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134|回复: 1

学者称广州已经形成公民社会雏形和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8 08:48:22 | |阅读模式
学者称广州已经形成公民社会雏形和基础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02:33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公民社会雏形已现
  作者 叶石界
  近年来,广州NGO(非政府组织)的迅速涌现成了一道社会风景,加上这座城市固有的上层建筑维新与基层社会自组织传统、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不少人士看好广州,认为其是中国内地最有希望生发公民社会的城市之一。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郭巍青对本报记者表示,广州已具有公民社会的雏形和基础,而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正越来越被政府和市民所接受,这座城市的公民社会框架已经形成。
  公民社会框架基本形成
  《21世纪》: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达,关键因素有哪些?你觉得广州是否具备发展公民社会的条件?
  郭巍青:依靠本土力量的成长、商业的发达和市民阶层文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组织,让更多的社会个体有这么一种组织上的归属,同时又能够给不同的群体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形态。
  哈贝马斯表示,在公共领域中要有公共舆论的存在。广州有相对宽松的思想、舆论氛围,比如广州地区的媒体品牌林立,就和这种氛围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广州是内陆大城市中现代商业化历史最长的城市。现代商业带来的一个变化是推动单位人解体变成社会人,并形成一种社区的聚集形态。而这种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比如基于小区社会活动和业委会的选举。居民自我组织的能力和愿望比较强烈,这在广州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另外,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如果将广州或者说珠三角地区的NGO组织跟长三角比较,会发现有很强的草根性。“番禺打工族服务部”就是国内最早的NGO组织之一,而国家民政部批号“001”、第一个国家级民营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也诞生于广州。这跟靠近港澳地区有关,一些资源、人员、观念,包括财政制度上的设计,能及近获得香港方面的经验。再如义工(志愿者)加上社工的概念,广州接受得比较早,也有此因素。
  《21世纪》:按你刚才所言,舆论空间应该是公民社会发育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媒体监督,政府在自身的治理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
  郭巍青:这些年来,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正朝着一种更灵活的治理方式行进。上世纪90年111始,广东的人大和政协系统就形成了“广东模式”,在对官员质询、审议财政报告等方面是走在前面的。比如,人大开会审议财政预算,最早是先给代表充分审阅,然后进行网上公布,这正在渐渐成为一个传统。广州开“两会”时,都会有不少代表、委员坚持原则,勇于发表独立见解,这种情况在国内其它地方也比较少见。
  相对而言,广州有一个公民力量的表达角色。公民有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则做出善意而充分的回应,这种交流会逐渐形成更好的制度安排。
  总体来看,我觉得广州已具有公民社会的雏形和基础,而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正越来越被政府和市民所接受,这座城市的公民社会框架已经形成。
  “小政府大社会”如何可能
  《21世纪》:公民社会的发育,还有赖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像政府、NGO组织角色的定位、服务体系的界定等等,这直接影响到财政投入多少和怎么投入的问题。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该如何进行?
  郭巍青:这是一个治理理念和体制问题。在公民社会的社区治理中,应当是政府、社工和义工(即志愿者)组织共同构成的三层治理模式。而这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的定位。比如业委会的角色、公共财产等问题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法律框架和一个合理行政管理平台,就会矛盾丛生。香港特区政府很清楚,除了政府提供有限的而必要的服务外,社会服务就是要依赖于社会组织,而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以更多的财政投入为基础。
  其实,公共服务配送的环节一定要更多依赖社会本身。这也需要政府更多地把一些管理的细节性事务分出去,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交给社会机构来做。目前,内地主要还是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作为先行先试的地区,广州最近几年也在强调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政府如毛细血管般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的管理领域要瘦身,促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格局。
  《21世纪》:此次亚运盛会,广州拥有庞大的志愿体系提供各类服务,这被视为广州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公益事务的组织上,亚运会有什么可以创新的地方?
  郭巍青:一个大型的活动,如何让获得更多市民的响应认同并参与其中,关键在于民间组织的动员和参与。如果有更多的公民社会组织以亚运为平台,让市民在体育运动、文化活动中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容易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在国外开学术会,就会有各样的团体参与进来。另外,世博英国馆的一个创意也很有启示意义,他们将8000份“圣殿种子”在淘宝网出售,收益全部捐献给当地一家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从参加活动到最后物资的去向,这一整套设计就很完善。如果亚运会的一些项目也有这样的设计,那么对社会福利机构来说,参与感就很强,这也比全部由政府动员好。目前来说大型的活动还缺少社会动员,应该有更多的社会组织来承接,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发表于 2010-11-28 13:50:32 |
很好,支持广州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