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460|回复: 1

进入“间隔年”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 14:00:17 | |阅读模式
进入“间隔年”的年轻人离开固定的生活,去旅行、做义工,在自由成长中探寻生活
摘要: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做义工,以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111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
(()


    参加“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 P E R计划”的10位年轻人。
    ■“间隔年”是什么?
    所谓“间隔年”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大意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当年威廉王子扛木头、劈木柴、教英语甚至洗马桶的形象或许还有人记得,事实上,那也是这名未来国王的“间隔年”试练。
    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做义工,以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111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
    近年来,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G apper,去陌生的地方,当志愿者,体验新生活。7月在广州举行的“南方青年公益营G APPER计划”,则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参与公益的新途径,展开了探寻个人成长的新道路。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生活仿佛被上了发条,每天都必须按照程式往前走,坐在教室里听满天飞舞的理论,或者对着电脑写千篇一律的材料……但他们也可以选择成为G apper,有勇气打破旧有生活模式。
    今年7月,十名“离经叛道”的年轻人加入了“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PER计划”。未来一年,他们将离开日常生活轨迹,进入全新的生活。作为此项“间隔年(G apY ear)”计划的第一期学员,他们将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一种参与公益的新方式,也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更多样本。
    黄晓贝、矫士平的工厂生活
    在周围同学都在为就业发愁的时候,刚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的黄晓贝就决定去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我要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7月,黄晓贝无意中看到了“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PER计划”,在报名、培训之后,她来到了深圳,在一个与世隔离的工业区开始了自己在“间隔年”志愿者生活,工作地点是深圳志强信息咨询服务部。与她同行的还有刚办完休学手续的中山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矫士平。
    为了帮助更多工友,深圳志强信息咨询服务部在深圳龙岗工业区开了一家书屋,其中成立了“读书小组”、“义工小组”以及“摄影小组”,黄晓贝和矫士平就跟着志强信息咨询服务部的负责人祝强一起,号召更多工友加入这些小组。
    每天下午四点,当工人们从密闭的厂房里蜂拥而出时,黄晓贝和矫士平就要开始走上街头做访谈。“刚开始只能与对方搭讪、拉拉家常,了解工友的基本信息,有时也会被人拒绝。”很快,他们就琢磨出了与工人交流的小技巧。晓贝说:“工友最喜欢聊的就是家乡的事。”而矫士平则喜欢“约工人喝凉茶、打台球,或者讨教饭菜的做法。”
    尽管成为G apper不到一个月,目前黄晓贝和矫士平,已产生了一些变化,“我原以为工人们会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变得麻木,却没想到他们是那么真诚热情的一群人。”黄晓贝打破自己的心理预设。她决定举起相机,把镜头对准那些会哭会笑的生动面孔。“我希望能在G ap year完成这个项目,去还原一群最真实的工人朋友。”
    原本带着“愤怒”的矫士平也被队友夸奖“内心变得平和起来”。高中时代他不满富家子弟横行霸道,大学时代他不满学术科研沦为行政附庸,“消极不满的情绪像一杯酸液,浸透了我大学生活的前两年”。矫士平说:“现在我明白,其实社会的病和临床医学的病一样,只要了解了疾病的原因和规律之后就可以冷静对待。”
    G apper是一种行动
    作为青年人、旅行者和志愿者的凝结点,“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PER计划”所进行的培训课程,实际更想让年轻人发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怎样形容自己?“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培训导师曲栋的三个问题,往往让刚参与的年轻人措手不及。
    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要用一年的空当时间,去做一件不同的事情。在这一连串的问题背后,凝结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朱健刚对年轻人的期许:“无论你的未来在哪里,希望大家能够去觉察。觉察到社会、觉察到你的身上正在发生着什么。”
    因此,“间隔年”的真正价值在于年轻人在自我选择中的自由成长。曲栋更愿意告诉所有参与者,gapper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能踏实、专注、积极地去行动。”
    29岁的吕全斌来自山西,大学时做过社团,参与过“西部阳光”计划,在西藏教过书,在基金会任过职。参加“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PER计划”后,吕全斌已成为G apper团队的推动者和凝合剂,他希望在参与“南方青年公益营G A PPER计划”的十位年轻人中建立一些制度,例如定期开例会,互相回访等,让彼此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10个年轻人去了不同N G O,吕全斌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团队的支持,帮助大家找到团队归属感。
    一直不按“轨道”行走的吕全斌可能是唯一表示继续留在N G O的参与者,“即使一年后,我们中的很多人没有选择留在公益领域,我们也会因为这段经历对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思考,并最终找到自己想要的。”
    ■Gapper的故事
    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
    广东潮州的年轻人孙东纯,在2006年12月1日,带着一张仅有21000元人民币的银行卡,用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一路上他边旅行边以义工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并写成《迟到的间隔年》一书,成为国内践行G apper精神的先行者。旅居日本的孙东纯认为,任何人,不管年龄、性别和职业,都可以成为gapper,因为间隔年从广义上讲并不对实践者有任何的条件限制。()
    孙东纯博客:blog.sina.com .cn/hiker
    ■社群推荐
    间隔年旅行网
    http://w w w .freegapper.com /
    2009年末,由豆瓣网友自发组成团队,建立了间隔年旅行网,这个网站致力于国内间隔年文化的推广,并且希望为义工旅行和工作旅行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公益G apper”尝试项目:
    友成大学:小鹰计划
    社区伙伴:青年实习生计划
    南都基金会:银杏伙伴计划
    ICS:黄埔协力营
    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志愿者领袖培训
    盛华职业技术学院:慈善大学
    大学网:向阳花公益人才培养计划
    西部阳光:长期支教志愿者
    ■怎么做
    “资深G apper”孙东纯建议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实现“G apper计划”,孙东纯给南都读者分享了几条经验。
    事前准备
    要从自己熟知的生活当中跳出来用一年的时间过上完全不同轨迹的间隔年,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比如职业(不论是辞职或者暂时休学)规划、一定的积蓄、获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基本的英文会话交流技能等等。
    选择地点
    gapper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目的地。除非间隔年的目的地选在一些具有特别地理特征的地方(比如高原、热带雨林、沙漠等),间隔年并不需要对个人的体能有多大的考验。而费用也与目的地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和第三国家过间隔年需要的物质条件应该会有很大的差别。
    心理准备
    出发前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清晰自己出发的缘由。间隔年是用一种“间隔”正常社会生活的方式提升自己,从而最终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回归社会,不是一种逃避社会的方法。
    怀着谦卑的心态。在N G O工作,不要抱着一种施舍者的心态,认为你在从事着没有报酬却又在帮助当地人的工作便可以自认高尚、合情合理地受到礼待。在那里,每个人其实都在牺牲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帮助人,如果你抛不开身份地位收入等,可能很难融入到组织的大家庭中去。
    帮助的人就在身边。除非你想成为专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成员,否则你的大部分时间最好还是在国内。在国外做义工是学习“爱”的课程,而实践回国之后才是实践的开始。不要忘记爱心的对象就在身边,可能就是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上楼梯的老人。
    采写:南都记者周白 实习生莫凤群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发表于 2011-8-1 14:25:14 |
公益活动从个人来说,很大程度能够融入社会、培养情操,助人助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