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671|回复: 3

中山爱心天使万里传博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14:26:32 | |阅读模式
2009年7月24日  来源于:中山日报

    市委副书记彭建文,团省委副书记、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白涛,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局局长麦建章,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单位领导与援塞志愿者及其家属合影。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核心提示
    昨日,12 名青年志愿者代表中国前往非洲美丽的岛国塞舌尔,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此前,团市委正式公布了此次赴塞舌尔的志愿者名单,并对援塞志愿者进行了系列培训,内容涵盖涉外出访注意事项、国际礼仪、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常识,并进行英语日常用语提高训练,还开展了团队拓展培训。据悉,此次援塞服务队的志愿者平均年龄为30岁。
    此次前往非洲塞舌尔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卫生及教育系统,将为塞舌尔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志愿服务。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后,12 名优秀志愿者脱颖而出。
    记者获悉,广东省自2007年起承办塞舌尔项目,前两批援塞志愿服务均由广州市实施。今年,该项目交由中山负责具体实施。这也是团中央第一次将海外志愿服务项目交由地级城市单独承办。


黎敏(博爱医院儿科医生)快乐义工快乐奉献

    亲戚朋友眼中的黎敏活泼开朗,是一个“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具有10年临床经验的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爱心传播到非洲,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每次见到小孩子病愈出院,我总是很有满足感。”黎敏说,“希望我的到来,可以尽可能帮助当地的小朋友,并能给他们的父母介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黎敏对这次活动充满期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还说,如果行李箱里只能带上一样东西,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英文版的 《儿科手册》,因为工作始终是第一要务。
王小平(小榄人民医院骨外科医生)爱妻支持诞生爱心使者


    28岁的王小平是小榄人民医院骨外科医生,对于这次远赴塞舌尔进行志愿者工作,他内心无比激动,真心希望此次非洲之行能够给非洲人民带去中国人民的祝福,宣传中山人博爱的情怀。
    王小平告诉记者,这次报名参加并且顺利获得援塞资格,全是妻子的功劳。在看到宣传资料后,王小平立即就想去,但是考虑到家里还有已经怀孕3个月的妻子和年老的父母要照顾,就犹豫了。而这时,妻子积极鼓励他参加。
    王小平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去年曾参加汶川大地震志愿者工作,给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希望能够充当爱心使者,用自己的专长为非洲人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黄红星(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黄红星表示,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和许多志愿者一样,黄红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虽然也有点舍不得离开,但是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可以放下顾虑。“在报名之前对塞舌尔这个地方基本不了解,但是在网上看到同行们在塞舌尔的工作以后,我被深深感动了。”黄红星说,了解到志愿者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之后,他坚信作为一名医生将应尽这些最基本的责任。
    黄红星表示,援塞之行是他参加工作多年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这次要背井离乡一年,可以让自己好好体验全新的生活。
陈少颖(市人民医院内科医生)援塞给我再“年轻”的机会

    年少时,陈少颖就对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向往。“最早了解非洲这片土地是小时候看动物世界,非洲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动物和植物,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少颖说,在她心目中,非洲是一块遥远而神秘的处女地,去非洲看看一直是自己的梦想。
    陈少颖表示,这次赴塞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再“年轻”一回。繁忙的工作,让她在充实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虽然自己还年轻,但是心态似乎在一点一点变老。看到志愿者计划后,她决定暂时远离繁华的都市生活,去一片陌生且更加贴近自然的土地尝试新的挑战。“听说那边的医生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像一个联合国部队,所以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了!”

江丹(悉尼大学社会工作本科生)海归学子踏足非洲献爱心

    刚从澳洲回国的江丹,在大学时期已是活跃分子,她在中山—澳洲同学会中担任副会长,担任涉外和宣传工作。
    从网站上看到团委招募志愿者的项目,她就决定报名参加,希望在此次志愿活动中体验生活。她说:“一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我想会过得挺充实的,工作是一种快乐。”当地的中文教学点有二十几个,只有她一个汉语教师,虽然她没有当过老师,但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她对于在塞舌尔教汉语言这个工作表示没有压力。她会咨询专家的意见,制订汉语启蒙教材,边工作边学习。
    “父母从小就希望我独立”,所以父母非常支持她。她表示,成家是不急的事,志愿工作更急。

劳国荣(博爱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妻子也想和我赴塞

    “参加志愿者这份神圣的工作,我报名时心情比较复杂,既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又不是很放心家里,是妻子的支持让我放弃了顾虑。”劳国荣谈到妻子时,一脸幸福。
    当时在医院的网站上看到了这个援塞志愿者计划后,劳国荣心里萌发了一丝冲动,但是随即这种冲动又转化为担忧。小孩才一岁半,家里还有老人,怎么能走开呢?同在一个科室的妻子张剑看出了丈夫的顾虑,“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吧,机会难得,如果没有小孩我都想和你一起去呢。”家人的鼓舞让劳国荣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这次赴塞,我已经准备好了相机和足够大的硬盘,要把当地的风俗民情都记下来。说不定,下一批赴塞志愿者里就有我妻子的名字呢。”劳国荣开心地说。

