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 [来源: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 作者:谭建光 录入日期:2006-4-17 阅读:1215次] | [字体:大 中 小] |
内容简介: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时代青少年对志愿服务的参与,包括青少年志愿精神的弘扬、青少年志愿行为的体现、青少年志愿服务网络的扩大。志愿服务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法律规范、权利义务、人文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志愿服务对青少年能力开发有积极作用,包括智力开发、技能开发、自我调节能力开发、社会交往能力开发等。全球化时代促进志愿服务迅速发展,从而对青少年成长发挥积极的影响。
志愿服务是人们不为报酬而对社会与他人作出的奉献,它与青少年成长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志愿服务的合作与交流,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源泉,有利他们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
一、全球化时代青少年对志愿服务的参与
近现代以来,青少年就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参与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美国家发源的童子军、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就是专门吸引青少年从事志愿服务的团体,亚洲国家也有许多社团吸引青少年进行社会服务。那么,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同和参与放慢有什么变化呢?这是我们考察和分析的重点。
(一)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的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⑴ 在各个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和生活条件的不同,使得青少年的志愿精神不断变化更新。全球化趋势影响下,青少年的志愿精神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志愿服务文化的多元化。传统观念影响下,单一国家和地区内的志愿者往往从自身文化来理解志愿精神,如根据本国或本民族的价值观决定是否帮助受助对象;又如一些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受助对象接受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特别是过去欧美认识提供志愿服务是附加基督教传播等,引起受助对象的反感。全球化时代拓展了青少年的视野,他们认识到志愿精神应该是不受文化差异影响的,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志愿者必须遵守的准则。二是志愿精神的不断丰富。全球化增加了青少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与多种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吸收不同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丰富和充实志愿服务的文化。传统社会对于志愿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仅仅理解为对弱势群体帮助的意识。现代社会对于志愿精神的理解包含了服务他人、维护公平、建设家园、保护环境甚至关心太空安全等意识。全球化浪潮是青少年见识增多、见解多样,理解志愿精神也富有新意。三是志愿精神的世俗化程度增强。传统意义上的志愿精神是崇高、神圣的,这样能够保持志愿服务的终极目标,但却阻碍了大量平凡民众参与志愿服务。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世界各国的民众利益需求多样化体现出来,提供服务、帮助他人也是广大民众包括青少年的一种需求。逐渐世俗化的志愿精神,使得平凡的人也能够提供服务、充实精神,受到广泛欢迎。所以,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的志愿精神在本质上与传统承接,都是不为报酬而服务社会与他人的意识,但是具体内涵不断变化和丰富,适应了时代要求。
当然,全球公民社会期望青少年产生更强的志愿精神,通过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又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然而,期望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据专家分析,全球公民社会期望的特征与实证的发现之间存在距离,这些距离影响着青少年的公民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
表1—2: 全球公民社会期望的特征与实证的发现:
任何时代的青少年志愿精神都遇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全球化时代,青少年志愿精神与社会现实矛盾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是信息发达引发不同国家志愿者的见识扩大,希望追求全球共同的志愿服务理念,但是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习俗却制约志愿者的探索,甚至压抑和扼杀。二是全球化趋势激励志愿者关心人类发展的未来命运,希望为此提供服务。但是一些国家、地区、团体的利益影响,压抑志愿者的长远追求而诱导他们追逐短期、现实的目标。三是全球化时代志愿者感受到需要宽容、谅解,但是一些国家、地区、团体却仍然强迫人们追求单一信念。因此,全球公民社会是志愿者追求的理想,也是全球志愿服务精神体现的最佳场所;然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削弱了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出现种种障碍,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二)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的志愿服务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发达的影响下,青少年的志愿服务跨越地区、国家界线,形成越来越大越大的网络。
