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618|回复: 1

香港乐施会发展教育事业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20:03:11 | |阅读模式
香港乐施会发展教育事业纪实

摘要
: 香港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开展的发展教育工作,最先起源于其在香港的工作经验,最早一批在内地开展发展教育工作的人员,也是来自于香港的同事。经过5年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香港乐施会中国部也拥有了从事发展教育的员 ...
    香港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开展的发展教育工作,最先起源于其在香港的工作经验,最早一批在内地开展发展教育工作的人员,也是来自于香港的同事。经过5年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香港乐施会中国部也拥有了从事发展教育的员工。因此,对于内地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来说,欲更深入地了解发展教育的工作理念和手法,最有效的途经是从香港部的发展教育团队的工作谈起。这也是上一次内地发展教育团体赴香港交流考察的缘起。笔者将从几个方面与读者分享此行的学习发现。


一. 乐施会香港部发展教育团队的工作

什么是“发展教育”?如何本土化?


发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又称世界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联合国在1975 年界定发展教育为“关注已发展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人的权利、尊严、自主及社会公义等问题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含义是“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继而行动起来推动社会发展” 以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发展教育致力于培养世界公民,世界公民的素质包含“知识与能力”、“情感/ 价值”和“行动


三个层面。具体地说:


« 知识与能力:明白全球相互依赖的关系,认识全球发展与本土的关系,了解贫穷与不公义的成因,并且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有效讨论、批判思考、欣赏差异、调解分歧及纷争,以及选取合适行动方案的能力。


« 情感/价值: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价值,切身处地感受贫穷与不公义的情况,反省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个人对世界的责任。


« 行动:身体力行,为个人行为对世界的影响负责,愿意在社区以及世界层面作出行动,为建设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


因为世界公民教育最先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以上定义,更多的是从已发达国家的青年人需求角度出发,认为这些青年人应该关注世界上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产生的贫困、环境等问题,思考并承担自身责任。而国内开展的发展教育,目标群体则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的青年人, 引导他们关注国内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承担责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可以叫做“和谐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团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教育香港部的发展教育团队的工作,开始于1990 年,1992年建立了图书馆,1995 年设立公平世界发展教育基金, 1997 年成立青少年乐施行动组,2000年开通无穷校园网站,2001 年开始探索在内地的发展教育工作,资助从事发展教育的团体的工作,2003年发展教育团队开始在北京开展工作,2005 年成立无穷地球互动教育中心(Interactive Education Center, 简称IEC)。香港部的发展教育团队的工作也是在学习英国乐施会的基础上开展的,英国乐施会的发展教育工作(又称“世界公民教育”)非常成功,已经纳入了英国的教育政策,在英国的正规教育体系中8均有世界公民科目。(关于其工作成果,读者可参考英国乐施会“coolplanet”世界公民教育网站www.oxfam.org.uk/coolplanet/index.htm

在香港从事发展教育的团体,除了乐施会,还有宣明会、十字路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基督徒学会等,不同机构的手法各有特点。乐施会的特点则是强调互动形式和发展的理念,其它机构则侧重于通过演讲、展览等形式。


当前发展教育团队主要的工作领域,包括三方面:其一,推动发展教育工作主流化于中小学教育体系之中,编写一系列融合发展教育理念和手法的教材套(通过无穷校园网、教师邮件组传播),举办教师培训等。其二,互动教育中心开展的活动(具体见下文之分享)。其三,直接青年工作(direct youth work),所谓直接青年工作,指直接面向青年人的工作,其中包括著名的一年一度的“乐施行动组”活动,青年培训工作坊等。这三部分是相辅相成,从正规教育体系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推动发展教育的工作。笔者将在以下文字中,具体介绍这三类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 互动教育中心(Interactive Education Center,简称IEC)的体验活动

