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4642|回复: 5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8 21:36:49 |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此次很荣幸来到位于香港西湾河的协青社新址——协青社赛马会大楼进行为期十四天的观察学习,虽然实习时间只有十四天,但感觉所学到的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要丰富、要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按照协青社对青少年的服务宗旨:“希望青年人来到这里要有所获”的一样,我从此次的香港之行拿走了许多东西。以下从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1、 关于协青社
    协青社是一所专为年青人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机构。从其自身定位便可看到他有以下几个特点:a、工作的理论方法:危机介入法(与此并行的其实还有现实治疗法)。B 服务的对象:年青人(6-24岁)c 机构的性质:协青社在1996年5月注册成为独立的慈善团体,也即是说它是一个NGO的机构。在这里的服务一部分由政府资助,其余的则均来自捐款。这座新址即是赛马会捐资建成的。
    的确,在这十四天的观察当中,发现这机构的运行确实如其给自身的定位一样。这里有自己的文化——鲍思高的爱的精神。这种文化是针对这里的服务对象而提取出来的。反思中国国内的一些相类似的福利机构,如与残疾人有关的或与孤儿有关的,我们似乎缺少了这么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有自己的发展口号,一个学校有自己的校训,同样,一个从事社会服务的机构也应该有自己的服务文化。协青社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它下属的服务单位,从夜间的外展服务到二十四小时热线服务,都围绕着“爱”和“年青人”这两点。国内的福利机构却似乎是一种行政性单位,它们的文化好像就只有“服从上级领导”。 “爱年青人所爱”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是协青社能够充满活力和魅力之所在。
    除了独特的文化,协青社的资金来源以及运用也是值得效取的。如前所述,政府是需要为服务提供一部分的资金,这包括两个危机中心的食宿和工作人员的薪金。但是资金的多少则是按评估后的实际需要而定的,通过每年定期对协青社评估的工作报告,政府按需拨款,而非大陆的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的财政拨款那样一刀切,这才是真正讲求效率和合理分配资金。
    协青社的蒲吧职员几乎都是年青人,在这些年青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社工的服务对象——问题青年。这种工作的模式能够起到显著的效用。年青人在这里获得一个工作的机会和经验,而社工同时也可以对这些问题青年作许多工作,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当然,这有懒香港政府的“奖励为年青人提取传颂就业机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种机构”的政策。这引起我的一种反思,在中国国内,人们对于人通常只采取两种极端的评价态度,要么是优秀的精英,要么是不可救药的社会败类分了。对于那部分精英,社会对他们呵护倍加,甚至宠坏了,以致“精英们”不再有危机感和自我提高的紧迫感,往往成为腐败分子和危害社会的大蛀虫;那么那些“不可救药”的则采取一种放弃的态度。?  2、 关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守则和价值观的体会
这次被安排在男中心实习,全程观察了在这里的社工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在男中心,不仅在男中心,社会工作者都是以一种参与观察者的身份介入到对象的生活。首先,社会工作者须先摆正自己,因为和案主一起生活,社工往往会成为案主的模仿对象:其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是客观、中立的。尽管社工与案主朝阳相处,强调良好关系的建立,但社工会很清楚什么是朋友关系,什么是工作关系,也就是说社工不会把太多的个人情感卷入到工作关系中;这并不是说社工整天板着面孔地去处理问题,相反,他们总是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和案主交谈、 倾听他们的内心需要并且使用正面文化鼓励他们(毕竟在这里面对的是缺少爱的青年)。在这里我觉得自己需要作一番自我检讨,对于这处亲疏关系的处理我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一旦和案主建立了一种良好关系以后,我难以划清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我不时地会出现一种反移情,会把某个朋友、亲人的现象投射到某个案主身上。在实习以前,我也一直怀疑社会工作者是否能够处理好严格的专业关系吗?特别是所提取到的“工作者对案主的各种反应保持相当的理性”、“与案主的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层次上的互动,而不是工作者个人动机的行为或主观情感上的反应”。在实习以后,这种专业操守能够并且必须应严格岢守。第三,通过观察,对社会工作的价值的理解来得很真切实在。通过参观正生书会,亲眼看到曾经堕落于毒品那嗄昴茏ㄐ闹轮镜卮邮赂髦质止ご醋鳌⒛芡度氲叫碌纳?詈凸ぷ魇保?艺鸷秤谌怂?哂械木薮蟮那绷Γ?  ⑶疑钚拧疤焐?也谋赜杏谩薄H四芄槐桓脑臁⒈煌晟疲?还芩???硕啻蟮牟恍矣朐??  且桓龆嗷档娜恕?BR>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之前,我曾经说过十四天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多得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往往从书本中学到的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考试完毕后,这些理论的记忆也很快地在大脑里消褪了,但通过实习,理论的记忆将永远锁在记忆的仓库里。除了记忆的时间不同以外,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加以实践以后,变得具体明了。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a、危机介入法介绍说危机介入在6-8个星期是最有效的,少于或多于这个时间的效果都不理想。倘若单单从理论层面学习,永远记住的只能是6-8个星期,但是我们会问为什么要这个时间而并非8-9个星期或更少的5个星期呢?在男中心的一个个案确实证明了6-8个星期是治疗的最佳时间。在我来的第一个星期,男中心的小明(化名)已经居住了8个星期,我对他的观察得出,他的行为表现很不错,能遵守中心的各种规范,包括放学后依时回舍、出入宿舍都能先获批准、准时洗澡、认真完成家务等等,与他来舍前的一系列反向行为来了个大反转。但是在我实习的第二个星期开始,即他住的第九个星期,他出现了倒退行为:不服从社工的家务安排、出现反抗情绪、编造谎话等等。对于社工给予小明的各种鼓励或惩罚措施的功效都明显的降了下来。通过实实在在观察,只有把理论投放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其真伪。B、社会工作的实际的操作并非完全像理论中所说的那样。有一天,在男中心出现了打架的突发事件,本来是玩在一块儿的两个男生突然间打起架来,这可是一次观察社工如何解决冲突事件的好机会。两名社工先以强制的手段分开他们,以防冲突面的扩大。然后一对一的谈话,以很客观的态度向双方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然后由舍员自己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在吃饭时,(可以理解为这是完整的小组聚会时间)社工没把打架这件事带到小组来讨论。更没有像书本上所写出的那样在组员发生冲突和矛盾时鼓励组员用正在情绪抵抗负面情绪,引导舍员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除了社工处理这件事的手法与书本的不同外,据我所观察的组员在离别时的情绪也与书本所举的关于小组后期的理论有出入。在男中心这里,舍员很多都是要住满八个星期的,这也意味着彼此间的相处时间也挺长的,舍员之间也会在居住的这段时间里培养出感情来。但我所参加的一个欢送晚会里,舍员没有因为某个舍员的即将离开而表现出不安的离别情绪,社工也没有为舍员的离别而作情绪调整方面的工作。
