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426|回复: 2

70’80’90’爱广州 我有我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6:00:29 | |阅读模式
 文/记者 林清清

  人们在解释“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这样一个例子。水只有到达100度时才会变成开水,而此前的1到99度,并未发生质变。

  然而对于热爱,我们不能如此机械地划分。

  曾经因为广州本土文化的兴起,有人提出“城市显学”,对于“城市Fans”对于一个城市的“争风吃醋”褒贬不一。但最朴素的思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与文化都不热爱,又怎能奢谈其它热爱?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原本就可以做到有容乃大。

  在无数本土文化兴起而形成的活动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也许该是粤语协会了,因为地域语言问题,总是受到各方舆论关注。即便在他们成员内部,不同的人也抱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而粤语协会的做法,是互相尊重,共同前进。无论你是狂热的愤青,还是温和的修正派,只要你对粤文化感兴趣,希望加入他们的哪怕只是某一次活动,他们都同样欢迎。这就是最务实的广州精神。

  采访中,不可避免地同题问答,是让每个采访对象,区分一下不同年龄层的角色和特点。事实上,大家的评价都差不多。并且越是年纪大的人,对于代际划分越不热衷。在他们看来,做的事情,也许温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用心都是一样的。

  70后,比较注重传统,并且通常有种使命感,他们堪称“本土文化”的最初倡导者,他们低调地挑起了头。80后对于本土文化热情纯粹,以个人兴趣为行为出发点,四处开花。90年代的年轻人,通常会觉得粤文化的某些方面内容好玩,所以产生兴趣;70后对本土文化思考相对较多,但很多人已忙于应付生活,似乎无暇为发掘本土文化投入更多的精力。80后年轻气盛,人强马壮,毕竟身上没有那么多“包袱”,一跃成为目前发扬本土文化至少是人数上的主力军。90后通常接触最新潮的事物,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形式的本土文化,最容易吸引年轻一代;70后,更倾向于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默默地去做一件“实事”;而80后,则兴致所至说干就干,不太考虑成本投入结果如何;90后,则二话不说,先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气势,再看看可以去干点什么……

  不同的人总要做符合他年龄层的事情。所以尽管有人喋喋不休地感受和讲述“家乡美”,有人会貌似愤青地跳出来保护骑楼,有人坚持在网络交际时用粤语字词,不用太过求全责备,也不用动辄大戴崇高的礼帽,他们只是因为热爱,喜欢这样一种的生活方式。热爱对于他们,是生活着的一种状态。不仅是有心跳的爱,更是有热度的爱,它并且呈现一种持续状态。这是一个恒温传承的过程。

  足迹

  ■2002年黄涛开始连载创作首本广州本土漫画《一本漫画游广州》

  ■2005年《一本漫画游广州》出版。

  ■2005年中,黄毅成的3首“新派粤语流行歌”在网上流行,唱好广州论坛成立,陆续举办活动。

  ■2005年12月,东山少爷的《唱好广州》专辑发行。

  ■2004年粤语协会成立

  ■2006年12月,粤语协会向各大网络论坛免费发布《粤语字各种打字法及解释大全(2007贺岁版)》

  ■2008年9月15日,GZ106广州本土网成立。

  ■2008年10月2日,广州本土网第一次活动,《长堤的浮沉》系列街头采访。

  ■2008年4月份,“百花冢”故事开始排练

  ■2008年5月8日,《塚爱———百花冢的故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六教学楼报告厅演出40分钟,引起媒体关注。

  ■2008年5月 《炭烧老广》第一版面世。

  ■2008月8月,《塚爱》剧组闸坡集训,并拍摄《孔明灯》、《花海故事》等16首原创歌曲的MTV。

  ■2008年9月20、21日,易名《塚爱———云山凄迷情千古》,在南方剧院上演,每场2个半小时。

  ■2008年11月7日,《塚爱》剧组到广州金融学院做嘉宾演出,演唱原创主题歌。

  ■预计年底:《炭烧老广2·美食地图》第二集将会出版,《塚爱》原创歌曲引入卡拉OK场所,并出版原声大碟。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发表于 2008-11-4 16:11:16 |
怎么就不来我学校演出呢?
发表于 2008-11-12 04:30:11 |
《一本漫画游广州》 值得一看
《塚爱》 还可以,剧情一般
《炭烧老广》 部分用字错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