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109|回复: 0

[转帖]从戒毒义工到慈善家--记南平市旅港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林希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15:36:46 | |阅读模式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从戒毒义工慈善
    ——记南平市旅港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顺昌县正生书院董事长林希圣
    提行李,抢着帮人拎重物;坐车子,赶着坐在车后斗;干起活,抡着铁锹最卖力……林希圣说:“我没什么本事,其实就是个劳力头(包工头)!”
    望着林先生满身汗水和恭谦微笑,很难把他与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在广东、福建、安徽、云南、河南等地建起反吸毒预防中心、正生书院、老人学院、爱之学校等多种社会慈善服务机构的大老板相联系。
    现年54岁的林希圣先生,22年前创办慈善机构香港基督教正生会,通过各界企业家、爱国侨胞、爱心人士募捐善款,向无人照料的孤儿、或双亲残疾家境拮据、或父母在狱服刑无人照料的事实“孤儿”以及被遗弃老人、受虐待妇女儿童,还有吸毒、爱滋病患者等伸出援助之手,为的就是要让这些特困群体感受到“快乐、尊严活着每一天”的做人骄傲!
    “水珠王”到戒毒义工
    1975年,21岁的林希圣从香港九龙一家私立中学高中毕业,酷爱绘画的他选择了室内装修设计这一行当。他走出校门重新拜师学起绘画,从水彩画到山水画,从西洋派到中国派……整整一年,凭着对绘画艺术的一份挚爱和执着,他的绘画技巧逐渐炉火纯青。在香港地区同行一次的竞技比赛中,他画的水珠竞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被人晓以“水珠王”的名号。出师后,他办起室内装潢店,从接单、设计、施工到送货,一干就是5年。林希圣设计的每套家居的装修样式都不同,再加上他一手娴熟丹青妙笔,就连著名作家金庸在内的家居装潢都请他设计、装修。
    如果林希圣在室内装修设计上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但一次帮助福音戒毒所的装潢设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82年夏,林家二女儿出生,忙里忙外的他开始尽量减少一些订单照顾家庭,他也知道福音戒毒所是基督教会的一家戒毒所,可在香港,毒瘾者人见人憎,公司见到瘾君子怕其出卖集体利益拒绝招工,亲朋好友见到瘾君子怕惹祸上身利益受损都避而远之,而毒瘾者本人挡不住犯瘾时的诱惑常不惜出卖人格满足一时之需,即使有好心义工愿意帮助瘾君子戒毒,瘾君子们也常控制不了戒而重吸令人生厌。林希圣本不想接这个装修单,但禁不住一位基督教会好友的劝说勉强接手订单。那位基督教徒的义工好友告诉他,上帝赋予每个人生命,也赋予了每个人尊严,人在世上的时间很短暂,但活一天就要快乐、尊严每一天。在戒毒所,林希圣亲眼见到瘾君子们毒瘾发作时痛哭流涕、头撞南墙的惨状,也被那些真心帮助瘾君子们戒毒的义工们所感动,毅然为戒毒所减免了一些装修费用,并加入基督教会成为一名戒毒义工。
    “垦荒王”到慈善人士
    1985年,在福音戒毒所担任3年戒毒义工的林希圣,从全职做装潢设计,到热心戒毒义工事业而兼职做设计,随着戒毒救助的逐渐深入,他发现单靠一个慈善机构远远不够,想自己办一个慈善机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是年6月,他把想法与7个具有同样爱心的好友商谈后,成立慈善机构香港基督教正生会,“正”,取自“改邪归正”,“生”则取自“出生入死”,意即引导吸毒者戒除毒癖,重新回归社会。考虑到人们对毒瘾者的憎恨程度,林希圣董事长决定将基督教正生会戒毒所改名为正生书院,为青少年吸毒者开办文化和职业培训学校,以学校的方式收容那些被社会主流群体排斥的群体,让他们在不受人歧视的环境中戒掉毒瘾,并学到一技之长生存于社会。
    香港基督教正生会成立之初,只有5万元港元。如何让戒毒事业持续发展,着实让林希圣费尽了一番心机:如果只是买药品帮人戒毒,再大的金山也有"坐吃山空"之时,要是能以一种自我循环、自我成长的运行方式,就能在帮助戒毒的同时还能产生一些效益使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对,就这么做!他在香港离岛区的长洲和大屿山之间的芝麻湾附近买下5000平方米荒地作为书院基地,亲自带着“学生”们上午上课,下午恳荒做工,常年日头嚗晒皮肤很快黑起来,好友都戏称他为"垦荒王"。创办之初,生存条件、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全校七十八个学生仅拥有一处公厕,如厕常要排队,有几处简陋的建筑算是教室,有的教室甚至不避风雨,学生们用的桌椅,都是其他学校或社会废弃的。