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020|回复: 0

社区残疾人康复系列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1 17:00:43 | |阅读模式
社区残疾人康复系列知识
一、残疾人需要康复
1、残疾和残疾人
残疾是身体的一种显著的功能障碍。有了残疾就会影响到不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例如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拿东西,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不会说话,不解人意,皮肤没有感觉,或智力低下,精神、情绪甚至行为严重不正常,以致影响不能独立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
常见的残疾有以下几种:
(1)肢体残疾:例如各种瘫痪(偏瘫、截瘫、四肢瘫等)、肢体畸形、截肢后缺腿、缺手,以及较严重的关节炎等。
(2)视力残疾:例如盲、视力低下。
(3)听力残疾:例如聋、重听。
(4)言语残疾:例如哑、失语等。
(5)智力残疾:例如弱智、痴呆。
(6)精神残疾:例如精神病。
(7)其他:例如心肺残疾(较严重的心脏病、肺气肿等)。
(8)多种残疾:指兼有几种不同的残疾。
残疾人是指是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残疾人的人。他们由于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功能障碍,以致全部地或部分地丧失了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性
我国现有约6千万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广东省现有约270万残疾人,占全省人口总数4%。从全国来看,平均每5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关联到近三亿的亲属,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和不可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和广东省各类残疾人人数见表1)
类 别 全 国 广 东 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视力残疾 887万 14.6% 45万 16.5%
听力残疾 2057万 34.3% 86万 32.0%
肢体残疾 887万 14.6% 34万 12.6%
智力残疾 1182万 19.7% 62万 23.1%
精神残疾 225万 3.8% 12万 4.4%
多重残疾 782万 13.0% 31万 11.4%
合 计 6000万 100% 270万 100%

3、残疾人有什么特点
残疾人既是普通的公民,又是社会上有特殊困难和特殊需要的人群发,从这一意义上看,残疾人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在公民权利上,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因此,必须维护残疾人应有的权益,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2)在活动能力上,残疾人在个人生活、学习、劳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是由残疾造成的,因此,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消除残疾的影响和外界障碍,并采取教育和康复的措施,以利于残疾人克服活动上的困难同,特别是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重返社会。
(3)在潜能和才智上,残疾人具有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就算是智力残疾者,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和进步的潜能。残疾人经过康复训练或提供康复服务,改善外界条件,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就可得到发掘和发挥,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自己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应当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问题。


4、什么叫做康复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他们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对残疾人周围的环境作一些必要的改变,以利于他们能重返社会。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庭成员和所在的社会应参与有关康复服务计划的拟订和实施。
我国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功在国家,利在社会和社区,益在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开发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康复,使残疾人能发挥潜能,参加有益劳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
(2)有利于为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排难解忧,通过康复,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劳动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培养起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康复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对待残疾,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三、社区康复——残疾人康复的最佳途径
1、残疾人康复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关怀下,经过政府、社会和残疾人的共同努力,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原来比较低的起点上,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991-1995“八五”期间,全国20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中。广东省白内障复明78428人,小儿麻痹后遗症遗症矫治21187人,低视力康复4598人,聋儿语训3573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复教育3515人。全国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接近60%(在广东79.5%),中短期职业培训班共105万残疾人(广东共培训10.000万残疾人)。城乡残疾人就业率已达到70%,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参加社会文娱体育活动的条件比前有了改进。到1995年底,全国已建立起县、乡两极社区康复站9596个,精神病工疗站1500个,对促进残疾人全面康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在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残疾人中,大多数仍未能获应有的康复医疗。近40%的残疾人是盲人,30%的残疾人未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生活的条件有待改善。
为了加快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需要解决两大矛盾:
第一,残疾人为数众多,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基层,而康复机构少,且集中在大中城市。
第二,康复医疗机构收费较昂贵,而且只从医疗上解决康复问题,而广大残疾人需要采用简便易廉的方法,达到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康复。
要解决上述矛盾,就要把康复工作普及到社区,扎根于社区,开展社区康复。

四、社区康复要分几个步骤进行
根据试点地区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社区康复二作要按以下儿个步骤,在一个社区里逐步展开。
第一步:组织起来。成立本社区的“社区康复领导小组”,由社区领导人、社区民政部门或社区服务中、卫生部门或社区医院和卫生院、文教部门负责人、社区红十字会、妇女协会、青年协会等群众团体代表、残疾人代表、志愿人员代表等组成,负责筹划、组织、领导本社区康复工作。

第二步:拟订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制订本社区开展社区康复一作的计划。
“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学习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示和计划,听取社区内有关部门汇报残疾人情况;召开残疾人或其家属代表的座谈会,了解本社区残疾人对康复工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订出开展社区康复二作的计划。


