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553|回复: 1

怎样做一个奥运志愿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9 08:17:35 | |阅读模式
怎样做一个奥运志愿者


  今年8月28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启动了奥运志愿者招募计划,向全球公开选拔奥运志愿者。申请报名在社会上急剧升温,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报名在册的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0万。北京也是不少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首选地,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是很多大学新生埋藏已久的梦想。
  可以想像,两年后,中国志愿者将登上奥林匹克的舞台,为全人类的盛会贡献自己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志愿者是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他们代表奥林匹克精神。每一名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都将成为百年来数百万奥运会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并且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公平祥和的竞赛环境。没有志愿者就没有奥运会。
  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志愿者才能成为专业的奥运志愿者,为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成为一名专业的奥运志愿者,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现为清华大学奥运志愿者工作负责人,曾应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邀请为第11 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文-高皓
  我曾经亲身参与过在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曾经作为志愿者骨干参加过许多国内大型赛会和演出的服务工作。必须承认国内有一些志愿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志愿者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每每遇到大型活动、赛事,主办方往往通过组织手段征集高校大学生充当志愿者。现实清楚地表明,“形象良好、青春健美、会说外语” 的大学生并非都能胜任志愿者。
  北京在200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某些大学生志愿者有待完善的服务,让我们思考起“提升服务技能”的必要性。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一位记者在新闻中心无法查询到次日乒乓球半决赛比赛的对阵名单,当他向志愿者寻求帮助时得到的答复是:“我也不知道,您别着急先喝点儿牛奶。”那位外国记者说:“马上就要截稿了,我还没有得到结果,你却让我喝牛奶,真不可理解!”
  对此,原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关成华坦言:“我们在志愿者的理念上还是比较落后的,仅仅知道微笑、懂外语是不够的,志愿者还必须能够独立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没有经过训练的大学生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一项对北京千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93%以上的人愿意参与奥运志愿者工作。不得不承认,这93%中的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当奥运志愿者是怀着一定的个人目的和愿望的,有人想看比赛,有人想见政要,有人想要明星签名等等。如果带着这样的动机成为奥运志愿者,他们难免会抓住机会离开岗位来实现个人目的,自然无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只有绽放在“专业的志愿者精神、专业的志愿服务”基础上的微笑,才会让来宾们心旷神怡。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清华大学——香港青年协会奥运志愿者领袖培训营”。培训的一个环节是现场实践,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由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主办的2006年“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这是全港最大规模的世界性合唱比赛,在香港最高级别的文化演出场馆——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大会堂举办。比赛队伍的来源非常多元,有来自印尼、爱沙尼亚、罗马尼亚、新西兰、美国、刚果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40多支合唱团参加。在这次国际性的比赛中,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想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与大家探讨在复杂情况下,专业的志愿者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志愿者只是志愿者