    4、社会工作展在香港与大陆的差异
    首先谈谈社会工作在香港的发展关况。社会工作在香港发展了这么多年,这种专业已被社会所认可,社地会工作者像其他职业,如律师、医生一样有认证资格、等级之分。社会工作者在各种领域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在学校的学校社工,在医院的医务社地工,还有在协青社工作的青年社会工作者等等。虽然香港人会把社工和义工联系起来,但是其原因是因为两种工作都是以爱心为基础,而这种职系也仅仅到此为止,而不会把两者完全地等同起来。虽然此次参观学习的公是协青社这么一个服务机构,但是从“个案分析会议”里能了解到,机构间的资源是共享的,社会工作者能真正通过社会这个大的支持系统为案主寻求服务。这也可以说社会的外部环境为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所提取供有利条件。
    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各种社会问题相继产生,而应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了社会工作。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在中国内陆举步维艰。与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相比,内陆的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归纳如下:
    a、人民的观念滞后。人们仍然把社工与义工等同起来。这也说明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还没有得到人们认肯。
    b、社会工作的任务主要由政府来承担,社会行政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所进行的社会工作旨在协调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因而在方法上注重社会的组织社会管理。人们也很容易地把社会工作与行政管理等同起来。
    c、各种福利机构都是下属于政府部门的,各种社会服务和责任都由政府承担,故此问题常以行政手段解决,令社会工作者难于接手。
    d、 社会工作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所要承担的课程有点儿偏颇了,学校太注重基础课程,而相关的专业课和选择则少之又少。曾经和在蒲吧工作的一位社工助理谈话涉及了课程选修这方面,他说在香港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选修的课程都是些社区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相反,在国内的大学,学校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故此在要求学生选修课程时,给出的选择都是与专业无关或关联甚少的内容的课程。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的内容就有诸如食品学、茶学等的课程。除了选修课程外,学生的基础课程负担也很重。好像我们这些非电脑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到程序设计这样的深度。因为基础课程控的任务过多,以致专业课程的数量和类别照顾不到。至于教材方面,理论阐述得过多而实例,特别是个案实例则提及得很少。
    e 学生的实习安排。社会工作专业是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投放到实际操作中才能工巧匠被验证;而且社会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人的差异及与此产生的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工作的经验对于社会工作技巧、工作方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可见实习是此门课程所必不可少甚至是点晴之笔;但是,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缺少的正是这么一种机会。这原因有以下两点;1、难以寻找到机构给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在中国虽然有了职业认证,但是还没有一个 正的提供给社会工作者的岗位。2、大学扩招所导致的人数多的问题,这是中国教育要解决的关于学生数量与质量相平衡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5-1-8 21:37:35 |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怀着一份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我远赴香港实习。在为期十多天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我的心智和处事技巧变得更加的成熟,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不可否认,这些天的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它让我认识到实操的重要性。
    俗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务实性十分强的科目,平时我们在书上所学的理论构建在实际的个案操作和实践中,基本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少的,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不断地积累处理技术和创新方法,把理论知识真正的吸收、消化,再重新整理后,巧妙地运用到个案中,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我深刻地感受到:在书上学习一个完整的个案工作介入,都是非常表面的东西,理论性很强!各种的个案工作技巧和介入手法,通过文字的表述后就显得枯燥而生硬,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刻板地、按部就班的遵从个案工作的操作程序与具体步骤,个案工作的基本前提——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将会是困难重重。因为每个个案社会工作都有自我的特殊性,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方法!
