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576|回复: 0

慈善行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5 2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处于义务关系外的个人或组织对处于困难的受助对象以合法的形式提供有处分权的资金、实物及劳务援助的奉献行为。简单起见,可以将慈善为理解为一种非强制性的、自愿性的求助行为。需要求助的贫苦群体和有能力以捐赠方式来帮助别人的社会成员是慈善行为的主客体条件。社会成员的捐赠是慈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慈善行为的主体分为个人和企业两类。社会捐赠是慈善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质捐赠,也包括社会服务。个人慈善行为的动机有同情心、习惯、从众、报恩、社会认可、犯罪感、恐惧、虚荣心、讨厌打扰、交换等十类。有学者总结了影响个人捐赠的四类因素,即影响个人捐赠的供给因素(包括收入、税收、成本和个人偏好等)、影响个人捐赠的需求因素、政府支出和舆论宣传。与个人捐赠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不一样,企业捐赠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企业利润最大化、公司或股东效益最大化,经理人效用最大化是企业捐赠的三个主要动机。还有学者将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因素归纳为影响企业捐赠供给的因素(包括广告支出、所处行业、公司规模、利润约束等)、影响企业捐赠需求的因素以及政府支出三类。尽管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广义上的个人慈善行为其内涵与志愿行为差不多,包括正式志愿服务、非正式志愿服务和财务捐赠三类行为。判断慈善行为的真假、发达程度高低的基本标准是社会捐赠的数量和范围。研究发现,尽管微观上确实有人因为捐赠了所以不参加志愿服务的,或者因为提供了志愿服务而不再捐赠的,但在宏观上,三种志愿行为之间存在互相支持关系。进行物资捐赠的人群有更高的正式志愿服务倾向,而参与正式志愿服务的人群也相应有更高的捐赠倾向,同样,在物资捐赠和非正式志愿服务之间以及非正式志愿服务与正式服务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倾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