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6526|回复: 9

遭遇挫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1 15: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遭遇挫折
  人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痛苦、自卑、怨恨,甚至失去希望和信心。心理失衡,它不仅影响你的学习、生活,还会严重影响你的健康,引起各种疾病,甚至使人丧生。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心理失衡的泥潭呢?
一、倾诉法。也叫发泄法,就是把自己心里的痛苦向他人倾诉。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就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有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使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而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当然最好向有较高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的人倾诉,他会更好地给你的心理以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
二、优势比较法。受挫后有时难以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诉衷肠,就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去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即自己优势的方面,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去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潜力,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起,在孤寂中升华。
三、目标法。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就会生出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干扰,去努力达到目标。它标志着人已经在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成功的历程。目标法激发和推动着人们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从而鼓起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也谈“挫折教育”
  
  偶然翻阅报纸,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挫折与教育是否可以同步,接着便是一些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的见解认识。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的说“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享受还来不及,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挫折去教育下一代”;有的说 “‘挫折’可以是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那种硝烟弥漫,战火连天,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苦难岁月,”;有的说……
  我们姑且不去肯定或否定某种观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就足 以说明问题了。
  目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风气:许多青少年,大多是在校学生,不专心于学习,而是在追求一些所谓的时尚流行,不仅浪费了大好时光,也荒废了学业,以致到后来发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的悔悟。的确,在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 今天,接受教育似乎成了每个人济激强烈竞争的第一道关卡。而课堂的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们只一味地送其子女到一流的学校上学,创造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使孩子能够好好学习。殊不知历史上曾有多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故事,那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则开始贪图享乐,浪费生命,不能认真地学习,长大了自然是后悔莫及。如果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的锻炼,比如, 多做些家务活动,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接触和了解一些社会中的实际事物……从身心上进行开导教育,懂得一些道理,也许就不会再有那种“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了!
  幼年周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 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险阻阻,克服了重重 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还是可取可行的。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不怕让孩子失败
  
  第一个例子:一位母亲为他十八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夫人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力。
  第二个例子:今天中午,我向妈妈学踢键子。妈妈踢键子的花样特别多。有倒着踢,跳着踢,左右踢等等。我很羡慕她,可是我怎么也学不会。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童第周的故事。童第周十八岁才上中学,学习很差,第一学期平均成绩才四十五分。第二学期,由于童第周发愤学习,成绩提高了,数学还考了一百分。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教授学习,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外国同学谁都不敢尝试,只有童第周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后来童第周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想到这儿,我又学着踢,终于能连着踢几下了。妈妈表扬了我。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理解了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任何事都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
  亲爱的家长,当您看了上述正反两个例子后,有何感想?现今的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存在,家长大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只重视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记忆力等显性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意志力、自信心等潜在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恰是提高显性能力的必要保证。家长只有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磨练孩子的意志力,才能让孩子在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女儿的宽容
罗 允 和

窗外黑沉沉的,寒风呼呼地叫着。忙碌了一天,此时我只想躺在床上翻晚报,真不原意跨出温暖的家门,去上那个外语补习班。
女儿走过来,像只小猫似的偎在我身边。"爸爸,今天你就别去了吧。"她仿佛看出的我的心思。
"不行!"我想到了做父亲的责任,一下子坐了起来,"平时我总要求你学习认真,不许马虎偷懒,今天自己却怕苦怕累,以后我怎么要求你?"
"不要紧的。"女儿说,"我知道你总是很认真的,学习总是很好的。难得这一次……"
一般暖流在心中升起,在赶向学校的路途上,我顶着寒风,脑海里印满了女儿那可爱的脸庞。面对她的宽容和体贴,愧疚在心中一点点地盈──这些年来,我对她似乎是严格要求多于关心和爱护。
那是她刚上一年级时,一次被老师留下来了,说她拼音听写错得一塌糊涂。
我铁青着脸领她回家,进门就狠狠地给了她两个巴掌:"我从小到大,从来就没为成绩不好给老师留下来。你真给我丢人现眼!"
直到女儿哭累了,直到我气平了,我才想起来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女儿做事原来也是挺顶真的。测验前,老师没说这次听写距离上次测验该空几行。女儿本来胆小,不敢问,就先空了两行。以听写快结束时,她发现别的同学只空了一行,就慌慌忙忙地把所有听写的内容往上提。可是提了才两行,本子就被老师收去了。
"唉,你这个傻姑娘……"可是,与其说我是在为女儿叹惜,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又一次粗暴而后悔。
往事一件件地脑海中盘旋,心中的愧疚在一点点地加深。在这些不近人情的时刻,我常以竞争是激烈的、毫不留情的为理由自我辟解。然而,面对孩子们的宽容和善良,我们还是显出了功利和寡情。我真想捧着女儿的脸,说一声:"对不起!"