    [一]个案社会工作技能的学习和感想
    在这十四天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我很幸运地看到了专业社工接案的全过程,颇受启发!以自立堂为例,最近就有两个新个案从其他机构转介过来!当案主刚来到自立堂时,从他们闪避的目光中,我捕捉到一丝的不安、恐惧和焦虑,这时的他们往往是既脆弱又敏感的。社工往往不会直接盘问他的主要问题、个人史和家庭史,而是先让他们好好的安顿下来,为他们提供各种饮食、住宿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温馨、家庭温暖,等他们熟悉环境并且心房慢慢地松懈时,才和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运用纯熟的会谈技巧来获得案主的主要问题、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资料!在会谈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有纯熟的会谈技巧外,会谈场地的布置,以及会谈的语气、语速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谈室主要是用暖色调来布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也能让案主心情放松,放低防线,更好的进入状态,能积极地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最后,当问及年青人的个人问题史时,我发现自己在无言中成了工作开展的障碍,因为年青人对我的存在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而且提高了自我的警界心!因此,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会谈室!
    求知的强烈欲望驱使我去努力尝试,勇于与自立堂的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我屡屡触礁,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心情灰暗,情绪也日渐低落。但后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与年青人同玩同乐,情况有了转折性的改变!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主动找我聊天,谈论他们最近不愉快的事情。从闲聊的过程中,我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个案工作介入的方法与技巧,达到了预料以外的结果,同时,我也获得了许多我所要得的资料。
    从自立堂这几十个年青人的资料中,他们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从他们求助的意愿来看,我归纳出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自愿前来要求服务的,他们求助的意愿性都比较强烈,这一部分人只占了很少的数量。二是根据亲友或父母的要求前来,有些仔是真的有所觉悟,不希望父母朋友担心,也讨厌过去自己的堕落和没出息,所以对于工作的开展积极合作,希望能重新地重塑自己!但有些是真的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强迫而来的,在和这些年青人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仍坚持自我的观感和价值取向,完全没有求助的意愿:三是从其他的机构转介过来的,(大部分年青人都是以这种方式进危机中心的)而且大多数都是由带强制性的机构转安而来,如由法庭转案而来的受感化的青年人,公安机构转案而来的问题青少年,这一部分人的抵触情绪往往是很激烈的,我在与他们交谈时,很难触摸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比较沉默寡言,行动上比较独断独行,很少与别人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在建立专业关系上就要求有针对性。每个年青人都有不同的过去和问题背景,但我最关心的是他们现在和将来的想法与行动,尽力地帮助他们评估自我的行为,并意识到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尽管我还没有真正独立的处理一个个案,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多数的个案都处于建立关系的阶段,就要结案停止了,我感到有点遗憾和可惜!但蓦然回首,守寻我的智慧宝囊,里面已经增加了许多的新知识!确实,在个案关系的建立和行为评估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的知识和技巧!
    [二]深宵外展的启发
    外展过后,我们会聚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我可算是实习青年中最幸运的一个了!我深宵外展的那天晚上,就遇到了四个流连在街头夜不回家的青少年,从他们与外展工作者的交谈中,我发现了内地与香港存在的异质性很大,对社会工作在大陆的推广和发展前景更加渺茫!我之所以这样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A、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在内地,人们的警戒心很高,价值观里不相信“无偿性”服务的存在,他们以个体利益出发,遵循的行为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管闲事,必定生事!”在这样的情况下,NGO(非营利性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必然受到冷落!
    B、国内环境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制约。香港的福利政策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政府以及各种政治机构非常重视个体的发展,并大力推行人文关怀政策,成立各种各样的福利性机构,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妇女、儿童、老人、青少年等)提供了庇护的场所!一个夜青晚上在街头流连,过来询问他的不但有警察,还有各福利机构的外展工作者和社工!但同样的情况在内陆社会发生,可以说夜青是没人理睬的,过去询问反而被当作居心叵测!香港的福利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非常完善,但并不适合在大陆应用,在内陆NGO(非营利性机构)发展非常缓慢,而且政府又不重视,甚至有些地方的政府不予以支持!福利性机构的发展受到制约,社会工作的宣传和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内陆,很少甚至是没有人知道社会工作的存在!
    C、国内政府政策。考虑到国内的环境和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发展的问题。大陆的福利性资源有限,若NGO在地区性发展,必定会造成人口的大批迁移,流向福利好的地区。若NGO在全国性发展,我国尚没有这样规模大的资源和经济能力作为支柱!
    在离开实习中心的时候,中心的社工阿PAUL留了四条问题给我思考:1、心中的那堵墙倒了没有?2、有兴趣做“对人”的工作吗?3、将来会从事有关社会工作方面的职业,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吗?4、心目中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条件?这四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现在我会很肯定的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我要在NGO中谋职,把香港的NGO的管理和实施之道向大陆宣传和推广,为推动内陆整个福利事业的进步尽我一份绵力!
