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089|回复: 0

四川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09:28:03 | |阅读模式
四川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11-12-22 18:05:11|  分类: 政策规章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来源: 民政专题  时间: 2011-12-21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目标任务和民政部安排部署,四川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无到有,成效显著。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求和民政部工作安排,四川省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任务明确,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建立了一只基本胜任本职工作的民政专兼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1、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任务落实到位。四川省民政厅于2007年协调省编委成立了社会工作处,配备专职人员,全力推进全省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地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任务落实到位。我们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方向,要求各地逐步建立起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一是认真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工作,组织完成职业水平考试。二是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提炼经验。三是加大宣传,在民政系统公众网站增加社会工作栏目。四是结合民政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社工岗位设置。五是机构社工人才储备不断增加,原有存量人才经过培训实现提升转换。


  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制度逐步建立。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四川社会工作发展,促进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2009年,四川省民政厅在认真调研和总结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起草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代拟稿)送省委、省政府审定,力争为全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2010年制定了《四川省民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报告》,提出了全省未来十年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各地民政部门结合实际也出台了各类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部门文件。


  3、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民政系统人员、相关社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文件,截至2011年,全省总计1590人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1256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334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证书。依托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等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全省县(区)新任民政局长、厅机关新进公务员社会工作培训,以及职业水平考前辅导、民政事业单位人员实务操作等专业培训。各市、州民政部门也利用培训基地和高校资源开展了针对当地党政领导、民政系统社工人才和志愿者的集中学习培训。通过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4、“社工人才百人计划”举措创新。2007年5月,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实施了“社工人才百人计划”,这是四川尝试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创新举措。具体做法为:从2007年全日制普通高校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募110名志愿者,到基层从事为期两年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试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用专业社工知识服务大众,彰显民政服务理念,为四川社会工作深入发展储备了人才、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进程。


  5、社会工作宣传舆论氛围日趋良好。近年来,在巩固四川省民政厅公众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栏目以及省内主流媒体社工宣传成果的基础上,各级民政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在民政部门和单位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条幅、印发手册、组织学习交流、举办培训班、组织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对社会工作尤其是四川社会工作试点开展情况的宣传,使社会工作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有效提升了各地开展社会工作的热情。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四川启动了两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2007年—2009年为第一批,共有14个地区和单位参加试点,2009年-2011年为第二批,共有28个地区和单位参加试点,总计试点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第一、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全省“三线两点”社会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线”,即指在城市社区、地震灾区和民政公益性事业单位三条民政工作干线开展社会工作,“两点”,即指以成都市为示范启动点和周边二线地区为辐射点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工作。“三线两点”社会工作格局为四川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积累了大量典型经验。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都江堰市、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被选评成为全国社会工作试点示范窗口。四川社会工作试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社工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出台了促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为大力推动各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成都市温江区和阿坝州汶川县、泸州市江阳区、攀枝花市东区分别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创新试点工作方式和途径。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试点模式。攀枝花市东区、泸州市江阳区民政局根据区域社会管理实际,选择部分社区作为社工人才实践基地试点,分类设置社工岗位,较好形成点面结合的试点模式。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和攀枝花市福利院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开展专项调研,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着重开展心理康复治疗,疏导服务对象负面情绪,使其从肢体到心理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四川试点工作坚持分类推进,不断创新试点方式,完善试点模式,探索试点途径,努力为形成本土化社会工作发展路子探明方向。


  3、广泛参与,齐抓共管,促进资源整合最大化。试点实践表明,只有试点单位、行政职能部门、高校之间密切配合支持,充分整合各界社会工作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确保建立社会工作多方力量相互支撑的长效工作机制。成都市青羊区有效整合社区工作资源,按照“社工+社区+义工”的三社联动模式,将街道社区专兼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统一划归社区工作站管理,为社区受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重灾区成都市都江堰市民政局通过驻站专业社会工作者引领社区和民政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灾区街道和社会福利院广泛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成都市救助管理站通过整合当地高校社会工作与志愿者队伍资源,形成了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探索了校地合作新路子。


  4、挖掘内部潜力与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相结合。全省民政系统在试点工作中,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协调财政支持,为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添强后劲。2011年,四川省民政厅在自身工作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为全省社会工作试点争取了20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资助和扶持全省社会工作发展。泸州市泸县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该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凉山州会东县也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安排财政资金20万元和30万元用于支持社会工作。全省其他试点地区也在为争取财政支持作积极努力。