让儿子迟到一次

儿子上学了, 每天坚持步行到校,因为我每天喊他起床, 他从未迟到过。一天晚上,已到儿子就寝的时间,可他仍坐在电视机前因一部电视剧不肯离开。我再三劝说无效,便警告儿子:"你明天起不来,迟到了,自己负责。"不能自拔的儿子回答说:"明天不用你叫,迟到了我自己负责。"
第二天我没有再像往常那样叫儿子起床,嘿,他还真比平时晚了半小时才揉着眼自己醒来。此时离上课时间仅有二十分钟了,他哭丧着脸慌慌张张地穿衣洗漱之后就跑了出去,没过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说是忘了带书包。妻在一旁捅我,小声说:"能不能骑摩托车送一下儿子,不然他可就要迟到了。"我白了妻一眼:"我就是要让他自己去面对一下迟到。"
儿子真的急了,拎上书包奔跑起来,儿子胖,跑起来实在吃力,再赶上着急,样子实在狼狈。 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便远远地跟着他,突然,儿子在拐弯处不小心摔了一跤。"儿子小心"!当时,我真想喊着跑过去扶他一把,但我还是克制了自己,默默地看着儿子。
儿子很快爬了起来,渐渐消失在人流中……
我的眼睛有些发酸,我想起我上小学时,有时走到学校迟到了,就不敢进教室,便返回家硬逼着母亲亲自把我送进教室,并且跟老师说情,别批评我,我才作罢。后来,父亲没少拿这件事批评我:"迟到了连教室也不敢进,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那"没出息"三个字深深地刺激了我,以致我参加工作后总是早起,上班争取早到。
我小时候的"没出息",怎么也不能再让儿子"继承"了。
那天儿子伴着铃声闯进了教室,据老师说,儿子满脸通红,一头热汗,坐在那儿,好一阵子喘气,儿子终于没有迟到,他用发了疯似的奔跑换来了他的没迟到。
晚上,儿子跟他妈一阵子诉苦,说是差点把他累死,妻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提出让你爸用摩托车送你?"儿子不好意思地回答:"昨天晚上是我非要晚睡觉的,我只好自己想办法了。看来,儿子这书没白念,开始懂得对自己负责了。我走过去对儿子说:"通过这件事,你至少要明白三点:第一,你既然有胆量不按时睡觉,就要做好对付迟到的准备;第二, 任何时候都要想办法抢时间别迟到;第三,如果真的迟到了,你要有勇气去接受纪律处分。"
儿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等我说完了,他却说:"第四,我以后再也不晚睡了,我要早早起床,不就啥事也没有了?"好小子,悟得真快。


