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835|回复: 1

来路不易 前路仍长-港澳台民间慈善团体讲述进莞经验与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1 13: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路不易 前路仍长港澳台民间慈善团体讲述进莞经验与困惑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29
   版次:DA04   版名:莞壹周 封面报道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5-31
作者:施诗 刘耀宁 杨洋 田玲玲 邱韵菁 黄超 郝莹 王有毅 严铧 刘辉龙 张鹏 蒋乐进 方光明 陈奕启 刘媚 刘在富 梁清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2008年被誉为“东莞的慈善元年”。而在东莞许多1990年以前出生的人们的印象中,90年代初每当大陆面临灾难,最先唱响“八方支援”的都是港澳台同胞,这三地的慈善事业领先于东莞多年。

     “问路民间慈善”论坛现场,东莞知名助学人坤叔说,我们的助学事业有99%是传媒的功劳。

     “香港社工之父”徐祥龄。

     慈济基金会东莞地区召集人江智超。

     广东狮子会创会队长郭德勤。

    ■ 港澳台民间慈善
    论坛
    2008年被誉为“东莞的慈善元年”。而在东莞许多1990年以前出生的人们的印象中,90年代初每当大陆面临灾难,最先唱响“八方支援”的都是港澳台同胞,这三地的慈善事业领先于东莞多年。
    但在昨日的民间慈善主题论坛上,这些成熟的民间慈善机构透露,它们想要走进东莞,也费了一些周折,有的甚至仍在大门外徘徊。即使如此,东莞本土的温州商会、慕思·南都爱心基金等机构,都通过本次论坛,大大地汲取了一把港澳台的架构和组织经验。
    台湾慈济 在“富都”东莞帮助穷人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是昨日与会的港澳台慈善机构中,最早踏足东莞的一家。当前基金会的东莞地区召集人江智超,于1999年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工。他同时是东城一家皮具厂的董事长,但他和同伴更乐意主持人称呼他们为“志工”“东莞的志工大部分都是这里的台商,有的是退休的董事长,有的是企业的中高层,但是穿上蓝天白云的制服,就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志工’。”
    慈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华人慈善组织。回溯基金会的源起,1966年,只是由证严法师一人带领6位出家教众和30位家庭主妇,每天存5毛钱、每天缝制一双婴儿鞋,迅速壮大到今时今日全球1000万人的规模。他用“积跬步以致千里”的道理,说明东莞的民间慈善同样可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间,东莞的慈济志工与其他地区的志工结合,前往汶川给灾区群众煮热食,随后并援建了13所学校及一个大爱村。难能可贵的是,慈济不仅远赴四川、甘肃等地修学校、建水窖,还不忘“贫在闹市无人知”的东莞本地困难户。
    “别人都说东莞富可敌省,但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仍然有贫富差距。这是证严上人提醒我们的,农村的贫困还可以用种地和挖井来进行自救,但城市里的贫困更可怕,水泥地里长不出粮食,矿泉水一瓶就要一两块钱。”从2006年起,江智超就和120多位东莞慈济志工一起,到虎门、茶山、中堂和常平等地,给困难户送冬衣和粮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梳头、表演节目。他们在东莞这座富足的城市里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着眼处与众不同,获得在场众多慈善机构的掌声赞赏。
    香港社工之父 一个“外人”为善不易
    已经白发如霜的徐祥龄,因为在香港第一个研究并实践“外展社工”而被誉为“香港社工之父”,昨日他带着夫人谭翠莲来到论坛现场。现年78岁的徐祥龄1987年从香港退休来到东莞,关注外来工这个刚刚兴起的群体。但一直到2004年,经过四年的筹划,他才被批准创立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外人’,要在内地申请成立一个慈善机构,非常不容易。”最后他终于成为内地地区“第一个”获得合法资格行善的义工,在几年间资助了700多个外来工子弟每人每年1000元的助学金,使他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但是隐忧尚未完全褪去。曾为香港电台著名主持人的徐夫人谭翠莲,在论坛上点出了一个内地慈善机构的通病:“有钱没大用,没钱没人给。”她提出许多慈善机构因为难以获得合法身份,以企业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出现问题。
    “这并不是‘外人’才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希望我们做慈善的用心去做,记者用笔去写,心笔相连,让慈善之门可以开得更大一点,空间更广阔一点。”谭翠莲寄望南都能够成为表达慈善组织心语的“那支笔”。
    澳门慈善 更需要心灵的“济困”
    论坛上各大机构均对东莞如何济困,在哪济困展开讨论。然而澳门中华慈善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助理丁祺女士却独树一帜,提出像东莞这样物质相对丰裕的城市,“慈善不应局限在扶贫救弱的物质帮助,更需要的是心灵建设的‘济困’。”
    虽然目前澳门中华慈善基金会仍未有机会与东莞结缘,但丁祺却对澳门与东莞以致珠三角本地的慈善合作,有了一定的规划。
    “澳门有一点(跟东莞)比较像,因为它是一个赌城,物欲横流,思想相对困乏。所以从澳门发起的慈善,更广义一些,希望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软力量推广开来。”她计划,应该发动海外华人华侨,传播中国的文化事业,然后落地到东莞这样的沿海城市,让东莞人在精神上同样富足。但是这一想法现在由于没有确定的项目,也没有经过审批,还未能成行,丁祺说只能“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0-5-31 16: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