  (三)灾害社会工作特色鲜明,亮点频出。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四川社会工作发展是一次严峻考验,但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民政厅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的关心指导下,全省社会工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开展灾区心理服务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有效促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社会发展步伐,大力推进了四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1、灾害社会工作主要举措。“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民政部迅即下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其专业技能优势,认真做好受灾群众尤其是孤儿的心灵抚慰和心理康复工作。四川省民政厅迅速反应,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投入抗震救灾。一是广泛动员,组织专业力量奔赴灾区。灾害发生后,我们即刻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高校专家教授进入灾民安置点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减轻和消除受灾群众的焦虑情绪,重建良好社区社会关系,引导灾区干部群众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二是及时进行灾害需求评估和社会服务政策调研工作。形成了《“5·12”地震灾区民政工作及灾民需求调查报告》,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下一阶段四川民政工作及社会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介入灾后恢复重建探索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积极协调,汇集各方力量服务灾区群众。设站设点,深入灾区长期服务,全国各地约有149个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到地震灾区开展专业服务。四川省民政厅在绵阳设立了3个社工服务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儿工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及全国各地社工组织和高校,都在灾区尤其是重灾区选点设站,派驻专业人员长期扎根灾区,服务群众,为社会工作顺利介入灾区提供了活动平台,带动并辐射了站点周围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2、灾害社会工作模式和主要经验。经过三年实践,从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类型及服务方式来看,四川基本形成了三种灾害社会工作模式。第一种是高校社会工作站模式,这种类型的社会工作组织一般是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派出自己的教师或聘请一些专业社工,在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第二种是社会组织模式,一般是由在民政部门或工商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也包括未注册的一些民间组织和各种国内外的公益性基金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这些组织一般有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并招募较多的志愿者开展服务,组织内有社会工作者或灾后聘请了一些社工在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第三种为政府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政府出资委托服务或购买服务,或由政府支持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协调整合社会工作资源支援灾区。


  四川在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四点灾害工作实务经验:第一,以需求为导向,有效服务灾区群众。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整个过程中,都根据灾区群众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其工作计划,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经验证明,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方式能够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服务于灾区群众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成效。第二,以社区工作为主线,统筹促进灾后重建。灾后重建涉及面非常广,以社区建设为主线能够统筹促进灾区的全面重建,能够使服务效果最大化,也能让灾区居民深入了解社会工作。第三,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增加灾区群众能力。通过社会工作为灾区群众整合资源、能够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家人和社区有改变的能力,也能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发挥居民的潜能以实现社区的进步,重建生活、精神秩序。第四,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灾后重建。“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社工介入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工作服务组织、高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了大量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多方合作是灾后重建得以顺利进行的成功经验之一。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四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体制性障碍突出。一方面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常设机构来统一协调和组织,特别是涉及到机构编制和财政经费等主要问题,必须要得到落实,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推进力度和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社工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和保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工人才评价体系。二是社会工作发展不平衡。四川地区性差异大,工作经验不足,推进社会工作的基础薄、差异大,工作起点较低。成都、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成效较明显,其它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省社会工作推进速度。三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试点地区和单位在建立健全社工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以及社会工作职业规范、从业标准和完善岗位设置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四川虽在社会工作领域走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试点新路子,但在社工从业人员中,具有专业社会工作背景的人员还相对较少,缺乏高层次专业社工人才和专业督导,制约了全省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进程。


  三、贯彻落实《意见》的主要思路和工作举措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要求,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立四川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结合《意见》精神,我省拟制订贯彻落实思路举措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明确主要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四川人才强省战略,对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服务、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四川起着重要作用。四川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积极构建符合四川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管理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成立四川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组织齐抓共管的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管理体制,形成持续健康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党委与政府、政府与社会在推进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合力。三是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建立可靠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理论研究,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的规律、途径、模式,力求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五是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力度。系统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作用,特别是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例,展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丰富的职业内涵、社会价值及广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采,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规范岗位设置,科学建立人才使用机制。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设置标准。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制订不同类型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二是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机制。针对各类社会工作岗位特点,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机制。三是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四)完善专业教育培训,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一是支持高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健全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体系,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实践能力。二是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养机制。组织编写专门教材,广泛开展教育培训,研究制订继续教育规划,持续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保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够及时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三是大力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水平,鼓励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工作,培养既掌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又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技能方法,还熟悉四川社会工作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四是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订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细则和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协调职称管理部门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完善薪酬待遇。五是积极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管理。逐步实现全省各类社会工作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全部持证上岗。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行业自律与职业伦理道德约束机制建设,有效监督实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准入管理。


  (五)加大人才考核力度,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一是建立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四川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健全奖惩机制。二是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工作机构、城乡社区及公益性社会组织应结合行业和自身实际,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六)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以社区为载体和平台,延伸志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实现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公民精神,形成志愿服务光荣、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加强志愿者队伍的注册登记,培育一支有一定专业特长、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志愿者队伍。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的联动发展机制,建立注册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结对联系制度,逐步形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志愿者共同服务社会的运行体系。


  (七)推动建立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及时把社会工作纳入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二是推动建立本土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要充分总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协助党委政府开展灾害救援、灾后恢复重建、重塑灾民生活信心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为基础,推动建立符合四川实际的本土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四、2012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拟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分析问题根源,在遵循社会工作发展规律和认知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一)建立和完善四川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以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契机,按照中央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和民政部安排部署,根据四川社会工作发展实际,着力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建立和完善四川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二)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探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途径。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社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在政策、资金、人员和机构编制上给予支持,切实保证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试点开路、典型引路、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提升社工人才的职业地位,形成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三)整合社会工作资源,加强与高校合作。进一步加强社工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实施政府与高校强强联合,逐步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工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政校资源合作机制。


  (四)完善社会工作培训、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理顺社工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促进现有民政存量人才向社工专业增量人才过渡。通过提升转换、公招等形式引进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解决专业社工不足的问题,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从业人员不断充实到专业社工队伍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