    [三]对于小盼望的故事想法
    在我们将要结束香港的实习时,EROSE送给我们每一个人一只玩具小狗,并起名字叫小盼望。这只玩具小狗的遭遇给我的启发特别深!这是一批有缺陷而被人抛弃的次品玩具狗,经过协青社的同工修补和洗涤后,帮它系上各种各样的豆类种子,他便变成希望种子的传播者!对于边缘青少年,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应该积极的接纳、关怀和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及重新评估自己,重新恢复他们正常的社会功能,积极地面对人生!
    虽然国内的社会工作发展进程布满了荆棘,但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师、师兄、师姐已经迈出了那异常艰难的一步,况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将会日益曝露,社会问题目的解决必将呼吁专业的方法而不是硬邦邦的行政手段。而且通过这次的香港之行,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模式的灵活性一如它所阐述的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前对于自己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身份,我一直觉得自己走的路迷雾重重,但现在,我看到了曙光并且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沿着这条路走,毫不动摇地走下去。正如离开时协青社所赠送给我们的那只名叫盼盼的小狗一样,我愿意做播散社会工作种子的使者。同时,小盼望也是希望的化身,把种子带回内地,让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如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内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香港之旅,让我毕生难忘,尽管现阶段在内陆发展社会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希望在人间,明天将会是更好!我坚信,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上,终会有一天,用我们共同的智慧和经验实践去描绘和开辟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楼主| 发表于 2005-1-8 21:40:04 |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本人于2004年10月29日赴港进行实习和交流。实习单位是一所专为青年人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机构——协青社,实习已于11月10日结束。现就在实习机构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实习机构及服务性工作的理解
    协青社于1991年11月成立,是一所专门为年青人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机构。
     1.    基本构架图:
               中央行政
         总办事处    财政与会计
         经费筹措
    夜间外展服务:这项服务是协青社首创的,每晚十点到第二天六点在街上搜寻那些年龄在18岁以下离家出走或无家可归的年青人。
    危机介入中心:分为男、女中心,各以小型家庭模式运作。由专业社工为年青人及其父母提供辅导服务,尝试找出导致年青人离家出走的原因,最终希望能让年青人尽早回家。每位年青人最长可入住两个月,待他们回家后,中心社工会继续跟进六个月。不需要任何的费用,也无需经过冗长的收容程序和轮候时间。
    男自立堂(在职男青年过渡期宿舍):这是为那些已经到了工作年龄,但没有独立居住能力,在街上徘徊的男青年而设立的,给予他们基本的培训,帮助他们找份正规工作以至能够自立。每个月必须交600元的住宿费。
    24小时电话热线电话:保证有需要的年青人随时能够接触到协青社及立即获得所需的服务。
    蒲吧:24小时开放,年青人喜欢玩的东西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协青社希望通过这些设备能够吸引更多的年青人的“光顾”,为年青人提供一个安全、祥和的活动环境。这样年青人才会接纳我们,才会和我们建立一种协助性的关系。
    协青社就业计划:协青社设立了就业速递公司,7-11便利店和表哥餐厅,给予年青人稳定的工作和训练,培养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和毅力。
    2.(1)信念:年青人离家出走不是问题所在,只不过是年青人认为是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已,背后原因才是问题所在;青少年成长必须成年人有份的社会系统的支援和鼓励,相信系统有能力解决问题。
       (2)目标:不是等年青人自己来,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寻找;重视重建青少年与正常社会系统地关系:学校、家庭、朋辈、青少年服务单位等等。
       (3)理论架构:危机介入法;系统、成长理论;现实治疗法;预防教育法。
    二.男危机介入中心实习情况:
    (一)男中心运作情况。
    以小型家庭模式运作,大概有12名同工(中心主任、督导主任、社工、文员、福利员、厨师),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有同工值班。服务对象为8—18岁的男孩。早餐和晚餐由中心免费提供,中餐社员自己解决。就中餐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一位社工,之所以中餐中心不提供,原因有二:1.增强家长的责任感;2.有些社员已参加工作,必须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
    晚餐在6点钟开始,这是一天中人最齐的时刻。白天有的上学,有的工作。而晚餐同工都希望社员能够尽量地赶回来,一起吃饭,一起分享。餐桌有两三张方形的书桌并起来,大家围着坐,气氛相当温馨,很有家的感觉。同工就像是父母、大哥大姐那样地疼爱他们,关心他们。饭后社员要进行抽签做家务,这能很好地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和劳动的意识。打机不是随便可以打的,必须集满三个印仔才能打半个钟头,其实这是一种激励的机制,也是正增强的一种运用。而印仔的获得不难,只要准时回来、准时冲凉、完成家务等都可以拿到的。
    (二)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以部分为代表)
