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741|回复: 1

志愿者风采系列报道之十八:发扬志愿精神 扎根西部基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0 15: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者风采系列报道之十八:发扬志愿精神 扎根西部基层

有埋巨张相就正啦...
 楼主| 发表于 2004-3-10 15: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愿者风采系列报道之十八:发扬志愿精神 扎根西部基层
--——记大学生志愿者王磊  
  中青网3月10日 题 发扬志愿精神 扎根西部基层——记大学生志愿者王磊
  [编者按]王磊,今年24岁,河北邯郸人,2003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成为全国首届6000名大学毕业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并于8月底被组织分配在四川省成都地区邛崃市冉义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工作,时至今日,已在此岗位上工作了将近半年。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王磊初到四川邛崃就遇到了三大难题,即语言不通、饭菜麻辣和交通不便。
  原本在来四川之前王磊从未认为适应当地语言是个难题,因为从电视上听到的四川话好懂不说,还十分动听,像在唱歌。可真正来到四川王磊才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原来电视上播出的往往都是“川普”,而真正的四川方言土语甚多,颇为难懂。他到受援单位后第一次和镇党委书记交谈时,书记说了近半个小时,可他居然一句都没有听懂,眼睛瞪得老大,不知所云,为了表示他一直在听,还得不时点点头,其尴尬程度可以想见。在有了两三次类似的经历后,王磊开始把对当地语言的适应当作一个重要的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来看。抱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想法,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理解和学习当地语言:他总是让讲话的人把他不明白的话多说几遍,直到听明白为止,之后还要用心记下其中地方上特有的词和说法;每次开会王磊都带一个小本子,遇到不懂的语句随时问、随时记录;工作之余,他一有空就到值班室、街道边去听人们闲聊,还和单位几个较年轻的同事达成了“合作协议”,即王磊教他们说普通话,他们教王磊说四川话。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在不到两星期的时间里王磊对四川话尤其是冉义话的领悟力有了很大进步,单位里同事的话,他听起来已基本上不费什么力气了,一个月后他已经可以和单位里乃至场镇上的任何人轻松地进行交流了。
  同语言不通一样困扰着王磊的,是四川饭菜的麻辣。由于四川气候潮湿,当地人养成了嗜食麻辣的习惯,做菜时花椒、辣椒(当地叫海椒)都是大把大把地放,甚至连吃面都要“红汤”。如此的吃法着着实令王磊这个吃惯了清淡口味的北方人叫苦不迭。但是考虑到麻辣的口味是川菜的传统,而且在四川多吃麻辣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他决心努力锻炼自己,以求逐渐适应麻辣的口味。于是他开始在每次吃饭时有意地让自己多吃些菜、少吃些饭,就算辣得很也要忍着。这样锻炼了不到半月时间,他就适应了川菜的口味,饭量也开始恢复。就这样,他又过了一关。
  和前面的两大难比较起来,交通不便算不上什么难题,可是作为一个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农民群众,下村是家常便饭,而冉义镇又是一个拥有22个行政村近3万人口的大镇,这确实让不会骑摩托的王磊发过一阵愁。怎么办呢?工作是一定要做的,下村是必然的,现学骑摩托肯定不现实。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不给政府添负担,他从自己的补助中拿出二百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下村和外出办事时用。在这半年里,他骑着这辆自行车走遍了整个冉义镇22个村。为了了解冉义镇农业生产在周边地区所处的水平,王磊还经常利用节假日骑车到高埂、固驿以及大邑县境内的韩场、唐场等临近乡镇作实地考察。仅仅半年时间,他就已经在自行车座上磨破了三条裤子,在田间地头跑烂了两双鞋,也可谓是一种硕果累累。
  在努力适应当地语言、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的同时,王磊一直力求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党政办的各项工作中去。基层政府党政办的工作可谓多而杂,调查情况、统计数据、撰写材料、上行下达、村里镇里、党政人事、年审年报……统统都在党政办的工作范围之内。而且这些工作的特点就是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必须具备调查、统计、写作、摄影、宣传、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党政人事数字化日益完善普及的今天,电脑也成了一项必备技能。由于党政办的工作还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王磊作为一名党政办工作人员,还要时刻准备着处理上级随时可能下达来的文件和基层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王磊从一来到这个岗位,就一直认为,组织上之所以安排我做这项较具体和繁复的工作,是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把做好工作放在第一位,于是也成了整个政府最忙的人。同事们经常见他楼上楼下、村上镇里的跑,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而这种每天忙里忙外、跑前跑后的工作状态非但没有让王磊感到丝毫的疲惫,反而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同时,王磊不光是要完成任务,还总是尽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政府的打印机工作不正常,大家一直凑和着用,王磊在一次打文件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可以勉强打印,但出来的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找到了打印机的说明书,并结合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摸索问题的根源,经过足足半天的调试,打印机终于恢复了正常,王磊也因此圆满地完成了我的打印任务。还有一次,党政办的相机闪光灯坏了,正赶上要到光线很暗的二楼会议室拍照。本来把光圈调到最大也能凑和照出来,但王磊并没有放弃寻找可行的办法来弥补这一缺憾。情急之下他就拿出自己的相机空闪作为闪光灯的补充,于是他便拿了两台相机在手上,在调好焦距和光圈后同时按下两个快门,结果照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和原装闪光灯相媲美。经过这件事后,王磊的“生意”更加红火了,以至于后来领导怕他累着,明令限制大家找他办事,现在别的科室要找王磊帮忙,还得办公室主管批条才行。
  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王磊一直坚持在周围人群中传播先进理念、普及先进科技知识的活动。每一次邛崃志愿者的集体帮扶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同时他自己还主动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周围的人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现在,王磊已经成了整个镇政府的外语和计算机老师,大家有什么问题都来问我。在镇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已经办了两期计算机学习班,有几个听了他的课之后对电脑特感兴趣的同事,还专门把他拉到家里来,要他手把手地教。在王磊的努力下,政府里已经形成了学电脑、学英语、学科技的良好氛围,他还准备在此基础上把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冉义场乃至全镇,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为冉义人民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志愿者的帮教活动中,他都不忘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冉义镇2003年底村道宣传过程中,王磊自告奋勇地担当了播音员,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传遍了冉义的大街小巷、乡村农舍。这一举动不仅避免了土话表义不明而引起的尴尬,而且还为政府省去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更让全镇人民都知道了政府有一个从远方来的说普通话的大学生。
  以上即是王磊这半年来的主要工作和事迹。相对于不少的志愿者,他的事迹显得普普通通,并没有做出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他一直坚信平凡中见证伟大的道理,在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基层工作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志愿活动中、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提高认识、积极进取,为西部的跨越式发展而奋斗不息。而这些难道不正是志愿精神的见证吗?
  “我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摘自:中青网??责任编辑:钟志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