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597|回复: 0

广州第一代吸毒者现况:从一天赚一套房到低保度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6 21:01:12 | |阅读模式
一位戒毒人员正在戒毒所里接受生理脱瘾和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谢先生今年50岁,他从1984年开始接触毒品,是广州第一代吸毒者。如今他己成功戒毒,目前在从事义工工作。
    广州第一代吸毒者生存状况调查 广州市禁毒办忠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州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偶然间接触到毒品,先是好奇,后深陷其中。三十年过去了,毒品是怎样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本报联合广州市禁毒办对广州第一代吸毒者生存状况进行调查,警醒世人,远离毒品。
  (为保护当事者隐私,本文对受访的吸毒者一律采用化名)
  文/记者李栋 通讯员李小明 图/记者莫伟浓
  “金山也吸空了”
  阿飞是目前广州找到的最早的吸毒者之一,1984年就通过香港的朋友接触到了毒品,他甚至有些得意地自称:“广州还没有(毒品)的时候,我就有了。”
  刚满50岁的阿飞戴着一顶很时尚的帽子和一副墨镜,看上去显得还很年轻,身体气色也不错,依稀有当年的风采,阿飞笑道:三十年前更时尚啊。
  “那个时候,很好赚钱的。”阿飞伸出一只手,在空中做了一个抓的动作,“就这么从麻袋里抓一把,什么表都有。”
  起初,他做手表生意,从汕头汕尾进一些走私的手表到广州卖,“几块钱的一块表可以卖几百元。”后来从电子产品到烟草、服装,“最多的时候,一天都可以赚个几万块啦,可以买一套房了。”阿飞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以前都是天天住宾馆的。”跟阿飞一起的朋友圈也都是做生意,圈子里的朋友也都成了“道友”,有固定的毒品来源渠道,甚至还有人专门做毒贩子,他们用的都是好货,四五百元一克的,“现在这个圈子的朋友死掉了大半,再也没有来往。”
  最风光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阿飞曾有百万家产,但一天也要吸几千块,“金山也吸空了”,如今,阿飞一个人住在海珠区龙凤街父母的老屋里,低保成为唯一的经济来源,平时靠做义工打发时间。
  作为“毒界”元老,阿飞对广州的“毒史”很了解。据言,广州最早的毒品来源于境外走私,“最早是一些偷渡者去香港后回来内地,把毒品也带了回来。”第一批吸毒者很多都是做生意的,“没钱怎么吸。”
  1990年,吸毒者越来越多,“形成一种风气”,什么人都有,来自各个阶层。阿飞形容当年的状况“就跟聊天喝茶一样”,相当于现在的一种娱乐社交方式,吃完饭去唱歌打桌球,很多年轻人把吸毒当成了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不吸就不是出来混的!”
  那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个时候,刚刚开放,什么都可以找钱。”48岁的老蔡也是在20来岁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干个体,做生意,水果、录音带、杂货什么都卖,“很容易赚到钱”,一般一个月都可赚个三千多,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广州市的月工资水平才两三百元。
  也许钱来得太容易,“突然一下子有钱了,不知怎么花。”看到消夜时朋友个个都在抽,老蔡也跟着抽起来,当时不知道那玩意儿有这么厉害,没想到一辈子都陷进去了。
  住在海珠区洪德路的阿强,1989年的时候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块。同他一起玩的都是开出租车的,“流行这个,不吸会跟朋友之间会有隔膜。”最初,经济宽裕的时候,阿强喜欢把白粉加在烟丝里面抽,这叫“打老高”,后来,经济日益紧张,感觉这样太浪费了,直接“拍针”,这样来感觉快。
  阿强开一年的出租车可以攒下4万块,1993年的时候,在江南西可以买下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2001年,阿强被强制戒毒后,52岁的阿强变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有犯罪记录,又吸毒,身体又有病。”在毒品的漩涡中反反复复挣扎了二十多年后,在年近50岁时,他们成了社会的弃儿,只能靠着低保度日。老蔡说,“像我们这种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赶上了改革开放,有很多的赚钱机会,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毒品也进来了,把我一辈子给毁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第一代吸毒者单身比例超过80%
  设在海珠区红会医院的美沙酮治疗门诊,负责着对海珠区在册的500多名海洛因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
  负责人介绍,每天定期前来接受治疗的大约为240人左右,其中,吸毒史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大约占到90%左右,“30岁的都很少”。这批年龄在40~50岁左右的广州第一代吸毒者成为我们调查的样本。
  据调查,在这批200多名有着20多年吸毒史的成瘾者中,女性约占1/10,有28人。200多人中,基本都是本地户籍人口,目前绝大多数都处于无业状态。
  这批最早的吸毒者原来的职业主要是个体户、出租屋主、出租车司机等,“大部分从事食品、服装批发生意,是改革开放之初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居住地集中在龙凤街、赤岗街、江南中街。
  在这批吸毒者中,目前丙肝患者最多,约占90%,还有梅毒等疾病,艾滋病患者大约有10个左右。经过定期的尿检发现,这批吸毒者存在20%到30%的偷吸现象,超过90%的都有过强制戒毒经历,有的还不止一次。
  调查显示,在这批吸毒者中,目前家庭完整的仅占1/5,单身比例超过80%,有70%的吸毒者从未结过婚,也有10%的吸毒者离婚。“如果吸毒的时候没结婚,基本上一直都会单身,有家庭的在强制戒毒期间,也出现离婚。”
  调查发现,第一代吸毒者开始吸毒时,普遍对毒品不太了解,尤其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这也成为他们吸第一口的重要原因。“那个时候,他们大多才20来岁,社会阅历尚浅,赚钱又容易,看着别人吸就跟着吸,没想到从此就戒不掉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