假如孩子"恨屋及乌"
文/朱华贤

由于误会,数学老师严厉批评了课代表丰海同学。他想站起来作些解释,老师却生硬地说:"你不用多说,这件事我很清楚。"于是,丰海只得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不满坐下。从此丰海对数学老师有点反感了,渐渐地,连他的课也不想听,更不想主动问他。期末考试时,丰海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了,从原来班里的第二名,一下子跃到了三十几名。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爱那个人而连带地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成语所说的是一种不甚合理的、带有很大盲目性的情感迁移。丰海则是由不满数学老师对某一件事的处理而连带地不满他所教的数学课,这不妨叫"恨屋及乌"。尽管这两者有点不同,但表达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不合理的情感迁移,都会影响对人和事物的客观评价。应当说,类似的迁移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假如你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分别看待事物的方法。人是人,屋上的乌鸦是乌鸦,这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应该分别看待,即使那乌鸦是人饲养的,也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人是善良的,就认为他屋上的乌鸦的羽毛比别的漂亮,嗓音比别的动听;反过来,也不能因为你对某个人不满意,就连带着对他所种的花也觉得不好看,所做的事也特别不顺眼。此物是此物,彼物是彼物,对不同的事物应该采取不同方法。"爱屋及乌"或"恨屋及乌"却不分这些差别,不分彼此,采取感情用事的态度,来了个一窝端,这是一种不冷静、不理智的表现,也说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其次,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希望老师崇高而完美,公正而公平,希望老师处处合理,事事得当,这是可理解的。但必须知道,老师也是人,而且很普通,完全有可能做错事,说错话。对老师的过错,可以提出来,可以批评。自己不想提,可以通过班主任和家长;当面不敢提,可以通过书信或其它形式。一般说来,老师会坦率接受学生的批评。但不管老师接受不接受,不能把老师所教的课及所做的事扯在一起,不能连老师的课都不认真听。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丰海同学之所以成绩会一落千丈,根本原因就在于"恨屋及乌"的心理在作怪。
孩子的"恨屋及乌"的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因为还涉及到老师一面,处理起来往往较棘手,但只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一般都能圆满解决。倘实在不能解决,可向学校提
出转班或转校的要求,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原载《家庭教育》(杭州), 1999 4 22)

爱,藏起一半

日本的大岛先生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爱,藏起一半。
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可是,大岛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10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走路也有点困难,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子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学校走去。当他艰难地在十字路口正欲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大岛见了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一级级台阶。“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大岛的眼圈有些发红。
大岛先生这种特殊的育儿方式,不是丢失另一半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科学.这才是父母应有的真正的爱。
韩非有句名言:慈母有败子。意即做母亲的过分慈爱,子女不会成器。诚然.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也是应尽的 责任,但得有个“度”。眼下,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孩子吃穿讲究一点,也在清理之中。但切不可好过了头。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爱得太过火。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一律应允。有的甚至上学送,放学接,晚上挑灯伴读到深夜。据悉,一次山东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前,为了让一学生亲身感受父母养 育孩子的艰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了“负重感母恩”的活动,但有的家长却悄悄地给孩子负重包里装入了海绵,令人哭笑不得。其实,过分溺爱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家长却能自觉地搞“富门寒教”。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们从小“自找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瑞士,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给人家当佣人;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在家里要承担一些义务。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为了培养聪慧、勤勉、坚强的下一代,我们不妨学学大岛先生,尽可藏起一半爱。

(《教育艺术》1999年第9期崔鹤同文)


耐挫折 长才干
(文)黄志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故娇生惯养,关怀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养成了怯懦,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性。因此,有远见的家长朋友,应当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 “困境”,让他们逐步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一、羁放纵,设疑置难
过于宠爱,会导致孩子自私放纵,家长可适当地为难一下这些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使他们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长智慧,提高勇气,磨炼意志。如根据孩子喜欢活动这一特点,故意设置一些有点难度的活动,让他们开动脑筋多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困难,使他们体会到跳起来摘到的苹果滋味更美。当然家长在孩子遇到难于克服的困难时,应适时地加以指导和启发,防止他们由于缺乏耐挫折力而失掉成功的机会,或敷衍了事,半途而废。
二、抑任性,处事明理
孩子的任性,如不适时得到矫正,就会成为不良“顽疾”,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矫正孩子的这种任性心理,使孩子懂得:人生是会有失败与成功的,只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抑制任性,才会身处逆境而不丧气失志,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息迁就,循路入境
目前,许多家长教育诱导不足,姑息迁就有余,一切以金钱开道,甚至是你吃完这碗饭奖赏五元钱,导致学生经不起挫折。所以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的心理,当孩子落后时,切忌同情心过分外露,因为这些孩子多在表扬声中成长,已经滋生一定的虚荣心,容不下挫折。这时应当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他们静静地反省自律,吸取教训,所长避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不怕受挫的心理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四、长才干,储能蓄势
当前,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陷入误区,父母或“忘我奉献”或“心灵施暴”。有的从牙缝里抠出钱满足子女的非份要求;有的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骂声开道,棍棒交加,使这部分学生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如想纠正这种错误做法,家长也可运用故事激励法,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如张海迪身体瘫痪,但仍以毅力的大锤敲开了生活大门的铁锁,用意志的犁铧开垦了知识的活土的故事等。这样,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待困难挫折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及处理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得他们今后再遇到挫折,
都会有所准备而不致于惊慌失措,在心理上增强抵抗力。
家长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耐挫折力,让他们在受挫折中长一智,让他们在抵抗挫折中不断成熟。