第三步:培训骨干。选拔培训基层康复员,基层康复员的职责是指导和监测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一般按每2000人口设一名基层康复员(兼职性质),在农村,可由农村卫生员或农村医生担任,在城镇街道,可由红十字卫生员或街道居委骨干担任,选拔基层康复员根据以下条件:①热心群众二作,在本村或本居委有一定群众基础;②自愿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听懂和看懂简易的辅导材料;④年龄17~55岁;⑤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基层康复员的培训可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进行,集中5~7天时间办班(每天上课),或分散在3~4周时间办班(每周上课2~3次,每次半天)。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普查残疾,查出残疾者,如何根据残疾人的情况选择康复训练方案和指导具体训练,教学内容可采用本丛书(即《广东省社区康复丛书》)。


第四步:普查残疾,分初查和复查。
初查:由基层康复员进行,在分管乡村或居委范围内,挨家挨户按《残疾初查表》的项目(见附录 1)进行询问和登记。初查的目的是要查出哪一户哪一家有残疾人。
复查:由社区医务人员与基层康复员一起进行,按《残疾复查表》的项目(见附录2)对在初查中初步查出的残疾人进行上门复查。复查的目的是确定残疾种类、残疾严重程度、康复需求等,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第四步:普查残疾,分初查和复查。
初查:由基层康复员进行,在分管乡村或居委范围内,挨家挨户按《残疾初查表》的项目(见附录 1)进行询问和登记。初查的目的是要查出哪一户哪一家有残疾人。
复查:由社区医务人员与基层康复员一起进行,按《残疾复查表》的项目(见附录2)对在初查中初步查出的残疾人进行上门复查。复查的目的是确定残疾种类、残疾严重程度、康复需求等,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第五步:开展康复训练。主要是家庭康复训练。首先选定一名残疾人的家属作为“家庭训练员”,负责每天指导和帮助该家庭中的残疾人在家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方案由基层康复员选定,按照《广东省社区康复丛书》进行。所列方法教会家庭康复员,然后由家庭康复员指导残疾人进行练习。一般每天练习1~2次。基层康复员每周1~2次上门访问,观察了解康复功能训练的情况,给家庭训练员和残疾人提供指导。
在家庭训练的基础上,如有条件,也可以开展社区康复训练站的功能训练。在人口比较集中、残疾人比较多的社区,可设置社区康复训练站,配置简单的功能训练器材,有值班的(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简单的指导和服务,住在附近的残疾人自己步行,或坐轮椅,或由家人扶持到站进行功能训练。

第七步:小结和评估。在功能锻炼的计划开始实施后,每年要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一次小结和评估,由社区康复领导小组负责,也可连同社区外有关部门一起评估。根据工作进度、基层康复员的表现,残疾人康复的实际效果、社会反映、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属的反映等资料,估计社区康复效益,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步:发展、提高。在小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益,并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加以推广

五、怎样组织社区康复工作网络
社区康复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具体的康复工作上,依靠社区原有的民政和卫生工作网络,但为了更好地解决各部门之间工作上的综合、协调和统一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网络和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图3、4)
1.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网络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各地残联系统要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康复服务指导机构,形成网络,对残疾人康复的综合服务在计划、培训、技术等方面提供指导,包括对社区康复的指导。
(1)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2)市(含县级市)级:建立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
(3)县级:建立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以上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机构,协助同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和残联,进行工作,包括对社区康复的指导。
2.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
建立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站为骨干、康复综合服务指导机构为指导的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的三级网络。
(l)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
由县(区)卫生、民政部门及县医院或康复医疗机构懂得康复管理和康复医疗或训练的行政/专业人员负责“指导站”二作。指导本地社区残疾调查、社区康复计划和布局,以及康复训练的组织和实施,提供转诊服务或指导安排好社区的转诊上送。
(2)社区基层康复站(简称社区康复站)
依托在乡镇或街道卫生院(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由一名懂得康复(接受过工作培训)的院长(副院长)或主任(副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指导和管理基层康复员,组织指导全社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社区康复站内设有康复室,可供残疾人在指导下应用一些器械或用具进行训练,并可提供其他简单的康复服务。
(3)家庭训练点
以家庭为基地的功能训练,是社区康复的主要内容,在有残疾人的家庭建立家庭训练点,由基层康复员、家庭训练员或志愿工作人员负责指导、观察残疾人在家庭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