  报名参加任何一场大型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怀抱一腔热忱,满怀信心地想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技能为大会服务。可是等到了现场,志愿者却可能发现,现实情况与想像相差得太远。想的是独立承担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实际却可能仅仅是单调乏味的体力活儿,搬搬桌椅、贴贴标签、收收垃圾,甚至只是毫无意义的等待;想的是比赛选手都是彬彬有礼、笑容可掬的翩翩君子,实际上却可能遇到大吵大闹的服务对象;想的是大会一定是组织严密、高效得力,实际上组织者可能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志愿者不得不受沟通不畅的“夹板气”……
  所以,对任何一场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来说,都不应当仰视,把大会当成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活动。尽管有些赛会组织的水平相当高,各方面照顾得都很周到,但是你也应当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赴港培训营团员是参赛合唱团的保姆,保姆的职责是负责陪同合唱团出席所有官方活动,处理合唱团的要求和提问,提供适当的帮助。每个代表团配备两名香港义工,两名清华大学志愿者。这些团员平均年龄10岁,面对这样一群金发碧眼、母语非英语的小朋友,志愿者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
  早餐难。国外一个合唱团的孩子们不知道应该点什么菜,也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交代金券。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一些事情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孩子们的维权和申诉意识。早餐组委会按每人20港元的标准配备了代金券,带团老师发现他们点了18港元的菜后,并不返还代金券的余钱,就坚持和工作人员大声争执要找钱。香港的两位保姆只好硬着头皮冲上去,两方协调解释。折腾了好久好久,这件事不了了之。
  等车难。按照日程表的安排,大巴应该在9点15分到。代表团用完早餐后,大约9点,这就意味着还需要15分钟等巴士。代表团的音乐老师又开始生气了:“我6点钟就把孩子们叫醒了,可是我们9点钟还没有车子去hkcc(香港文化中心),我们要投诉!”这个时候,义工除了跟她解释日程表的安排,努力安慰她,就实在没别的可以做的了。
  等,几乎成了工作的主题——陪着参赛团一直等着registration,等着rehearsal,等着表演,好在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为了找一间可以排练的房间也让志愿者多次跑上跑下。
  中午吃饭刀叉不够,更衣室的冲水设施坏了……这些,都把志愿者弄得晕头转向,直到2点半才有机会去外面的快餐店吃上午饭。
  面对着这么多未知的困难,志愿者受到了很多考验,体力上的透支和精神上的委屈。服务期间没有一刻是闲着的,工作时只能站着。为了维护大会的形象,不能与代表团发生任何正面冲突,只能一点一点地解释。所以,成为一名专业的志愿者,首先要有的就是一份平和的心态,要能够吃得了苦,包容感情上的不快。不要期待所有的事情都为你准备好了。
  志愿者责任的边界
  如果在合唱节的进行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你会如何选择呢?
  你是某地合唱团的保姆,合唱团团员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排练过程中需要移动很重的扬琴,现在有三个中学生正在吃力地搬向会场。你作为志愿者面临着两种选择:(a)远远地站在旁边;(b)热情地上前去帮忙搬琴。你会怎么选择?
  对于这个案例,很多人的回答是选b,以为这样的选择才会表现出自己的热情,殊不知这样帮忙反而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乐器有自己的特性,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如果在移动扬琴的过程中不得要领,可能造成自己受伤;另一方面,因为你的疏忽或者力不能及,可能造成意外损坏,扬琴是贵重物品,如果没有所有者的授权,由于志愿者的问题造成损坏,赔偿中往往产生纠纷。
  我们大陆的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是非常热情,非常希望能为被服务者做更多的事情。热情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志愿服务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是很重要的,也是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体现。就这个案例而言,正确的选择为:如果代表团搬扬琴确实吃力,首先征询是否需要帮忙,如果获得许可,则可以热情上前帮忙搬扬琴。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某个合唱团上午原定要排练,但是团长决定不参加排练。早上副团长突然对志愿者说:“我们上午还是排练一下,帮助同学进入状态。”是去找团长说:“副团长还是想排练一下,您认为如何?”还是委婉地跟团长说: “副团长有话跟您说。”
  后者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是独立的第三方,只负责沟通工作,而不能替任何一方作决定,更不能牵扯进代表团内部的组织管理,最后的决定必须并且只能由组委会和被服务的对象作出。
  总结上面的两个案例,对于志愿者责任的边界,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志愿者是大会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外的第三方。
  ●避免与任何人有金钱交收,如有人要求你协助他兑换外币,可带领或指示兑换地点,但不要代收他的金钱代他交换。
  ●如有团员表示不适,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自行给予任何药物外用或口服。
  ●不可擅自贩卖或介绍团员购买物品。
  ●不能接受服务对象的礼品或馈赠。(有人可能认为不接受任何礼物的政策太严厉,也不符合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但实际上,志愿者代表大会的形象,专业的志愿者不收“红包”。在这方面可以参照悉尼奥组委志愿者守则的相关规定。g iftsorentertainment,evenofnominalvalue,shouldneverbeacc eptedifitcouldbeseenasaninducementtoinfluenceabusinessd ecision.)
