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2078|回复: 2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及其理论创新的功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8 14: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及其理论创新的功能
[来源:广东志愿服务研究网  作者:谭建光  录入日期:2006-4-17  阅读:1271次]
[字体:大 中 小]
    世界各国都有慈善互助的传统,但是欧美国家志愿服务的发展兴旺是从近111始;中国大陆志愿服务的发展兴旺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将两者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启示。
一、中外志愿服务的“3个40年对3个20年”比较及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分析外国志愿服务发展资料和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资料时,非常有趣地发现“3个40年”与“3个20年”的关键转折,对志愿事业具有突破性的影响。其中,科学研究工作在重要关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外国志愿服务发展的“3个40年”
  首先分析外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虽然近代西方的志愿服务已经产生,特别是美国独立建国之后,托克维尔论述的结社精神、志愿精神成为美国人社区生活的特色。但是,慈善志愿事业仍然主要是个体行为、小群体行为,真正发展成为社会性普遍行为,则与“3个40年”的转型密切相关。
  第一、兴旺阶段(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国共同反击法西斯的侵略行为。战争年代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其他救助伤员志愿者、救助难民志愿者的服务行为,使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影响欧洲、影响美国的社会现象。战后重建过程中,志愿者进一步帮助安置难民、重建家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志愿服务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
  第二、扩散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适应东欧国家转型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变化,欧美志愿组织、志愿者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志愿服务,帮助社会重建或民众生活改善,出现了萨拉蒙所说“全球公民社会”现象。因此,志愿服务超出欧美国家的界限,影响世界各国,逐渐成为各国公民普遍认同、接受的服务行为。
  第三、举足轻重阶段(21世纪20年代)
    专家预测,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志愿服务成为当代人发展的一种权力,成为当代人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志愿服务滲透到社会发展、公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每一个人都可能享受志愿服务”成为现实。因此,政府、企业、非营及志愿组织“三足鼎立”的态势逐渐形成,支撑社会稳定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国志愿服务“3个40年”的阶段变化中,科学研究对于转型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即“第二个40年”的开始阶段,美国学者萨拉蒙等进行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其中多处涉及志愿组织、志愿人员、志愿服务,研究成果成为各国政府、社团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的观点和论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壮大。
  (二)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3个20年”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继承“学雷锋活动”的传统,又学习借鉴外国、港澳经验。从发展历程看,经历3个重要时期。
  (一)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之后,广州市创办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建立第一个基层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成立第一个正式合法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1994年,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国逐渐产生和发展。
  (二)兴旺阶段(20世纪末21世纪初)
  中国的志愿服务经历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艰辛探索后,在2001年前后迎来一次高潮。“国际志愿者年”活动与中国政府、公民的需求结合,推动各省市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社区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慈善志愿者队伍、民间自发志愿者队伍构成中国志愿服务的四大力量。随着中华慈善大会召开和中华志愿者协会的成立,志愿服务走向兴旺发达。
  (三)举足轻重阶段(20世纪20年代)
  根据专家预测,再过20年中国的志愿服务也将在社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政府、企业、非营利及志愿组织“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党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志愿服务的功能,鼓励志愿组织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3个20年”中,科学研究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第二个“20年”及2000年前后,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极大动力。1998年,中国第一本专门分析志愿服务的著作《志愿精神在中国》(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资助,丁元竹撰写)的发行,对各地区、各机构有非常大的参考、指导作用。1999年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大型非营利组织国际研讨会,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的相继成立,为全国志愿组织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了转型的速度,用“3个20年”完成外国“3个40年”的创新与转变。志愿服务从在社会起微小作用,到体现明显的支持、扶助作用,再到发挥举足轻重、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功能。这些,已经引起中国党政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中国志愿服务存在问题与理论创新的支持功能
  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虽然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遇到许多困难。除了社会方面的政策限制、资金限制等等因素,志愿组织、志愿人员的存在问题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不够”:
  1、观念不新。即志愿组织管理者和志愿人员的思想观念缺乏创新。往往是吸收一些外国、外地的经验之后,就满足于应用,缺乏进一步的创造、更新。如至今仍仅仅认为“志愿服务是人的义务、责任”,没有认识到随着社会进步,“志愿服务也是人的权利,是现代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日益流行的观念。
  2、组织不活。志愿组织建立之后,缺乏组织创新的理论指导,就容易照搬行政组织管理风格,逐渐出现僵化、官僚的毛病。
  3、项目不多。缺乏理论指导的志愿服务,停留在操作传统项目或者照搬他人经验,志愿组织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项目、拓展项目。长此下去,志愿服务就缺乏吸引力。
  4、激励不灵。目前志愿组织仍然习惯于简单的激励机制,如荣誉激励、物质激励,而没有根据现代人的人性多样变化设计灵活新颖的激励机制。所以,志愿组织激励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对志愿者缺乏吸引力。
  5、氛围不浓。缺乏理论创新支持的志愿组织,难以营造学习型社团氛围。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感觉仅仅是付出,而没有学习、成长、充实、提升的收获时,热情逐渐降低。
  6、持续不久。仅仅凭感觉、经验开展服务活动,缺乏理性思考和理论补充,志愿组织的发展受到局限,没有可持续的资源。
    总而言之,中国志愿服务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创新理念的支持,就会在低水平徘徊,陷入“轰动之后”的困境。就是说,兴起的时候轰轰烈烈,因为是做好事、帮助人,大家都支持、大家都参与。但是,热闹过后,志愿者没有获得更多启发、收益;群众没有看到更多新颖、特色的服务,逐渐就徘徊不前。
    从典型地区看,广东省是中国最早发展志愿服务的地区之一,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广州市1987年);第一个正式注册的省市级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1990年);第一部地方志愿服务法规(广东省人大1999年)。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支持,一段时期后,广东省的志愿服务不仅与北京、上海有差距;而且与浙江、四川等也产生差距。遇到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局面。因此,在借鉴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建立“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总之就是成为各级志愿组织的智力支持机构,为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广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传播。我们力争及时吸收外国、中国学术研究的新思想、新理论,转化为社会通俗适应的观念、话语,向各级志愿组织介绍、宣传。帮助志愿者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方法、技巧。营造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第二、调查。我们长期开展针对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志愿服务调查活动。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提供相互借鉴的资源;另一方面积累志愿服务的原始资料,为持续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第三、指导。我们运用掌握的理论和资料,对于社区志愿组织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有时往往将调查活动与指导工作相结合,即了解情况之后,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开拓服务思路。这种方式受到各级志愿组织的欢迎。
  第四、咨询。对于遇到较大困难的志愿组织、志愿人员,我们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不仅帮助他们转变服务思路,更重要是调节心态,激励他们做到健康、热情心理与理性、科学思维的结合,善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第五、培训。我们将吸收的知识、调查的资料、咨询的问题和反思的见解,整理提升,成为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培训内容,深入浅出、生动使用,受到各级志愿组织的欢迎。
  第六、评估。我们帮助各级志愿组织建立评估体系,对于服务项目的拓展、服务团体的成长都给予科学评估,建立绩效机制,是志愿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诚信形象。
  近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撰写和出版“中国广东志愿服务研究丛书”。其中,《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与志愿者同行——中国广东志愿服务调查记实》、《来自民间的帮助——中国珠江三角洲志愿服务比较研究》即将出版。

  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慈善志愿服务、民间志愿服务发展至今,依靠热情和经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大的成绩,受到政府、社会、民众的欢迎。但是,低水平徘徊、缺乏持久性等问题严重制约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重视理论创新、提供指导咨询,就非常有利于帮助志愿组织提升水平、跨越困境,走向新的辉煌,更好地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