华诚峰(中医院ICU 护士)传送博爱的火炬

    华诚峰是四川人,在去年的大地震中感受到了中山人无疆的博爱精神。“我想把这种精神更好地传递给他人,而这次援塞之行就是最好的火炬,这是我参加这活动的主要目的。”华诚峰说。
    在跟姐姐谈及自己援塞的想法时,受到了姐姐的莫大支持和鼓舞。可是,在跟父母商量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还特地从四川飞到中山来跟我讲道理。”华诚峰笑着说。华诚峰跟父母解释,自己去非洲是为了体验生活,提高自身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要传送博爱的火炬。经过姐妹俩的共同努力,华诚峰的父母终于被感动。
    华诚峰表示,虽然自己深知这次非洲之行比较辛苦,但她还是很自信地说,“博爱无国界,爱心破万难。”

黄晖(市人民医院CT 室主治医师)将中山礼品带到岛国

    黄晖说,这是她第一次出国,第一次看海。在得知赴塞项目后,她和家人一起查找资料,一起决定参加。“主要是爸爸妈妈帮我查资料的。”父母的支持成了她做决定的重要因素。“我的老家在新疆,平时很少回家,也习惯了一个人在外生活。一年的时间其实不长,到了那边之后,我会通过上网和打电话和家人联系”。
    她得知,到塞舌尔将会担任CT室及磁共振的工作。毕业后在中山市人民医院CT 室工作了4年,加上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影像技术专业,她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都有信心。
    “我会准备一点中山的小礼品带过去,作为与当地的友谊交流。”黄晖说。”

廖志坚(华侨中学音乐教师)此行代表的是国家形象


    坐在志愿者中间的廖志坚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他神态自若,脸上丝毫没有整装待发的兴奋。“从获知这个活动,到报名,到通知被录取,我心里一直都很平静。”他进一步解释,“身为志愿者应该淡泊名利,仅将此行看成是更好地回报社会的机会,因此学习怎样在艰难的环境下锻炼自己,胜任工作,才是当务之急。”他认为这一次出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而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更加要慎思慎行。
    据悉,廖志坚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调钢琴,只能留在岛上6—8周。可是,他早已做好在那边呆一年的心理准备,“我们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工作,如果组织要我留一年,我也愿意。”廖志坚说。

孙福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英文护理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年龄最小的孙福宁只有25岁,对于这次能够如愿成行,她觉得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孙福宁以前在英国学习过护理学,所用的教材全是英文版,有较扎实的英文基础。面对远赴塞舌尔进行志愿者工作,孙福宁表示,起初报名想法很简单,只想把英文护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毕竟在中山来看病的外国人比较少,而我所学的专业又是英文护理,所以特别想出国学习护理,运用所学护理知识。”
    与此同时,孙福宁从小就受父母热心助人的行为熏陶,在中学、大学都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当孙福宁把参加塞舌尔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都非常支持,还给她打气、助威。


于姗永(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乐当中山形象宣传大使

    吉林女孩于姗永说,一开始最大的困难是说服家人。三年前,钢琴专业毕业的于姗永在几家不错的工作单位面前,偏偏挑中了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那一次于姗永和父母发生了争执。而这一次,她报名参加塞舌尔志愿项目,面对再一次离家千里,于姗永花了大量时间做父母的工作。父母甚至从吉林飞到中山劝说,但家人最后还是支持她。
    于姗永则表示,她会把教师的工作做好,她最向往的是在她所任教的维多利亚音乐学院多认识一些朋友,那里被称为“联合国学校”。她也期望回国之后继续投身教师职业。
    “这次的任务很艰巨,不仅是个人安全的问题,也是国家的问题,自己不仅代表中山,甚至还担任了国家的宣传形象大使。”于姗永说。
温敏慧(中山市金田包装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人员)把中国名曲《茉莉花》带到岛国


    温敏慧是土生土长的石岐人,即将出发的她表示很多东西需要准备。而她所期待的收获,除了语言方面,还包括即将接触的不同人和事。教和学是同步的,她期待着新的生活。
    为了此次项目,温敏慧辞去了包装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虽然她对公司的工作状况、薪水等都比较满意,但一直梦想外出援建的她还是毅然抓住了这次机会。“妈妈查找信息的速度比我还快,我能坚持去援塞,与家里人的支持分不开。”温敏慧说。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温敏慧希望这次的志愿服务,能让当地的人们学会像《茉莉花》这样的中国名曲,也希望带回来一些当地的音乐和舞蹈,以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

发表于 2009-7-25 16:04:58 |
沙发,

支持..!!
发表于 2009-7-25 16:22:24 |
路过...
支持..
发表于 2009-7-25 19:23:23 |
撐撐撐撐撐撐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