  ●遇突发事件时,不要代替服务对象决定。
  ●志愿者不能擅自更改大会的安排或决定,遇事多沟通。
  积极主动的志愿者
  如果你是某国家电视台少年合唱团保姆,合唱团到达香港文化中心,接下来的日程安排要更衣参加比赛,可是因为组委会没有协调好场地,原定的更衣室正在被使用,组委会工作人员提出在女厕所更衣,合唱团团长坚决不同意,与组委会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这时,作为志愿者的你,会如何选择呢?(a)不要帮倒忙,远远地站在旁边;(b)热情地上去帮忙解释。
  受到上面案例的影响,有些人可能会选择(a),觉得志愿者不要卷入任何纷争中,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但事实上,如果志愿者什么事情都躲得远远的,就失去了作为志愿者应该发挥的作用,也就与志愿服务精神背道而驰了。在真实的服务情境中,几乎有80%的冲突情境都来源于沟通不畅,而很多问题和矛盾的化解方法都是沟通、不断地沟通。志愿者应当主动承担起隔离带和缓释剂的作用。
  同样是上述代表团,到了晚上5点半,按照日程应该吃饭了,可是工作餐迟迟送不到。志愿者接到组委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到6点半才能送到。团员们很饿,抱怨连天。这时的志愿者应该主动跟团长解释,多沟通互相体谅。我们不能期待所有的团长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但是只要志愿者诚恳地一步步解释,火气再大的人最终也不会有过激的情况发生。最后,这个代表团理解了志愿者和大会组委会的难处,让团员原地休息等待晚餐送来。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不要做冷漠的志愿者,我们可以做的比承诺的更多。
  保姆志愿者是代表团与大会的纽带,直接决定了代表团对大会的看法。(在这里,也让我们来看看悉尼奥运会的规则。codeofconductfromgameforce2000,sydney:allmembersofgame force2000havearesponsibilitytobehaveprofessionallyatall time.ifyoutraveltoandfromyourplaceofworkinuniform,youwi llbehighlyvisibleasarepresentativeofthegames.bealert,fr iendlyandcommittedtoexcellentcustomerservices —thesequa litiesareanintegralpartofyourrole.)
  忠于职守的志愿者
  在决赛当天,作为保姆的志愿者遇到了这样一个诱惑。广州市广外附中的合唱团团长听说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非常热情,在两天的接触中,相处得非常融洽。在最后的决赛中特地要了两张门票给清华志愿者(票价100港元一张),希望能加深感情(按规定,比赛进行过程中清华志愿者应在场外等待)。这时的你作为志愿者又会如何选择呢?(a)接受,交这个朋友;(b)委婉地拒绝。
  出于文化的考虑,一些人可能觉得不要驳别人的“面子”,于是欣然接受。实际上,这个案例的正确选择应该是b。志愿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擅离岗位,因为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发生。例如,在2006年的一次国际性比赛中,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在比赛开始时发现有两个队员突然失踪了,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志愿者迅速寻遍了整个后台、候场区和更衣室,最终有惊无险。但是如果志愿者进场看了比赛,出现这种突发事件时就很难补救了。最后志愿者的选择也是留在大堂,虽然没有看到精彩的演出,但是心里很踏实,很开心。
  在现场服务中,志愿者作为外围工作人员,有机会面临普通观众无法遇到的诱惑和难以抉择的问题。专业的志愿者应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这同样是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表现。
  我参加了2005年7月13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志愿北京”——纪念申奥成功两周年大型演唱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现场表演的有很多港澳台和内地的大牌明星,有些同学的任务就是看住更衣室的门,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口,里面有人就绝对不能开门。这个位置能够见到所有的明星,但是见了面也只能礼貌地微笑,当天服务的同学没有一个跑着要求签名和拍照的,即使是遇到了周杰伦。这就是专业的志愿者的表现!