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志愿服务网络,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社会发展差异,尤其是贫富差别导致许多问题。因此,发达国家的国际志愿者愿意前往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联合国志愿组织自1971年以来,向全球140多个国家派出来自150个国家的3万名志愿者。当前,有来自160个国籍的5千名志愿者在140个国家提供服务,约70%的志愿者在国外服务,30%的志愿者在国内服务。其他志愿团体也向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派出大量志愿者,其中许多是青年。他们帮助发展国家的民众改善社区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扶助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受到欢迎。初期以发达国家的志愿着前往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为主要模式,后来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日趋增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志愿者也前往发达国家的城乡社区提供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其次是城市与乡村的志愿服务网络,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加。城市的经济科技发达与乡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贫困落后,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乡村文化教育与生活卫生状况,许多国家的城市志愿者深入乡村提供服务,既前往国内的乡村,也前往国外的乡村。他们克服的生活设施简陋、卫生条件恶劣、饮食水平低下的困难,热情耐心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具体服务。一方面,志愿者争取资源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志愿者利用新闻媒介和网络的传播,介绍乡村的困难与艰苦情况,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和帮助。
再次是大学生与社会相连的志愿服务网络。世界各国的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精英群体,对人类发展负有责任。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利用发达、便捷的通讯及时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利用假期为需要的民众提供志愿服务。既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队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贫困国家提供服务,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生互相提供服务。他们给所服务的国家和地区带去爱心、文明、知识、技术;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群体的智力和精力优势,使得假期志愿服务富于新意,不断变化,特别受服务对象的欢迎。还有是全球性大型活动中的志愿服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各种大型运动会、展览馆、论坛等,是世界各国人士聚集和交流的机遇,也是各国志愿者聚集提供服务和建立网络的机会。特别是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成为全球志愿服务网络的典范。
宋玉芳在《奥运会志愿者及其管理特征探析》一文中综合了各种研究资料,分析了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特殊性。本文予以引用和介绍。
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和商业化的冲击,奥运会的参赛国家与运动员的数量有了飞速的增长。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参赛队仅为13个,运动员311人,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参赛队达到199个,运动员人数为10651名,参赛总人数增长了33倍。据统计,近年来每届奥运会直接涉及的人员包括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政府官员、新闻记者等一般会达到7万人左右。奥运会运作系统的庞杂性,要求服务于各个部门的志愿者掌握各种必要的技能与专业知识。整个系统涉及经济、法律、文化、艺术、教育、传媒、科技、建筑、环境等各个专业,这些都决定了志愿者服务领域的广泛性。此外,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记者、观众不下几十万人,各国的法律、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均有很大差异,这些决定了志愿者服务对象的复杂性。服务领域的广泛性与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奥运会志愿者具有各个方面、不同水平的综合素质。因此,奥运会志愿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人格、能力、经验、教育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群体。⑶
表1—3:夏季奥运会志愿者人数
数据来源:任海。奥运会志愿者与大学生[J]。上海体育科研。(转引自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及其管理特征探析》)
我们发现,近现代以来,跨国性、国际性、全球性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由于交通发达,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员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发达,各国民众对于国际性活动的关注与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青少年志愿者在竭诚服务跨国性、国际性、全球性活动的过程中,就不断建立和发展全球志愿服务的网络。随后,这些全球志愿服务网络的成员又返回自身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活动,扩大了网络的影响力。
青少年通过各种服务形式、服务途径建立起来的全球志愿服务网络,既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为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也有利于志愿之间互通信息、共同成长。
二、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全球化时代广泛发展的志愿服务,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机会;也提供了青少年在服务过程中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机会。
(一)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多样性
全球化时代既给青少年教育带来挑战,也为青少年教育带来机会。全球志愿服务发展,就提供了青少年教育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
不可否认,全球化时代的科技信息发达和生活方式多样,给青少年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指出:“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低估。”⑷其实,不仅中国受到冲击和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青少年教育也受到日趋严峻的影响。美国教育界的专家呼吁,必须加强美国价值观的教育,重建美国人的理想。否则,全球化时代,日益追求信息更替式的快餐文化的青少年,就会越来越无所作为。非洲国家的学者也发现,在全球享乐主义的冲击下,非洲的青少年也抛弃父辈的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精神,追求“只看眼前、不求未来”的生活。传统西方与东方的青少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面临挑战,必须转型和创新。