六、社区康复的工作制度
1、基层康复员工作制度
(l)基层康复员接受社区康复站站长领导。
(2)基层康复员通过填写工作报告表接受社区康复站站长的考核和监督。
(3)定期参加基层康复员会议,汇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接受工作任务。
(4)基层康复员每周l~2次到残疾人家中指导康复,包括功能训练、心理辅导等,每次约3o一60分钟,了解家庭训练员工作情况,进行指导;了解残疾人训练后反应及要求。
(5)除志愿者外,如条件允许,对基层康复员可适当给予从事社区康复工作补贴(由社区负责)。
(6)为鼓励基层康复员,实行年终评比、表彰奖励积极分子、先进分子。
2.基层康复员培训制度
( l)基层康复员上岗前,先接受一次约总数为 30小时的基础训练,发给《社区康复训练手册》。
(2)基层康复员上岗后,每半年接受一次加强训练,每次6~12小时。
(3)基层康复培训由社区基层康复站负责组织,由站长或聘请其他专业人员讲课或示范。

3、家庭功能训练制度
(1)对每个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都要开设一份功能训练登记表,其中每日功能训练是否有执行,由家庭训练员如实用打“√”或“×’的方式登记。特殊情况和反应由基层康复员登记。(2)对每个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开设一份社区康复效果登记表(按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表格见附录3),在训练开始前、训练中期、训练结束后分别检查和填写一次,上交社区康复站参阅。

4.转诊上送制度
凡遇较复杂或困难的康复问题,不能在社区内解决的,经基层康复站同意,可转送至县、市或省级康复中心、医院或职业康复辅助培训中心检查研究,确定康复计划,进行必要的安排。

5.评估总结制度
社区康复开展后,每年作一阶段性评估,每三年作一总结性评估,评估的组织和要求在下节详细叙述。

七、社区康复工作的评估
1.评估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评价和估计本社区康复项目的执行情况、实际效益、存在问题或工作上的困难矛盾,研究解决办法,或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为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参考。

2.评估的要求
实事求是、全面地看问题,尊重客观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成绩和缺点,也就是说,评估工作要符合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3.评估工作的组织
阶段性评估工作由社区抽调有关人员进行,组成评估工作组,成员应包括有残疾人代表、残疾人家属代表、残疾人社区组织代表在内。对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要有社区外人士参加,包括上级有关部门、残联组织、康复资源中心等方面的代表,由社区内评估工作组加以配合,进行深入、全面的评估总结。

4.评估的内容
主要是看原来设定的社区康复的目标有没有达到,达标程度如何?具体内容包括:
(1)残疾预防方面:残疾普查的质量,对各类残疾的统计分析,对致残原因的分析及提出预防措施,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落实预防措施的情况。
(2)家庭康复方面:普及程度如何?功能改善的效果怎样?
(3)教育康复方面:残疾儿童上学率、社区对学龄残疾儿童在受教育上提供的机会和服务。
(4)职业康复方面:残疾人就业率,社区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的机会和服务。
(5)社会康复方面:社区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生活的情况,社区各界人士对残疾和残疾人的态度,残疾人本人及其亲属对残疾的态度,社区为方便残疾人重返社会做了哪些工作。
(6)社区康复的管理:社区康复的组织和领导的情况,社区康复各种工作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情况如何?社区康复站站长的能力和表现,基层康复员的素质、积极性及工作情况,对基层康复员的培训情况,家庭训练员配备是否落实及工作开展情况。
(7)社区康复的经济效益

5.评估工作的方式
采用听取汇报、座谈、面谈、问卷、实地考察及审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研究分析,作出评估结论,最后写出评估报告。

八、怎样才能搞好社区康复
根据国内外经验,尤其是1986年以来我国各地试点进行社区康复取得的经验,要想开展好社区康复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领导要重视
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所作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的领导当然对社区康复的开展负有具体的领导和管理的责任,但同时需要有各级政府的决策、组织、支持和指导。政府负责人的决策还应贯彻和落实在各有关部门的实际行动中,共同重视社区康复,支持社区康复,尤其是卫生、教育、劳动、社会服务等部门,对支持和指导社区康复工作,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2.网络要健全
重点是搞好社区康复站和基层康复员队伍的建设,由于社区康复的服务网络与社区原有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和基层社会保障网络紧密结合,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网络的积极作用。

3.方式要灵活
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允许在社区康复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实事求是地、灵活地拟订本社区的社区康复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模式和措施,开展社区康复。

4.工作要协调
由于社区康复与多个部门有关,因此,要搞好协作,政府部门之间,人民团体之间,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经验表明,最有效的社区康复工作,应该是由各有关方面的人员协同进行调查,制订计划和实施,并联合起来进行评估总结。

5.管理要抓紧
要健全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对制度的执行和计划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定期评估,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措施解决,对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要给予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