    1.健仔:一个相当听话的小孩,14岁,开朗、活泼、热情。入住协青社的原因是由于家庭关系的不和睦,爸妈早已离婚,爸爸失踪,妈妈再婚在美国。妈妈很想接他到美国,但是碍于离婚协议(归母亲抚养,但必须留在香港)。他本来是很大哥一起住地,但是很大嫂的关系不好,而大哥现失业在家,身体不好,无力照顾他。至于他的归属最好是到美国和母亲团聚。
    2.佳仔:这是一个相当可爱的小孩,由于家庭暴力原因,入住协青社已经两个月了。父亲对他管教不力。他比较害羞,但随着和我们关系地不断建立,也能主动地把自己的工艺品同我们一起分享,是一种进步,但性格比较固执,我行我素,喜欢打机。
    3.阿林and阿杰两兄弟:一家九口人,妈妈再婚,阿杰是前夫的儿子,而阿林则不是。父亲经常大骂大哥阿杰。这次之所以入住协青社也就是因为上周爸爸再次拿剪刀攻击阿杰。于是阿杰就偷偷报了案。两兄弟感情很好,也很听话,特别认真读书,是那种很乖的孩子。
    总而言之,男中心的社员都很可爱,多数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入住协青社的。他们虽然年龄和性格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不管外表多酷,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非常渴望有人去关注他们、爱护他们。这就是协青社所采取“爱”的理念的原因所在吧。或许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们更渴望父爱、母爱,更渴望亲情,所以当职员用心去爱他们的时候,我相信他们有的是感动。这也就是协青社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三)专业知识、技巧在实习中的运用。
     1.关系的建立。
    刚到男中心,这里有十位社员,彼此显然都很陌生。所以我们的工作首先是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一天是10月30日星期六,蒲吧举行了万圣节的活动。那天人很多,所以等了好几个钟头才轮到我们进鬼屋。由于男女生不能同时进入,所以只能分开了。但是,第二天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于是大家就聊开了。到了第二天,周日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借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到蒲吧玩。我们谨记Clement的经验:相信年青人是赞出来的,不管结果怎样,只要他认真做了,你就必须去称赞他。所以,我试着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去称赞他。果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球也越打越起劲。很高兴我和他们的关系又进了一步,觉得相当有成就感。吃饭时也挺能加深感情的,不如大家互相帮忙夹菜,饭后大家一起帮忙做家务也是一种乐趣。就这样,那些较活跃的分子已经和我们相当熟悉了。对于较沉默的社员,我们也尽量去称赞他,终于他们也有了令人欣慰的笑容。
    2.冲突的处理。
    第一天晚上就碰到社员打假这种情况,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主角是国杰和辉仔。后来社工把他们拉开,国杰被带到楼上,我在楼下,只听到社工和辉仔的谈话。辉仔毫不犹豫地承认是自己先动手,但是是国杰逼他出手的。社工显然很了解两个人的情况,于是劝他以后少和他接触,国杰老惹事,而辉仔则不同,就快离社了,好好表现,别耽误自己。辉仔挺合作的,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冲突,但也体现出社工的一些具体方法,显然社工抓住了社员的心理。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有阶梯可以下,所以及时分开他们再作询问是上策。这样就可以避免加剧彼此的冲突,也让社员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不足。
    3.社员离社处理。
在实习的期间,有文杰、辉仔、阿龙三名社员转介。走之前他们都会自己收拾东西,文杰走得相当平静,同工都没有人送他,有几位社员帮他拿东西到楼下,大家都相当平静。而辉仔则非常舍不得走,整理东西那天他心情很不好,不愿意吃饭,同工留饭给他,但也没有太多的安慰。
    这也体现了社工的职业准则,机构和服务对象只是一种专业的关系。当关系即将结束时,社工应当主动地退出。过多的安慰反倒会加剧社员的留恋情绪。
    4.意识到自己对案主的情感,并适当地结束关系。
经过了十几天的相处,我们和大部分社员已经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关系。他们很舍不得我们。到了11月9日晚上得知我们即将离开香港时,他们多多少少都有点舍不得,尤其是健仔和素毫。说句实话,我也很舍不得他们。他们有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但这有悖于专业准则,所以只能婉言拒绝了。只是在一个杯子上写了几句话作为留念。素毫也写了一封信给我,说我总面带笑容,很舍不得我们。当时真的很感动,或许我真的开始进入了角色,像Clement要求的那样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了。但是,到了结束关系的时候,我也意识到对他们的情感必须终止。所以,我只能祝福他们,并鼓励他们“比心机读书”。第二天就要走了,我有千万个不愿意,因为这里的人好可爱,但我必须平静地离开。和当值的职员说声“再见”后就回宿舍收拾东西了,我必须克制自己离别的情绪,因为一切已成为过去,而眼前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但愿有一天我也可以当上一名社工。
    5.小组活动。
11月6日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大食会and你估,我估,大家估”。这次活动效果还不错,就是人数比较少。尤其是“Guess who it is.”的游戏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大部分成员都相当珍惜那封信,表示会好好地保存。其中一位最沉默的社员在念完那封信时,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优点。”当时看到他的笑容,真的觉得很安慰,很有满足感。还有的成员在收到信时就马上装好放在衣柜里。单单就这样的回应,我们已经觉得很欣慰了。但愿他们带着我们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越走越好!(关于小组活动更详细的内容请见“小组计划书”和“检讨报告”。)
    三.外展实习情况。
