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呐喊(十五)后亚运时代志愿服务的思考 亚运盛会虽已落幕,激情依然延续,“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仍在传播,“一起来、更精彩”的欢快乐章还在奏响,“两个亚运”志愿服务的成功为广州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成果和精神财富,为广东的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后亚运时代志愿服务的思考,本人抛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望指正。
在亚运期间,数十万的亚运志愿者为保障整个赛会的顺利运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部门领导、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后亚运时期,个人认为,志愿者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党的得力助手 志愿者会成为党和政府的助手。青年团员一直都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主要成员由青年团员组成的志愿者理所当然地继续了这一优良传统,继续担任党的助手,在构建社会和谐方面扶幼助孤,创造邻里和谐。 (二)、社会维稳 志愿服务一向从关怀弱势群体入手,关心关爱需要帮助的群体,而且打破区域局限,与政府辖内的民政部门不同:志愿组织的服务没有明显的区域局限,只要力所能及,都会经历而为。而政府辖内的民政部门,救助帮扶弱势群体的时候,往往画地为牢,只管自己的辖区,就算是非辖区户口的居民,也置之不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往往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根源。而志愿服务组织量力而为,以服务弱势为本,对社会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三)、公民参与社会事务 城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公民有序、理性地参与社会事务,才能有序平衡多方利益,营造有序的社会秩序。志愿服务为每一位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锻炼平台,使社区治理更有有序。 (四)、应急力量储备 08年的雪灾、地震、奥运会;10年的世博、亚运会,上百万的志愿者经过这些灾难和大型活动的锻炼,志愿精神已经广植平民大众心中,在国家紧急情况需要志愿者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公民都会站出来投入到应急志愿服务当中。 二、
后亚运时代志愿精神是什么? 如果说亚运时期的志愿精神是“奉献”,那么我个人认为,后亚运时代的志愿精神是“关爱”。奉献是志愿精神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也不能代表志愿精神的精髓。只有“关爱”,才能较为全面地表达出志愿精神的精髓,关爱身边的人,关爱陌生人,就是志愿精神。 三、
后亚运时代如何推动志愿事业发展? (一)、建立长效机制 机制是确保志愿服务长久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长效的志愿文化宣传、志愿者培训、志愿项目拓展、志愿者凝聚力建设、志愿者激励机制,才会使得志愿事业长效发展。 (二)、培育志愿者领袖 志愿者团队的灵魂是志愿者领袖,因为志愿者团队没有行政约束,没有雇佣关系,没有上下级关系,志愿者团体要有凝聚力,就要有一个核心点,一个领袖人物。而且随着志愿团体壮大,项目的拓展,更需要许许多多的核心人物,带领一个一个小团队开展志愿工作。 (三)、培养专业社工 志愿者通常是松散管理形式,同时由于志愿者来自不同地域、行业,而且具有流动性,所以通常志愿者难以胜任较长时间的专业工作,所以就需要具有专业特长的社工带领松散的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社工与志愿者的结合,互补不足的地方,使受助者得到更全面的关怀和帮助。 (四)、资源保障 志愿者为社会提供大量服务时间,志愿服务创造了大量社会价值,构建社会和谐,减轻政府部门工作负担。作为对志愿服务支持,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资源保障,包括资金、场地和相关物资。因为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为政府节省了大量公共行政成本,即使作为公共服务的购买,政府给予志愿组织资金支持,也是非常值得和节省资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