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49|回复: 3

zt李瑞然 我为广州存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6 07:43:15 | |阅读模式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李彦春



白天拍照,晚书随感,李瑞然10年习惯。如:“艳芳照相馆”在羊城照相业资格最老。鲁迅曾留影“艳芳”。1927年,鲁迅在日记中写道:“9月11日星期。晴。下午蒋径三来,同往艳芳照相,并邀广平。”1923年8月11日,“艳芳”在永丰舰上拍摄孙中山、宋庆龄与舰上官兵合影。1958年,“艳芳”派刘傲生师傅赴天河机场拍摄毛泽东与广州党政干部及700多群众合影。

1918年初,孙中山在“精益”眼镜店配花镜,他应该店请求为其题词“精益求精”。
  新华电影院建于1933年。1995年1月18日放映最后一场电影。
  工期长的拆迁点,李瑞然多次前往。拆迁重建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时,他天天到场。完整拍下了拆迁重建过程。康王路,他拍摄一周,往返十几趟,直到没有遗憾。“没有遗憾。”李瑞然拍摄要求。具体为三部曲:拍原貌、拍拆迁、拍重建。2000年,他去澳大利亚探望儿子。回来后,五仙观已拆,他站在五仙观遗址上自责:“为什么不早点回来?”怨人:“为什么不等我回来?”五仙观遗址给李瑞然的教训是:“推土机不等人,稍一迟缓,就成遗址。”“不能再让镜头里有遗址。”其决心逼他以更快的速度与推土机赛跑。拆迁大马站时,他比推土机到现场还早。大马站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马匹存放之所,被称岭南文化重地。其中具有显著历史信息的建筑“越秀书院”是羊城标志性建筑。当地居民问李瑞然拍照做什么?答:“是让你的孙子看到以前爷爷住的地方喽。”他在当晚随感录中写道:“留给后人的仅仅是高楼大厦吗?文化的魅力是个性,文化的乏味是雷同。中国缺少敬畏文物的传统。”
  剪报和相册中,“小谷围”另辟成册。广州市将把现处市郊的小谷围建成大学城。据资料:小谷围地上文物建筑48处,地下文物15处。康陵即是在大兴土木时浮出“土”面。康陵,当地人称刘皇冢,南汉第一代皇帝。居民说:“小谷围至少有10个这样的古墓等待挖掘。”2002年至今,李瑞然收集了有关小谷围建大学城的一切信息———建设规划、拆迁方案、施工进程、搬迁计划。计划中,10所高校迁进小谷围。明年9月,部分学生将入住小谷围。这项进行数年的工程,李瑞然决定跟拍到底。将村庄———工地———大学城变脸过程告知后人。
  小谷围地处孤岛,李瑞然前往需换乘三车一船,往返花四五个小时。另外,偏僻之地饮食不便。一年间,他日日午餐八宝粥。
  小谷围地上文物之一“昌华八景”,李瑞然最为钟爱。渭桥烟雨、步上水云、蟹泉煮茗、马步归帆、石基步月、东山晚眺……现今只余建于乾隆年间的渭水桥等三景,其他消失在推土机下。李瑞然在五处遗址上叹息,叹息充盈小谷围专集。2003年5月17日,李瑞然在赤坎村见地上铺有两块石板,上面的字依稀可辨“庆庚午科举”,另一块“同治、庚午”。他知道“两块石板有文物价值”,但他无奈人们“踩来踩去”。7月,他前往小谷围拍东汉古墓。当地居民手指一堆乱石说:“你早来10天就好了。”他在乱石中辨认石上字、画,边看边摇头:“可惜了,可惜了。”可惜的还有,北亭大街厕所旁有两个石狮子,其中一只身腿相离。据当地居民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9月,李瑞然在小谷围南亭大街金花古庙拍照时,偶然发现脚踩石碑,上有碑文,用清水冲洗后仍难辨认。他将照片冲洗放大,待专家辨认。贝岗村石碑最多。李瑞然认出数块石碑出自乾隆年间,但老百姓不认识,拿它们铺路、垫猪圈、支撑倾斜树干等。穗石村有康熙炮台,曾经完整的绵延数里的炮台,后因风化及人为原因,李瑞然镜头里的炮台是割裂的独立的。小谷围北亭多百年以上老屋———护耳屋(墙脊两侧顶端呈圆拱状)。一张护耳屋与有瓷砖贴面的洋楼咫尺相对的照片,李瑞然寓意深刻地取名“对话”。北亭大街祠堂墙壁上尚存毛泽东戎装画像。西关老人舍不得离别老屋。搬迁时,他们烧元宝蜡烛,叩别祖宗……