  语言是挡住你走向世界的一座山
  2005年末全世界出现了一本超级畅销书,叫做《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讲述的是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世界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吗?今年暑假我去新加坡开了一个国际大会,哈佛大学组织的亚洲国际关系会议(harv ardprojectforasian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hpair-2006) ,新加坡总统、东盟秘书长、外交部长、新加坡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校长都出席了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青年针对中印发展、安全、医疗、艺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会议现场,不同种族和肤色的青年都能够无间沟通,当然也包括不同价值观、不同思想的争论。在这次会议中,所有的志愿者都能够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与会代表提供高水准的服务。那种感觉的确是——世界是平的。
  国内的志愿者要想提供最好的服务,语言是第一关。英语是必须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口语,否则,英语就是挡住你走向世界的一座山。当然,仅仅懂英语是不够的。在大型的国际赛事中,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对于那些不懂英文的服务对象,志愿者就只能凭借最原始的肢体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流了,尽管这是一种变通的方法,但服务的质量还是大打折扣。
  即使在同一国家,方言的掌握还是有必要的。以那次香港合唱节为例,广州市少年宫的老师要求回宿舍一趟取道具,但是大会没有安排车子从食堂返回宿舍,大会组织者打来了电话,来自内地的志愿者却听不懂粤语。幸好,后来终于想了个折衷的办法,一部车里的人和另外一个代表团挤在一车直接去会场,另外一部车回去取道具,两部分同学最后在香港文化中心重新集合了。如果志愿者中有人会说粤语,就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了,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了。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的志愿者即将把自己的热情和微笑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成为一名专业的志愿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好自己的定位;热情面对服务对象;忠于职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擅离岗位,不能有其他任何不当的行为;要成为胜任的志愿者,非一日之功,需要在语言、能力、意识上大幅度提升。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相信北京一定会给奥林匹克带来惊喜。我们所致力于的,是让中华民族在奥运的绚烂舞台上拥抱未来。我们所拥有的这样一段经历,也同样会成为生命中精彩的一页。
  责任编辑:李纯
  用志愿行动求证人生的最大值
  ——专访奥林匹克专家孙葆丽教授
  采访-本刊实习记者赵涛
  专业志愿者四部曲
  记者:目前公众对志愿服务表现出了高度热情,但冷静观察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对志愿者的理解还停留在“形象良好、青春健美、会说外语”的层面,那么在“新奥运”的主题之下,我们该如何真正理解“奥运志愿者”的涵义?
  孙葆丽:翻开奥林匹克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奥运会志愿者在第一届奥运会时已经存在了。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一个志愿者。
  当时奥林匹克运动的运转主要靠这些创始人也是志愿者掏腰包,第一届运动会实际上有志愿者900多人,这些志愿者为赛事做一些边缘性的外围服务。那时只强调投入热情,对专业化并没有特别要求。
二战后,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大规模的志愿者开始出现,同时,志愿者需要做的工作也变得多样化。奥运发展到今天,志愿者已变成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一项工作,仅凭一些诸如会说外语之类的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一届成功奥运会的需要。因为现在志愿者工作已变成一种核心的工作,是赛会组织的关键环节。不可想像,没有志愿者能有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今天的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其公众参与度、专业延伸度和文化包含度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作保障,就很难收获一次永世难忘的奥运记忆。因此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比如拥有的外语特长,只是报名的门槛。勾勒基本条件之后还有岗位要求,什么样的岗位必须有什么样的技能,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除了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流的服务技能。而这种技能必须在自身素质高的基础上经过专门训练。
  记者:那您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志愿者吗?