    11月1日那天晚上,我们宿舍和外展队一起到新界开展外展工作。虽然没有带人回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的目标主要是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在经过年青人时,必须快速地做评估。如果觉得适合的话,要很自然、很友善地跟他们进行交谈,千万不能让人觉得咄咄逼人。
    我们去的地方主要是小区楼下、公园或者商场的楼宇,在一个广场碰到2男维维、阿康和3女Tracy、二凤姐和姗姗。刚开始二凤姐和Tracy看到我们就跑了,我很紧张地想追过去。外展队告诉我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有被捉的感觉,如果我们退一步,他们就会自己回来的。果然,没过多久她们就出来了。二凤姐喝醉了,随便在地上躺着睡。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希望他们到蒲吧去玩。阿康很久以前在男中心住过了,现在在网吧住,但是他不想和我们一起回中心。其他三位都没有什么问题的,讲义气,陪朋友吧。既然这样,我们也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后来外展队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东西是急不来的,只要他们在外面,就一定有机会和他们再接触。
    那天晚上都比较安静,但是的的确确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因为你是最前线的工作人员,所以一举一动都相当重要。尤其是你如何去评估、如何去打开话匣子等等都是一门学问。
    四.参观基督教正生书院情况。
正生书院是一所为吸毒人员而设立的学校。书院位于一个孤岛上,生存的条件相当艰苦。但据书院校长的介绍,现在的情况已经是最好了。原来没有自己的码头,老师和学员下了船,必须游泳爬上岸。自来水、厕所和路灯都是经过不断的努力才争取到的。
    印象最深的是陈先生的一席话:“戒毒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人的生活也并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交叉的。所以在戒毒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考虑学员戒毒后如何面对社会和人生。所以,我们教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有决心和毅力去改造自身,重新面对生活。”短短的一席话震撼着我的心灵。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充满了人性和关怀。其实帮助年青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使他们重归社会,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社工价值之所在吧。
    五.蒲吧实习情况。
    11月8日在蒲吧实习了一天,由于那天是周一,所以人非常少,收获就相对比较有限。刚到那里,我们参加了他们的会议,主要是安排工作。跟着就和他们一起搞卫生,大家都很谈得来。蒲吧一方面为年青人提供娱乐,一方面也是协青社就业计划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员工大部分是青年人。协青社为他们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但是一年过后他们就必须离开,自己走上社会去面对现实。
    接着三点半到四点半是训练时间,我们跟他们一起学跳舞。其实非常难的,但是这些都是年青人喜欢做的事情,所以他们都学得相当认真和投入。
    到了蒲吧,我们主要就要寻找“对象”了,和会员聊天,大部分都是放学后几个同学一起来玩的。我们和他们一起打球、玩“叠叠层”等等。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到了十一点就交班了,我们又开了一次会,总结情况,分享一些自己的收获。会议的气氛很好,给人很自在很舒服的感觉。
    六.自我总结(检讨)。
    1.收获:
    (1)对本人在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大陆社工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自己对社工职业在社会的地位的了解很浮浅,实习中协青社的职员也好,正生书院的校长也好,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社工的价值和理念所在。
    (2)深切地感受到社工的理念和精神,尤其是协青社的“爱”的理念使我受益非浅——先要设法使人爱你,然后自然就会很容易使人服从你;要爱年青人所喜欢的事,那么年青人也将会爱你所喜欢的事。
    (3)通过实习,为我提供了实际服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激发了我加深理论知识学习的动机,从而促使我将实习中机构补充的理论资料归纳梳理成体系的理论知识。
    (4)初步了解了社工机构的运作情况,尤其是队家庭模式运作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都是课堂知识所没有的宝贵经验。
    (5)在实习期间Wendy的两次讲座——“现实治疗法”和“危机介入法”都使我受益匪浅。生动的案例分析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技巧。
    (6)实习过程,为我提供了消化课程所学在理论知识的机会,逐渐地将价值理论、技巧内化到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中去。同时,实习情境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和理论资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启发我进行新的学习。
    2.困难与不足:
    (1)在实习过程中本人显得较为被动,尤其是刚开始那段时间。这与本人的语言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大陆被动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2)目前大陆社工发展的整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对就业的担忧,因此也有点徘徊。但随着实习的开展,渐渐地提升了我对社工的认同和认识。
    (3)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建议:
    (1)由于大陆和香港社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陆学生一般不太清楚香港社工机构整体的运作情况。希望能够在实习开始之前,提供机会让实习者大概了解香港的整体情况。