剪报中,除拆迁信息外,李瑞然还收集《拆迁应避免“打死狗再论价”》、《拆迁时要始终铭记私有财产不容侵犯》、《要高度重视拆迁中的腐败现象》等此类内容。拍摄中,李瑞然经常遇见拆与被拆者矛盾冲突的场面。于是有居民问他:“你是政府派来的吗?”“不是,我是教师,是个人爱好。”遂有居民对身为第三者的李老师发牢骚……李瑞然便从记录者变为倾听者。瓦砾中,有意识地长时间地倾听和劝说缓解着火山般的情绪。晚上,他左手整理照片,右手书写照片背后的故事。他说自己:“既是影像的记录者,也是情绪的记录者。”

10年拍照,李瑞然手持教师证,基本畅通无阻。仅一次遭遇闭门羹。他在西门口拍摄挖掘中的明代城墙时,保安制止了他。回转,不甘心。他遂决定等保安吃午饭时再靠近。等待三小时后,迅速上前摁下快门。近年,李瑞然频露羊城媒,人们一句“在电视上见过你”使他的拍摄一路绿灯。羊城人感动这个记录广州城建变迁的老人。

今夏,李瑞然在小谷围拍照时摔进沟壑,手臂受伤,镜头外壳破损。当晚,他写随感:“要加倍小心,不能因为疏忽耽误了大事。”10年拍摄,日日受劳累、吃尘土、闻噪声,李瑞然愈发明确:“累和脏都不怕,就怕危险。万一出事,前功尽弃。万一出事,没人填补空白。”所以,“健康第一”,李瑞然居家第一要务;“安全第一”,出门第一牢记。在险象环生的拆迁、建筑工地上,李瑞然有丰富的化险为夷经验。一见过李瑞然拍照的人啧啧称羡:“看他头脑的敏捷,腿上的利索劲儿,可不像80岁的人。”李瑞然承认:“身体好和每天出去有关。”他自豪:“一年才花30多元医药费。”他是98中学“报销最少的”。

“一直拍到坐轮椅止。”李瑞然的终极目标。他在随感中写道:“健康和安全是走向这一目标的保障。”

■只要对广州好,别人怎么看我没所谓啦
  李瑞然每月退休金千余元,老伴已故,儿女成人。他说除日常开销外,退休金都花在拍照上。他满足“花123元就能在批发市场买到10个胶卷,冲印店还给我八折优惠”。儿女对老父亲“个人爱好”的态度是:“随他高兴喽。”为成全父亲的高兴,儿女赞助了父亲一台“尼康”。10年间,李瑞然用过禄来、奥林帕斯。他家中备有电子晒机箱。用自己的养老金做这件耗时费力的国事,李瑞然直面太多人的不理解,甚至获得“怪老头”称谓。他的态度是:“只要对广州好,别人怎么看我没所谓啦。”

2002年,广州市档案馆保管利用处从李瑞然拍摄的2万多张照片中精选出600余收为馆藏。他们将照片制成光盘送与李瑞然,明确“版权属于您”。李瑞然摆摆手:“只要对广州好,没所谓啦。”

十年如一日,李瑞然晨买报纸,搜集拆迁信息,后出工,收工后冲洗胶卷,晚整理照片,写随感。遇熟人,寒暄后直奔主题:“哪儿拆迁,报个信,我的电话号码是……”他拍摄行动分急拍、补拍、跟拍三种。9月26日上午,他计划去黄埔拍神庙。该神庙是早年广州与国外水路通商时百姓祈福之地。因该日记者到来,李瑞然决定27日补拍。小谷围是他今年至明年9月跟拍焦点。

