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25|回复: 0

“农民义工”走向社会基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20:52:49 | |阅读模式

2007年08月20日南方日报
广东是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如今义工队伍中有了新的身影——
  “农民义工”走向社会基层
  社会观察
  新闻缘起
  广东是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产生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1987年诞生于广州市);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1990年诞生于深圳市);第一部志愿服务地方法规(1999年人大审议通过)。



而今,志愿服务在广东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今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透露,全市争取到2010年,注册志愿者达到100万。在这些注册志愿者名单中,记者发现,有些志愿者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自称为“农民义工”。记者最近参加了番禺区义工联组织的一次义工服务,了解到,正在壮大的“农民义工”队伍的出现,得益于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及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义工”队伍的壮大,为社会和谐增添了一股力量。
  现象
  “白领”外来工先做起义工
  在广州,有这么一批“白领”,他们中有的人十几年前就来广州打工,从一线工人做起,逐步被提拔为工厂或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感谢广州给了他们人生的发展机会,也渴望更全面地融入广州社会。于是,他们自愿参加了义工团体,成为了“农民义工”。
  陈峰来自四川一个贫穷农村,现在是番禺义工联的一名义工。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初中毕业后来广州打工,从一线工人做起,现在已升为广州一家专业音响公司的经理。几年前,他还娶了一个广州太太。他想回报社会,所以加入番禺义工联。
  陈峰做义工才一年,但他已经参加过许多义工活动了。他一星期只有一天休息,一个月的四天休息日中,有三天他都用于做义工,每次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三小时。陈峰现在是番禺义工联下属“环保组”的成员,平时主要负责一些关于环保、节能的宣传活动,比如画公益宣传壁画,春季植树、冬季给树木刷石灰,到卫生死角清理垃圾、上门做除“四害”的宣传等等,有时,他还与其他义工一起,自费去贫困山区扶贫助学、去福利院看望小孩子、去培志学校与那里的学生沟通交流等等。
  陈峰站在他开的车旁与记者交谈。车是公司老板借给他从事义工服务的。他说,公司老板对员工做义工非常支持,有些活动老板还免费赞助部分音响设备。陈峰的太太也很支持他做义工,“虽然她没有正式加入义工队伍,但她经常参加我们的活动”,陈峰说。
  据陈峰介绍,在义工队伍中,与他相同情况的“农民义工”还不少,而且正在逐渐增多。
  陈峰说做义工使他得到了很多,比如,义工间的真诚友情,使他感到广州有一个关心着他,也需要着他的大家庭,他会更努力地工作。
  感受
  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有所得
  有人认为,做义工的人都有“施比受更有福”的心态。记者在这批农民义工口中,听到更多的是一些朴素的理由:义工活动让他们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让他们充实,让他们成长。所以,他们说做义工是帮人,更是助己。
  周雯浩,广东清远人。她对记者说,自己是农村长大的,现在是广州番禺一所幼儿园老师。尽管她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但休息日或者平时有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义工服务。
  周老师在农村的家中,上有爷爷奶奶,下有弟弟,生活比较困难。按理,她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做零工,赚点钱,但最终她还是参加义工队伍。
  记者在番禺一个特困家庭里见到周雯浩时,她正与另一位义工杜静宜帮这家人做家务。周雯浩介绍,这家的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患有老人痴呆症,其女儿殷女士已经50多岁,脚患重病。所以,她经常去帮忙做家务。而杜静宜三个月以来,更是每天都到殷女士家里帮忙做饭。殷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真的把她们当女儿了,她们太好了。”
  收获
  做义工让我们融入广州生活
  番禺义工联的“农民义工”们告诉记者,义工联让他们找到了很多的朋友,使他们在广州的生活不再孤独。
  苏培凤,来自广西南宁的农村;王树申,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农村,可以看得出,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1999年,苏培凤来到番禺打工。2005年的一天,她在大街上发现了番禺义工联的宣传广告,于是就参加了,后来把自己的丈夫也带进来。他丈夫从事通讯电力工程工作,单位在广州市区,平时他们两人都很忙,做义工的时间占了他们一半的休息时间。
  苏培凤夫妻俩是“长者服务组”的义工,服务对象是缺乏照顾的孤寡、独居、残疾老人。“长者服务组”的义工,几个人分一组,每星期陪老人们谈心、带他们参加户外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协助解决等,每个义工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所以,他们与服务对象都产生了感情,同一组的义工之间,也成了好朋友。
  记者跟随苏培凤夫妇及另一名义工,来到了番禺区桥联大街的锦伯家里。锦伯左脚已截肢,双眼失明,与一个中度弱智的儿子住在一起。锦伯家在一栋安置房的5楼。锦伯正坐在房子外面透风,听见苏培凤等义工的声音,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义工们与锦伯聊天,锦伯不断地向他们道谢。锦伯又对记者说:“我自己不能走动,这些义工经常背我下楼,带我出去喝茶、逛街。”记者问义工们,喝茶的费用谁出啊?他们豪爽地答:“我们平摊。”
  累计义工服务时间已经超过1000小时的余洪岗告诉记者,他家乡在湖北农村,他2000年高中毕业后年到广州打工,现在在一家工厂做仓管员。他做义工的时间大都在晚上和星期天。
  目标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共青团番禺区委意识到,扩大农民义工队伍在农村、社区的覆盖面,对农民工们融入城市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团番禺区委于今年提出:在3-5年的时间内,实现志愿者遍布全区100%的农村和社区。使农民义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农民义工”们特别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4月30日至12月,番禺义工联的义工们,利用晚上时间,在番禺的17个镇街巡回演出。通过环保小品、歌舞向村民传送有关环保、交通安全、新农村建设的一些信息。下乡文艺义演节目,都是义工组织编排的。番禺共青团与义工联今年还启动了“志愿服务百村行动”,把农民义工队伍建到农民家门口。
  背景
  义工中心——义工的“娘家”
  据了解,番禺义工们有一个家——番禺义工中心。番禺义工中心注重对义工们的培训,义工联每年组织近2万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加入义工队伍,就能参加区义工联开展的各项培训,这利于义工们提高服务质量,也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农民义工”们,具有不小的诱惑力。番禺区义工联直属服务组的组长林义平,既是助残组组长,又是区义工联讲师团的讲师,通过他培训的义工不下2000人。作为一个讲师,他感受最深刻的是,在没有开展义工培训的时候,义工流失量比较大,但参与过基础级义工培训、义工骨干培训等课程的义工,往往会一直留在义工联这个大家庭里。
  共青团番禺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通过完善机制、开展活动、整合资源等手段,逐步使“农民义工”成为今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本报记者 章梅 实习生 陈烨撰文/摄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