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850|回复: 0

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对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8 15:08:02 | |阅读模式
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对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分析
[来源: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  作者:谭建光、何国森、刘珊  录入日期:2006-4-4  阅读:1945次]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通过以广东省佛山市及其所属县镇为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提出中小城镇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件:1、经济资源——适度;2、人文资源——朴实;3、环境资源——密切。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主要模式:1、品牌带动模式;2、网络扩散模式;3、核心示范模式;4、团队支持模式;5、定点扶助模式。文章提出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应该注意:1、适应与突破;2、集中与开拓;3、变化与持久;4、活跃与深沉。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男,广东开平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学系主任,学报主编,教授。主要研究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何国森、刘珊,广东人,广东省佛山市团委正、副书记,主要研究志愿服务与共青团工作。

    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较快,引起党政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大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已得到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的重视,产生一系列调查研究成果。(1)然而,对于中小城镇的志愿服务研究比较薄弱,缺乏有较高水平和较大指导、借鉴价值的成果。我们认为,中小城镇是联结城市与乡村的广大空间,对于志愿服务的社会辐射、社会扩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所以,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中心在佛山市团委、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对佛山市区及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等县级市进行调查,主要是对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相关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同时,查阅文献资料、原始记录;力求对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及不同模式有初步的了解。
    志愿者(VOLUNTEERs)一般是指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3)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作为非营利组织(NGO)的组成部分,志愿者团体“凭着其规模小、灵活,并善于从底层调动积极性的特点,这种私人的非营利组织已经十分适合来填补现代社会产生的种种鸿沟。”(4)佛山市团委较早借鉴外国、港澳的经验,并继承和发扬“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市区及所属县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从初期的艰辛探索到不断拓展、推进,逐渐取得可喜的成效,因而受到我们的注意,选择作为研究中小城镇志愿服务的典型地区。
    在研究初期,我们假设佛山市区、各县级市和镇的青年志愿服务具有较大的共性,但实际调查发现每个市县的差异明显。据了解是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文化习俗。每个市、县的文化习俗不同,群众的意识、心理、个性有差异,对志愿服务形式、内容的接受程度有区别,影响志愿团体对模式的选择。二是行政习惯。每个市、县在了解、学习邻近地区的经验时,由于存在竞争、攀比心理,不会全部经验吸收,总是有所调整、有所改变,突出本地的特色经验。调查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些市、县青年志愿者团体负责人向我们了解外国、港澳志愿服务情况时,非常热心,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当我们介绍邻近地区志愿服务经验时,他们在赞赏之余总是强调市情不同、县情不同,应该有所区别。因此,我们修改了研究假设,在探讨中小城镇志愿服务共性的同时,更加注意不同地区的模式比较,并且与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
    一、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件与限制
