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242|回复: 0

媒体该如何报道慈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17:17:41 | |阅读模式
南方周末:媒体该如何报道慈善南方周末

2010年09月10日 15:40  南方周末# T" b; J! r* b! c. k" m
  作者: 卞乐
; j0 w; F: K: W# `  S
' i8 i: s; `. S" o4 j" e3 R  "媒体不应该只对出钱感兴趣,更要关心如何用钱。“捐”了不等于“助”了,“助”了不等于“善”了"
) q) ^" F4 |; |# h) m1 C1 S2 ?8 O' a3 a/ R! _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要来北京召集慈善晚宴,很多中国富豪视之为“劝捐”的鸿门宴。这一消息成为近日的最佳谈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媒体告诉人们的是,富豪们怕慈善;没有告诉的是,很多富豪不怕慈善怕媒体。
  i) z5 V; b. X( E, i9 }6 e3 H0 P, S/ P+ G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受邀富豪都欣然应约,这一场慈善盛宴也公开举行,必将记者云集,拍照提问如电闪雷鸣,现场的每一盏杯、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在案。自此以后,赴宴者名单将被网民牢牢记住。一旦有重大灾难发生,他们的捐款数目将被对照排名;倘若未有出现,或者排名靠后,就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F, X/ M) L( s. |; H( j; ^) r0 @
# Y7 N8 |% ^7 E1 M
  有人会说,慈善是社会美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躲躲藏藏必然有鬼。其实,这是对慈善的严重误解。捐款不是纳税,它是一种自愿行为,而且属于个人隐私。像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陈光标这样高调行善,固然有益于倡导社会慈善风气,但是也有人喜欢“做好事不留名”,更不想自己的善行被舆论拿来站队排名,不管是比出自己的不良还是别人的矮小,都非他所愿。$ i7 X- A( _( |6 B- ?
; s0 s( T' n  e4 [
  尤为重要的是,善款和税款的区别,还在于前者不必像后者那样,一定要以公共事件和公众舆论为导向统筹使用,更不必“集中力量办大事”。汶川、玉树地震发生了,把持税款的政府不可袖手旁观,但是一个慈善家完全可以相机而动。他可以认为此事件捐款已经足够多、政府已经足够重视,因此不捐或者少捐,而把善款用于被舆论忽略的、较为分散的社会边缘。一个焦点事件,成为慈善家捐款的擂台,或者宣传企业的机会,这是违背慈善本质的荒唐现象。慈善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构件,其要义就在于补充政府和市场的不足,而不是与二者重合。4 Z. C$ j& N- K, S5 R

# |2 O3 d2 j8 J& Y' {5 ~1 u  的确有很多人为富不仁,干坏事挥金如土,做好事却一毛不拔。有人认为,对于这些人“逼捐”未必不可。好吧,就算如此,方法也值得商榷。如果我们认为富人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来,靠舆论来“逼”,随意性太大,情理上不通,效果也不见得好。强制出钱的办法是现成的,那就是纳税。无论是国家钱不够用,还是富人钱多害人,舆论都可以要求修改税法,提高巨额财产税率或者征收遗产税。对谁都一视同仁,而不是碰巧了逮着痛骂,这才叫公平。你可能会说,那这就不是慈善了。是啊,强迫人家拿钱出来,这本身就不是慈善。电视上的很多慈善晚会,明明是强人所难,却要假装人家自愿,这是典型的伪善,对社会道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K1 I7 N5 S& v: J: `7 @

3 _3 H- R  h% Y4 L7 S! ~  对于公然作出承诺,获取了社会赞誉,而后又不兑现的所谓“诈捐”,因为捐款人主动将个人隐私转化为公共事件,媒体是可以跟踪监督的。但是,对于更多没有主动曝光的人,媒体应该摒弃这种追踪个人隐私的“黄色小报”作风。- p6 W) u- y5 L* y& E
0 ^  K: c! H, _6 G, G' h1 V8 d. r
  与此同时,媒体对于慈善发展也有社会责任,那么应该怎样来履行这个职责呢?首先应该把焦点对准社会环境,培育对于慈善捐助者和基金会友善、信任的土壤。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的关系,值得媒体深入探讨。政府支持慈善,并不等于要把慈善机构管起来,也不等于政府出面召开慈善先进分子表彰大会,或者领导人和慈善家握手照相。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并不经常受到领导召见,对于他们手中掌握的巨额善款,政府也无权过问,他们却在慈善事业上忙得不亦乐乎,媒体应该出来释疑解惑。
0 @4 O, t0 {$ T9 B7 V2 \$ _! u9 T  f. u# E, I4 w7 Q
  其次,媒体不应该只对出钱感兴趣,更要关心如何用钱。那些逼人捐款的网民,几乎从来不关心把人家的钱拿去干什么了,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完整的爱心行动,本身就包含了“捐”和“助”两个部分。“捐”了不等于“助”了,“助”了不等于“善”了。慈善募集机构如何使用善款,往往对捐助者缺乏基本的交代。富豪因此而犹豫甚至拒绝捐款,当然是在情理之中。假如把钱捐给号称世界上最透明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又担心被网民骂成“卖国贼”。既然如此,你说这慈善晚宴还去不去呢?% V" x. e; a" F. j

5 e+ e0 G; s5 ?2 g! K" Z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