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559|回复: 0

4岁女童靠同胞脐血救命机会或许仅此一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 19:52:14 | |阅读模式
她离重生仅差一步
  
  小洁一家三口。她有一双清澈迷人的大眼睛,但因生病皮肤黯淡发黄。


    文/记者张丹羊、徐一斐
    图/记者苏俊杰
    4岁女童患重度地贫 同胞脐带血配型成功 30万元移植费成拦路虎
    可怜:
    4岁女孩小洁患重度地贫,每隔2~4周的定期输血和一个月20次的去铁针注射耗去了打工父母的所有积蓄。
    幸运:
    去年小洁妈妈怀孕,胎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与小洁配型成功,移植手术有望令小洁重生。
    无助:
    距妈妈的预产期只剩下1个多月,近30万元的治疗费用让一家人束手无策。倘若错过这次移植的机会,小洁要排上两三年的队。此外这将是小洁妈妈的第二次剖宫产手术,“或许只有这一次靠同胞脐带血救命的机会了。”
    相比同龄的小朋友,4岁的小洁对死亡有着更真切的认识和恐惧。自4个月大时被确诊患上重症地贫以来,她就依靠每隔2~4周定期输血和一个月20次每次8~10小时的注射去铁针延续生命。
    出生4个月被确诊地贫
    王晓春和罗丽华是一对来自江西的80后小夫妻。2009年6月,两人在赣州农村老家迎来了女儿小洁的出生。罗丽华产后2个月就将女儿托付给公婆照顾,自己和丈夫王晓春回到广州继续打工。出生仅4个月,小洁“脸色发黄、食欲不太好”,经检查被确诊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
    王晓春夫妻俩在网上翻查了大量资料,才对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这一遗传性疾病有了初步了解。“老家的医生曾说,地贫是绝症,这个孩子是百分百带不大的。”罗丽华说,为了让小洁接受更好的治疗,她和丈夫果断做了决定,把4个月大的小洁接到广州。从此,这个家的孩子和大人都开始了与地贫的苦苦抗争。
    考虑到小洁的病情和脆弱的健康状况,王晓春和妻子至今没有送她去上幼儿园。“其实也是怕同学会议论小洁的病情,伤了孩子的心。”小洁平时玩伴很少,多数时间是在家和奶奶待在一起。
    将满4岁的小洁皮肤黯淡发黄,缺少血色,瘦削的瓜子脸上一双大眼睛清澈迷人。从小的孤单和虚弱让她的性格非常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几乎不说话。“她可能是没有力气,这么大了还是希望有人抱着她。”罗丽华说,感受到女儿承受的痛苦,她和丈夫尽力给小洁最大的宽容和疼爱。
    父母看视频自学打去铁针
    罗丽华说,因为先天缺少造血功能,小洁只能靠每隔2~4周定期输血来维持生命。为避免铁过度沉积损害心脏,输血后还需每晚注射去铁针。去铁的药物通过微量针泵缓慢地注射进小洁体内,整个过程要持续8到10个小时。这意味着期间小洁所有的睡眠时间都在“打针”中度过。
    王晓春花了2000多元买来微量注射泵,和妻子两人当起了“护士”。注射去铁针的技巧两人是从网上视频里学习的。“第一次是我给小洁打针,还挺顺利的。”王晓春苦笑。他说,将配好的药水装进针筒后,要轻轻捏起女儿肚子上的皮肤,再把针管插进去。开始的时候针管经常半夜脱落,需要换新药重新来过,这把缺乏经验的一家人折腾得手忙脚乱。
    后来,大人和孩子对注射去铁针越来越熟稔了。“肚皮上一侧的皮肤针打多了会发红肿胀,就换另一侧再打。微量泵不方便绑在身上,只能放在孩子身旁。”罗丽华说,小洁现在可以边打针边拿着微量针泵四处走动。
    在对抗病魔的日子里,王晓春一家人都在咬牙坚持。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王晓春放弃了原先外出打工的生活,在住处附近开了间家电修理铺,尽量在店里干活。妻子罗丽华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几乎每晚都要起夜查看正在打针的女儿。王晓春的母亲也从老家赶来,帮忙操持家务,照顾孙女。今年春节后,老人家还接了一些给衣服钉珠片的手工活,趁着小洁睡觉的时间赶工。“一件能赚4毛钱,就是我眼睛不好,做起来有点吃力。”这段时间,她靠做手工赚了一百多元。
    “最大的愿望——手术顺利”
    然而,4岁的孩子并没有习惯这种生活。注射针管和白大褂是这4年中小洁熟悉但依然害怕的事物。罗丽华说,现在每晚小洁看到自己开始配药水,还是会想要“逃走”,甚至会发脾气乱摔东西。
    “在医院那天,因为打针很疼我哭了,妈妈给我讲了圣诞节的故事,说圣诞老人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在自己给女儿开设的QQ空间里,罗丽华这样写道。
    “今天又去医院输血了,这是第40次。血滴得很慢,快输完的时候,管子突然松了,流了好多血出来……妈妈吓坏了,不过经过护士姐姐的处理,又恢复了正常输血状态。”这是2012年12月23日发布的一篇日志。今年1月22日,罗丽华写道,“2013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手术顺利。”
    靠同胞脐血救命机会或许仅此一次
    接受移植手术是小洁重获健康的唯一希望。早在2011年,罗丽华和王晓春就在南方医院建档,试图在中华骨髓库里寻找相配的骨髓。近两年过去了,他们一再失望。去年8月,罗丽华意外怀孕。“医生说同胞配对的机会有1/4。”抱着一线希望,罗丽华在怀孕12周时去做了绒毛检测。幸运的是,胎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与小洁配型成功。
    医生告诉王晓春,可以在妈妈生产时采用脐带血给小洁进行移植手术,但他们至少需要准备30万元的治疗费用。“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们既开心又揪心。”王晓春说,从小洁患病开始,每月的去铁针和输血费用需要2000多元。这4年来,小洁的治疗费用耗尽了全家的积蓄。
    因为拿不出钱,王晓春想过等小洁长大一点再进行手术。但医院告诉他,倘若错过这次机会,不用新鲜的脐带血进行移植,小洁再想做移植手术得排上两三年的队。而且由于胎位不正、担心顺产会污染脐带血等原因,这次罗丽华将接受第二次剖宫产手术。“小洁或许只有这一次靠同胞脐带血救命的机会了。”
    罗丽华的预产期在5月22日。如果手术能如期进行,小洁将于4月底接受化疗,手术将在5月初进行。可面对30万元的治疗费用,一家人束手无策。
    罗丽华想许给女儿一个未来,“要是小洁能恢复健康,我就把她送回老家去上学。”王晓春觉得,想未来还太远,“现在首先要想法子延续女儿的生命”。
    文/记者张丹羊、徐一斐
    图/记者苏俊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