互动教育中心概况

互动教育中心全称是“无穷地球─乐施会互动教育中心”,成立于2005年底,是香港唯一一间采用互动形式开展发展教育的中心,该尝试借鉴了英国乐施会、比利时乐施会的互动教育中心的经验。截至到2006年年底,为香港130所中小学及青少年机构,提供了超过252个工作坊,让近8000名青少年以互动手法,探讨贫困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心是开展发展教育的一个基地,成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精心设计的有利于学习发展议题的独特环境,开展互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心的最大特点是,体验为本,与传统教室截然不同,特别的场景和道具,多媒体舞台效果(声光电,特技),议题为本,紧扣青年人生活,并与全球问题扣联,鼓励青年人使用五官去全身心地体验。


互动教育中心占地约200平方米,被分割成四个空间,空间之间有滑动的隔门,根据活动的设计,可以进行分割,既可以隔成四个房间,也可以隔成两个大房间,更可以整合成一个大空间。最左面的空间是一个模拟90年代深圳工厂中外来打工妹的集体宿舍,灰暗的灯光,三个上下铺,简陋的布置;而最右面的空间则被装饰成一个光鲜、时尚的香港青年的房间,让人看着赏心悦目,里面有冰箱、DVD、电视、各种电子产品、名牌衣服等。其实,中心的装修设计是以“小英与Nick”的工作坊为蓝本的,而该工作坊的主题是贫与富,贫穷问题也是中心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采用了这种设计。除了两边的房子,中间还可以隔成两间房屋,而这两间房屋可以称为“灰色地带”。所谓“灰色地带”,一方面是空间上的定义,它处于左右两间对比鲜明的屋子之间,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地带也是学生们讨论分享的空间所在,在这个空间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可以进行任何联想,因为教育不是填鸭,需要在互动中完成的。


中心另一个设计独到之处在于设计了很多“机关”。比如,一个魔术师的可移动的黑箱,这个黑箱的六个表面都有可打开的暗格,学生们会很有兴趣地通过触摸,去探讨这些暗格中藏着的秘密。在不同的工作坊中,我们都可以利用这个黑箱。比如,在《小英与Nick》的工作坊中会提到宿舍起火,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的热量,黑箱中可以放入发热的物品,让学生伸手进去体验。同样在这个工作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暗格中放入了和小英生活相关的物品,比如家信,工作制服等,让学生通过发现这些藏着的物品,去猜测这些物品的主人是谁,他/她有什么特征,他/ 她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空间的正前方有一些可以推拉的灰色的木板,这些木板有很多功能呢:木板的推拉之间走出的人物,便是变换了不同的角度或者身份;木板也可以用来放投影;也可以用来作为黑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之用。


通过上面的叙述,大家可能会发现设计师精于利用每个元素和空间,呈现给学生探索、联想的空间。空间、物品的转换,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不也是教育的过程吗?


中心的活动不同于教育者到学校去开展活动的优势在于,不会受学校铃声、同学的招呼声等干扰。而且,中心的活动是跨学科的,以议题为本的,关注的议题有贫与富,全球化,气候变暖等。起初中心的活动是全免费的,现在也开始尝试向学生收一笔小额费用,比如一个学生15-20港币/次。


教育中心的工作坊体验

截止到2007年5月,中心开发并开展了11个工作坊(详见列表1),主要关注的主题是贫穷问题,比如贫与富,贫穷与饥饿,贫穷与贸易,贫穷与环境等,采用的手法有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此次香港之行我们观摩了其中四个工作坊(详见列表2)。运用图片展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理解穷国、富国面对同样的灾害问题,产生的不同后果等。

1
.灾害工作坊

灾害工作坊的主要内容是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扮演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国民,从高度发展国家、较发达国家、中等国家、欠发达国家到贫穷国家。不同国民利用协作者发放的一些手工资料搭建本国房屋,以抵抗灾害。高度发达国家的手工材料非常丰富,但是贫穷国家的材料则少的可怜。在狂风来临的时候,不同国家的房屋所受的影响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中,现场播放灾害录像,配合音响效果,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扮演风神,用狂风去检验不同国民搭建的房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面对同样程度的灾害,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中的能力不同。


