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636|回复: 0

善款应该治愈率高者优先?——血癌孖仔引发慈善观念大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11:33:13 | |阅读模式
添加到百度搜藏 收藏此页到365Key 添加到雅虎收藏+


善款应该治愈率高者优先?——血癌孖仔引发慈善观念大讨论血癌孖仔, 治愈率, 高者, 善款, 广州血癌, 治愈率, 高者, 善款, 孖仔

(本报讯 记者练情情、黎蘅 通讯员贺小伶 实习生龚恩泽)截至昨日下午4时,广州日报慈善金账户共收到100994元慈善捐款,用于救治血癌孖仔(详见本报8月2日、3日和7日报道)。罗学群医生的呼吁在救了血癌双胞胎的同时也引出一个慈善资源优化配置的“慈善新观念”。然而,什么样的生命是更加值得慈善资源去拯救的呢?身患绝症的耄耋老人,即使治愈了疾病也延长不了几年寿命,或者生活质量也不能提高多少——慈善资源用在他们身上是否就是浪费呢?让他们安然赴死就是对慈善资源的善用吗?这一个个问题在善良的广州人中掀起了一轮关于慈善资源分配应该追求公平还是效率的讨论。

  罗学群医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一直是血癌孖仔的主治医生,也是这次“爱心传递”过程中的关键人物。7月30日,他通过广州市癌症儿童患者家长会会长找到了记者,希望媒体能够帮助筹款救治一对双胞胎白血病患儿。当日下午,记者与罗学群见面,他比记者想象中年轻很多,只有三十来岁,每周四到中大附属一院黄埔医院做专家会诊。那天,他放弃休息时间,驾车带记者到黄埔医院探望了病床上的辉辉。  

  这位年轻的副主任医生每年都要接诊五六十名白血病患儿,贫困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对于他来说再寻常不过。罗医生坦言,作为医生,他首先考虑的是患儿的治愈率和所需的治疗费的大小。患白血病的双胞胎中的弟弟林银辉有70%的治愈率,所需的钱也不过五六万元。他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向公众抛出一个新颖的观点:有限的慈善资源应该首先用于救助高治愈率的患者。

  广州人做慈善越来越理性

  记者统计,到目前为止,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有近百名市民为血癌孖仔捐款,其中最大的一笔捐款是3万元,最小的一笔是20元。捐款的大部分市民表示认可罗医生慈善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昨日,正在阳江旅行的潘小姐也打电话来表示愿意捐助孖仔治疗,“救治率这么高,又只需要这么点钱。我想,我也可以帮上点忙。”像潘小姐这样被罗医生的“慈善新观念”打动的市民占了捐款者的大部分。“用治愈率来衡量救助的可行性比较科学,能把有限的善款用在更多的人身上,取得更好的效果。”父亲死于白血病的罗女士在听说血癌孖仔能有70%的治愈率时,毫不犹豫地向慈善会捐了1000元。当然,也有一些市民的捐助行为,纯粹出于一份“好心”,而没考虑治愈率等其他因素。

  “如今,广州人做慈善越来越理性了。”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苏跃文分析,“以前慈善会只要提出一个简单的口号,就有市民踊跃捐款。但现在,市民在捐款前都会首先考虑,具体是什么人什么事需要捐款、有没有必要捐款、款项能否得到有效利用等。比如地震、海啸等灾难,慈善会基本不用动员,市民也会出于理性考虑,自动自觉来捐款。”

  怎样用好广州日报慈善金?

