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61|回复: 0

这是一生的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 13:58:14 | |阅读模式
这是一生的课题———“7·23”动车追尾事故亲历者的心声
摘要:我们曾在同一列车上,生命因此一瞬间交织,但顷刻之间的两车碰撞,却将我们永远阻隔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曾在同一列车上,生命因此一瞬间交织,但顷刻之间的两车碰撞,却将我们永远阻隔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不是他们离去,就是我们中的其他人。
    出事后,我没有离开,而是去做志愿者
    我在温州殡仪馆的那两天,陪伴着死难者家属,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任何言语在那一刻都是无力的。作为幸存者,我对于家属内心的悲痛感受更深。因为,如果是我遇难,来的就是我的家人,而他们一样会如此悲痛。对生命的感触,在目光交汇的那个时刻,在手挽手的一瞬间,已经足够让人动容。此时,他们只需要静静地陪伴。
    有些死难者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离去,会有多少孤儿寡母衣食无着?又有谁去帮他们撑起生活的风帆?也会有像杨峰先生一样的妻离子散,这有多少的悲愤不能诉说?幸免于难的我们捡回一条命,对于他们来说,原本的归途或奔向未来的梦想之旅却成了生死永隔的诀别。
    我一直认为,人们除了情绪需要安抚之外,必须追查事件的真相,才能给死去的人们一个交代,也才能给生者活下去的动力。这是我在做志愿者时最想表达的言语。但我不想借这样的言语,更多介入死难者家属的情绪中,造成他们心灵上的二次伤害。不提及,只陪伴。
    任何形而上的表达此时都无法给人当下的关怀。彼岸关怀或是终极关怀,在信仰缺失的中国社会中,成为了一种最稀缺的资源。虽如此,还原事实真相,公布全部死难者名单,给死难者家属一个合理解释、妥善的处理结果,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
    我希望,大家更多的注意力应持续关注死难者家属以后的生活,给予生命关怀与无私陪伴。这是一生的课题,也是改变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契机。要让他们的生存不再是单纯的自生自灭、花开花谢,而是人性光辉的相互辉映、心灵温暖的相互依偎。
    (胡丹琪,24岁,上海人,新婚不久,此次休婚假乘坐D301探望在温州工作的丈夫,事故中受轻伤,而后一直在现场做志愿者,照顾死伤者家属。)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