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它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和各种年龄人士的欣赏。首先,从内容上,它强调青少年以自我的眼光发现教育的积极因素。由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行动,包括国际志愿者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有价值的行动,从而使青少年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时,就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生追求的积极意义。其次,从形式上,它强调青少年以自主的选择与行动接受熏陶,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志愿服务的自愿性、选择性、参与性、感染性特别明显,青少年服务社会、他人的过程,就是改变和提升自我素质的过程。
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使得过去单一国家、地区借助志愿服务而教育和改变青少年思想观念的经验,迅速传播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样,各国探索志愿服务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经验,又很快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二)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观念意识培养
全球化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仅使青少年通过服务活动获得自我教育教育的途径增加,而且极大地拓展了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观念意识。
第一、培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全球志愿服务从两个方面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思想观念,奠定人生的发展基础。一是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从而超越单纯的自我利益、自私观念,培养人类互助发展的观念。二是超越国界的志愿服务信息沟通、行为交往,促使青少年改变封闭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思想。尤其是不以单一的价值观念职责其他国家、民族,而是学会理解、体谅。一个超越自我利益约束、超越区域局限约束的人,在未来开放、融合的世界更加能够适应和发展。
第二、培养青少年的伦理道德。在近现代道德变化过程中人类经历了曲折和教训。传统用机械教化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伦理道德,受到现代市场经济、世俗利益的调整。放任青少年道德观念自由变化,又出现极端思潮,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志愿服务的发展,首先引导青少年在关心人、服务人中获得人生快乐、感悟人生真蒂。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il Noddins)指出:“重要的是要关心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到关心并对其做出反应。当充满信任和关心的人际关系在孩子的小圈子里建立起来,他们才有可能在更广泛的环境里学会关心偶尔遇到的人、陌生者以及外国人。”⑸从只关心自己的快乐到学会关心他人的快乐,志愿服务活动使的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增加了积极的因素。同时,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让青少年在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服务、交流、沟通中,体验每一个国家、民族的伦理道德都有特殊价值与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伦理认识。
第三、培养青少年的法律规范意识。现代青少年越来越强调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调个性张扬。但是他们对于遵守法律、遵守规范就不够重视,导致个性释放的时候缺乏约束和自律,影响了他人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全球志愿服务的兴起,吸引青少年参加的同时,也引导他们了解和适应各国的法律、规范。因为,青少年在培养志愿服务热情,帮助他人生活时,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协调。除了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外,必要的法律规范是保障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
第四、培养青少年的权利义务意识。全球化时代,青少年通过参与国内外的志愿服务,或者与各国志愿者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强人权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他人的权利。目前,东西方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青少年所接受教育对权利义务的强调是有差异的。欧美国家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认为公民在维护个人权利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与义务,“拥有个人权利的公民才愿意为提供权利的社会负责”,是他们的名言。东方国家强调维护社会利益的同时满足个人权利,“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我们的名言。东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在参与全球志愿服务,在不同国家志愿者的交流中,互相了解和借鉴对方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一方面承认保障公民合法的个人权利是最基本的,只有权利意识觉醒的公民才可能真正认识社会进步对个人的意义;另一方面承认公民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不可或缺,它是保障每一个人权利的环境条件。
第五、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Humanism)。全球化时代的一个伴随现象是消费主义盛行,世俗化浪潮泛滥,青少年的生活追求越来越肤浅。然而,志愿服务的兴旺、志愿精神的倡扬,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激励青少年追求有利于人类长远发展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追求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消除极端世俗化的迷误,所以,两者是互相统一和补充的。人文精神提供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导向,志愿服务则将生活的物质享受之外的崇高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行动中,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断完善。”⑹全球志愿服务及全球志愿者的交流,更是有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解、互相借鉴,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志愿服务活动,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现代观念意识,也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实现精神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全球志愿服务活动提供青少年观念意识交流的机会,吸引青少年追求更加美好、更符合人性的生活,从而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能力开发
