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啊,对不起
摘要:大地行脚
大地行脚 □翟明磊
已入夜,飞机翼下的台北灯火如群星均匀洒落,没有光团的纠结,没有霓红灯的刺目,机场没有射灯照亮的标语……
晨起,美妙的自然醒,闹市区的早晨,我在静听,我等待喇叭声的海洋,然而没有。没有吵闹声,没有刹车声,没有鸣笛声,我听到台北和缓的呼吸……
等了很久,我听到一两声小摩托的喇叭声……
过路口时,我看到一辆辆小摩托呼啸,我竟有一驾而行的冲动,上海、广州等地禁摩,禁止了人们的一种选择,禁止了一种自由。在台北,人们可以高速地穿行,不用挤在车厢里,宣告着自由,心灵舒展,城市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
台北,自然的城市。
我去参观殷海光故居,日式院落,殷海光在那里的岁月伴着愤怒与自得。他手植的松树俨然穿天,枝桠孤绝,向四方自由翱翔。殷夫子在孤立的岁月里,营造庭院,开河堆山,名愚公河、孤凤山。殷海光建读书台竟用去36包水泥,被夫人责备费料太多,都可以盖一栋房子了,我笑文科生建工程自然如此。殷海光处境艰难时,苦闷无奈,将全身力气挖池建山,夫人说身患癌症还劳作终日,她感觉殷海光不是在挖池而是在挖自己的坟墓。殷海光这位理想者到死仍不屈服,拒绝官位。他痛惜自己思想刚刚成熟,与中国文化的汇流还未展开即辞世。他喜欢咖啡,在院子里还种了一棵咖啡树。我坐在殷夫子读书台上,忽而风起。
殷海光说自由的伦理基础有且只有一个:把人当人。解说员杨桂果小姐娓娓道来。她送我书签,我回赠她自己制作的公民课幻灯片,其中引用殷海光的语句。在这间小屋,殷海光基金会还举办各种活动讲座,马英九有来参加,自言殷海光的《逻辑新引》对他影响深远。
走进小巷,朋友请吃台北臊子面。我们点的青菜已卖完,老板过意不去,以绿豆甜点相赠,外加桔子。一问,此店已开25年。另一普通的小店,告示说,“正在装修,一月后成,欢迎旧遇新知前来光顾。”)
所遇台北人,皆彬彬有礼,富人情味。
西门町,友人指一街,房屋均古旧,1949年后,众店家在此重新开张,以此造上海之南京路,当然规模不可比,想台湾人举步维艰,却励精图治,慨叹。()
我日夜骑行在台北,终于在第5天,才第一次见到警察,在“立法院”门口。原来台北街头少见的警察有一半还是市民担当的义警。我在街上不用担心谁给我脸色,谁查我证件,谁又训斥我。我骑自行车,数周矣,无一不畅之处,处处是和缓之斜坡,听台湾朋友应平说,每期政府均修整路边道,以利自行车畅行。夜归骑行至大安森林公园,有缓步经行者,有跑步健身者,也有骑车人,大家各安其道,亦或交叉而行,无一人有惊慌避让之色,脑海中冒出:“道并行而不悖”。(
当我去访问社会组织时,特意留意了招牌的材质,龙应台基金会的招牌用的是锌皮,就是大陆做浇花壶的那种。有的社会组织甚至用纸板,资金雄厚的时代基金会用的是黑木板,志工做的砂子粘出时代基金会五字。
吾友胡展奋兄在台湾和朋友们做了个实验,在各种场合抽烟,在一饭店包间抽烟,店老板躹躬,还是抽,再躹躬,胡兄故意说,“我点的是鱼翅,抽几根烟有什么了不起。”老板还是躹躬,然后说,“请你离开。”
我见识了台北的“人海”,年末最后一天,看焰火人群挤满地铁站。但无一人大声,无一人挤队,无一人不排队,大家静静地从容等候。这就是公民素质。
在地铁里,我发现每节车厢都有四个座位空着,即使是人满为患时,也是空的,上书博爱座。我想既空着,坐之何妨。离位时发现上书一小字,非老病孕勿坐。我竟坐了,惭愧。
文明啊,对不起。我的实际侵犯了你的尊严。(作者系文化工作者,公民社会研究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