李瑞然家书柜中摆放他亲手做的浮雕———铁托、孔子。浮雕、集邮,他两大爱好,但他遗憾:“没时间搞,拍照是急活。”他笑:“估计坐轮椅的时候能搞自己的事了。”做十大元帅的浮雕,李瑞然一生夙愿。退休前教书育人,退休后为穗存照。他的学生为足迹遍布广州的老师刻了一枚印章“我为广州存照”。李瑞然认同此话:“可以这么说。”2万多张存照,也许是他作为一个美术教师一生最好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46:42 |
广州历史文化非正常死亡追踪

一位86岁的老人,15年奔波于老城新区大街小巷,只为定格羊城即将消失的城市风貌

□本报记者 张演钦 郑迅



昨天,李瑞然展示“得意之作”:2003年在小谷围发现的“刘皇冢”古墓碎片本报记者 郑迅 摄



一个86岁的老人对羊城晚报记者说:阳光灿烂的时候,不要找我!

因为,阳光灿烂的时候或不下雨的时候,他总是在路上,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在广州的拆迁工地,在广州的老城,在广州的新区。

这位老人叫李瑞然,见证广州拆迁最多并留下最真实最详尽记录最多的人。从1993年到现在,李瑞然专门拍摄广州即将消失的城市风貌。短短15年,却是广州城市历史上改造规模最大的时期之一。“我与钩机赛跑”是李瑞然老人的志愿,也是他的现状。15年来,广州城拆声此起彼伏,李瑞然疲于奔命。86岁高龄的老人,又如何跑得过快速运转的冷酷的现代化拆迁机器呢!

李瑞然为什么要这样?采访中我们发现,拍下广州最后的城市记忆,已成为李瑞然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根本不需要去解释什么。
时刻关注拆迁



现场是他生命

“李瑞然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人,很多记者看到他都要汗颜!”记者不止一次听到接触过李瑞然老人的媒体同行这样表达对他的敬意。

昨天,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他家。86岁的老人,精神矍铄,乐观坚定。一顶白色鸭舌帽,耐克牌;喜欢嘻嘻笑,一笑,就露出唯一的一颗牙。“我也是钉子户。”李瑞然笑道,“到时候这个钉子户拔了,我就全部换金牙。”

李瑞然不是钉子户,也从来没有阻挠过拆迁。但15年的坚韧不拔,使人觉得他最具“钉子精神”。

李瑞然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拆迁。

“我主要根据这些东西,如新闻线索、拆迁通告,看到哪里有拆迁信息,马上就开始行动。”李瑞然捧出一本厚厚的剪报,上面全是政府刊登的拆迁公告。“这是1993年的拆迁通告,我最早是1993年开始拍的。我意识到一定要拍下来。”他也关注新闻,不过,拆迁新闻对他来说总是来得太突然。他会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到现场。“新火车站今日动工”,这是报纸的新闻,看后李瑞然马上赶去番禺。有次记者正在他家采访,李瑞然突然说要出去了,芳村中市市场要拆了!跑得比我们还快,下楼梯、上公共汽车,步步在前。

“现场”,是新闻的生命;“我在现场”,是记者的职业特征。“现场”也是李瑞然的生命。

小谷围13条村

他去了30多次

李瑞然指着一堆照片说,这是猎德村,全部拆了,照片上平整一片;这是猎德村村民家,室内。去猎德村拍照的时候,李瑞然被人认出来,遭遇“粉丝团”。一天,李瑞然给记者打电话,说他拍了猎德村最早的饭堂正在吃最后一餐饭,吃完就拆。这是大跃进时期的饭堂。当拆迁来临,人们渐次消退的时候,李瑞然还在坚守。

“当时去大学城要坐车、坐船,比较麻烦,但怎么都一定要去到那!”李瑞然打开一张报纸,说,这是大学城的图纸,位置在哪里,怎么去,去的日期,全部写明白了。“这是刘王冢,当时村民带我去,我以为是砖窑,后来才知道是皇帝的陵墓。最先去的时候还没开始拆,13条村我全部走遍了。”当初去大学城要两三个钟,在码头搭船,一小时才一班,过了就得再等一个小时,到了就步行。李瑞然去了30多次,几乎每个村民都认识他。小谷围的照片非常多,几乎塞满了一个书柜。

