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604|回复: 0

“官办”“民办”慈善将一视同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8 22:52:31 | |阅读模式
“官办”“民办”慈善将一视同仁  

2007-12-18  
南方日报
  
  “官办”“民办”慈善将一视同仁  
  粤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发布,将推动政社分开
    
  独家解读  
  昨日,省民政厅向本报独家发布了《广东省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2)》,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政社分离,树立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全面激活慈善事业的生命力。这是民政部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发布两年之后,我省对全省慈善事业首次作出的整体规划。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方炎松对此进行了解读。
    
  善款增值  
  善款单“吃利息”还不够  
  纲要在主要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扩大慈善救助的“品牌”效应,到2012年力争形成一批慈善救助“品牌”项目。主管部门将有什么明确措施?
  解读:根据规划,慈善项目推广重点在安老、助孤、帮残、济困、赈灾、助医等方面,并将逐步向环境保护项目、文化艺术项目方面拓展。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借鉴企业项目商业化操作模式,加大慈善项目的社会推广,培养一批社会认可的“品牌”慈善项目。
  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善款的保值增值是目前我国慈善事业中的一大工作难点。我省的现状如何?现在出台的纲要,对此提出了什么要求?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为参考?
  解读:目前,我省慈善基金如何保值增值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多年来,银行存款吸息一直是我省慈善机构存放资金的首选,只有广州市慈善会、江门市慈善会等少数慈善机构利用慈善基金建设了慈善物业,对于我省那些创始基金不多且要自收自支的慈善机构来说,微薄的银行利息使其运作经费明显不足。
  在这方面,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的一些慈善机构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即将慈善基金委托金融机构进行信托投资。纲要已经提出,要加强开展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这些发展慈善事业的理念和工作方法。  
  
  政社分开  
  由“行政认捐”到“市场劝捐”  
  推进政社分离,某种意义上就要改变目前依赖行政动员的认捐方式,推进慈善捐赠的社会化,实现向市场化自主自愿捐赠,以未来的几年里,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将如何实现这一转变?
  解读:今后将加强培育劝募市场,凡慈善组织可以承担的事务,逐步移交给慈善组织,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独立地、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还将完善“冠名慈善基金”等劝募方式,建立专门面向企业的慈善约谈制度,积极向企业募集资金,加快慈善捐赠社会化,实现筹款和服务分离、多方共赢。  
  
  登记备案  
  “民办”、“官办”慈善一视同仁  
  在很多社区,都有“老人协会”、“志愿者协会”、“残疾人协会”等民间慈善组织,相当一部分还是“黑户”,没有法人资格,也没有登记备案。其合法性将如何解决?
  解读:对这些分散于各个社区、不具备法人条件的民间组织,如将根据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可予备案。而且,民间实施已被定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大原则,提倡和积极推行政社分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政府只需在制度、法律、政策等层面上,为慈善机构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挥创造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真正的营运主体。
  此外,还准备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充分发挥慈善福利机构在安老、扶孤、助残等方面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推行购买福利服务制度,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慈善福利机构和公办机构一视同仁,通过货币支付、政策扶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认证制度等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慈善福利机构。争取到2012年,注册登记社区志愿者要占到城镇人口的5%。  
  
  透明管理  
  第三方评估增强慈善公信  
  目前,社会上有人认为捐赠款项流向不够透明,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那么,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将如何广泛建立?
  解读:以后慈善组织要建立慈善事业社会大众评议机制,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对慈善事业发展的评议,充分采纳社会各界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资助项目的详细情况并通过座谈会、信息通报、个别访谈等形式,向捐赠人进行反馈,确保捐赠人对捐赠款物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等具有完全的知情权,增强慈善资助项目的可信度。
  还要推动在慈善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推动慈善组织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督,形成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制定评估规程和评估指标,适时开展评估工作,及时发布评估结果;推动社会监督的制度建设,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逐步形成自律和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全面激活慈善事业的活力。
  本报记者 周志坤 徐林
  通讯员 刘志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