  孙葆丽:申请人在报名的同时就已经接受面向大众的培训了,现在包括媒体的宣传、公众演讲、远程教育都是培训的一部分。当然后面会有一些测试,考察志愿者掌握的情况如何,作为志愿者筛选入围的标准。志愿者必须在众多申请者中证明自身素质,才会脱颖而出。
  志愿者入围之后会接受系统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通用培训,这会比申请阶段的培训更深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奥林匹克知识、体育赛事知识、国情市情、环境保护、跨文化交流、残奥会竞赛知识,同时还会涉及外语交流、医疗急救、扶残助残这些通用技能和礼仪规范、心理精神素质的培训。
  然后是专业培训,主要是根据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培训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对于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比如媒体服务志愿者、驾驶员志愿者、医疗服务志愿者,这些岗位性要求非常高,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
  接下来就是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场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场馆的功能、相关比赛知识、内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工作团队等,而岗位培训则主要包括岗位细则、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等内容。
  经过这些培训环节之后,志愿者应该能较为专业地处理相关事务,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以满足奥运的高品质要求。
  感动与思索
  记者:在您长期研究关注奥运的这些年,与赛事志愿者打过不少交道,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孙葆丽: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很多志愿者往往是默默无闻地做一些普通的工作,可作用却非常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幕式,6点钟时场内就将开始表演,所以人们在下午三四点钟就开始入场。当时天气很热,安检人群走得很慢,看着望不到边的长队,不少观众开始抱怨。就在这时,许多身穿蓬蓬裙、头戴大檐帽的女孩子,为每位观众递上一枝“非洲菊”。那么炎热的天气,她们汗流满面,但始终挂着天使般的笑容。当时我真的被她们感动了,人们也都安静地排着队,手里举着花。在那么炎热的天气里,手里的花很快就蔫了,但没有人把花扔掉。我们进场去体验欢乐,看台外面的这些孩子却一点儿热闹的东西都看不着,尽管身后就是全球的盛典。
  记者:必须承认,今天的中国奥运志愿者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您的发现,我们与成熟的志愿者相比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引起了您的思索与思考?
  孙葆丽:我觉得我们的志愿者普遍热情非常高,但是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不足。热情里面包含很多东西,有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拜,但不可否认还有其他的心理动机,比如说,想看热闹,希望接触明星。我遇到一个学生就说,我入选以后,就只为刘翔提包,做他的“跟班”,很显然他没有把奉献放在第一位,要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肯定是做不好志愿者的。大多数志愿者从事的可能只是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比如在奥运村里作清洁、在球场作服务、顶着烈日收门票、在比赛场地来回送记分成绩等、许多志愿者是看不到比赛、接触不到明星的。所以想当志愿者的人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
  清华大学赴北京奥组委暑期社会实践支队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奥运高校志愿者目标群体普遍外语水平较高,但外事交往的能力欠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现在的青年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许多人呵护着长大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技能储备不足,做一个专业志愿者就会有较大差距。所以要通过培训,弥补他们在知识转化成技能方面的欠缺。
  记者:奥运志愿者自开始招募以来,报名情况火爆,可以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大型志愿者招募活动了,整个活动的统筹安排,对我们组织者的领导技能也是一个考验,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孙葆丽:我们国家正规的志愿历史还是比较短暂的,处在一个初步阶段,组织运行的模式也在逐渐地摸索,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地学习国外志愿者组织培训运营的经验。2008奥运志愿者的管理对组织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志愿活动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并使之本土化,对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但也会是一个志愿管理经验快速成长的过程,我觉得直接在实践运作中学习,对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契机。
  让志愿的星火燎原中国
  记者:前段时间有一个口号提得较多“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您认为众多青年人参加的志愿工作对他们今后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会有哪些帮助?