让孩子承受些挫折
(文)罗红

中国有句古话说“享童子福,背老来时”,这句话有其深刻的哲理。“享童子福”无非是指人在童年时养等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为生活操心,不
为生存发愁的日子。用人们喜欢的一句话说,叫“生活在蜜罐里边”。
但殊不知,过度的舒适不仅不能保证孩子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而且给孩子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后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灵养得娇弱,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即所谓“背老来时”也。
报载,某医科大学生实习期间,因看不惯现在医疗行业中的某些不正之风,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悲观绝望,对人生的未来丧失信心,竞跳楼自杀,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怒绝望心情,今人痛心不已。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唉呀,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背老来时”,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一句话:要舍得让孩子承受些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例如,考试结果与期望值差异过大,竞争失败,被误解,受冷落等等,利用得当,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耐受能力的目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适当设置让儿童希望受挫的情景。例如,父母和孩子比赛谁跑得快,父母完全可以多次让孩子输掉,为了鼓励孩子,偶尔让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很多父母总是让孩子赢,因为
如果孩子输了要哭,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父母总是故意掉在孩子的后面当输家,以换取孩子灿烂的一笑。这样一来,孩子从小该遇到的挫折都被疼爱他们的父母给扫除了,该穿过的荆
棘都被父母斩断了。生活中从没有遇到过风浪,道路上布满了鲜花,一切都是称心如意,如何能培养出孩子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有一位父亲做得很好:他和儿子有约,吃午饭后,儿子收拾桌子他洗碗,但有个条件,如果儿子收拾得不好就要接着洗碗。儿子小心地收拾了,而且实际上,桌子也比平时收拾得干净得多,儿子满以为顺利过关了,可父亲挑剔地检查时仍发现了一点油渍,于是他平静的说:“对不起,这次碗该你洗啦”。想想,儿子作了努力且明明比平时还好,却过不了关哪有不产生遗憾、失望——挫折感的呢?其实,这正是这位父亲故意给儿子设置的挫折情景,故意让他心理受挫。他认为,让儿子经常遭遇些类似的挫折情景,孩子就学会了镇静地接受不如意的现实,正确地控制情绪而避免过度的挫折感。当然,操作时要注意,不同的孩子面临同样的挫折倩景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挫折感过度,以致于沉溺于灰心,失望,自卑,退缩状态,便应该以关心,鼓励,积极暗示,幽默诙谐等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总之,让孩子小的时候受到困难挫折的磨练对他未来的一生都大有种益。
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让他们多积累一点财富吧


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五招
有这样一个家长,他为了锻炼他的孩子军军的毅力,总结了五招,颇有成效。
第 招.精神激将法。一次,军军的妈妈叫他把家里的几扇窗户擦干净。本来军军是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可是他擦了几下就不想干了。于是,我便故意对军军说: “我不相信军军能把几扇窗户擦干净!”军军听了我的话一下子跳起来说:“我就是能擦干净!”好像硬是不认输似的,一边说,一边就高高兴兴地擦窗户去了,而且把几扇窗户挥得非常干净。后来,我表扬了军军,军军也十分高兴。
第 招.诱导鼓励法。一次,我叫军军做一道数学题,军军只稍微想了想,便认为做不出来准备打退堂鼓了。这时,我一边要求他再仔细反复地读读原题,琢磨题意,一边启发诱导鼓励他深入钻研。结果,他终于把那道题做出了。他为自己的胜利所鼓舞,脸上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第 招.榜样示范法。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我总是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一次,为了完成一项上级交给我的写作任务,我连写了好几遍,交给领导审阅,领导都说不够理想。后来,我又反复修改多次,终于写成功了,而且见了报。我根据切身的体会现身说法,把这事讲给军军听,军军见我对写作那样认真,很受感动,便对我说:“我以后也要像爸爸那样,不怕困难,不把事情做好决不罢休!”
第 招.故事熏陶法。军军很喜欢听故事,为了培养军军做任何事情都有毅力的优良品格,我经常有意识地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结果,军军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熏陶,得到了感染,从而培养了军军顽强的毅力。
第 招.竞争比赛法。有时为了要军军去完成一项任务时,我总是经常地和他开展竞争比赛,以此去鼓励他坚持把任务完成得更好。如有一次,我带着军军回老家参加割麦子的农务劳动。军军那时才IO来岁,而且从未割过麦子,于是我便把着手教他,结果,他很快就学会了割麦子,但是,割了不多久,他就不想再割了。于是,我又要求军军振作起精神来,和我比赛比赛。为了鼓励军军劳动的积极性,比赛中,我故意割得慢一些,让他超过了我,我抓紧时机表扬了他,他很高兴。后来,他不小心把手割破了,我叫他休息,但怎么说他也不肯,把伤口包扎好,又和我比赛起来,直到完成了任务才去休息。
通过上面几招的引导和教育,军军做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怕困难了,顽强的毅力也逐步培养起来。看到军军的进步,我们都很高兴,军军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以上做法当然还不够完善,况且孩子各有不同的性格,不能——照搬,但也许对你还有可资借鉴之处吧。