  在医生和本报的共同呼吁下,一周内广州日报慈善金账户已筹得善款10万多元,除去辉辉化疗的费用五六万元,将还有四五万元节余。以“理性慈善”为目标,要怎样更有效更科学地用好广州日报慈善金的这笔节余款?欢迎市民来电来函,提供宝贵意见。广州日报慈善金的捐款账目情况,市民可到广州慈善会查询,查询电话020-83322654。

  广州癌症患儿家长会的崔伟雄向本报提议,可为广州几个医院的癌症患儿安置“爱心柜”,“爱心柜”将放置在癌症儿童病房,里面将用于存放该会向社会募集的书籍、玩具,并用来展示一些癌症患儿的生活和治疗小贴士。“如果对孖仔救助的款项能够有些许结余,用来做这件事也是很有意义的。”

  昨日,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实习医生汤先生给本报致电,希望救治该院一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2岁患儿李宇豪。该名患儿3个星期前刚被确诊为白血病,来自清远,家境贫困,为数不多的家庭积蓄也即将告罄,小孩后续治疗费无着落。

  慈善需要对生命价值的考量

  面对有限的慈善资源,到底先给谁用?这实际上涉及到关于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首先,生命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抢救生命时更应一视同仁,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原理是明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生命伦理中还有一个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关系的问题。所谓生命价值,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对于家庭、集体、社会所可能起的作用或贡献;而生命质量指的则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状况如何。在临床工作中,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能单纯地考虑其中一个。比如,一个死刑犯,他的身体本来非常健康,但在临刑前突然遭遇急病,到底救不救呢?如果把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割裂来看,那么面对一个质量很高的生命,就应该动用一切医疗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救助。但如果把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统一,那么死刑犯的生命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说是没什么价值的,就不应该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抢救。

  同样,如果一名白血病的孩子,他治愈的希望很高,当然应该动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去帮助他,因为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救助。相反,如果是一个濒死的晚期癌症病人,明知其生命质量极其低劣,已没有什么治疗价值,如果再在他身上投入巨大的资源,那其实就是浪费医疗资源,可能会使更有救助价值的人失去获救的机会。同时,对于这样的病人来说,延长其生命等于延长其痛苦,而不是幸福。因此,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有希望的病人身上,才能使我们目前有限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让有限的资源帮助更多有价值的人。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对生命质量低劣的人就可以不予以救治,只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当优先考虑生命质量较高、有救治价值的人。

  (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俊荣教授)

  专家

  视点

  慈善资源分配追求公平还是效率?

  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学群医生的“慈善新观念”在大受市民追捧的同时,也收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

  正方

  有限慈善资源应首先用于治愈率高的患者

  罗学群医生的观点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方建培是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中心,早在今年7月20日,他就在“广州妈妈网”上发帖,请求“妈妈们”救助一位名叫刘津铭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由于这位患儿已具备了一个HLA全相合的妹妹,只差5万元就可以完成骨髓移植手术。也是考虑到治愈率,他优先向公众发出了救助患儿的呼声。“慈善救助,不仅要患者家庭的承受力,还要参考疾病治愈率。”方建培说。

  “作为医生,我们只能选择尽可能多救治那些可以挽救的生命。”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喻庆薇医生说,“如果资金允许,我希望都去救治,但在资金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以治愈率为标准,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我们考虑的不是要救谁,而是考虑的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反方

  生命无价慈善资源应公平分配给每位患者

  广州市公务员黄杰则不认同罗学群医生的观点。“什么叫慈善?慈善二字,应该包含‘仁慈’、‘善良’及‘博爱’的含义。慈善行为也常被称作“积德行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献爱心”。如果以功利的心态,以治愈率作为取舍的标准,救这个不救那个,违背了慈善的本义。”黄杰认为,从社会的运作模式看,把慈善资源首先用于高治愈率的患儿并不可行。因为治愈率不是一个确定的因素,它跟医疗水平息息相关,用治愈率衡量并不科学。“慈善是一种精神。帮助别人多活4天和多活40年,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不具有可比性。”

  “慈善本身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于治愈率的重视,只能是让本已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们再来一轮‘贫富分化’,而无法体现慈善背后所蕴含的精神。”网友scarangel说。

  广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苏跃文亦认为,从人道主义的立场来看,对于前来求助的人,我们都希望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不会因为某人患上绝症,没有治愈希望,就不去救助他。但苏跃文也认为,慈善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