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5万名志愿者的“乌托邦队长”,12年来带领启智服务总队致力于服务残障人士和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常态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5个,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时数超过50万小时。(右图)
林义平: 番禺区志愿者协会(
义工联)副会长助残部部长,2010年成立明月关助服务中心以来,培训残疾人及其亲属超过6000人次,带领团队组织策划并积极参与数十个城市的山区扶贫志愿服务,拉动政府与社会400多万资源用于志愿服务。(右图)
吴怡: 将志愿精神不断传递的亚运“微笑姐”,自亚运结束后继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多次组织学生志愿者探望农民工子女、独居老人、残障儿童,到残幼院与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的患儿共度六一,带领“微幸福队”下乡支教等,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2000小时。(右图)
李锦文: 广州乐善助学促进会会长,9年来,带领乐助会1000多名志愿者在广东、江西、湖南、甘肃等省开展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帮扶学生4851名,筹建图书室86间,
捐赠贫困学生课桌椅超过5910套,所筹物资和捐赠资金超800万元。(右图)
廖卉: 历任“赵广军生命热线”常务副队长、“成长服务总队”总队长、越秀区知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组织了600多项志愿服务,参与志愿者超过4.8万人次,服务群众超过8万人次,服务时间超过10万小时。(右图)
苏文超: 组建了广州市义工联乐善义工服务队和关爱空巢老人义工服务队,专门为广州市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探访、居家清洁等服务,服务对象已达6万人。(右图)
陈杰禹: 荔湾区逢源街长者义工联队大队长,多年来坚持组织长者义工上门探访孤老、参与治安巡逻等,为孤老、独居长者和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获得了各界的赞赏,2012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1100小时。(右图右一)
黄昌伟: 中国狮子联会副会长,曾策划“视觉第一,广东行动”,为4000名广东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此外,在汶川地震后,帮助灾区募捐近千万元的急需物资,带领团队为近4万人次提供应急心理辅导。(右图右一)
梁少华: 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站长,成功将志愿驿站站点打造成为枢纽型服务阵地,凝聚常态化志愿者500余人,先后参与过该站服务体验的志愿者达50000余人。先后在站点开展“羊城新八景”推介、中山纪念堂“特色讲解”等活动,获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右图)
林伟锋: 金雁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带领服务队4538名志愿者在全市开展关爱外来工帮扶活动,开创了“金雁小学堂”等志愿服务优秀品牌项目。(右图居中者)
罗亚杰: 广州地铁普通员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先后组建了8支志愿者分队,服务队人数已达1.5万人,在地铁新线开通、亚运及创文期间提供了20多万人次的志愿服务。(右图)
何丹: 退休老同志,多年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曾担任亚运城市志愿者,组织策划并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养老院探访、社区宣传、志愿驿站志愿服务等
公益活动,2012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523小时。(右图左一)
郭燕嫦: 2006年加入广州市红十字会,长期参与老人院探访服务活动,并广泛发动
爱心企业家对贫困山区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为贫困家庭筹集善款,并积极到边远山区进行扶贫,2012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600小时。(右图右一)
徐暐杰: 创立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社区志愿游园活动”志愿项目帮扶对象达到2万余人。在汶川地震后被选为首批赴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副队长,带领17名队员开展了为期10天的救援工作。(右图右一)
吴兰香: 从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明爱服务总队队长,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帮扶工作,拓展“朝阳大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建立了3个固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志愿服务基地,让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长期结对帮扶。(右图右一)
江德焰: 花都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组组长,热心参与协会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交流、推广和宣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是花都区志愿者工作的热心策划者和参与者,至今已累计服务时数达5000小时以上。(右图)
罗志奇: 全市应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亲自深入到全市165个街(镇)协调和发动,成功组建了全市应急志愿服务队,在汶川地震期间深入到四川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在每年的春运期间,组织应急志愿者到广州火车站参与春运志愿服务工作。(下图左一)
李永华: 启智服务总队副队长,患儿服务分队组建者,组织超过7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患儿分队活动,受惠患儿超过2万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超过15万小时。(下图左一)
沈向荣: 2005年创办民间反扒组织,2007年组建长治久安志愿服务总队并担任队长,带领队员主要开展了平安站台、社区瞭望岗、珠江夜巡等多个群防群治项目,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了超过100次入户巡查、花市安全保卫、春运巡逻等活动。(下图)
洪健荣: 先后参加赵广军生命热线、禁毒、社区矫治、爱心交换站等志愿服务项目,并成立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带领团队长期为服刑人员和吸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爱心帮教,2012年志愿服务时数871小时。(下图)
在第二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上,荣获2012年志愿服务“广州奖”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备受瞩目。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志愿服务“广州奖”由广州市政府首设,是迄今为止广州市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主要表彰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出色,广受赞誉的个人或集体。自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584人(单位)报名参评,经层层评选,最终评选出江南中街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等10个 “2012年‘志愿服务广州奖’先进集体”和李森等20个“2012年‘志愿服务广州奖’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任朝亮
通讯员穗文明
志愿服务“广州奖”(个人)主要事迹
志愿服务“广州奖”
(集体)主要事迹
江南中街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
“用心灵照亮心灵,用生命拯救生命”,协会注册志愿者超过1500人,主要开展“生命热线”服务、“幸福聊天室”、“心愿家园”山区支教服务等十多个常态服务项目,贡献志愿服务时数超过50万小时。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协会成立17年来充分整合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团结带领志愿者在大型赛会、大型展会、抢险救灾、关爱农民工等各项工作中贡献力量,海青协2012年全年开展关爱活动432次,服务外来工子女43万人次。
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队:
该服务队主要开展青少年服务,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低保贫困儿童开展志愿服务,连续3年到山区开展“快乐天使在行动,助飞艺术圆梦计划——艺术支教下乡”行动,2012年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数6300小时,人均服务时数达210小时。
广州市“灯塔计划”青少年发展促进会:
先后组织了志愿者3000多人次,多次到达肇庆、清远和广西、湖南的19所中小学开展下乡义教及师资培训,服务时间累计逾70万小时,受益学员多达6000人次。
广州国税局“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
一支由机关干部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者160名,主要围绕帮扶家庭贫困青少年学生长期开展学业资助、书籍捐赠、建立青少年文化驿站等爱心服务活动,建立了对广州边远地区贫困青少年的帮扶助学机制。
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学雷锋善正志愿团”:
常态化开展“识雷锋、品雷锋、讲雷锋、做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将学雷锋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内容,将“教好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理念积极融入日常教育中,组建了由学生、老师、家长组成的三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近500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10万小时。
广州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志愿服务队:
先后于2007、2008、2012年分三批次远赴非洲塞舌尔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共派出志愿者40人,共接诊并治愈病人近12000人次,成功开展手术2000余台。
广百新一城志愿驿站:
现有297名志愿者,一年来开展公益性宣传活动超过30个,积累服务时数超过3万小时,连续两次获得了广州市志愿驿站的“领袖站”荣誉称号。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中山大学已先后选派十四届共115名同学进行爱心接力,用知识和智慧支援西部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以志愿支教为西部的孩子扬起风帆。
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红帽子志愿服务队:
这是一支以“走进社区开展便民志愿服务”为特色的服务队,自成立以来,16年如一日,在广州市内居民区开展上门办理业务、义务维修炉具、义务安检等活动,2012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7.54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