    本文所指的中小城镇,包括人口在50万左右的城区和人口5——10万的镇,它们是大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的联系地带,又具有独立的存在与发展价值。从中国引入和倡扬志愿服务的历程看,具有“大城市——中小城镇——农村”的扩散轨迹。佛山市的青年志愿服务在1993年出现萌芽,逐渐发展壮大。其启动的时间比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迟,但是比内地许多城镇和农村早,具有独特的经历、经验、教训、体会。最初,佛山市青年志愿者热衷于学习广州、深圳、香港等大城市志愿服务的经验,实际运行过程却遇到许多困难。他们原以为是志愿者不够努力、不够认真,后来发现确实是中小城镇的条件、限制与大城市有区别,必须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资源——适度。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城镇与大城市的经济资源有差异。从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经济增长而言,顺德、南海等中小城镇快于大城市;但是从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却有较大差距。因此,经济资源差异对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深圳市在志愿服务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之后,每次开展大型服务活动所筹集的资金超过几十万,甚至超过几百万,服务的范围广、声势大,又为志愿团体进一步发展奠定社会基础。佛山市中小城镇志愿服务活动筹集的资金往往是几千、几万,很难超过十万,服务活动的水平和声势受到制约。客观来看,同样一项志愿服务内容,大投资开发和小投资开发,其社会反响程度有极大差异。所以,中小城镇的青年志愿者,不能照搬大城市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而必须选择与本地区经济资源协调的方式。
    (二)、人文资源——朴实。
    改革开放以后,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迅速,中外文化信息交流日趋广泛,沿海城镇的人文环境发生变化。然而,大城市与中小城镇的变化情况有所区别。大城市逐渐成为舆论化、象征性的人文环境,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所以,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较强。深圳市志愿服务发展初期,关于“外来青工权益保护状况调查”的结果,借助多家传媒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与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反过来对志愿服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小城镇虽然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逐渐增强,但仍然是人际关系影响较大的社会环境。民众对志愿服务的接受、支持程度,更多是受亲友、邻居、同事议论的影响。因此,中小城镇青年志愿者,不能单靠舆论宣传、大型活动争取民众,同时要靠深入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获得民心。
    (三)、环境资源——密切。
    大城市的居民主要生活在人造的环境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受到机械化环境的制约。中小城镇的居民生活的环境虽然也有人造的痕迹,但自然的色彩依然存在。因此,大城市的青年志愿服务,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主题的活动,赢得许多居民的支持,社会反响强烈;中小城镇的青年志愿服务,更多发掘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亲和力量,更多发掘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同。
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志愿服务发展的条件不同、限制不同,使得佛山市及县镇的青年志愿者在学习香港、广州、深圳的经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具有特色的途经与方式。
    二、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不同模式比较
    佛山市所辖市区(城区、石湾区)及四个县级市(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发展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正是因为志愿者既学习外国、港澳、广州、深圳的经验,又结合本地区实际不断调整、改革、创新,形成了既有共同性又有各自区别的多种模式。
    (一)、品牌带动模式——市区
    佛山市区总人口47.44万人,是发展较早,经济基础较好,生活环境较好的中等城市。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自己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产生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愿,尤其是希望帮助有困难、有问题、有欠缺的人。1993年,65位青年组成“佛山义工团”(义务工作即VOLUNTEER,与“志愿服务”意思相同而翻译不同,在港澳地区流行“义务工作”,广东省沿海一些地区也沿用“义务工作”概念),不久发展到1500名成员。他们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孤寡老人服务、社区文明服务等。在从事服务活动时,青年志愿者突出强调“佛山义工团”的品牌。义工团的成员主要不是开展大型活动,或者进行全面发动,而是注重具体、持久、深入的服务。从1993年至今,他们关心、帮助的一个个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毕业或者考上大学;他们帮助的困难家庭逐渐改善生活,争取到发展的机遇;他们探望、服务的老人安享晚年,最终含着微笑离开世界。正如义工团成员歌中所唱,“盼你将烛光交给我,让我也放光芒。愿能以热和爱,永远将世界照亮。”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名和利,但珍惜“佛山义工团”的名誉,为这一品牌而自豪。不论是服务对象询问名称,社会人士询问或新闻媒介采访,他们都回答“我是佛山义工团的。”因此,“义工团”在佛山市区的社会知名度高,一些街道、单位主动前来联系,要求建立“义工团”的分站、分点。这样,通过“义工团”的品牌,带动众多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如今,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也是将“义工团”作为社会宣传、交流、合作的品牌,推动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网络扩散模式——顺德市
