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3151|回复: 3

"绿色记者"培训计划[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2-14 20:35:18 | |阅读模式
"绿色记者"培训计划[转帖]
项目建议书(第一期)
背景:
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环保现状,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可是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中国的环保现状呢?我们又应该为保护中国的环境做些什么呢?所以,媒体应该加大环保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绿色记者"--对环保知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环保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报道能更贴近生活的记者的培训便成了当务之急。
而且,虽然全国各高校环保社团纷纷涌现,但学生环保活动中仍然缺少信息和资金,彼此之间缺乏交流,需要我们每一个关心环保的人去关注他们,去报道他们,去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故事感动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动环保……
所以,绿色大学生论坛发起"绿色记者"的培训,希望通过关注和报道国内外环境新闻,关注和报道全国各高校环保社团的故事、经验……,促进中国环保事业、中国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
策划组织:绿色大学生论坛
绿色大学生论坛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环保组织,与各地高校的环保社团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面对学生环保活动中缺少信息和资金的问题,绿色论坛定位在将更多的环保资讯提供给社团,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设计自己的活动和提供必要的资助。
项目协调人:陈晓燕 E-mail:cityhunterl2001@263.net 电话:89744343


绿色记者简介
"绿色记者"怎么当?
11月10日,"绿色记者"培训迎来了它的第一课,来自北京十六所高校环保社团的同学,与《北京青年报》的编辑严峻就"绿色记者"这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严峻一上场,就阐明了今日讲座的目的--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他还很幽默的说了一句:"现在的大学生一提起环保就是回收旧电池!"引起一片哄堂大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在你们心目中,记者应是怎样的人?"严峻就这么"闲聊"起来。"跑在第一线,揭露事实真相。"有人答。"是的,这是一方面。实际上,记者扮演着3个角色:1.批评者2.传播人3.历史见证家。原则是真实性。"比如"猎杀天鹅"事件。几年前北京几个报社的记者相继爆出延庆野鸭湖"猎杀天鹅"严重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各大报纸纷纷转载。这条新闻有个镜头是:记者问一个住在岸边的孩子吃过天鹅吗,他回答说吃过。有几个记者就亲自跑去看了,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是:那个记者租了船去湖里打鸟,打了40多发子弹,吃好玩好之后,找了个孩子问,实际上那个孩子是在鸟群迁徙后才搬来的,时间上根本不对。至于孩子回答说吃过,在湖边的人谁没捡过死鸟,吃过鸟?
之后,严峻向同学们历数一个又一个载入中国环境新闻史的里程碑:自95年震惊全国的藏羚羊盗猎第一大案至96年滇金丝猴令人堪忧的命运,从97年一对连续四年痛失爱子(小雁尚未出壳便被人盗走)的大雁夫妇阵阵哀鸣到98年团结湖水化冻后的成群死鱼……
我国刮起第一次环保新闻的高潮是在1995年年底,就是现在依然引起大众关注的藏羚羊偷猎事件。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非法淘金者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等"无人区"从事非法采金活动,最多时达十万余人。由于食物严重短缺并缺乏管理,非法淘金者开始猎杀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的严重短缺。随着淘金者人数的增多,一部分人开始专事猎杀藏羚羊,并逐步形成了夏季淘金,冬春"打猎"的格局。从1992年起,这种以补充食物为目的?quot;打猎"发展成了大规模的只取皮不谋肉的团伙盗猎活动,偷猎者使用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武器,而且手段极为残忍,在猎杀藏羚羊后往往就地剥皮,而将其尸体抛在野外。1985年黄效文先生在长江源区只拍到两个猎人用足夹火药枪狩猎藏羚羊,而1997年青海省治多县西部工委在一次巡逻中就缴获盗猎者三辆汽车 ,十支步枪,上万发子弹和上千张藏羚羊皮。痛心于藏羚羊数目的骤减,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建立了反偷猎队,于偷猎分子展开殊死搏斗,两人的死亡更是把藏羚羊事件推上高潮。
第二件有影响力的是滇金丝猴事件。96年云南德钦县因为政府冗员多,入不敷出,要砍伐100亩原始森林!更严重的是,这片原始森林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南国宝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于是大学生发起,唐锡阳老师和他的妻子马霞创办了大学生绿色营,奔赴德钦保护滇金丝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国家领导亲自过问,终于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