爸爸妈妈能放开你们的手吗
依山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有时会感到不解。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这些家长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难道孩子们真的不需要我们“保护”吗?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没长大呢。

父母对孩子具有一定的过度保护的趋同,原因常常是出于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事情,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认为孩子不够成熟等等。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儿女比父母想象的要成熟.有能力,有忍耐力和承受力,父母的看法往往带有成见。
有一天当你想去帮助孩子时,最好能停下来想一下,你该怎样做?想确保儿女的安全,但不要阻碍他们探索世界,好吗?他会从中获得乐趣。父母要保持冷静并且为他的努力喝彩,在他没有立刻掌握技巧时鼓励他继续努力。这对父母也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就是允许他去做你和他都共同担心的事。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父亲,我的主要角色就是保护我的女儿,甚至在她成人之后,我仍想做她心目中的英雄,当她面临困境时,将她解救出来。后来才知道我并没有在帮她,而是剥夺了她与困难斗争和自主的机会。我就打算改变一下我的行为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必须停止介入她的生活。我必须退出来,忍受我自己的焦虑,鼓励她保持自信,相信她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同她谈话,告诉她,我这样做并非是我不爱她了,而正是因为爱她才这样做。我在情感上仍支持她,但不再插手帮她解决任何问题了。我更希望在她还小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要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一点。那样会使她成熟的快得多。
还有一位同事的孩子晨的例子可供借鉴。晨一贯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他很腼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对他的成长,表现出来愈来愈多的限制。他很少参与课堂讨论。课下也不大声张,显得很没有自信。他的父母注意到了儿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障碍,开始寻找克服的方法。他们找他谈了一下,一致认为应当及时纠正这种性格上的缺欠。于是晨的父母为儿子制定一个煅炼性格的计划。首先鼓励他实现每节课都发一次言的目标,即使提出一个问题也好。让他习惯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自己的声音。在他逐渐适应以后,鼓励他报名参加了暑期演讲班。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活跃、自信。他似乎在自己身上发现了新大陆。
这只是我们可以选择用来鼓励孩子克服畏惧的许多方法之一。在生活中有许多日常事物都可以用来帮助孩子消除障碍。父母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去经受困难,锻炼能力,的确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表示。对父母来说,放开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孩子将来的生活要由他独自承担,不可能时时处处受到我们的保护。那么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装备是什么呢?培养他的能力。在能力上人人平等。社会并不会因为家长眼中的孩子太小而对他格外慈悲。准备好让孩子以同等的资格进入社会,面临竞争。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如果父母能够真正地懂得这个道理,就比较能够放开手。孩子们也一定会为家长们“放开你们的手”的让步发出由衷的感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苏 杭
女儿6岁了,久住医院的我,病情越来越复杂,在绝望的等待中,我不能蹉跎女儿的童年岁月,暗暗地下决心:要给女儿买一架手风琴。于是,我躲开医护人员和病友的视线,每顿饭节省0.05元的菜钱,终于让我攒足了买琴的钱。于是,我爱人清晨排队买琴。那年月,手风琴供应紧张,市中心的门市部一天只卖3架琴。前面两架60贝司的没赶上,买回了一架48贝司的手风琴,哪知道只用了1个月,老师就要求换60贝司以上的琴。那么,首要的任务是卖掉这架琴。