    顺德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明星县”、“明星市”,以率先体制改革、发展乡镇经济、探索企业转制而闻名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则经历了模式的转换。从1995年开始建立一些志愿服务团体,坚持长久并有一定实效的是“热线电话服务”,然而社会影响不大、发展后劲不足。2000年,青年志愿者协会大胆改革:一是借助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做义务工作广告,播“顺德义工之歌”,采访义工人员的故事,做到耳闻目睹、家喻户晓。二是全面发动、自由组建,鼓励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产生;三是建立机制、加强管理,规范青年志愿者的形象与行为。他们注重市、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的建立。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开展指导、培训、监督、考核工作;镇青年志愿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协调;村、单位青年志愿服务服务站具体开展服务活动。2001年,顺德市邀请香港义务工作团体、深圳义务工作联合会、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专家到全市的各个镇,进行巡回培训、教育,普遍提高广大志愿者的素质,为开展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正因为青年志愿团体的网络延伸到每个镇、村、单位,吸引了社会各种人员参加,也为志愿服务提供充足资源。2001年,顺德市的大型商业、文化、体育活动多,需要大量青年志愿者提供优质服务,包括为“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服务、为“顺德市国际家具博览会”服务、为“中国第九届运动会顺德赛区”服务。市、镇、村三级青年志愿者网络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先后派出近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服务,取得优异成绩。如今,他们以“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为主题,力求使服务网络不断延伸,适应城乡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核心示范模式——南海市
    南海市的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属于“广东四小虎”之一,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然而,早期南海市青年志愿服务处于分散、零乱状态,各镇、单位有具体的服务活动,全市的统筹、指导、协调能力较弱。1998年,争取太平洋保险公司资助50多万元,建立起“南海市青年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志愿者)”的基地,包括指导中心、联合会秘书处、服务队伍集中场地等。由于市“义工联”基地的建设较规范,服务功能较齐全,就对镇、街、村的青年志愿服务有示范作用。市直属义务工作团体和桂城区、大沥区、平洲区义务工作团体的成员,经常以基地为核心,策划、实施各种服务活动。如服务南海“信息化市”建设开展的义务网络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培训教育活动、演示操作活动等,受到城乡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义工联秘书处与青少年网络培训中心两个基地联在一起,借助志愿者力量搞好青少年网络知识培训,同时在广大网络知识学习者中宣传了义务工作精神,对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有积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海市各镇、街、单位人员对“义工联秘书处”及其服务基地的了解加深、赞誉较多。南庄镇、九江镇、黄歧镇等也建立青年志愿服务的示范基地,辐射村落、单位和学校。
    (四)、团队支持模式——三水市
    三水市是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的地区,经济不够发达,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制约较大。但是,三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针对市、镇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没有采取全面发动志愿服务而增加成员负担的方式,而是采取依托经济条件较好、服务热情较高的单位组建青年志愿者团体,开展对社区、村落群众的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三水市工业中专学校的志愿者队伍:一是定期派出学生志愿者到西南城区进行帮教服务、咨询服务、修理服务等;二是深入附近农村进行家居服务、清洁服务、义务劳动等;三是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扶助性服务等。建设银行、人民医院、健力宝集团等组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活动也非常活跃。西南镇、大塘镇、河口开放区等也是利用一些单位、学校志愿服务团体的力量,开展与社区居民、农村村民的对口服务,取得持久的效果。
    (五)、定点扶助模式——高明市