第三件是97年春天的护雁行动,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的大学生与紫竹院的一对灰雁夫妇成为京城的热点。100多名同学为了保护紫竹院的这对大雁不受伤害,平安地孵出小雁展开了长达29天的"还大雁一个心愿"的护雁行动 ,把对鸟的保护提升到对生命的关爱的层次上。尤其是这次的活动刚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同学们一面护鸟,一面向游人宣传爱鸟知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环境保护作了很好的宣传。
尽管如此,在98年之前,绿色新闻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很少的个人来报道的,直到北京的空气越来越糟,公众越来越关心空气质量,政府开始介入。那时每天报纸上的环境消息铺天盖地,从空气质量周报,到后来的日报、预报。这2年才渐渐冷淡下来。连续几年的抄作,以至公众看见环保新闻就恶心,以前专业报道环境新闻的记者也大倒胃口,或灰心失望,很多人转行到了其他的版块。严峻笑笑,"我现在也是在作时政版,远离了环保的方向?quot;所以,现在环保新闻逐渐从报道重大事件转向报道有新意的平常小事。比如蓝岛大厦面向孩子回收废旧电池,多少节废旧电池授予什么军衔,特别受孩子欢迎。
那么大学生们可以怎样去关注和报道身边的环境呢?严峻提到,新闻通常有四种类型:
1、突发事件型。一般都是热心的公众拨打报纸杂志的热线电话。
2、调查型。就是上面提到的由小挖大的类型,一般阻力都会很大,多数点到为止。作这样工作的记者很容易遭到恐吓、报复甚至殴打等。
3、策划型。也被称为目的型。由打动民心的小点展开,记者跟踪采访,作成报道。
4、趣味型。多数在副刊的版面上,篇幅小,如流浪宠物回家、爱心捐助等。
他希望新手可多作些调查性新闻与策划性新闻,因为从身边开始更容易着手,也更容易被媒体采用。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多留心周边小环境,多关注生活小细节,聚焦小矛盾,发掘大问题;能够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了说明如何挖掘表象之后的深层背景,他举了一个北京绿化的例子:北京的绿化构成是70%的灌木、草坪和30%的大树,虽然前者有利于美观,但是却很难满足吸尘、降温、辟荫的需要,曾经有个调查,当草坪的表面温度在60度的时候,大树下的温度只有30多度。"这只是一个表象,为什么它不符合要求,却依然能够这么大面积的栽种呢?这就要去挖掘它的原因。因为草坪的生命力很短,要不断的更换,而且造价很高,这样,在每次的更换过程中,就会有回扣、贪污等种种利益可捞。当然,据说,在北京市环保局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已经决定改为70%的大树、30%的草坪和灌木了!"
"中国记者受的制约比较大,你得按政府政策办,比如要申奥,你还报道北京空气污染如何严重,这样的稿子肯定被毙(众人笑),等申奥成功,要整顿环境,报纸上这类报道多了,你再发稿,就多半能上报了。这叫做战役性保护。还有调查性新闻,挖得太深,也往往不让发。所以在写稿时常常只能点到为止,但公众都是聪明人,他们会懂。所以写新闻常打擦边球,像走钢丝。关键是策略要打到点上。"
说到这,严峻忽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走上环保道路,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好奇,有的是因为家乡的环境很恶劣,希望能够改变……后来严峻总结到两个原因:一是身边的利益被破坏,比如生存环境;二是因为爱心,不喜欢看到美的事物被破坏。两点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同。
接着刚才的话题,严峻开始说新闻稿的体例--倒三角形,有2种形式:
1、消息体
第一段,导语。它是核心新闻点,包括新闻事实和意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6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很多读者只看到这就不再往下看了,一个可能没时间,另外可能没兴趣,所以导语特别重要。
第二段,细节。
第三段,背景。
如果不止一个亮点,就写完一个,再按上面的导语、细节、背景再接着写下去。总之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只看一个部分也可以知道完整的事件和你的观点。
2、通讯体
就是策划型和调查型新闻的写法,没有具体字数和写法的限制,但是应当注意言简意赅,为了引起注意,通常会配上照片。为了拍特写--这样拍出的照片才有冲击力,需要你走到离他特别近的地方,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心跳。(大笑)你心跳他也心跳,这是人对越过生理距离--也许0.5米,也许1米的正常反应。这就是考验你的时候了。怎样让拍摄对象放松让你拍,而不是很警惕的样子,你怎么调整你的心态,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过得飞快,在严峻有趣而生动的讲解下,我们不仅掌握了绿色新闻的基本知识,还了解了不少环保趣闻。不知不觉,时间快到了,严峻抓紧时间又介绍了一条经验"什么样的媒体投什么样的稿"。
报纸分为:
1. 都市类。比如《北京青年报》,因为读者群主要是20~35岁的年轻人,所以特点是策划前卫,观点新潮,有自己的记者到一线采访,很少采用投稿。除非你的稿子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采用。
2. 行业报。比如《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青年报》。特点是要求没第一类高,广告不多,一线记者不多,较多采用投稿,中稿率高,你们刚开始练手时可以多投这些报纸。然后再转向都市报。毕竟影响都市报的读者群更有意义。
杂志分为:
1. 都市类。比如三联、南风窗、时尚。特点同都市类报纸。
2. 一般类。二线。较理性。比如《中国青年》。
3. 三线。比如林业局办的报纸。
多做些调查性的新闻,这几类报纸、杂志都很欢迎和接受。不必一提起环保就提全国怎么样,全北京怎么样,从
身边开始,更易写也更易被采用。最后严峻总结说:当一名记者要做到:细观察,多动脑,勤写稿。
(记者 中华女子学院 白晶)
互动交流(太长,见http://www.gsfchina.org/project/project_display_lsjz.htm)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4 20:37:05 |