2.另一部分童话

另一部分童话”采用的是教育剧场(theater-in-education)的手法,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呈现给参与者一场戏剧;第二部分,是在戏剧结束之后,扮演者将学生分成几组,协作学生深入探讨戏剧中不同角色的生活。在教育剧场中,演出者也是教育者,所以,我们也称他们为“演教员”(actor teacher)。

“另一部分童话”中戏剧部分一共有五个角色:制衣厂工作的童工A,制衣厂老板B,跨国零售企业商C,零售百货店销售小姐D,政府官员E。主要核心故事是:第一幕关于制衣工厂中的超时劳动,生产条件恶劣;第二幕是关于C在D所在的县镇开设一家百货商店,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认可。D通过在这个百货店工作摆脱了贫穷,当然,她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购置她每天销售的商品,而零售点的商品中就有从A所在的血汗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第三幕是制衣厂发生了屋顶倒塌事故,主要原因是B 为了赶工,拖延了修理时间,造成了事故的发生,而在这次事故中A 的腿落下了残疾。第四幕是关于C作为慈善家,举办一次儿童圆梦活动,其中被选中的儿童中,也有A。不难发现,整个故事,从工厂童工到工厂老板到跨国跨行业企业,到消费者,便是由商品扣联的,使观众理解在整个商品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的链条的角色、地位、付出、收获和权利。在第二部分,演教员会带领不同组的同学去分析不同角色境遇的原


因,他们面临的两难境地,带出关于贫穷、城市发展、消费主义、全球贸易、企业社会责任等主题。同时,也启发学生如何通过日常生活选择的改变,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演教员在同我们分享中提到,作为演教员,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盲目做价值判断,而是带领学生去探索主题和人物在事件中的选择。


3.大侠红衫鱼

雄仔叔叔讲故事的工作坊的一大特色便是通过讲述一个个体的故事带出香港近五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探讨本地贫穷问题。雄仔叔叔是一位专业的故事讲者,小学生们都特别爱听,注意力完全被他所吸引,这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孙敬修爷爷。除了讲故事,也有一些图片、音乐等环节插入。


4.小英与Nick

小英与Nick”是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血汗工厂的工人小英和大都市富裕青年Nick生活的对比探索的工作坊,利用了多种多媒体元素。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通过游戏、任务的设计在小英的宿舍和Nick的房间去体验人物的生活。工作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游戏,有声光电模拟火灾,有暗格探索,有录像展示真实故事等。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深感文字的乏力。也许这就是体验式教学和说教式教学的不同之处吧!体验式教学的手法非常丰富,很难通过单纯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达,需要的是参与者的全身心投入、体验,也需要秉持开放心态去探索、思考。


有兴趣者不妨自己亲自走入中心,去开始你们的探索。
三. 直接青年活动

这次学习活动,我们直接参与了关于本地贫穷问题的青年培训工作坊,和负责乐施行动组的同事进行了交流。

1.
青年培训

本次青年培训的目标是:其一,反思何谓贫穷,以本地贫穷作为例子,认识贫穷的多向性及复杂性。其二,与青年人反思个人与贫穷的关系,透过学习以多媒体(镜头)作为扶贫教育工具,协助他们在校内或小区进行扶贫教育的活动。其三,协助青年人建立批判性思考,反思个人对贫穷的价值观。

整个培训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天)通过贫困人士交流、体验拾荒者生活、小组讨论的手法与中学生一起探讨贫困问题。第二部分(第二天和第三天)通过“影像发声”(photo voice)手法指导学生学习以“摄影”作为扶贫教育的媒体,在社区内推行扶贫教育工作。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首先与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为何贫穷人贫穷”,然后举办一个2 小时的嘉宾分享,邀请在香港贫穷人士的两位代表和一位专门致力于本港贫穷人士辅助工作的非盈利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学生通过个案来了解香港本地贫穷人士的生活。在分享结束之后,请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适用可持续生计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该框架可参见http://www. livelihoods.org/info/info_nonEng.html#5) 分析讲座中的贫穷人士个案,学习贫穷的概念,了解贫穷的复杂性。接下来是当天活动的有趣环节,协作者邀请学生参与