这对我们家是一个大难题,我下不了楼,如何到市场上去卖琴;我爱人是一个连问路也不好意思的腼腆男士,站在马路上吆喝着卖琴实在难为他。我在病床上张罗了两个月,也没有个着落。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琴盒跟前看一眼,希望和失望的眼神使我不能泰然相对。

我想起瘫痪的母亲,她总是信任地把家庭的重任交给我们,我的二姐6岁时,就开始给全家做饭。我13岁时,就带着4岁的侄儿往返于武汉和天津之间,为全家还迁天津跑户口,在户口冻结的困难情况下,居然获得成功。母亲鼓励的目光,大胆的使用,使我们6个兄妹在早年丧父、母亲瘫痪的困境中,优异地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都办事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对母亲的孝敬更令亲朋四邻视为楷模。
我是否让女儿担此重任,让家庭的不利因素在女儿身上变成积极因素呢?我记得谈话是这样开始的,我说:“任何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不是万能的,我们也需要你的帮助,我相信你能帮助爸爸上街去卖琴。”没想到女儿说:“我早就想去,又不敢跟你们说。我们明天就去卖琴吧。”
我为他们写了一张招牌:“减价销售”。头一天出去,父女俩在寒风中站了五六个小时,也没有人买。为什么呢?我们全家一块儿分析:第一,地点没找好;第二,人家看那么新的琴就卖,还以为是坏琴呢!为此,第二天,他们换了地方,找到了买琴的那个商店,在商店门口女儿还拉起了《卖花姑娘》插曲,“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蓝上市场……”那熟悉的带点儿忧伤的乐曲吸引着人们驻足观望,人们夸赞女儿勇敢懂事。女儿受到鼓舞,拉得十分动情。很快,琴被一位小学教师买走。
当时正赶上手风琴涨价,那个教师认为按原价买到就已经是减价销售了,心满意足地交了钱就走。女儿拦住他说,这是旧琴不能按原价卖,又退给人家70元钱。那个教师感动得再三和我爱人握手。女儿和她父亲一路唱着,笑着,回到家。女儿得意地跟我说:“妈妈,以后你们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就交给我!”
为父母分忧,成了女儿的一大快事。她六七岁担当了家庭的采买,还负责往医院给生病的我送饭。在生活中,她能做到自理,从不给家长添麻烦。女儿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在理论上,独生子女的父母也赞赏“磨难”教育,也信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生活信条。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习惯于用双翼把儿女揽在怀里,舍不得让他们受一点儿委屈,经一点儿风雨,凡事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其实,家长过低地估计孩子的独立能力,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环境,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