志愿服务不仅对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有影响,而且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行为发展、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全球化时代,这种积极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能力开发的多样性
我们不能仅仅从狭义理解志愿服务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不能仅仅看到奉献、付出和帮助他人的因素;而且应该从广泛含义理解志愿服务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包括对于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提高和自我能力开发的作用。全球化时代,这种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公民服务好像一种制度,在20世纪世界的很多地方发展起来,并可能在21世纪得以扩展。的确,全球化趋势显现出来对兵役的减少和对公民服务的增加。在21世纪末,公民服务可能会像今天的教育、就业和兵役服务一样平常和被普遍接受。”⑺当青少年参与的志愿服务越来越普遍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开发也越来越多样化、灵活化。
首先是提供了青少年的自我开发能力的途径。如果说传统教育和劳动方式中,青少年的能力开发是被动的,受到长辈和社会的督促;如果说工业社会教育和劳动方式中,青少年的能力开发是机械的,受到节奏和规则的约束;那么志愿服务更多引导青少年体验自我开发的乐趣,即通过自主的服务过程开发各种潜能。因为青少年对志愿服务的参与不是被动和机械的,而是在学习、工作之外的自由选择,那么,他们对于志愿服务的投入以及从中开发的潜能就符合自我的个性需求。全球化时代,青少年通过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志愿服务交流,发现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的自我能力开发途径多样,从而认识新的自我潜能、自我价值。
其次是提供了青少年的互相开发能力的途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不论是志愿者之间的交往还是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往,对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提供了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机会。在全球化的时代,志愿者加强了跨国服务、国际服务的交往,相互之间发现新的潜能和开发新的能力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青少年志愿者通过与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志愿的合作,借助对方的交流、评价,发现自己在处理生活、交际、应变等事情上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发展中国家志愿者与发达国家志愿者合作时,通过观念意识的交流,开发自己许多新的理念的同时,也引发出新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等。此外,志愿者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遍布全球各地。志愿者不仅提供行为服务,而且通过媒介、网络等提供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所以,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时,一方面在为对象提供帮助的时候激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服务对象生活史的时候有助于充实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全球化时代,人的相互依存特征更加明显,志愿者潜能、能力的相互开发也越来越普遍。
再次是提供了青少年的领悟开发能力的途径。全球化增强了青少年对于各种事物的领悟能力,志愿服务拓展了青少年领悟事物的新角度。对于青少年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就学会转换角度领悟社会生活。如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前往非洲提供假期志愿服务时,发现世界上竟然有人的生活这么艰苦,发现世界上竟然有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仍顽强生存。因此,欧美青少年领悟到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自己更应该珍惜生活并且帮助他人改善生活。具备这种想法,青少年志愿者就想方设法开发自己的各种能力,为对象提供支持、帮助。其实,全球化时代,同一城市的青少年志愿者为社区对象提供服务,从利用的信息与运用的设备方面都吸收了全球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成果。如志愿者开展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咨询、生活咨询时,运用各国的情况及个案;志愿者提供社区对象医疗服务时,运用了科技新技术和新器械。全球化开发和拓展了青少年志愿者的领悟能力,他们学习和掌握服务经验、技术方面越来越快,提供的服务效果也越来越好。
全球化以及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促使青少年能力开发的途径多样化、方式灵活化,从而又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更好地帮助社会与他人。
(二)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为青少年参与服务提供了多种途径,从而多方面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能力。
第一、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现代人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先天遗传因素仅具有极小的影响,关键是后天的培养和开发。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在改善环境和帮助对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运用知识,是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志愿服务与其他工作的区别,许多职业工作也需要开发和运用青年人的智力,但是由于谋生需要或迫于社会压力而从事的工作,青年的智力运用不是自愿和快乐的,智力开发反而受到局限。志愿服务是青年人就业、谋生之余,自愿主动参与的活动,往往愿意充分投入,付出努力。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的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对到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时,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尤其突出,也做成了许多事情。
