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002|回复: 0

中国企业家的“舍”“得”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12:23:53 | |阅读模式
2011年10月28日09:44价值中国作者:傅春荣     日前蒙牛和老牛基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牛根生做到了两个“没一股”:第一个,在蒙牛所持的股份,没为自身变现一股,全捐;第二个,蒙牛设置期权,没为自身授予一股。     两个“没一股”,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老牛有个理念:“从无到有,满足个人,是小快乐;从有到无,回馈社会,是大快乐”。另外,他还有个“英雄情结”让自己幸福的人不是真英雄,让家族幸福的人也不是真英雄,让团队幸福的人仍然不是真英雄,只有能够让公众得到幸福的人才是真英雄。     大舍与大得     舍得既是一种做人与处世的哲学,更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的艺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做企业最难处理的是舍与得的关系。合二为一,还是一分为二,就是舍得之间的博弈。     从大舍与大得角度看,企业家有两重境界,第一重,是在企业经营中的“大舍与大得”。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道:“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如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     如果说李嘉诚式的经营哲学,主要是着眼于利润取舍,那么,现阶段中国企业重要的一步,是要从多元扩张到专业化经营的转变只有迅速果断放弃很多非主要业务,砍掉一些还在盈利的业务,“弃子”争先,企业才能取得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1993年至2003年,王石开始做“舍与得”,万科由多元化向专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变,逐步成为纯粹的房地产开发商,因此而造就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万科。     而在国外,“舍与得”早已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前阶段刚刚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的谷歌,有传闻其主要感兴趣的是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若谷歌CEO拉里·佩奇不打算直接与苹果竞争,那么谷歌就很可能拆分摩托罗拉移动中它不需要的业务。     企业家的第二重境界,则是对个人财富的大舍与大得。     在商场中,获取利润是企业家首要追求的。所以,“得”是企业家必须获得的一个结果。但是,“得”是否合乎“义”却是最重要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符合“义”的努力得到之后,又能否如同江河一样再次舍去,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以获得人生的流畅与通达,这便是企业家的大舍与大得。企业家若能够为了社会责任而捐赠已经获得的物质财富,他们留下的就是精神。     陈怀德说过做慈善会令自己更快乐,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同。越捐越快乐,生意也就越做越好。先舍后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慈善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家的价值观念若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患得患失;只有以社会责任、社会理想为中心,才能体会到“大舍与大得”的深远意境。什么才是企业家本色?
    企业家的本色离不开他的精神特质。成功的企业家具备五大精神特质:第一,梦想;第二,行动;第三,专注;第四,创新;第五,坚韧。     首先,我们来看梦想与行动。     万事开头难,梦想激情是克服开头难的天赐良方。将企业做强做大是每个企业家的初级追求,将目标对准回馈社会则是企业家的更高追求。     过去,许多企业一直习惯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忽视了“企业伦理”的长期建设,忽视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认证。逐渐的,很多有良知的国内企业家也开始反思:如何在向社会获取利益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是多么重要:不仅能使企业拥有国际市场准入证,对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不可或缺,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因此,自我发展和回报社会这两个“追求”之间是什么关系?后者是不是往往更能促成前者?牛根生的两个“没一股”做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谈到专注,成功企业家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家,第二阶段是慈善家。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着名企业家,就是在事业达到巅峰之后,转而投向慈善事业,专注于对社会、对人类的回馈。老牛则以自己年富力强时便专注于慈善事业而别具一格。     “做企业只是手段,服务社会才是目的,20年后,我希望大家认得的牛根生是一个慈善家。”2004年底牛根生捐赠设立了“老牛基金会”,从2005年1月12日开始,牛根生捐出了自己和家人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目前该基金会开展的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救灾、帮扶贫困人群、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儿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各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已接近100个。     第三,创新。“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脑袋决定口袋”。企业创新的根本是机制创新和氛围创新,发挥企业团队的创造力,带动企业创新。企业家的创新必须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习惯上开始改变,这样才能在用人机制上、与下属往来上,摒弃传统企业和家族企业的劣根,只有如此,企业才会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创新体制。     “经济全球化,与我们同台竞争的是装备到牙齿的国际军团,我们规模不如别人,底子不如别人,历史不如别人,凭什么赶?靠什么超?”牛根生指出,中华民族要想后来居上,只有凭创新,靠突破。既要拼硬件,更要发动“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     第四,坚韧。成功的企业家做企业也好,做慈善也好,离不开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老牛的散财与捐赠同样显示出了这种持久的坚韧,在散财之路上他从伊利到蒙牛坚持走了几十年,散一次容易,年年散就很不易。     一人乐不如大家乐,人聚则业大。老牛实现从做企业到做慈善的转型后,所有努力都围绕公益慈善事业展开,其中也包括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成长、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家能够成才,为国家挑大梁,为经济作贡献。     事实上,只有为社会创造效益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只有为别人创造幸福的企业家才能获得个人幸福,大得要大舍,大舍有大得,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辩证法。



该贴已经同步到 广州mark的微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