父母如何与孩子共渡挫折关
“妈妈,这是我的成绩单”,亮亮怯怯地递过成绩单。
“才考80分,刚上一年级就考这点分,人家都考100分,90分就是不及格!”妈妈圆睁着双眼,大声训斥着。
“这么简单的题也会错,真是个糊徐虫!”爸爸一把把亮亮推到一边。
亮亮吓得哭了起来。考试成绩不好,在班里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后真希望爸爸妈妈能听听他的委屈、烦恼。可是爸爸妈妈一点也不理解他,只会训斥他。孩子失败的时候是孩培养孩子勇气和抗挫能力的最佳时机,好多家长却白白丢掉了教育机会,把孩子的失败变成了孩子的灾难。同样是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的做法如果不一样,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小雨闷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妈妈忽然想起今天学校公布考试成绩,问;“你是不是没考好呀?”“嗯,我没得双百。得了双百老师要给发奖,我没得奖。”小雨小声嘟囔着,紧张地看着妈妈。“没考双百,心里很难过,不但不能得奖,还怕老师、同学笑话,怕妈妈骂你,是吧。”小雨被妈妈说中了,变得轻松起来,他双手接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你怎么知道?”妈妈把小雨楼在怀里,边说边抚摸着小雨的发,“没事的,你刚上一年级,以后考试多着呢,下次再努力。”“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你为什么不骂我?我们班的萌萌,她妈妈在校门口接她时就骂她了。妈妈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妈妈,我下次一定好好考!”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要给他提供受挫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受挫,而且还要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让他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振作起来,有信心重新开始生活。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要有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能力,其次才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和孩子交谈时,认真、耐心地听取,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用家长的权威,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会把委屈和痛苦憋在肚子里,这样每一次挫折都会增加他的自卑感。无论对错,我们都不要急于打断,指手画脚地评头论足,否则孩子会因为担心受到批评和攻击而中止谈话,把自己封闭起来。理解是爱的语言,父母的爱会温暖孩子受挫的心,他会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让孩子承受些挫折
中国有句古话说"享童子福,背老来时",这句话有其深刻的哲理。"享童子福"无非是指人在童年时养等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为生活操心,不为生存发愁的日子。用人们喜欢的一句话说,叫"生活在蜜罐里边"。
但殊不知,过度的舒适不仅不能保证孩子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而且给孩子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后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灵养得娇弱,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即所谓"背老来时"也。
报载,某医科大学生实习期间,因看不惯现在医疗行业中的某些不正之风,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悲观绝望,对人生的未来丧失信心,竞跳楼自杀,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怒绝望心情,今人痛心不已。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唉呀,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背老来时",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一句话:要舍得让孩子承受些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例如,考试结果与期望值差异过大,竞争失败,被误解,受冷落等等,利用得当,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耐受能力的目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适当设置让儿童希望受挫的情景。例如,父母和孩子比赛谁跑得快,父母完全可以多次让孩子输掉,为了鼓励孩子,偶尔让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很多父母总是让孩子赢,因为如果孩子输了要哭,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父母总是故意掉在孩子的后面当输家,以换取孩子灿烂的一笑。这样一来,孩子从小该遇到的挫折都被疼爱他们的父母给扫除了,该穿过的荆棘都被父母斩断了。生活中从没有遇到过风浪,道路上布满了鲜花,一切都是称心如意,如何能培养出孩子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有一位父亲做得很好:他和儿子有约,吃午饭后,儿子收拾桌子他洗碗,但有个条件,如果儿子收拾得不好就要接着洗碗。儿子小心地收拾了,而且实际上,桌子也比平时收拾得干净得多,儿子满以为顺利过关了,可父亲挑剔地检查时仍发现了一点油渍,于是他平静的说:"对不起,这次碗该你洗啦"。想想,儿子作了努力且明明比平时还好,却过不了关哪有不产生遗憾、失望--挫折感的呢?其实,这正是这位父亲故意给儿子设置的挫折情景,故意让他心理受挫。他认为,让儿子经常遭遇些类似的挫折情景,孩子就学会了镇静地接受不如意的现实,正确地控制情绪而避免过度的挫折感。当然,操作时要注意,不同的孩子面临同样的挫折倩景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挫折感过度,以致于沉溺于灰心,失望,自卑,退缩状态,便应该以关心,鼓励,积极暗示,幽默诙谐等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总之,让孩子小的时候受到困难挫折的磨练对他未来的一生都大有种益。
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让他们多积累一点财富吧!

孩子不能面对挫折
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插、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改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使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通用性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 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 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
要注意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订、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 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臧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发表于 2004-6-2 19: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D 文章好好啊~~~
发表于 2004-6-2 23: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应该系做人父母既睇下.........
发表于 2004-6-7 22: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那么多看不完哦~~
不过都略略地体过.
哇~~发现原来来到E度可以学到好多野噶喔.
不过E家孩子同父母之间噶代沟越来越大甘,而且捂系捂想沟通,
而系好似明明知道,但就系又捂知点样先打开果种局面,哎..悲哀... :em327:  :em166:
发表于 2004-7-22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哗··辛苦你了。!!我一定看完的
发表于 2004-7-31 0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不错啊
发表于 2004-8-9 1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挫折

真的不错 啊
发表于 2010-8-19 1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教育意义,支持!!
发表于 2011-8-19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比心机,好长好有意义,值得支持
发表于 2011-9-5 21: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有空时会好好看看的。以前想法很消极,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甚至感到绝望,想到了自杀。。不过现在渐渐好多了,不再那么极端了。人活着,就要对自己好,对值得的人好。简单点什么都想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