一个2 小时的体验活动,假设自己是一个靠收废品来赚取家用的拾荒者,在培训室所在的小社区内,通过45 分钟的工作,赚取收入,购买午饭。学生们很努力的去垃圾箱捡拾废纸废物,但是最终在废品收购站换得的收入,每个人还不够10 港币,根本买不起午饭。组织者适时的向大


家提供了某慈善机构捐赠的午餐,看似很脏但很卫生的午餐。活动结束之后,参加者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身处贫困的人士之感受,进而思考现实中的自己是否参与建构他人的贫穷。


第二天由一名擅长摄影且对社会议题有关注的导师协作。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学习利用不同的拍摄形式,去作为说故事或观察社会现象的技巧,及如何利用相片作为互动的教育工具。其二,导师分享个人在社会议题的观察及经验(如劳工议题及本地贫穷问题),在社区探访的技巧及经验,以协助同学日后在校内活动的设计。其三,导师示范并介绍以镜头力量作为教育的媒体的方法、经验和资源。其四,3 个小时社区实习拍摄,寻找一些影像或一些新的观察角度,回来做口头或影像报告,导师进行点评。其五,导师协助订立一个关于本地贫穷的小组报告,并制定工作方案,用于日后校内活动的参考。


第三天是学生在各自社区实践若干天之后举办。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分享各组报告,导师给予意见及协助同学设计校内活动。简介作品并交流创作经验,导师会作评析及建议。其二,制订校内活动形式及内容,拟订教育活动计划书。其三,整理活动学习经验,以软性活动(soft skills) 整理同学个人对世界不公平事件的感受,强调从个人的出发,主动为改变世界作出行动。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看了前两天的活动。最大的感受是,活动设计匠心独具,既有理论框架分析,也有感性案例体验,既有访谈贫困人士的活动,又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既有问题的认识,也有行动技巧的学习。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实践活动。除此以外,影像发声的手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这次活动的摄影技术,还是摄像技术,其实都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观察社会,记录社会,分享发现。这些照片、录像未来都可以用作公众宣传活动。


2.乐施行动组
    乐施行动组活动,自1997 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每年都会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公平贸易,移民等),公开招募30 名中学生,作为“乐施青年扶贫大使”参与一系列的工作坊、海外考察和在香港的公众宣传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培养香港学生的世界公民责任,推动其
     关注发展问题,参与社会发展。活动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可以用一个表格表示。从列表3 可以发现,该活动的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招募、面试、培训到海外考察和本地宣传推广。
四.教师资料
    乐施会的发展教育工作除了从以上的一些课外活动入手,也重视将发展教育活动主流化于正规教育体系。这方面主要是协助中小学老师的工作。乐施会与相关教育专家合作,开发包含世界公民责任教育的教材,配合老师的通识课的材料准备。这也正是符合香港的教育改革中对跨学科、议题为本教学方式的强调。

     乐施会编写的相关教学材料均通过网站——无穷校园进行推广,包括教学建议、教材套、教学光盘、展板、PowerPoint 资料等。其中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贫与富、全球贸易、消费者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药物专利、灾害和公平贸易等。


    在这次的访问活动中,我们还拜访了香港的十字路会和humanity in focus 两家机构,也与乐施会发展教育团队的其它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经验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本土化,当然所有的项目构思和活动执行都离不开发展教育网络中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
    如果希望对乐施会在内地和香港的发展教育工作有更多了解,欢迎与阿尔法互动教育网(admin@edualpha.com)直接联络。
文/乐施会 孙国嫄
发表于 2012-6-29 20:47:3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