李瑞然说,“这是东汉墓,我去的时候还是晚了,工地的工人说‘你早来一点就有东西看了’,我拍了很多东汉的墓砖,上面有文字,你们看。”

“小谷围是我拍得最多的,13条村都拍了,现在剩下来的不到一半,有的只剩一点点。小谷围很多古迹,一个小岛,很少人去的,能够保留那么多古迹,很不简单。小谷围拆迁的时候,警戒很严。但我和村民还有保安混得很熟……”这是李瑞然永远能够出现在第一现场的重要原因。

李瑞然乐呵呵的,86岁高龄的老人,估计没有人忍心阻拦他。但他说,以前拍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阻挠。“去官洲生物岛的时候最好,当时是不让拍的,后来甚至来了一辆警车,警察一看,最后说:你拍吧。拍官洲拍了十几本相册……”

拍了那么多,李瑞然对这个城市风貌最细微的变化有着本能的敏感。“最不满意的就是沙面的沙基惨案纪念碑,以前的多宏伟啊,现在新建的那么小气!”李瑞然指着两张照片说。原来的纪念碑,庄严肃穆高高挺拔;新起的纪念碑矮了很多。

拍摄角度很多

记录非常立体

在现场,李瑞然的拍摄角度非常多。有人作过对比:拍北斋,他的角度比专业记者的角度还多。拆之前绿树成荫,拆第一片瓦,拆了一半,全部拆掉成为一片平地,游人来合影留念,北斋的院子,北斋的墙体,规划图,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审批内容,发证日期……全部都有。北斋,他一共去了六次。

李瑞然翻出已被拆掉的海关码头的照片,也是角度非常多,有从人民桥上俯拍的,有从海关码头地面上拍的,还有近距离的特写。“这是广州南站,在黄沙,现在内部已拆了一些。”李瑞然把相关公告也拍了下来:“公告根据铁道部6月10日关闭并停办营运业务……2005年6月29日。”

现在李瑞然正在拍的地方是西村三约。上个月全部拍了下来。

知道的现场,李瑞然必到。但不是每一个现场,李瑞然总能在拆除工作完成之前赶到。“有次去迟了两个钟头,拆完了,剩下废墟一堆。”李瑞然和眼前的钩机合了个照,完了,把上面的砖头拍下来。

两三万张照片塞满居室

还有很多胶卷没钱冲洗

李瑞然的装备很简单:一件摄影背心,上面很多袋子,“我用过的相机,这是解放前的相机,上世纪40年代美国科达公司生产的,最老爷的老爷机,现在该入博物馆了。”去年11月,李瑞然用上了新的数码相机。儿子心疼他,给他买了部尼康数码相机,1.4万元。加上袋子里的一壶水、一瓶八宝粥,就这么跑一整天。

李瑞然是98中学的退休美术老师。86岁的老人,一点病都没有,衣食住行一个人搞定。所有的退休金、补助金几乎都花在拍照、记录上。

李瑞然说,“主要是为保留广州的历史。一拆就没有了,不照下来,子孙后代都不知道广州是什么样子了。我到处去拍,解放中,解放南,解放北,六二三马路,中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路,环市路,一路走到西村,全部拍下。拍了多少,我也没统计。”李瑞然家一个大厅随处可见这些珍贵的照片,三间房间,共十来个书柜,两米多高,双门,摆满了整整齐齐的相册。床上床下,全塞着相册。这些照片据说有两三万张之多。

李瑞然从一个整理箱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这是猎德村的底片,还未整理。”李瑞然说,还有很多底片没有冲,都十几年了。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大塑料箱,里面全是胶卷筒,上面注明了日期,“以前的工资麻麻地,只能有的冲,有的留着。里面有很多珍贵的东西也说不定……”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07:48:05 |
展览名称:老人,老城,生命的记忆

时间:10月25号(星期6)开始;

地点:农林下路亿达大厦上面嘅扉艺廊。

由今个礼拜6开始,连续两个礼拜向市民免费开放。
发表于 2008-10-27 01:31:14 |
第一日开放就去睇咗喇,见到李瑞然老人,又见埋陈SIR。超多人去睇,好在我一早就过咗去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