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97|回复: 12

爱心教室四海服务点的一些个人经验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17:17:37 |
<P>写的好,小四的文章真的写的好。</P>

[ 本帖最后由 携手帮扶分队 于 2009-6-15 18: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5 18:10:03 |
小结写的不错,如果每个服务点的带队都能够这样小结,就会不断有进步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9:33:27 |
原帖由 <i>阿強</i> 于 2009-6-15 18:10 发表 <a href="http://bbs.1205.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228865&amp;ptid=24812"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1205.cn/images/common/back.gif" alt="" border="0"></a>
小结写的不错,如果每个服务点的带队都能够这样小结,就会不断有进步啦!
<br><br>多谢理解,这就是我觉得需要写点什么的动机。有感于四月时四海出现的困难,我觉得一些经验教训应该累计并传递下去,为新人尽早融入提供方便,避免出现带队人断档后服务点难以为继的情况。<br>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8:40:38 |
在宏观方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br>1、        志愿者的骨干培训缺乏有效机制,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而“人亡政息”的危险较大,不利于服务点的巩固和提升;
<br>2、        志愿者团队的稳定及士气的提升需要一些激励机制,需要体现出团队的力量,让参加活动的朋友有所感、有所悟、有动力、有决心、有行动;<br>&nbsp;3、        我个人觉得学校对爱心教室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活动的发展和提升。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第一次参加四海活动的时候,在心中就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来这里做什么”。然而,我自己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即使后来由我来做带队,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也多次问我,“来这里做什么?”我看到更多的场景是一些志愿者迷茫的表情和不断变更的人员。等到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时,之前的带队同行者对我说,“这里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这句话让我有点伤感的感觉。不可否认,四海这个点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时间上很尴尬,但凡有固定职业的人,很难在周三下午赶来参加,学生这边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位置较偏,就我了解,不少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要么转车,要么赶很远的路。我自己也不否认,当初有段时间去洪桥康园而离开四海,多少有点嫌麻烦。但真正困扰人的,还是那句“我来这里做什么”。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校方似乎更希望志愿者做免费的教员,学生是强制被留下的,一开始的活动就是整个一个半小时呆在课室“辅导功课”。这对志愿者开展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方面学生因为被强制留校感到不满甚至愤怒,所以不接纳志愿者,这样的对立局面是很难有所作为。学生逃跑或者在课室吵闹、抄作业、混时间,而志愿者也被混乱的局面搞到情绪受影响甚至失控发脾气。
<br>4、与校方的沟通、协调需要加强。志愿者的活动如果得不到校方的认可、肯定,那么谁又喜欢挑战自己的耐受能力呢?在常规活动中,我们需要校方提供一个相对固定、安静的环境;如果校方有特殊情况,也希望能及早通知,不要让志愿者到了校门口后不知所措。

[ 本帖最后由 第四堵墙 于 2009-6-16 08:42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6 09:17:21 |
赞....5楼~~~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9:51:44 |
有些发生过的问题,希望能集大家的智慧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发表于 2009-6-18 06:01:37 |
<P><FONT color=blue size=6>看完了楼主的两篇心得,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我来这是干什么的?”;“学校的制约”;还有就是“青黄不接”紧接着就是“人亡政息”。</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6></FONT>&nbsp;</P>
<P><FONT color=blue size=6>上述说法都是现实,一直以来,不仅仅是爱心教室存在这样的观象,可以说爱心教室折射着启智服务总队的直线弊端。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或许这个比喻过于偏颇,或许吧。 </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6></FONT>&nbsp;</P>
<P><FONT color=blue size=6>我记得许多年前曾经在日本德岛,认识一位年长修为的忍者,沟通的东西有多,至今很多都已淡忘,记忆犹新的是忍者行动守则第一款“任何情况,任何环境,尽可能运用周边所能用的资源。”</FONT><FONT color=blue size=6>言下之意:仅有资源,不靠寄望的外力,因地制宜,只要能使目的达成,哪怕是一点尘埃都可能成为你制胜的武器。 </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6></FONT>&nbsp;</P>
<P><FONT color=blue size=6>一些小建议,服务发生就要明确自己的目的(目的要清晰地、可衡量的、可延伸的、有成果的),有目的就算没有什么培训、经验机制,那就自己创造条件来处理咯,不求最好,有效就行。至于环境(学校)要能对症下药,找准了就算是老虎,把毛捋顺了,一样是只乖巧的小猫。</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6></FONT>&nbsp;</P>
<P><FONT color=#0000ff size=6></FONT>&nbsp;</P>
<P><FONT color=#0000ff size=6>哇晒,内容较为混乱,总结一句:先跟后带(心理咨询的技巧),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FONT></P>

[ 本帖最后由 线断了就飘吧 于 2009-6-17 22:0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06:59:25 |
多谢风筝大哥的宝贵建议
发表于 2009-6-18 07:21:57 |
支持小四!!小四很会动脑筋哦,自从楼主做四海的带队后,四海的面貌已有很大的改观了。
发表于 2009-6-19 00:48:50 |
对了,小四的感触良多,多谢小四一直以来的帮助。我觉得,一定要稳定人心,还有跟校方的沟通。这样才能把服务点做好
发表于 2009-6-19 09:50:06 |
  看了你的文章,理解一些爱心教室的处境和情况,其实爱心教室出现的问题很多并非志愿者能解决到的,志愿服务不能单方面去付出,需要机构和社会专业指导培训才能做得好。好明显,四海那边缺乏有教育经验人士领导,让工作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就算继续一厢情愿去做,效果也不会高得去边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1:43:09 |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6:08:05 | |阅读模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自从3月我第一次参加四海的活动(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启智的志愿者活动)至今,我觉得自己还是个菜鸟。3个月来,我也断断续续参加过几次洪桥康园的活动,但阴差阳错当上了四海的带队,带了几次活动。不敢说积累了什么经验,但有些教训让人印象深刻。随着这学期四海的活动告一阶段,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也请关注这个活动点的朋友们不吝赐教。

<br>宏观的一些问题暂且不提吧,先说几个实际的注意事项:
<br>1、        带队需要在新人指引阶段把一些关键问题点明,包括本次活动的性质、目的、方式、流程及常规注意事项等;<br>&nbsp;2、        需要把志愿者分组到班,跟班到人,坚持到底;<br>&nbsp;3、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对志愿者而言,所谓态度,就指主动性;<br>&nbsp;4、        无论何时,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和准备;<br>&nbsp;5、        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友好的互动关系作为志愿者最主要的努力方向;<br>&nbsp;6、        互动环节需要志愿者做好陪同、维持秩序等,因为建立关系是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你和孩子们共同努力地结果;<br>&nbsp;7、        志愿者的言行举止包括衣着打扮等外在形象对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正面示范的意义;<br>&nbsp;8、        志愿者需要清楚自己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服务对象,孩子们并不需要一些需要仰望的高高在上的人来发号施令;<br>&nbsp;9、        认知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立、加强、巩固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达到目标的不二法门;
<br>10、        服务点的改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带队人或分队的事,也不可能一下就能实现。我们需要踏实地坚持下去,长期跟进就能体会到成就感;<br>&nbsp;11、        做好学生的评语手册,这不是写不写的问题,而是如何写的问题。让教育能够延续,让志愿者与学校之间能多点反馈;<br>&nbsp;12、        开好分享会,多做交流,这是志愿者享受成长快乐的时刻;
13、        不必畏惧或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可以寻求帮助;<br><br><br>&nbsp;To  be  continue

[ 本帖最后由 第四堵墙 于 2009-6-15 16:09 编辑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