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487|回复: 5

梦想建一所不会流失的志愿者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1 12:18:29 |
什么叫流失,做了一天志愿者就一生是志愿者,就获得了志愿者精神,这不叫流失。

其实很好,
时数与服务效果是否成正比的见解,
认同在乎服务及服务对象的需要和评价
如果不是,就一切皆幻化虚无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个人更希望利用资源,
现实同势利唔同嘅
主导先自己富足再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发表于 2011-1-15 00:42:34 |
如果有我一定100%支持
发表于 2011-1-15 00:42:39 |
发表于 2011-3-28 16:26:58 |
个个都坚持做下去米唔会流失罗!
发表于 2011-5-30 09:21:05 |
任何时候看到这篇文章,都会有所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0:52:52 | |阅读模式
梦想建一所不会流失的志愿者大学志愿者, 梦想, 大学, 流失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博士说,他最近看了一档电视节目。节目里,主持人问观众:“捐钱算不算做慈善?”好多人说不算——捐少了不算,捐多了才算。于是主持人又问:“做志愿者算做慈善吗?”好多人也说不算——只有捐钱才算慈善,捐人怎么算慈善呢?

很多人把2008年定义为中国的“志愿元年”,但对于如何定义志愿者,对于志愿工作的内核与外延,我们仍然莫衷一是。

慈善要不要讲究效率?为什么志愿者会流失?志愿服务如何实现创新?……9月16日,新公益论坛“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分论坛在上海市社会创新孵化园召开。一百多位来自政府、企业、学界和民间组织的志愿先锋,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的志愿服务现状、志愿服务项目与社会创新的关系、改善中国志愿服务环境等问题,并共同倡议,2011年作为中国首个“志愿者年”。本报记者丁元元本版摄影记者施培琦

话题1慈善讲不讲效率?

拿世界500强作目标

最近,和公益有关的事情很红火,打开电视就是芭比——不是芭比娃娃,而是巴比慈善晚宴。因为“裸捐”,有着亿万身家的富豪陈光标被外界称为“中国首善”。2009年,陈光标的慈善捐助额就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这是他的企业一年利润的3/4。不久前,陈光标又在西部搞了面对面红包派送,将这种传统形式的慈善行为演绎到了极致。“首善”的公益精神当然令人深为钦佩,但早在120年前,美国大慈善家卡耐基在《财富的福音》中就反对“布施式慈善”,呼吁慈善捐款应使更多人获得创造财富的才能。

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慈善要不要讲究效率?邓国胜说,有一次他和社员们一起讨论慈善的效率问题,讨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捐钱就表示爱心,还需要效率吗?”,有人甚至将问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坚称“做慈善不用讲效率”。

对于这个问题,在过去两年连续当选年度公益人物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真爱梦想”是一个由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发起和运营的公益组织,他们的目标是关注乡村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完整的公益服务产品,以分布在各个学校的标准化教室,并称之为“梦想教室”,要利用这样的公益产品和捐赠资产配置图书、大屏幕,特别是教育界的专业教育者针对乡村素质教育的30门课程。

在2010年底,真爱梦想将建设160家梦想中心——但无论如何,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终究都是有限和稀缺的。潘江雪说,因此“真爱梦想”在操作层面上恪守三项原则:“第一就是帮助自助之人。因为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也很遗憾拒绝了很多项目,就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选择。第二,公益需要全方位的商业管理,同时也在尝试着将这样商业化的理念引用到和志愿者的合作中来。第三,倡导非牺牲的公益精神,快乐的体验引用到我们的氛围中来。”

潘江雪介绍说,随着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原有的监制已经难以支撑起新的项目,所以必须将原来志愿者操作的职能转变为需要专职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随着自身的发展,基金会也越来越意识到自身需要有那些经过系统训练和职责明确、目标明确的专业人员保证高产出。曾经,他们纠结于这样一个问题:是招人来做,还是自己来做?但从2008年以来的摸索中,大家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途径——要有更高的产出,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的合作非常重要,现在“真爱梦想”的很多项目是由基金会的专职工作人员承担项目经理的职责,而在其后期运营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具体工作则是由志愿者团队工作。

同时,潘江月还提出了量化志愿者服务的问题。“真爱梦想”在今年推出了积分系统,将志愿者的服务纳入其中。“我感觉除了公益组织去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去衡量他们工作绩效,真爱梦想提出全职雇员人均效能。在美国,这已经是很多公益组织普遍接受的一个指标。按照去年真爱梦想的审计结果,全职的志愿者人均效能指标是46万,相当于一家美国企业的标准。一个公益组织是否要追求这样的高效能呢?对很多的组织还在怀疑,但是已经变成真爱梦想的目标,我们在三到五年达到人均效能100万的目标——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标准。”

“我以前对NGO引入商业管理是排斥的,因为彼德克鲁克说过:商业机构要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以使命为先,而靠使命管理是最高形式的管理。”仔细聆听完潘江雪的发言,邓国胜给出了如此意味深长的点评。

话题2志愿者为何流失?