林希圣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智”,为了建码头、建公厕、修山路以及注册为正式学校,他与当时的香港政府进行了多番交涉,寻求政府拨款建码头、建公厕、修山路等公用设施,也许出于对毒瘾者的憎恨,政府并未理睬,林希圣心力憔悴再加上恶劣的生存条件被送进医院,他的事迹引起香港媒体广泛同情。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终于迫使当时的香港政府拨款建码头、建公厕、建山路。1998年,香港回归后,基督教正生书院正式注册成为私立学校,并被纳入九年制全免义务教育体系,学校每年收多少学生,政府就给予多少补助。如今,大屿山建起码头、盖起公厕、修起山路,基督教正生书院目前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带有戒毒功能的一所青少年戒毒学校,成立8年来已成功地为800多名青少年解除毒瘾。林希圣以基督教正生会有限公司为依托,先后创办香港基督教正生书院、香港正生堂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国文化复兴出版有限公司、香港儿童乐园基金会等一系列服务机构,为改邪归正的人生续写美好未来,成为香港有名的慈善人士之一。
    “爱心之帆”驶向内地
    1998年,凝聚着林希圣等7名善心人士一片爱心所创办的基督教正生书院,历经十年的艰辛和抗争,在香港回归后终于得到政府认可注册成为私立学校,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的补助政策,并在大屿山建码头、修山路,使学校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带有戒毒功能的青少年戒毒学校。每当回想起正生书院艰难的办学经历,林希圣深有体会:正是回归祖国的温暖怀抱,才使他以及一些善心人士的“爱心之帆”能够扬帆启航。他要回报这份情谊,把“爱心风帆”也扬向内地,为国内慈善事业出大力。他的想法赢得美国华恩基金会董事长、好友原树华先生支持,原先生请他出任华恩基金会中国大陆的执行董事,随时准备向内陆扬起"爱心之帆"。
    1998年6月下旬,林希圣先生到广东省增城市开展戒毒、反吸毒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遇到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阎明复,善于运用舆论的他会上适时阎副部长提出戒毒无界、爱心无界,可否批准香港慈善机构在内地建立反吸毒的社会服务体系。被林先生的爱心、诚心感动,阎副部长当场予以批复,不久中国第一家境外慈善机构,占地200多亩的国际更新事工发展中心在广东省增城市成立,从事普通预防、危机预防、复吸预防等三级反吸毒预防服务。1999年,林希圣先生以香港儿童乐园基金会董事的身份应邀到福州参加反吸毒预防教育活动,了解到一些流浪儿童、弃婴的故事,萌生起创办孤儿园之心。他的想法迅速得到儿童乐园基金会的同意,注入首笔启动资金之后,香港基督教正生会、华恩基金会共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在在闽候县上街镇溪源村办起福建善恩园。2001年,华恩、正生、儿童乐园等3家香港慈善机构联合捐资内地助学使300多名儿童重新走上学堂的事迹,经香港亚洲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香港人在故乡》播放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了美国华恩基金会、美国角声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在三明办起“华恩儿童之家”。2002年,当时供职于福建省司法厅政治部的项振伟先生在分管服刑人员思想工作中发现他们心里最牵挂的就是无人照料的孩子,出于工作本份、出于一片爱心,看到香港正生基金会董事长林希圣先生在闽候创办善恩园的事迹,遂找到林先生建议能否为在狱服刑人员的子女助学为主创办一所爱心学校,充满爱心的林希圣先生慨然应允。为了让慈善救济事业能持续自我发展,香港基督教正生会通过向海内外企业家、爱国侨胞、爱心人士的募捐善款1000多万元,在福建省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办起正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武夷山正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方面以公司赢得的利润为慈善服务“造血”补充能量;另一方面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孩子增加就业机会。如今,海内外无数爱心人士正以香港基督教正生会的救助平台或通过其救助平台,捐资投入到顺昌正生书院、河南周口爱之学校等地的孤儿、“爱之”孤儿中,并将救助范围从单纯戒毒服务扩展到老人、受虐待妇女儿童,还有爱滋病患者等,使福建省在儿童救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