    高明市是佛山所属的山区,独立建市时间短(1981年恢复高明县,1996年撤县建市),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局限,工商业不发达,农业和乡镇经济占的比重较大。因此,高明县不具备大规模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件。然而,高明市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团体的负责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镇、村困难户较多,对志愿服务需求较强烈的状况,争取广州市、佛山市的志愿者支持,联合本市热心的志愿人士,对城镇、农村的困难对象定点扶助。一方面,开通“高明市青少年心声热线电话”,了解和掌握需要服务的人的情况。在山区,这种热线电话服务属于新鲜事物,开始遭受冷遇,逐渐得到社会传播,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青少年心声热线通过不见面但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更有效、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习、法律、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邀请广州、佛山青年志愿者定期定点到社区、农村的扶助点开展服务。有些社区居民缺乏安全用电、安全保护的知识,志愿者专门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咨询;有些村镇人员缺乏科学种养方面的知识,志愿者专门进行普及、介绍。由于广州、佛山的青年志愿素质较高,介绍的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新颖之处,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再一方面,组织本市青年志愿者定点长期扶助特定对象,如特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高明四中的志愿者13年来坚持关心、照顾附近社区的孤寡老人曾婵、杨月季等。这一届学生毕业,就交代给下一届学生,力求服务不中断,体现对孤寡老人的真心关爱。这种定点扶助的模式,虽然普及面不广,受益者有限,但集中力量、服务深入、效果明显,也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佛山市区及所属市县,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发展出不同的青年志愿服务模式。当然,相互之间也有共同性,如在借鉴外国、港澳经验的同时,注意与“学雷锋”优良传统的结合;受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接受共青团组织的直接领导;注意大型服务活动与个体对象服务相结合等。因此,各种志愿服务模式之间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特色,作出有益的探索。
    三、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典型个案
    从中小城镇的实际情况看,市、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是统筹、领导、协调的功能。志愿服务能否顺利发展,关键是镇、街的指导中心、服务总站、服务总队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因为,镇街向上联系志愿机构的决策和意图,向下落实村、居委会的志愿服务项目,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繁荣兴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两个典型个案,分析镇、街志愿服务的发展途经。
    (一)、佛山市区普君街道——博爱天地服务部
    普君街是佛山旧城区的一个街道,人口密集,环境设施陈旧,居民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此为试点,建立“博爱天地”普君服务站,。志愿者进驻社区,目的是使社区文化蓬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增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服务站的志愿者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市燃气公司、黎明学校、妇幼医院、第一技工学校、省纺织学校、腾飞学校、兴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志愿人员定期前来服务;二是本街道的热心人士报名参加志愿团体,提供服务,目前已有60多位居民成为志愿者。服务站设有服务部、人事组、文艺组、环保组,开展医疗服务、助理服务、家电维修、文化辅导、咨询服务等服务活动。外来志愿者与社区志愿者合作,组成19支服务支队,深入街道下属的19个生活社区开展服务。服务站最主要的工作是落户安排,即根据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综合素质,采取定点、定人、定期挂钩上门服务的灵活方式。考虑到新志愿者经验不足,服务部采取以旧带新、灵活机动的小时制服务形式。每个困难户安排四名志愿者,一方面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让新成员吸收更多的经验,早日成为独立的志愿工作者;另一方面,新志愿者也可以更好协调自己的作息时间,防止服务活动占用太多私人时间而造成人员的流失。2001年8月5日上午,调查组成员跟随普君街的青年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崔婆婆家中,参与并考查他们的服务。志愿小组四个成员(两位普君街志愿者、一位手袋厂职员、一位建筑设计人员)分别进行服务。由于志愿者平时轮流帮助清洁卫生、备置物品,所以这天要做的事情不多。他们主要是陪老人聊天、沟通,念一些老人喜欢的书的内容,介绍社会的一些新鲜趣事。实际上,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逐渐健全,孤寡老人真正需要志愿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帮助、行为,更多是需要心理尊重、精神沟通、文化交流。调查人员发现,崔婆婆对志愿人员的到来,表现出由衷的高兴,露出欢快和幸福的笑容。普君街博爱天地服务部针对老城区特点,招收青年志愿者与困难户、特殊户的进行结对服务,确实取得实效。
    (二)、南海市黄歧镇——城区志愿服务队
