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052|回复: 0

[转帖]罗晓明:我一直在做NG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11:38:27 | |阅读模式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利丽   来源:公益时报
     在见到吉利大学执行校长罗晓明之前,他的部下李夏告诉记者,罗校长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今年3月,她跟随罗校长到江西出差时,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到当地山区孩子由于贫困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现状。8月份,百忙之中的罗晓明,居然抽出时间专程赶到江西贫困山区实地考察,并在江西花园乡资助了9个贫困小学生,以个人名义支付这9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全部读书费用,并承诺如果能考上研究生,学费也将由他个人负责到底。据估计,完成这项资助最少也需要60多万元人民币。
      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儒雅中透出精明的罗晓明对人很热情,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不过提及他资助的9个孩子,罗晓明的神色显现出沉重:“我看到他们二、三年级混在一起上课,教室是砖墙,窗户用塑料纸糊着。老师在讲‘红灯停、绿灯行’,但老师都没见过红绿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罗晓明把身上带的5000多元现金当场分给了所有孩子,又选了9个单亲或家境非常艰难的孩子作为资助对象。罗晓明说,他这样做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或图什么回报,仅是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帮这些孩子。罗晓明说,公益是有生命的,它能牵动人的神经,促动人的灵魂,他从不去刻意做公益,因为他把公益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而他个人的这个思想也影响了他在商业领域的一些习惯方式。在吉利集团,罗晓明曾是分管广告的副总裁,从1997年开始,他减少了广告费用的直接开支,而把一部分钱转投向教育。“1997年吉利的广告费是8000万,我减到了5000万,节省下来的3000万用于在浙江兴办教育。”罗晓明说。后来随着吉利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罗晓明从企业费用开支中投入兴办教育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
     罗晓明的公益习惯同样影响着他一手创办的吉利大学。吉利大学设立了15条对贫困生减免学费的规定,几年来,先后为1500余人减免学费,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2001年,为了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学校开设了“宏志班”,减免来自革命老区学生的全部学杂费。
      民办高校也可回报社会
      伴随着大学知名度的提升,很多学生慕名来到吉利大学。罗晓明本人以及吉利大学均获得了诸多的荣誉,这对于一所民办学校而言,这些都是利好因素,但罗晓明却表现得很平静。他说,吉利大学起到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作用,但是学校本身并没有期望能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的回报。吉利大学所期望获得的回报是,在为社会、为国家发挥一定作用的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一批专家、教授团队,为企业发展、决策作出贡献;可以培养科研力量,为吉利集团提供科研成果;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吉利集团输送合格员工。
     罗晓明反对一直以来人们把民办高校看作是企业的观点,2004年3月,罗晓明写了一本名叫《大思想:人格本位》的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理论系统。“其实我一直在做NGO的事情。”罗晓明觉得他自己70%的精力是在处理教育研讨等社会事务方面的工作,30%的精力在学校,但大部分的精力在做NGO的事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