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阳市锡场镇潭王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揭丰边重要的前沿据点。近年来,潭王村党委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推动党建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潭王”“美丽潭王”“幸福潭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20多项称号。
筑牢“桥头堡”,夯实基层基础
村党委坚持从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深入实施“双回归”工程。建立村“两委”干部联系能人机制,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回乡发展,先后有30多名大学生回乡创业、3名回乡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接续跟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人,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健全为民服务全程111制,组织党员主动服务,认领“公益岗位”38个,推行党员“户户走到”行动,发放1500余张“党群连心卡”,解决各类问题226个,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近5年来未发生过村民上访事件。三是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打造了抗日夜校识字班旧址、“副官处”旧址、蓝康红军小学等党员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用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
驱动“红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村党委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模式,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努力走出潭王村“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的“幸福路”。一是盘活资产资源,优化产业经营模式。以集约经营的方式推进粮食规模化种植,投入700多万元建成2300多亩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并着眼延伸农业链条,组建新的经济实体,建立起油茶种植基地和兰花种植温室大棚,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二是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旅产业链。立足潭王村的红色文化、潮汕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林、古民居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红色+非遗+农业”产业链条,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之前提高3000多元,逐步形成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实施“乡亲回家行动”,共建美丽家乡。以组建兴学育才协会、龙舟协会为载体,打造在外乡亲参与家乡建设平台,发动党员乡亲带头资助建设红军小学,每年配套20多万元改善教学环境,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1500元以上奖励,形成了村党委牵头、村委会实施、党员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潭王样本”。
架设“连心桥”,竭力改善民生
潭王村以党建为统领,解难题、办实事、出实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畅通交通,解决“行路难”问题。过去“行路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村党委多方筹资1300万元建成宽敞的环村大道,投入250多万元打通各村村民集聚区与环村大道的连接处,畅通交通网络。二是除险加固,解决“危旧险”问题。位于村西、南侧的土堤,下雨天经常泥泞不堪,存在安全隐患。村“两委”投入资金550万元对环村土堤进行整段除险加固、绿化美观,在堤围两旁种上油茶树、铺砌水泥卵石,打造环境优美的沿河景观带,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三是优化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为彻底扭转村“脏乱差”局面,共拆除62间危房、805个老旧户外厕所、200多宗乱搭乱建构筑物,并筹资2300多万元对内河进行清淤,美化“老厝区”,打造宜居环境。
来源:揭阳市委社会工作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