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798|回复: 2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5 13:27:23 |
现在大医院里的医生与父辈时的“赤脚医生”比医德,哎!冇得比。
发表于 2009-2-15 13:38:17 |
看                                                         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1:36:51 | |阅读模式
2009年02月15日05:00    来源:河南日报


  (一)
  去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时,获得了近3000名人大代表的普遍赞同,而其中的一位农民代表更是百感交集、感触最深,因为他直接参与了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讨论和推广工作。他就是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爱心诊所”医生马文芳。
  2月6日,冒着浓浓大雾,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汽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马文芳的“爱心诊所”。我们的采访就从马文芳第一天背上药箱开始了——
  58岁的马文芳1974年从通许卫校毕业后,返乡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35年。35年来,他始终坚持把病人当亲人、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的行医准则,以一名普通村医、一名普通党员的情怀,为解决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竭尽全力奉献着爱心。
  “今天虽然有大雾,马文芳的‘爱心诊所’病人并不少,除了本村的,还有外乡外村的病人慕名赶来。 因为到‘爱心诊所’看病,不管农忙还是农闲,啥时候来都能看上病。”村民们对记者说。
  为减轻患者的负担,马文芳对所有病人实行“两不收一减半”政策:即病人就诊不收挂号费、检查费;伤残军人看病药费减半。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坚持义务为本村2500多名群众接种疫苗、定期体检,并为本村伤残军人和乡敬老院五保户免费送医送药,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二)
  在苏刘庄村所在的大岗李乡镇边上,有一个由二三十间平房围成的不大的小院。小院大门朝北,这就是大岗李乡敬老院。院里目前安置着30多位老人,个个挂在马文芳心上。
  “每逢双月的15日,马大夫都要为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看病、检查身体,不管天气如何,从不间断。”敬老院院长田德生说,“马大夫与敬老院的老人们有太多让人感动得流泪的故事,马文芳已经成了老人们的亲人,成了敬老院不可缺少的特殊‘院民’。他不光给老人看病,还给老人送吃的,今年春节送来半扇猪肉,平时送些水果,八月十五成箱的月饼往这拉,一般人做不到啊!”
  苏刘庄村曾有8名伤残军人,他们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功臣。为了能让这些革命功臣安度晚年,过上幸福生活,早在1995年,马文芳就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10多年来坚持义务为他们体检看病,风雨无阻。
  1992年,无儿无女的老伤残军人赫诗谣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就在老军人感到生活无望时,马文芳没有犹豫,将老人拉回诊所, 而且一呆就是4年多。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马文芳每天除给老人擦屎端尿,打针换药,洗衣喂饭,还坚持每个星期为老人洗一次澡。 1996年底,赫诗谣老人的病情恶化。临去世前,老人费力地拉着马文芳的手说:“文芳,你待俺这样好,俺这辈子都不会忘啊!”
  (三)
  回到“爱心诊所”,记者在二楼看到,几间不大的房间里,放着床和一些过时的家具,马文芳一家就“挤”在这里。在农村,娶媳妇、盖房子是农民一生中两件大事,可马文芳的大儿子结婚了却没有钱盖房子。
  苏刘庄村支部书记赫雪栋说:“苏刘庄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全村300多名儿童预防接种,要徒步六七公里到乡卫生院去花钱打针。有的家庭贫困,就干脆放弃。马文芳是一名村医,又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自掏腰包,为孩子们预防接种。一年9次为孩子们打防疫针,分文不收,就这一项,他每年要花费4000多元。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看看马大夫的账本,你就明白了。”
  在“爱心诊所”诊疗室的墙上,还整齐地挂着几十个小本子,记者拿起一摞,看到这些全是“欠账本”,经过粗略统计,这些欠账本上足有5万多元。马文芳说:“1996年到2000年的账本都扔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用,这些都是村民看病后自己要立字为据的,有的早已不在世了。”有人统计过,30多年来,他先后为乡亲们减免医药费30余万元。
  “作为乡村医生,我有三个心愿,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办好它,就值了!”马文芳说,“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预防保健;最大的心愿是让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早得到治疗;最大的理想是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有个好身体。”
  (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马文芳的事迹逐渐传开,很多人为之感动。
  2006年2月6日,中南海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村医马文芳。从来舍不得花钱买衣服穿的马文芳,特地买了一身西服和一双皮鞋。因为,几天前,马文芳接到一个令他简直不敢相信的电话,让他代表全国82万乡村医生进京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下午两点半,座谈会开始。“我要讲实话!”马文芳发言时说,“目前农村卫生、农民看病三个‘难’:第一难是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第二是乡村卫生室存活难;第三是乡村医生生存难。”
  总理听后陷入沉思,接着问道:“如果办合作医疗,你在村里能不能干好?”“能,一定能,请总理放心!”
  2008年3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再一次和总理面对面。不过,这次他是向总理交“答卷”的。马文芳向总理报喜说:“去年,农村实行了新农合,我们村的参合率达到100%。”
  随着“爱心诊所”的名气越来越大,马文芳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乡村医生”、“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马文芳没有头脑发热,他依然恪守着自己刚背上药箱时的诺言:“当一名好医生,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