  孙葆丽:意义作用非常大,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对个人来说,他所获得的是只能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里才能体验到的那种欢乐,是为别人奉献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感觉是一般青年人在学习、工作中很少体验到的,尤其那种精神上的回馈会是一生当中特别美好的体验。比如每届奥运会结束之后,组委会都会有总结表彰活动,在那时每一位志愿者都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另外一点就是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比如现在青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但是经过培训和实战,每个人处理事件的能力都会极大增强,对本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香港中学生也参加志愿活动,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内地的大学生感到惊叹,他怎么能玩儿得转呢!比如他们有一个国际合唱节的活动,由于突然改变行程,代表团的情绪不满,可小志愿者一会儿就处理好了。
  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影响,现在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如果光看到那些物质利益,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本谈不到。有了奥运这个契机,我们培养的奥运志愿者营造了那么好的为别人奉献的氛围,这种风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无法估量。一届奥运会只有16天,奥运前、奥运中只是我们的近期目标,如果仅仅满足这16天,很好做,训练一下就有了,更重要的是把近期目标与远期效应结合起来,给社会留下志愿精神这笔遗产,使奥运志愿者能发展成社会其他领域的志愿者,使志愿精神像星星之火燎原中国,鼓励大家和谐互助、乐于奉献,影响和带动社会的文明风气。
  记者:最后,作为奥林匹克的专家,请您给已经报名的和将要报名的青年奥运志愿者讲两句话吧!
  孙葆丽:奥运会第一次在我国举办,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就像奥林匹克火种一样,会把奥运精神撒播到华夏各地。对年轻人来说,能有机会成为奥运志愿者是你们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你们将会用志愿行动来求证人生的最大值,会用志愿的青春之光温暖每一个角落,也希望你们能在为奥运服务奉献他人的同时享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孙葆丽: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奥林匹克运动、妇女体育和比较体育。 2000年~2001年,在北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工作,担任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进行陈述的专家。2001年7月,赴莫斯科参加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最后冲刺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08:17:54 |

怎样做一个奥运志愿者

付出就是回报 给予才是获得——写给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
作者:于海霞
  行本身就是果,给本身就是得,爱本身就是福,苦本身就是乐
  这是志愿者需要具备的良好精神境界。
  志愿者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心灵净化的群体,尤其是在不少人追逐利益、功利的氛围中,志愿者的精神尤其显得不同凡响,令人敬佩。为残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们,承担了比奥运会志愿者们更多的重担和责任,其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志愿者拥有积极、乐观、正向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是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1、志愿者服务首先意味着“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志愿者,并不一定都非常顺利,有着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做,有着很多重要的责任需要承担。志愿者为此将牺牲许多东西,要忍受身体上的辛苦,比如顾不上吃喝、太阳暴晒、工作单调重复、奔波劳碌、看不上比赛、见不到明星等,有些时候还要忍受某些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服务对象不理解甚至与自己发生冲突,亲朋好友不理解,说一些冷言讽语,自己的直接领导不支持,团队之间的合作不愉快等,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令人感到沮丧。但在这时志愿者的工作,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沮丧而懈怠或疏忽。这就需要志愿者有“享受牺牲,以苦为乐”的“修为”。
  志愿者需要端正服务和奉献的态度,牢记自己当初为做志愿者立下的誓言,牢记做志愿者是为自己提供“享受牺牲”的机会以及练就自己以苦为乐的本领的机会,这种经历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这个艰苦的过程一定会给你的人生留下痕迹,会促进你的成长完善,就会对手边的苦释然,就会心甘情愿的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以享受的心情对待困难,锻炼出人的承受力,磨砺出人的吃苦精神,扩展出人的心胸,培养出人对事物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是你人生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因此,以往不能受的苦受了,以往不能忍的苦忍了,以往不能吃的苦吃了,你不就是在成长吗?你不就是在收获吗?