    (2)希望在实习前能够把对学生的要求详细地告诉实习者,这样实习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尺度去要求自己。
    (3)在安排实习单位时,希望能够考虑到具体单位具体的情况,比如安排在蒲吧实习的时间最好在周末。
    (4)因为实习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如果能够在实习之前或者刚开始不久,把中心社员的具体情况告诉实习者。这样实习者可以较快地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这次有机会赴港实习,自己真的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相信这段经历对我人生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都相信是这样的。因为协青社、基督教正生书院的精神和理念已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会抱着更多的乐观、更多的热情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当然,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错误和不足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去改正错误,改进不足。这更是我应该勇敢、积极去面对的。
    最后,祝愿协青社和基督教正生书院一路走好!祝愿我们亲爱的年青人一路走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8 21:40:19 |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推 倒 心 中 的 墙
      ——香港协青社见习感受
一.    认识协青篇
协青社是干什么的呢?第一次听到它时,只觉得它与青少年有关,其他真的想不到了。当我们到达协青社时,一位叫阿信的资深社工为我们揭开了协青神秘的面纱。
协青社成立至今有十三年了,下设男女危机介入中心、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男自立堂、协青就业速递服务和蒲吧。有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
听了阿信介绍,我发觉有些东西不可思议。首先蒲吧,有网吧、电玩、K房……犹如一个娱乐城,青少年光顾这里,不会长期沉迷,以致荒废学业吗?一大疑问?其次,外展服务去寻找夜晚在街头不回家流连的青少年,这些青少年会愿意跟一个陌生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吗?想不通?再,男自立堂,住着一群已自由惯的年青人,他们能接受你定下来的规定吗?……一个个疑问不断涌上我的心头,这就是我最初对协青社的认识——半信半疑,特别是蒲吧,提供给青少年一个相对于街边比较安全的玩的场所喔?我翻开协青的历史,它从两个人经过13年的风风雨雨发展为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我深信其成功一定有其独特之处。这或许就是阿信所说的协青两条金科玉律:①先要设法使人爱你,自然会使人容易服从你。②要爱年青人所喜欢的事,年青人才会爱你所做的事。
二.    男自立堂篇
先让我来谈谈男自立堂是做什么的呢?它是给达到工作年龄,却没有独立居住能力,在街头徘徊的男青年,协青会照顾他们6个月,给予他们基本培训,帮助他们找份正规工作,以致能自立、自住。在自立堂短短十天的见习中我感受到自立堂极力为年青人营造一种家的感觉,交家用、住家饭、做家务。
当我开始接触这些年青人的时候,总觉的有点放不开,对他们有一种抗拒。原因是他们又是染金发、纹身、粗言、奇装异服,我一直很反感年青人有这些以及我了解到近几个月自立堂与社会福利署的感化组合作。接受感化个案入住。在我心中,他们早已标签为不良人士,心中那堵抗拒他们的高墙早已竖起,现在要我去推倒这堵墙,去接受他们,帮助他们对我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十天中有两件事为我推倒这堵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就是自立堂的那台钢琴,每次工作我都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弹奏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年青人。我可以说在自立堂住的每一位年青人,当他离开自立堂时总能弹上一两首,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短短的6个月当中自学而成。我之所以会被这台钢琴所感动,是因为我至今也不会弹钢琴,也没有决心去学,认为自己不可能学会的;但我从这些年青人身上看到另外一样东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肯学,一定会行的。他们虽然犯过错,但他们肯改过,肯努力,一定可以重投社会,回报社会,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要拒绝他们呢。第二.我们在自立堂第四天进行的一个“KTV齐齐唱和桌球大比拼”活动,这次活动拉近我们与年青人:家文、阿全、阿彦,其实他们纹着身、染了发又怎样呢?他们也是一个年青人,一样需要人关心、了解他们。正是有了这次活动,我发觉同他们交流是没什么障碍可言,只要我肯迈出第一步,就会有接下来的一步和更下一步。我成功例子不断出现,和嘉豪一起打桌球,了解了他过往一些经历……我已经可以用一种很平常心态去对待他们,与他们一起看电视、聊天,不再有太多戒怀,我心中那堵墙已不断在被我削平。
三.    外展篇
最初接触“外展”这一个词是在内地看一本香港外展服务的书,觉得外展很具挑战性。这次在协青第三天就安排我随队去外展,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可能那晚是万圣节吧,我们的目的地九龙东的夜青并不多,只是偶尔见到一两个,但都不是那种,感觉上有点失望。十四天见习也只有今晚一次机会了,没收获有点不甘心。终于一个公园里见到了五个夜青,当时已经2点多了,他们还在庆祝万圣节。我跟随一个社工走了过去,我当时有点紧张,都不知如何面对他们,讲什么好,因为我觉得一个陌生人很难在另一个陌生人得到信任,当时真的好尴尬。所以我更多聆听社工与他们对话,去感受朋友式的互动,相互建立信任关系的模式。那一晚,我体会到了外展服务的艰辛,正是有了外展队每晚“冒险”,不少青少年获得支持和帮助,渡过人生的难关,树立起信心;外展队成为这些青少年成长中的明灯,使他们远离黑社会、毒贩和扯皮条。
四.    正生书院探访篇
