一对一的方式协助。学员与志愿者分散在卖报点附近。
从这么多次活动中得出以下经验:
(1)要对人有礼物,学会礼物用语。
例如:谢谢、您好、对不起打扰了等等。
向路人推销报纸时首先要向客人介绍一下报纸大概内容,价格,尽量令客人对这份报纸感兴趣。
如果路人不需要报纸时也不要缠着,以免产生误会,这样也可以树立我们的形象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尊重。
(2)学会观察人。这个对我们很有帮助。
例如:如果对方是行色匆匆的,那我们就不要向他推销了,因为他可能没时间。
一般我们卖的都是《广东电视周报》,该报大部分都是关于娱乐、电视节目方面的,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年轻人、老年人身上。当然如果有个人闲着没事做,我们不妨向他介绍下。
(3)搭配方面。
我们采用一对一方式,即一个志愿者一个学员。志愿者负责学员安全,协调学员。志愿者也可以参加买报,但主要要让学员知道怎样去买。报纸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卖出去的,在没卖出的情况下学员难免会灰心,志愿者要给学员打气,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坚持下去。
没有卖出报纸并不表示我们不能达到活动目的。就连许多志愿者也不一定买得出一份,这一点志愿者特别要注意。
(4)找赎以及金钱问题。
当客人没零或我们找不开时我们就不要买。
同时收钱时要小心,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人多给钱或者表示不需要找续,我们应谢绝。因为我们不应该向市民或者学员传达我们在求得施舍或者不劳而获的信息。
如果实在多收钱就要全部交回中心。
一般报纸价格为一块钱,其中有一角钱是利润。由志愿者根据其卖报情况,发放给学员。
(5)分享与交流。
分享会是我们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的,通过分享与交流,可以让学员之间彼此学习,认清自己不足,同时也为了下次做到更好。
值得发扬的是,在卖报的过程中,当一些没有经验的的学员不能完成卖报任务的时候,其他学员也会立刻介绍如何成功卖报的经验,并协助其卖报。这样的合作精神,志愿者应该鼓励。
这样的卖报活动,可以锻炼学员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很多学员是卖报活动的忠实支持者,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足的成长。
汗水是不会白流的,经过大半年多的买报活动,学员无论在精神、意志上都有很大的改善。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尝到了成就感,这一点对他们很重要。

手语图片

十六、探访日记
志愿日记之----珍婆婆     文:笑问天
    2月20日,今天又是一个周末。广州的天气最近变得有些冷,北风吹得让人直发抖。早上八点,也许不少人还在暧暧的被窝里睡着懒觉呢。而我们,一群广州青年志愿者,带着一颗真诚的热心走入了敬老院。光秃秃的大树立在寒风中,更显敬老院的萧条。这里住着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许因为大家都是历经风霜的老人吧,所以这里很清静,没有激情,没有活力,也没有爽朗的欢笑。但是广州的志愿者将欢笑带进了这个宁静的院子,在这里留下了欢声笑语。
   志愿者婷婷安排我去给一个叫珍婆婆的老人拜年,在她的介绍下,我见到了珍婆婆,一位70多高龄、见证了时代变迁的老人,脸上爬满了皱纹,皱纹刻画了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的眼神里盛满了忧郁,让人看了好生心疼,我可以感觉到她的心里装着很多很多伤心的往事。
   珍婆婆没有特别的爱好,和她聊戏剧,烟花,过年她都不太感兴趣,只是一脸的平静。好像一切与她无关似的,后来她谈到了自己,说她的过去与经历,这是一个让人心感难过的话题。说的人也许已经麻木,但听的人眼泪却强忍着。
   婆婆告诉我,她很小的时候生母就死了,父亲在她2岁时抛弃了她(她听说的),后来被养母拣走,养母连她在内有9个儿女,婆婆觉得自己很有福气,因为只有她一个能活下来为养母尽孝送终,其他8个儿女或没有后人或已经出国,似乎都已经忘记她的存在了,至少在广东她已经没有亲人了。婆婆年轻时住在广州小北路,结婚后来到了文昌路,20出头就进了当时的南洋卷烟厂(现在位于龙津路的卷烟二厂的前身),50出头退休,她还有个养女(小学教师,已退休),对婆婆很不好,所以婆婆来这里住了。说到卷烟厂,婆婆很自豪,她曾为该厂的成长和发展出过一分力,工会现在还会每年邀请他们老工人吃三次饭,婆婆自91年后就因视力不好,路费贵(因视力关系无法坐公交车)等因素而再没参加过,每年工会还会派人来一次。只是我相信如果婆婆问到老同事的话,工会一定没有什么好消息吧?她的同事有不少已经先走一步了,剩下的身体也不会比她好多少。
   听了婆婆的叙述,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人能走到今天确实不易。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亲朋好友的离去,婆婆在承受亲人离别的时候一定也在承受着很大的痛苦,但几十年下来,婆婆却坚强地面对着一切,有谁可以体会她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里所受的苦呢?而我们年轻一代是否更应该学习老一辈坚强的精神呢?是否应该好好孝顺老一辈人呢?毕竟他们曾经为社会付出过,奋斗过。我们的今天无不是老一辈以血汗换取而来的。我们怎么能坐享其福而弃他们不顾呢?中国是传统的文化古国,古语有言:百行以孝为先。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如果珍婆婆的养女能看到这些,我很想告诉她: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珍婆婆的养育恩情是永远都不能还清的。没有她的养育又怎么有你的成长呢?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每个人都有父母儿女。希望在有生之年里,珍婆婆的养女会明白到老人的不易,希望她会对珍婆婆好一点。

   在今天和珍婆婆的交谈里,让我想到很多。老人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只是需要真心的问候和关心。他们需要别人倾听心声。因为他们很想与人分享几十年的风雨心情。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忙碌而遗忘他们,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不理他们。毕竟他们曾经为我们付出过,他们也曾爱过我们。珍婆婆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能否从她身上去明白一些什么道理呢?我们是否应该知道去孝顺老人,关心老人呢?很希望敬老院里的人越来越少,希望这些老人的亲人会给他们一个温暖养老的家,而不是将他们寄于敬老院。虽然社会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志愿者不会忘记他们,但我们给他们的关心与真诚永远也比不上亲人给他们的关心与真诚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这个世界明天会更美好。希望以后见到老人的脸上挂满的是幸福的笑容而不是满脸的忧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