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038|回复: 0

[转帖]张辉林:志愿服务5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16: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公益时报
■ 本报记者 白晓威
      张辉林,年过六旬却活力充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时时露出慈祥的微笑。她是美籍华人,出生于广东,成长在台湾,后定居美国,足迹跨越大半个地球,所做的事情却一直与志愿服务息息相关:美国俄亥俄州德顿城华人慈善协会会长、天津开发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天津开发区保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理事、开发区爱心大使……
     “做志愿服务很伟大,像张辉林这样做了50年志愿服务的人可谓是一个奇迹。”天津开发区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国际志愿者佛劳伦斯·凯瑞如此评价该协会副会长张辉林……

     因助人喜结良缘
      “1949年,我跟随父母去往台湾,突然面对全新的环境,一切都很陌生,没有朋友。后来,我发现帮助他人能结交很多朋友,所以我就不断地帮助人。”当问到最初为什么做志愿者时,张辉林的回答朴实而又真诚。
      当时的台湾,正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人员,在那里,张辉林开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
“当时,台湾有很多孩子因为贫困无法上学,而且他们的生活很枯燥。假期时,我会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此外,我和好朋友们还排演一些文娱节目,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帮助人成为我最大的爱好!”当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张辉林经常利用假期义务去贫困地区支教。
     除了帮助不能上学的小朋友,张辉林还开办舞蹈班,免费教在校学生学习舞蹈。那时,一位为舞蹈班放音乐的男生,总是默默地支持她,慢慢地,两人坠入爱河,最后结为连理。
     “也许是我一直帮助人,上天奖赏我,才将丈夫恩赐于我。”张辉林说。如今,像张辉林一样,他的丈夫也在台湾和天津做义工

      俄亥俄州的“风云人物”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华人前往美国的高峰时期,在那里,他们接受了美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熏陶,张辉林就是其中一个。
      1969年,张辉林的丈夫前往美国费城求学,张辉林也一并前往。下了飞机,他们面临没有朋友、没有亲戚、没有住处的困境,孤独、无助的感觉顿时笼罩着这对夫妇。惟一的一个电话号码,来自一个此前毫无联系的陌生人,他会伸出援助之手么?张辉林夫妇抱着试试的态度,拨通了电话,没想到对方非常热情,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安排房子、联系工作、带着他们游玩,还介绍朋友给他们认识,这令张辉林夫妇感激不尽。
      “这些事情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我们这样刚到异乡的人真是太重要了,那种无助的感受我最清楚,所以我决定要像他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张辉林感慨地说。
       在自己安顿妥当后,张辉林就开始帮助别人。她的家如同旅店一般,经常留宿初到费城的中国留学生,后来更是成为当地华人聚会的固定场所。由于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张辉林的名声在当地华人中也越加响彻,经常有陌生人给她打电话询问自己亲人、朋友的下落,“找不到人就找张辉林”成为当地华人圈里流行的一句话。
      1981年,张辉林夫妇搬到了俄亥俄州德顿城,她开始了在德顿城21年的志愿者生活。在天津,也许认识她的人不算多,然而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华人圈里,张辉林可谓是个风云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由于志愿服务出色,当地警察局、医院都将她作为中国志愿者的第一人选。不仅如此,在德顿城,张辉林创办了最大规模的华人慈善协会。每逢新年、暑假、中秋节期间,慈善协会都会召集当地华人一起联欢庆祝。由于张辉林平日里的乐善好施,每次活动都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她主持筹办的联欢会渐渐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免费餐会。
      谈到举办华人慈善活动的初衷,张辉林说,“就是觉得我们这些华人住在美国,吃在美国,赚美国人的钱,应该想办法回报当地才对。”
      “我们的活动完全是民间自发,要自己想办法”。谈到在德顿城的经历,张辉林表示,在美国做慈善活动也很不容易。“像我们办的免费餐会,必须得到许多餐厅的支持。为了让他们帮忙,我们会提前一个月去拜访各餐厅老板,争取他们的支持。一旦他们表示同意,第二天我就立刻送去印上餐厅名字的活动宣传资料,以免他们反悔;活动一周前,我会上门提醒他们;活动的前一天,我会再次登门。”每次做慈善活动,张辉林总是亲力亲为。
      “我会把餐厅名字印在节目单背面,还要求主持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地感谢这些餐厅,并鼓励在场的人多多去捧场。活动后,我们还会制作精美的感谢状给他们。让他们感到,为我们提供免费食物是物有所值的,这样下次活动餐厅就会主动来帮忙啦。”对于做慈善活动,张辉林有很多经验。
      志愿之旅延伸到天津
      2002年1月4日,张辉林随丈夫来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离别,再加上长年定居美国,两地风土人情相差甚大,在开发区的最初8个月,张辉林如坐针毡。
      “几十年没有回到大陆,虽然不像当初在美国那样无助,但适应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每天在家无所事事,像丢了魂,真是难受坏了。”张辉林如此描述这段经历。后来,一个朋友邀请她去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当志愿者,这似乎“让丢了8个月的魂,又重新归了壳”。自那以后,她再度成为“风云人物”,她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天津开发区地处渤海湾,具有开放的投资政策,许多外企将总部和工厂建在这里,这里外国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因此各个社区的志愿者中,外国志愿者也占了相当一部分。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你的观点,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帮助他人,但我们可以感动他。”对于鼓励别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张辉林很有信心。
      开发区美资企业PPG公司的老板夫人马芙·豪尔就是一个例子。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张辉林专程去拜访马芙,没想到马芙一开口就给了个下马威:“你别想让我去当志愿者,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好好休息。”张辉林当时并没做过多解释。
      一天,马芙生病了,不知所措的她想到了张辉林,打电话说:“我想我得了胃癌,快要死了,我该怎么办?”张辉林立即推掉所有事情,带马芙去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结果显示马芙只是胃部发炎,并无大碍。整整两天的全程陪伴,马芙被张辉林的爱心、热情所打动,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协会。
      张辉林也积极鼓励自己的家人做志愿者。张辉林的三个女儿都在美国,大女儿已经结婚,二女儿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三女儿在哈佛大学求学。张辉林尤其对二女儿赞赏有加:“我的二女儿很出色,她现在是洛杉矶残疾人奥运会的志愿者。”在张辉林的眼里,女儿是否出色,似乎是以是否做“志愿者”为标准的。
      3月底,张辉林将去美国探望自己的女儿。记者问她是否会在美国停留一段时间,“不会啦!我只是去看看女儿们。我舍不得这里,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张辉林笑着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