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270|回复: 0

[转帖]姜达敖:在公益中越陷越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11:41:02 | |阅读模式
 作者: 申 琳   来源:人民日报

  人物独白
  我还要多活几十年,多做一些帮助人的事!
  8000米高空的飞机上,一位自以为行将离世的老人把保险箱密码告诉同伴,叮嘱说:“帮我兑现承诺……”
  这位66岁老人念念不忘的,是对80多名特困学生和20多户困难家庭的资助承诺。
  如今,大病不死的姜达敖谈起那次“临终遗言”,不禁笑道:“老天知道我还有这么多人要帮助,就把我放回来了!”
  踏上爱心征途,义无返顾
  姜达敖,江苏宜兴市高塍镇一家企业的党支部书记,一位憨厚敦实的农村老人。
  16年来,姜达敖不顾两次脑部肿瘤手术带来的病痛,千里迢迢,北上南下,把几乎全部的收入用于资助困难群众或捐助公益事业,总额达150万元,受助人数超过1300人。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笔捐助:1991年冬天,天寒地冻,一位老党员拄着竹杖到镇里参加集体活动。“来了有误工补贴!”一句话在姜达敖胸中激起波澜:一些老党员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处于贫困状态,政府要帮扶,富起来的人也要出一把力!
  从那年起,每年冬天,姜达敖和妻子就从积蓄中拿出两万元,由镇党委补贴给生活困难的老党员;每年夏天,出资1万元补助镇上生活困难的老人;每年“七一”前夕,出资1万元分赠各村的老同志……
  立足公益事业,雪中送炭
  从那年起,姜达敖的脚步再也没能停下。
  2001年,宜兴市邱新村村民杜水华的遭遇传到姜达敖耳朵里:杜水华做瓦工活儿从高空坠下造成高位截瘫,儿子遇车祸身亡,家里尚有一位80岁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孙子。
  姜达敖带上3600元钱和一些物品赶到杜水华家,拉着杜水华说:“有这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可要振作起来,有啥难处只管给我打电话”。
  在姜达敖的资助下,杜水华开了一家卖日用品的小店,起名“爱心小店”。
  “一开始真的没想太多,就是一种朦胧的感恩、感动,觉得要为困难乡亲做些事”,姜达敖说没注意何时在扶贫、解困、敬老、助学等公益事业上“越陷越深”了。
  如今,他捐助的范围走出了高塍镇、宜兴市、无锡市甚至江苏省,北京、陕西、甘肃、吉林等省市都留下了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匆匆脚步。
  扶助贫困学子,传递爱心
  从贫困百姓,到村民家的孤老、企业的困难职工……老人的关怀又送到了贫困学子身上。
  2002年,姜达敖夫妇听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些贫困生为省钱,从家里带来锅盔馍,每顿切下一点放到食堂蒸着吃。姜达敖夫妇立即与该校联系,挑选了13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每人资助1000元,连续资助4年。随后,姜达敖又向对外经贸大学的18名优秀特困生提供了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如今,受资助的学生都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
  受助学生、对外经贸大学张铎对“姜伯伯”庄严承诺:“是您的关爱改变了我们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命运,我们一定会像您一样,关爱和资助有困难的人!”
  设立爱心基金,点滴成河
  其实,姜达敖一年的个人收入,近些年才有12万元左右。他常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百颗、千颗、万颗爱心汇聚起来,我们的社会不就处处可爱了吗!”
  2005年初,姜达敖听说连云港农民丁照前为保护群众财产勇斗歹徒献出年轻的生命,留下4位老人和3岁孩子与妻子艰难度日。姜达敖把2000元和两件皮衣请人转交丁照前的亲人。回到宜兴,姜达敖与妻子一商量,决定把丁照前的儿子认为干孙子,每年拿出5000元来承担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直到长大成人。无锡、连云港,江苏省这一南一北两个城市的两个家庭就此结了缘……
  姜达敖的善举带动了身边许多人,妻子、儿子、亲戚朋友参与进来了;他所在的宜兴欧亚华都集团建立了“华都爱心基金”;高塍镇“爱心基金”近两年分别收到捐助67万和78万元;宜兴、无锡等地一批企业家也加入到捐助的行列中……
  姜达敖说他大病之后加强了锻炼:“我给自己鼓劲说‘为了困难群众、更加珍爱生命’。我还要多活几十年,多做一些帮助人的事!”
  更多感人故事,尽在“人生境界·公益行动”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u/rsjj)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