"绿色记者"培训计划[转帖]

"绿色记者"培训开始啦!
11月10日上午9点,由绿色大学生论坛发起的"绿色记者"第一期培训在论坛办公室拉开了序幕。
16所北京高校环保社团的骨干到会。此次培训主讲人是9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北京青年报》专栏记者的严峻老师。据其前两年从事绿色新闻专题报道的实战经验,针对我们这批致力于环保事业热情有余而相关环保及通讯知识不足的青年,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了记者的概念,我国近年来绿色新闻的发展状况,环保调查新闻的分类、写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向何媒体投何稿等四大方面的内容。通过该讲,大家脑中进一步明晰了记者的职责:作为消息的传播者、社会的批评者、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客观的报道是理应恪守的首要原则,同时也坚定了做一名绿色使者的崇高信念。自95年震惊全国的藏羚羊盗猎第一大案至96年滇金丝猴令人堪忧的命运,从97年一对连续四年痛失爱子(小雁尚未出壳便被人盗走)的大雁夫妇阵阵哀鸣到98年团结湖水化冻后的成群死鱼--这一切已容不得我们再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严老师的重头戏放在了环保调查性新闻与策划性新闻上。他希望我们能够多留心周边小环境,多关注生活小细节,聚焦小矛盾,发掘大问题;能够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此外他还就通讯的格式、要素及意义诸多方面一一做了简略介绍,算是对我们这些非新闻专业的"老外"上了堂入门课。
其间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抓紧时间胡思乱想?quot;和"大家同在爱心的驱使下走到了一
起。"是啊!当某商场创意性地一次将宣传对象锁定在儿童身上的以"环保小将军"为主题的大型废旧电池回收活动的成功策划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时,我们可曾注意到目前北京各高校一提环保就在废旧电池回收的老路中兜圈难觅新出口呢?当我们在为环保事业多方奔走却收效甚微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怨声载道甩摊走人之时,可曾扪心自问,你那颗热忱的心是否依然跳动?
(记者 北京工商大学 李蓓)
记者习作
珍o古道尔博士今年在北京的唯一一场演讲于北大圆满结束
11月22日晚,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上演了国际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o古道尔的精彩演讲--"我和黑猩猩"。演讲由三部分组成:介绍其研究黑猩猩的经历,对比严峻环境现状、宣传生态文明和环保精神,回答观众提问。
珍o古道尔博士的演讲生动感人:从她童年表露远赴非洲的志愿遭人嘲笑到她用自己打工挣的钱独自踏上航程,从她用耐心和诚心换来黑猩猩从她手中接过香蕉赢得它的信任到她与世代黑猩猩融洽相处,从她通过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的重大发现得到各方关注此项研究的机构和个人的资助与支持,到今天她以联合国甘地马丁路德奖获得者的身份继续她事业和信念的传播。虽然她的努力已使当地的黑猩猩受到了有效保护,但其余地区的黑猩猩还是因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而呈现明显递减趋势。因此,她的视野从研究黑猩猩到保护黑猩猩继而拓展到致力于环保的伟大事业。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的"根与芽"。她认为,环保是需要全人类团结协作的事业。她同样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与中国朋友分享。
当被问及她为何对推进环保事业抱有希望时,她回答了4点理由:1.人们已经在反思我们对自然造成伤害的严重错误。2.自然是宽容的,我们给她时间恢复是可以看到效果的。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勇气、有决心、有热情为环保作贡献。4.生存环境的恶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能够使人们觉醒。最后,演讲在珍o古道尔的名言中圆满结束:"唯有理解,才能关怀;唯有关怀,才有帮助;唯有帮助,人类才能被拯救。"
她反复强调的那句话:"Every can make difference.You really hold the future."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记者 国际关系学院 冯凌)
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或者你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文章没有很好体现这一点。运用排比句,有创意!通常会显得很有气势,但这里用得似乎有点牵强,有点拗口。 珍·古道尔简介:珍·古道尔自幼喜爱动物,四岁时就曾连续几个小时趴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1959年,她到非洲旅游,偶然遇到了著名古动物学家、人类学家路易斯·里基博士,受他的影响,开始了动物行为学的野外观察和研究。1960年,古道尔来到东非坦桑尼亚的坦喀尼喀湖畔,开始了她长达三十余年对野外黑猩猩行为的观察。她震动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发现是:黑猩猩会使用工具,而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使用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1965年,古道尔获得剑桥大学个体生态学博士学位。不久她又回到坦桑尼亚继续从事对黑猩猩的观察研究,并建立了冈比河研究中心。1977年她在旧金山建立了古道尔野生动物研究、教育和保护中心,以推动对黑猩猩的研究。她还建立了旨在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根与芽"计划,希望孩子学会爱护环境、动物和人类大家庭。由于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的杰出成就,她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4 21:09:26 |

