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358|回复: 0

[转帖]印度尼西亚青年——大学教育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4 19:45:49 | |阅读模式
[转帖]印度尼西亚青年——大学教育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印尼的青年社会服务活动主要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的,两个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印度尼西亚志愿服务协会”和“在实践中学习”,其宗旨是号召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和青年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增加对农村的了解,以使印尼未来领导人更好地掌握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愿望和要求。
                青年社会服务的历史背景
  印尼青年社会服务并不是相对服兵役的服民役,但是与军事活动有关。早在二战时期抗日战争及其以后的反对荷兰统治的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外国殖民者大量杀害中学教师,再加上印尼本国没有师范院校,故中学师资力量奇缺。这样,大学生一面参加游击队抗敌,一面又兼任中学教师。50年代初期,师资不足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因此曾参加过“学生军”的大学生们发起倡议,号召所有的大学生都做一定时期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帮助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将此视为一种与自己曾经战斗过的边远地区的农民保持联系的方式。
  青年学生的这下建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教育部于1950年8月14日就支教学生的招收及其安排等宜制定了有关规定。这一规定便成为印尼最初青年社会服务的基础。虽然这一规定被很多学生理解为是义务性的,但实际上是在志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志愿报名的人数已能完全满足当时对师资的需求。
  与此同时,印尼也开始创办了师范院校,到1963年,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已能完全满足印尼对中学师资的需求,于是大学生兼职教师的活动便告一段落。然而,这一活动历时13年,为促进印尼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大约1487名大学生参加了这一志愿活动,分别在161所中学任教,这些学校大都是新建的,没有这些学生的参与,这些学校是不可能开办的。
                印尼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该协会是由政府基于多方面的需要而于1968年创办的。当时城乡发展速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而进人政府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农民的发展要求了解甚少,大学毕业生在城市中的很多领域已开始供过于求。这样,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既可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又可帮助失业的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政府机关未来工作人员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
  为保证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对其参与者提出必要的条件:报名者必须持有大学文凭和接受过相当于大学水平的教育;必须自愿在印尼任何农村工作;适应两年低补贴的困难生活;同意在两年以后政府没有为其安排工作的义务;任何中途退出此活动的人必须偿还所接受的一切补贴。另外政府还为志愿者制定了培训计划:所有志愿者必须先接受两个自的培训,其中包括一个月的有关情况和项目的介绍,然后被派到有关村庄,实地了解情况三周,返回省城讨论实施计划,再接受两周的有关技能的培训,最后才到村庄去提供志愿服务22个月。
  志愿者所参与的项目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森林再造、土壤改良、经济作物引进、畜牧业发展、蔬菜种植、成人教育、营养知识的普及、卫生保健、村政管理、青年领导人培训、活跃文化生活、路桥建设、兴修水利、饮用水的提供以及农村常规教育等。
  此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因适应了当时印尼发展的需要,因此曾一度辉煌。从1969年首批招收30人开始,到1982年招收3000人达到高潮,当年在农村服务的大学生人数达7000人。从1969年到1987年,共有20000多名22岁至30岁的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其中还有60名学生被派往国外参与国际志愿者活动,750名外国青年也来到印尼参加了这项活动。
  然而,这项活动由于多种原因而在1987年不得不改为有偿服务。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尼本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理工科毕业生选择工作的余地比较大,而进人政府作官的仕途之路不再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再加上志愿服务期间每人每年的政府补贴只有3的至4m美元,待遇比较低,生活困难,故报名者越来越少。因此,这项活动到后期常被视为是找不到工作的人的去处,因此,政府不得不于1987年将此改为有偿性的服务。
  这项活动历时8年,参加的人数不算很多,但它的社会影响很大,为印尼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它为政府培养了大批的了解国情的青年领导人;其次,志愿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在农民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联络作用,反映农民的愿望,宣传政府的发展规划;另外,志愿服务活动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在实践中学习”活动
  “在实践中学习”活动始于1966年至1967年。当时在印尼全国6万多个村庄中有电和自来水的极少,农业生产和卫生保健还十分原始,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很难延伸到村庄,因而在农村的影响也很小。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也在进行改革,其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印尼国情,而且面向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实践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获得了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1967年印尼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提出倡议,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允许有组织的学生服务队参与国家的发展项目,使“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教育方针的新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学习。为实现这一愿望,印尼大学生用了五年的时间,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同时对政府官员和教育家进行游说,终于这一活动在1972年召开的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上得到政府的认可,高教理事会会长说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苏哈托总统公开支持这一倡议,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到农村服务半年或更长的时间,这应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这次大会上确定该活动的名称为“在实践中学习(KKN)”并对其基本方针做了规定。一些试验性的项目已经开始。到1973年这一活动已相继在13所大学开展。1974年该活动被列人印尼第五个五年发展计划(1974至1979),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半年的时间有组织地为农村发展提供服务,出发前应接受适当的技能培训,重点是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之上,帮助农村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发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源,提高农村社区的自助能力等。根据国家发展计划,政府自1979年至1984年每年向公立大学的每位志愿者拨款73美元的活动经费,因此,这一活动在全国发展迅速。1974年只有40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到1985年参加人数已达到18500的人。在44所公立大学中有37所将此活动列为指令性的,私立大学开展此项活动并非必须,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活动。另外,根据高教理事会的规定,每所大学都建立了社会服务学院,具体负责实施这一计划,并且要求所有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学术研究。
卡达·马达大学的具体做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大学将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安排在第四学年,即课程结束以后和写毕业论文之前。活动本身有三个学分,是根据学生参加培训、制定活动计划、进入社区的情况以及工作方法、水平、态度和实际效果等由导师、地方行政领导共同评定。服务期为两个月,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三、四月,第二次是八、九月,七人为一小组,同时为几个村庄服务。任何学生无故缺席两周,便不能获得服务活动的三个学分,进而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这项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是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自身锻炼成长的机会,因此,参加过此项活动的学生大都对此评价很高。其次是为农村的全面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印尼赖以创汇的主要商品——石油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暴跌,使印尼政府不得不大力压缩政府开支,因此,自1986年以来,各大学所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的经费主要由大学自己筹集,这样便为这项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这项活动虽仍在继续,但已是今非昔比了。该项活动未来是否能够“振兴”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费的保证,二是具体的活动方式。这项活动的价值及其意义应该说是被社会所公认,但也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活动经费应是在政府财力支持的基础之上,广开财源,吸收社会上各种财力,以支持这种活动的继续进行,同时,在方式上可采取多元化,可在中央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反对者大部分人认为该活动虽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它对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冲击太大,更倾向于使其与大学完全脱钩而独立进行的主张。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