第二、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技能开发。志愿服务的特点往往是从事社会“拾遗补缺”的工作,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志愿者通常不是利用政府、企业等正式机构与设施开展服务,而是要亲力亲为、具体实践。因此,青少年志愿者,特别是大中学生志愿在参与服务的过程,自我开发许多技能技巧。原来在学校学习时主要培养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真正参与志愿服务才发现要自己动手、具体操作。全球志愿服务的兴旺,使得青少年介入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服务活动增加。他们学会解决面临的不同文化、不同对象、不同组织的问题,往往以亲身服务、亲自做事的方式赢得服务对象的信赖。不少青少年志愿者叙述,真正参加服务活动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技能技巧非常有用处。
第三、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开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个人利益的逐渐满足,反过来又刺激青少年产生新的愿望和需求。人的需求不断扩张,而地球的资源必然有限,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青少年如果单纯接受利益原则的影响,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如果仅仅依靠法律和规范制约,有限制人的自由。因此,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从服务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既避免自我放任的消极后果,也避免继续制约的消极影响。“因为个体间关系用抽象的、法律的和正式准则界定的越多,公共领域建立在历史、观念、爱、关怀和友谊等具体联系基础上的团结就会越少。”⑻特别是全球化时代,青少年参与跨越地区、跨越国界的志愿服务,必须与不同信仰、不同习俗、不同民族的人合作,为不同信仰、不同习俗、不同民族的人服务。那么,青少年不能与自己的个性、兴趣、利益来影响对方、支配对方,必须尊重被服务者的利益需求,为此调整自己的个性、兴趣、利益。自我调节能力的开发,是青少年成长成熟的重要环节。可是,过于约束的家庭学校环境或过于放任的自由社会环境,都阻碍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的健康发展。倡导志愿服务,鼓励青少年志愿者的合作之间、为对象提供服务之间,学会自我调节,不断自我完善,是积极而有效的。当代青少年,特别是欧美国家富裕生活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以及新兴发展国家逐渐富裕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强调个性、兴趣、利益成为普遍趋势,但自我调节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与社会之间发展矛盾。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少年在服务和奉献中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第四、全球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开发。全球化时代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领域,从家庭交往、学校交往、地区交往扩大到跨地区交往、跨民族交往、跨国家交往。随着全球志愿服务的发展,青少年志愿者的服务交往也日益扩大。首先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志愿者交往合作。东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青少年为了志愿服务而汇集起来,共同开展活动,交往语言能力的提高、交往行为能力的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都使志愿者的素质不断改善。特别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青少年志愿者,从合作对方的身上学习交往沟通的能力、艺术,自己获得较大长进。如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组织、志愿人员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合作交往,为互相之间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机会。许多中国的志愿者从这次大会学习了很多东西,国际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其次是青少年志愿者为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对象服务过程,有益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开发。志愿希望为对象提供帮助,但是许多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对于交往者存在戒备心理。那么,通过怎样的交往方式、沟通途径赢得对象的信任,青少年志愿在积极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就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再次是青少年志愿者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组织机构联系过程,锻炼和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社团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对于志愿者的态度也千差万别。青少年志愿者满腔热情地前往某各国家、某个地区提供服务,但是并不一定受到当地政府及其它组织的欢迎,或者是一些政府部门、组织机构欢迎,另一些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不欢迎。志愿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宣传和解释志愿服务的纯真动机,赢得当地国家与民族的认可、接纳,需要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志愿者通常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沟通去争取支持、拓展服务领域,从而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发展,为青少年的参与社会、自我教育、开发能力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和健康的成长。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应该及时把握全球志愿服务发展的机遇,鼓励青少年参与国内服务和国际服务,使自身的素质在参与、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