  志愿者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2、志愿者服务意味着付出,不求结果才会结果
  做志愿者服务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去付出,付出努力,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血汗,付出爱心等等。一般来讲,人们总是会习惯性的在付出之后考虑所得,考虑结果。有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因此提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人在交往中都保持着在经济上、情感上等方面的微妙平衡,即“出”多少和“得”多少是大体相抵的,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人际关系将会受到影响。但是,志愿者的角色却从表面上打破了这个规则,因为对志愿者来说,付出就是目的,只要有一颗奉爱之心,带着这颗心去做事情,就是志愿者要达到的本质目的。
  至于“物质”的结果呢?作为志愿者可以不刻意想它,不刻意求它,甚至不去管它,不去理会它。因为毕竟任何结果都是在各种因素、机缘、条件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这其中的大部分因素恰恰又是志愿者不能把握的,比如政策、机制、服务对象的个性和脾气,以及诸如交通、天气、突发事件等不可控、不可预知、不可打算等各种因素,以至于你预期的结果不能或者不可能很快实现,即会影响你的心情,因而阻碍进一步的志愿行动。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只要带着一颗爱心去行动,自己的内心平和就足矣。这样对结果不执取、不控制、不预期的态度,反倒有利于发挥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奉献服务做得更好。
  3、志愿者服务意味着给予,给才会有,出才会得
  志愿服务意味着需要不断地给予。一般人会想,能够给出去的东西就一定是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然如何给呢?比如当我有钱的时候才能给别人钱;我有了物然后才能给别人物。另外还有自己的体能、智能、技能等等。
  但是有时,并不仅仅是延循这个思路,在更高的志愿精神境界里,运用相反的思路有时也同样成立,能够在这个境界上认识问题,对于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更加有利。那就是在精神层面:人人拥有爱心,给予的越多,获得的也越多;不断地付出“爱”,才会不断地得到“爱”,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在人身上,有些什么东西具备这样的品质和特点呢?那就是:爱与尊重。
  志愿者的工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和服务的机会,能够使他人生活的更幸福,使社会变得更美好。你既然拥有了这样的机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就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在帮助他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愉快和安宁。当你惊讶地发现,伴随你不断付出的爱心,心中的爱越来越多,心中的感动越来越多,心中的温情越来越多,心中的感悟越来越多……,生活因此而越来越美好,这些不正是最宝贵的东西吗?这些不就是真正的得到吗?此时,有谁不愿意全然地付出和给予呐。全然意味着没有保留,没有私欲,心中和眼中只有他人的需要和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境界。请你千万不要忘记,如果你真的得到了这些宝贝,请一定记着向你的服务对象表达感激,因为是他的接受才使你的爱的能量能够流动,才使你的爱的语言得以表达,才让你有机会体验这种不求任何回报的全然付出的滋味,感觉自己在精神上是如此之富有和美丽……
  4、志愿者服务意味着用心,不带功利方显真情
  志愿者的名字包含了两个带“心”的字,在《高级汉语词典》中,“志”的本意被解释为“志气,意愿,即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愿”则是“乐意、希望”的意思;“志愿”组成的词组则一,表示“志气和心愿”;二,表示“自告奋勇和甘愿”。由此看出,“志愿”两字皆出于“心”,一为心之所向,一为心之所愿;无“心”则无“志愿”。而这颗心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那就是奉献之心,或奉爱之心。志愿者是凭借着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出他人和社会所需要的细致而周到的服务。
  志愿者是带着一颗心而来的。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心胸才是最博大的,才是最真诚的,那是储存爱、宽容和信任的地方。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自然地表达出你的真诚和真情。可是如果你作为一名志愿者有着功利性目的或者私利目的,那么你的需要、你自己私利的达成、你自己的舒适程度等就成为你首要的考虑和出发点,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带上你的心。一般人常常会斤斤计较,是不断计算付出与得到的比例的,在预计“吃亏”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往前走哪怕半步的,在利益得不到或即时无法得到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感到失望和沮丧的。因此,做志愿者,做奉献服务,最重要的是:别忘了,时刻带着你储有爱、宽容和信任的一颗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