通过管理技巧体现价值

在大型活动的志愿工作者,我们常常特别强调,志愿者工作没有高低之分,志愿者应该接受对其岗位的统一安排。从大型活动的管理层面上讲,这当然是不错的。但对于日常性的、公益性的志愿者活动来说,这样的组织模式是值得推敲的。正如潘江雪所说的那样,如何提升志愿者工作的效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对志愿服务持续化的一种重要推力。

有一群同学向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副教授陶传进发问:“为什么中国的志愿者流失率这么高?”陶传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和同学们一起申请了一个课题,和课题小组共同研究。

在很多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们常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为什么志愿者做志愿活动中不得到社会的满意,也不得到自己的满意,流失率又非常高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答案,所以要回答起来其实也很困难。

于是课题组的同学们走访了四类群体,而有意思的是,这四类人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陶传进讲述着同学们找到的答案:“第一类是志愿者本人,志愿者本人说是我们做志愿活动获得的不是快乐,没有获得意义,我们经常被当做免费劳动力。第二类是社会公众,公众回答志愿者是高尚的,非常不容易,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怀。第三类是一个具有官方背景的志愿者协会,他们的负责人跟这帮学生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志愿者有流失的,什么叫流失,做了一天志愿者就一生是志愿者,就获得了志愿者精神,这不叫流失。第四类群体是志愿者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回答非常令人寒心,他们如果再这样做我们干脆不用你们了,来了几天就走了,做着也不符合我们的安排,只懂添乱,不能帮忙。”

让陶传进感触很深的是,所有这四类人,乃至于第五类人——做调查的同学们,都用道德观念来看待这些问题,而拒绝技术层面上的解答。“我归总一下,基本是一种道德观:半官方组织领导的话是一种解释,我能理解;社会公众也赋予志愿者一种高尚;用人单位用道德语言来指责——没帮助人你在那里干什么?志愿者本人也觉得奇怪,没什么收获就离开了。而最后,这个小组的同学也问我:‘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是不是应该更加重内心教育,是不是志愿者的品德确实还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陶老师很诧异,为什么21世纪的大学生还是更接受道德评判,忽略技术问题。他告诉同学们:“按照我们专业的眼光来看,志愿者到一个地方来应该是自愿的,而不能说是强加给你的,因此到你这里来应该是欢迎,而不是指责,到了之后应该怎样才能满意呢?这就是管理技巧,你有没有给他的行动赋予意义。还有追求自我价值表达,就是创新、创造,你有没有给了一个空间让他感觉可以施展自己。第三,志愿者和每个人一样,都是追求团队氛围,你有没有给大家交流,感觉是一帮人在做,而不是一个人在做。第四,有些志愿者还追求一种好奇。我说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在企业中也有,企业经常看重低层次的,激励以后就会投入,以后就会做出更多的奉献,效率就高了,流失率就低了。”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可以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又不失为避免志愿者流失的一个重要方法。潘江雪说:“真爱梦想的志愿者不是非常多,但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奉献自己的专业能力。比如基金会的会计、审计、出纳这些工作都是委托专业志愿者机构来完成,有些临时性的项目,特别是刚才讲到夏令营项目都是由专业志愿者完成的。我认为公益机构能够建立和发展出一套适合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也是我们NGO能够提高自己自身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话题3志愿服务如何创新?

捐人捐钱更要捐智慧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的功用很多,它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提高公益的效率,以及降低志愿者的流失率。潘江雪认为:“其实每个人要提供专业服务才能真正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才能真正进行一些社会实践的创新。”

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论坛上,一位从千里之外的南宁赶来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特别的故事。

这位女士名叫周月岭,是友成基金会南宁驿站常青义教项目的负责人。何谓“常青义教”?不单单是捐人、捐钱,最重要的是捐智慧——在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山区又有相应需求的前提之下,组织退休教师到农村支教,以社会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周月岭介绍说:“根据项目的目标我们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个就是学校管理方面由退休校长志愿者与受助学校的管理层一起研究学校的办学方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建立起一支好的领导班子队伍。第二是在教学、教研方面,以退休教师为主,以学科组为代表形成支教小组,同学校结成对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就是指导学校,组织学生的兴趣小组、运动队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还有就是生理、心理辅导方面,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五,通过阶段性的梦想手拉手活动,拓展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就连留学生也来参加我们志愿者活动。”


大半年时间以来,参与这个项目的退休教师已经达到了77名,其中绝大部分的老师职称是高级教师,甚至还有特级教师和研究员等等。因为这些退休教师的奉献,成效开始在受助学校逐步显现,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了规范化,老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研活动逐步形成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果没有听到周月岭女士的讲述,恐怕没有人能想到,一群已经退休了的教师,可以用这样有创意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余热。而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足以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思考。很多人对于志愿者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虽然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地被否定,但对于志愿服务的创新依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难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志愿者,但要让每一个人的志愿服务发挥出最大的创意和能量,那么最好的方式仍然是使之从事自己所专精的领域。

(本文来源:青年报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