讲起戒毒所,我印象中就是高墙林立,犹如监狱般,戒毒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因而当我得知要去戒毒所参观时,没有特别的兴奋,但我去到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这里不得不提及这间书院的校长陈生,正是有他一路上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解说着正生书院发迹史和戒毒模式。我所见到正生书院没有高墙和铁窗,在一条弯弯山路坐落着几座平房,构成了整个学校。我听陈生说书院是很注重对学员world-view影响,无论是从洗澡一年四季用冰凉的山水培养其坚强,还是教他们一技之长,让他们成功戒毒后重投社会,都是在帮学员建立正确的生命理念,推己及人。我见到的学员并不像监犯一样,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上着课,他们尖刀我们一点也不害羞,很乐意和我们一起拍照,表现出的自信没人会相信他们过往曾经有过一段昏暗的日子。
正生的探访,我感受到了这些年青人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烂泥”,只要给与他们多一点关怀,给机会他们,他们一样会改变,一样会活的精彩。正生的发迹,我感受NGO发展是充满艰辛和坎坷,但社会需要他们,他们为社会贡献了太多太多了。
五.    蒲吧篇
蒲吧是十四天实习最后一项内容,我认为对于蒲吧运作模式和所设立活动项目很适合时下年青人口味。我工作哪天,所接触的的会员其实他们挺喜欢蒲吧的。这些会员相对于自立堂的年青人来说,其背景更加复杂,穿着打扮各有个不同,无论你接受他们与否,都要陪他们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去试图了解他们,看一下他们有没有玩的服务需要。在蒲吧工作一点不比自立堂轻松,需要我敞开心扉,去接纳这些会员,无论他来自那,干什么的!这更需要推倒心中那堵阻碍着我与他人交流的墙。一天的实习,可能不会做到太多,但我有过这样经历,就清楚如何做,下次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在蒲吧另一个感受就是协青很注重培养在蒲吧工作的年青人那种团体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次工作前,年青人会在细OIC的带领下进行一些游戏,增强彼此信任和合作,我参与其中感受到一个团体不断合作奋进的气氛。还有蒲吧是不会有清洁工的、所有一切都是有蒲吧年青人完成,再脏再累的活也是他们,其实这正是培养他们一种忍耐和坚持的精神,为日后到社会找工做好准备。我觉得蒲吧这种为年青人提供工作机会和培养他们的方式引入内地是大有所为,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踏出校门涉世未深的年青人。话又说回来,蒲吧所设立网吧、电玩这些24小时开放给青少年的项目在内地会有多大认同呢?这还是一个疑问,内地很多人认为青少年经常打机是不好的。所以有限度引入蒲吧这种青少年服务模式是对内地青少年工作的有益补充而且与具有官方背景的共青团合作比较切合实际。
短短的十四天,我不一定可以做到很多,也不一定会做的很好;我可能只是协青的一个匆匆过客,协青却留给我很多很多;我在协青得到很多启发,也感受到作为社工的价值观和理念的存在,而且协青留下给我四个问题1.你推倒了你心中的墙没有? 2.你适不适做人的工作? 3.你毕业后会做社工吗? 4.你心目中的社工的标准是什么?很值得我去深思!
谢谢你,协青!
匿名  发表于 2006-8-19 09:44:53

华南社工学生香港实习报告

乌托邦,这是我们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优秀实习报告,发上来和大家分享下,下载地址:http://www.bdstar.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75 ,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5-1-8 21:36:20 | |阅读模式
我校社工系师生赴香港实习
    受香港协青社邀请,10月29日至11月11日,我校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八名学生在钟莹、唐晓容两位老师带领下,赴香港西湾河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在内地社会工作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职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香港同事,组织了两岸三地的实习交流活动。这次实习交流活动得到了香港汇丰银行慈善基金的赞助。广东省获得邀请参加这次活动的高校仅有两所,即我校和中山大学。
    协青社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成立,是一所专为边缘青少年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社会机构,在香港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服务机构有通宵外展队、二十四小时电话热线、男/女危机介入中心、自立堂和蒲吧。外展队的任务是每晚十时到翌日清晨六时在街上搜寻那些年龄在十八岁以下离家出走或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危机介入中心以小型家庭模式运作,由专业社工为青年人及其父母提供辅导服务,尝试找出导致青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最终希望能令年青人回归家庭。自立堂是在职或待业青年的过渡期宿舍,给那些已到工作年龄(15岁以上)、却因没有独立居住能力而在街上徘徊的年青人提供六个月廉价的住宿和基本职业培训,帮助他们自立。蒲吧是年青人的游乐场所。我校八名学生分别在男/女危机介入中心和男自立堂三个机构实习。
    在钟莹、唐晓容两位老师和协青社社工督导的指导下,同学门仔细观察,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学到了许多实务工作方法,同年青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组织了小组辅导活动。我校学生在此次实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次实习也太太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协青社的社工认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均优于前不久来此实习的台湾学生。
    实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还参观了正生书院(青少年戒毒机构)、鲍思高青年营(青少年历奇场所)、香港义工发展局和香港理工大学,并在香港理工大学向来港参观学习的内地十八所高校社工系的代表介绍了实习的经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