    南海市的黄歧镇是改革开放后新设立的镇(从盐步镇分出来),因为地处广州市的边缘,以开发房地产经济为主,吸引大量广州居民购房入住,也吸引部分南海居民、佛山居民购房入住。该镇专门设立城区管理处,负责住宅区生活管理、市政管理、环境管理等事物。因此,志愿团体设立城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下属的住宅区、花园区建立志愿服务支队,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其志愿者主要包括三类人:一是管理人员和治安队伍中的热心青年;二是各企事业单位定期来服务的热心青年;三是“中小学生临时志愿服务队”,即寒暑假期间将住宅区内的中小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服务活动,既为他人奉献爱心,又增长社会见识。我们在黄歧镇城区调查时发现,治安队的志愿服务和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是其典型特色。住宅区、花园区的治安队实际担负多样化的综合功能,不仅仅是治安保卫,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生活、承担住宅区的宣传解释工作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安队员代表了住宅区、花园区的“活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房地产开发商的形象。过去,治安队员只是机械地执行任务、完成指标,与住户之间有距离感,甚至产生矛盾冲突。如今,通过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治安队员平时主动与住户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建立友善、亲密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工作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住宅区、花园区内许多住户的小孩正在读中小学,寒暑假期间,父母上班而小孩在家无人看管,成为心里头的一个顾虑。城区将这些中小学生组成“临时志愿服务队”,一方面参与社区的管理、服务、文化工作,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住户服务、为环境服务;另一方面充当社区管理人员、治安人员、文娱工作人员的“小助理”,向他们学习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作为有益的社会实践。我们调查发现,黄歧镇城区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不仅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而且促进了房地产的兴旺发达。因为,前来咨询、购房的客户,对具有志愿服务组织的住宅区、花园区比较信任,选择频率较高。他们认为,仅仅有商业服务的社区,容易因为利益计较发生矛盾;同时具有志愿服务的社区,容易建立友好的客户关系、友邻关系,有利于消除利益矛盾。所以,黄歧城区的房地产经济与青年志愿服务之间体现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兴旺和发展。
    以上佛山市普君街和黄歧镇城区是中小城镇社区的两个典型:一个是传统人口密集社区,一个是现代房地产开发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在期中产生、发展、壮大的事实,对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具有启发。
    四、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创新的思考
    佛山市的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较快,也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而形成不同的模式,具有互相参照和互相促进的作用。但是,受到主观认识条件和客观资源条件的限制,中小城镇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缺乏创新,生机与活力不足。我们建议,为保障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处理以下问题:一是适应与突破。目前比较成功的志愿服务模式,大都是适应中小城镇条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然而,从近年情况看,这种适应性又带来限制,即服务内容与方式停留在浅层次,很难深入与突破。所以,在根据本地特点打好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应该追求创新和突破。二是集中与开拓。调查发现,各市镇往往集中志愿者力量,在一、两个服务项目取得较突出的成绩,但是其他服务项目的发展不够平衡。我们认为,单一项目的推进到一定程度就缺乏创新动力,需要多种项目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才能创新。所以,不断开拓新服务项目,不仅是城乡居民生活变化的需要,也是志愿者提高服务水平的需要。三是变化与持久。从一些市、镇的情况看,青年志愿者流动性较大,而原来志愿者服务较为出色的项目,随着人员变化而中断;新人员发展的项目往往不够深入、持久。从外国、港澳的经验看,志愿者流动性较大是普遍现象,关键是服务项目不要因人员流动而变故,应该由新老志愿者接替完成服务工作。所以,中小城镇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优势项目怎样不断深化、充实,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四是活跃与深沉。青年志愿服务具有活跃的特点,创造声势、追求氛围,宣传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然而,中小城镇的人际交往密度大、生活实际需要明显,对宣传性因素只能短暂接受,更多是看实际效果、长久价值。因此,青年志愿服务应该提高水平、讲究效益,逐渐成熟。
    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新兴的事业,中小城镇的志愿服务发展时间更短,不够丰富、不够完善是正常的现象。这也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改进和突破的机遇。佛山市及其所属县镇,作为率先兴起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小城镇,应该发扬成绩、解决问题、不断创新,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北京: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37——49。
2、谭建光。志愿服务的社会辐射:从城市到乡村[J]。中国农村观察,2000,(5):70——75。
3、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中国青年志愿者[C]。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1。
4、[美]赛拉蒙。第三域的兴起[J]。李亚平、于海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