"绿色记者"培训计划[转帖]

采访札记:新闻媒体与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记者姜岩  毛磊

      
    人们常说,哪儿有大事,哪儿就有记者。今天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一下子来了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而且他们探讨的又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大事,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4000多记者蜂拥而至,算下来记者占了参加大会主体会议总人数的1/5。
    本届大会将主会场所在地桑顿会议中心的地下2层展览大厅改造为新闻中心。中心设有一个大的新闻发布会场,主要新闻发布会都在此举行。除供记者发稿的普通设施外,大厅内还设有一个临时演播室和一些临时工作间,一个4平米的最小工作间每天的租金也要上千美元。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都非常重视这次大会,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新华社、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英国BBC和美国CNN等各大新闻机构都在此安营扎寨,
    尽管同在新闻中心,记者们平时见面友好地打声招呼,但新闻一发生,他们却互不相让。记者们很忙,单是新闻发布会每天就近百场,且主题五花八门。为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频频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每半小时一场,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常常是上一场还没完,下一场的发言人就试图挤到主席台上。记者成了“宠儿”。一批又一批邀请信送到记者手中,一些平时很难采访到的大人物也主动要求安排专访。记者们感叹,本届大会简直是新闻的超级富矿,平时求之不得的采访机会现在只能抓大放小,忍痛割爱。
    其实,记者忙也好,受宠也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魅力,而是他们身后拥有全世界61亿人民。大会的活动都要通过记者传播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仿佛给大会搭建了一个舞台,而台下是全世界61亿“观众”。从这个角度讲,媒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大会上,代表们几乎人人言必称“可持续发展”,“没有某某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成了流行的话语模式。一些记者因此戏称:“没有媒体就没有可持续发展”。
    果不其然,有国际组织在大会上散发题为“媒体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9月1日,大会分会场讨论信息技术时,一些代表就提出媒体应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管是代表们的观点,还是各国记者的观念,归纳起来,媒体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第一个作用是宣传,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全民共识。第二个作用是促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沟通,敦促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服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局,肩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三个作用则是监督,不管哪个国家、哪个企业、哪个个人,如果破坏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给予曝光。
    此外,一些代表还提出,媒体在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因特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体革命,因特网这一新媒体将世界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数字地球村”。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应用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数字鸿沟”,发达国家从中受益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知识就是力量”,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消除贫困方面责无旁贷。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新闻媒体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传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播种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防止可持续发展受侵害的忠诚卫士。(新华社约翰内斯堡9月3日电)

来源:新华社 2002年9月03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0 19:28:56 |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5>生态危保</a>转移过来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