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92|回复: 1

九成未登记,隐形社团如何转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06:51:42 | |阅读模式
九成未登记,隐形社团如何转正
阻碍社团登记不乏政府因素,期待政府为“庶子”转正铺设便捷通道
    ◎广东省政协社法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深圳市登记各类社会组织4110个,但实际上约有3万多个,登记管理的只占现有的10%。这意味着九成社会组织没有到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登记注册。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也认为,在中国至少有300万未登记的社会组织,近九成民间组织处于“非法状态”。
    ◎省民政厅的一位观察员说,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政府财政没有充足的投入,政府职能还不能更加充分地向社会组织放开,已经登记的社会组织还没有充分培育好支持好,社会组织对政府也有所观望,担心被收编后失去自主发展权……种种现实面前,强制社会组织都去登记注册,还不现实。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中国的基金会每年增加数目为100个以上,而美国的基金会每天平均增加数目为超过8个。美国2000年有56000个基金会,而到了2008年则已经达到75000个,同期的社会组织则从80万个到了120万个,每天产生160个以上社会组织。
    一股凉爽的新风正吹向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社会组织。
    在东莞,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登记已经全面放开,它们登记不需要再找业务主管单位,暂时不符合条件者也可先备案,取得合法身份,待条件成熟后再登记。
    在深圳,自2008年打破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后,截至2011年6月底,深圳市的社会组织已有4213家。其中,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有581家。
    按照古代礼教,妾生的庶子比正妻生的嫡子地位低得多,既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又不能承袭父亲的官爵。在民政部门放宽登记限制后得以“转正”的“隐形组织”,就像是从“庶子”变为“嫡子”,有了分担家业的合法身份。李连杰的“壹基金计划”便是例证,它曾是长期挂靠在公募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下的“红会庶子”。
    来自多个渠道的数据表明,约九成社会组织是没有登记的“隐形组织”。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嫡子社会组织”和隐藏于民间角落的“庶子社会组织”的比例是1:9。
    民政部目前已将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办法,摆上议事日程。广东省民政厅也表示,除特殊行业、特殊规定外,社会组织逐步实现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加快社会组织发展。
    一方面,政府为“庶子”铺设了一条“转正”的通道。现在“庶子”需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通道。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思考着给“庶子”松绑的底线,社会组织的登记制是否会彻底走向更加宽松的备案制。
    民间社团多处“非法状态”
    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测算,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大体在登记量的5到10倍之间
    广东省政协社法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深圳市登记各类社会组织4110个,但实际上约有3万多个,登记管理的只占现有的10%。这意味着九成社会组织没有到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登记注册。
    据北京媒体报道,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也认为,在中国至少有300万未登记的社会组织,近九成民间组织处于“非法状态”。另外,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测算,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大体在登记量的5到10倍之间。
    这些数据都表明,隐形组织数量远高于登记组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不一定都是非法的。”广东省民政厅一位人士说,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应包括: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及其地方的分支组织、单位内部不需要登记的组织,到工商部门登记的组织,以及没有办法取得登记以非法人组织存在的社会组织等。
    “比方说学校里的学生会、学生毕业之后的同学会,就不需要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但它是合法存在的。所以,在估算未登记组织的数量时应把合理合法存在的未登记组织剔除在外,所以隐形组织并没有九成那么多。”他说。
    “黑户口”限制社团发展
    如要在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登记,就必须找到主管单位,但实际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愿意担当的单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社会组织成立的条件要求过多且过于严苛,双重的管理体制下,由于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登记,导致未登记的比依法登记的多得多。
    “8月5日,我们向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提交了材料办理登记手续,15个工作日之内就会有答复。”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会长崔伟雄在电话中兴奋地说。登记成功后,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将改名为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
    “黑户口”一直是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的心病。如要在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登记,就必须找到主管单位,但实际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愿意担当的单位。
    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最早由几个癌症患儿家长发起组织,从2006年起开始在广州两家医院开展面向癌症患儿家长的公益活动,现在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8家医院。家长会组织家长们参加经验分享,与境遇相似的“同路人”共同努力树立医治和生活的信心。它还开展“重症儿童愿望成真”爱心项目,发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重病中的儿童实现一个心愿。
    由于没有对公账户、固定场地、专职工作人员,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还是停留在小规模的志愿行动上,活动资金也十分紧缺。它向一些基金会和爱心企业申请善款,然而对方规定必须与合法登记的团体合作,不能向未注册的“草根组织”提供资金。就算有基金会愿意提供捐助,也只能将资金存进对公账户,仍然帮不了忙。此外,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广州市癌症患儿家长会的公信力也会受到怀疑。
    现在,广州市民政部门愿意担任广州癌症患儿家长会的指导单位,依法进行登记管理,解决了它找不到主管单位的障碍。
    “2006年初,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行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取消了业务指导单位的前置性审批。2009年底,省民政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规定》,进一步降低门槛。”广东省民政厅一位负责人说。
    政府光降低门槛还不够
    阻碍社会组织登记成立的原因,从政府因素到个体因素都有
    知情人士称,阻碍社会组织登记成立的原因,从政府因素到个体因素都有。从政府因素来看,“要真正为社会组织‘转正’提供支持和方便,看来仅仅降低门槛还不够,比方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指导社会组织一步一步完成所登记需要的法律文书、章程制度等。”一家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分析说。
    去年,广东省民政厅在对省人大代表梁淑鸣等提出的“关于开放合法注册权利给优秀民间慈善机构的建议”进行答复时表示,为将《广东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规定》落到实处,省民政厅正针对各地在执行当中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拟出台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的若干意见,对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界定,进一步解决公益类社会组织登记难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省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关于贯彻规定的若干意见仍未出台。
    省政协社法委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社会组织地位和职能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地方和部门将社会组织视为一般群众组织,缺乏有力的组织引导;有的将社会组织看作与部门“争利”,采取限制和排压态度。有的甚至对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视为“洪水猛兽”,对一些因各种原因尚未登记的新生社会组织,简单采取“打击”、“取缔”方法处理,造成消极影响。
    法律法规的滞后也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组织法。
    不妨给社会组织缓冲期
    对于松散型组织,政府不妨给一个缓冲期,让社会组织有发展的时间
    从个体因素来说,不少社会组织也认为,自身做的是社会边缘工作,得不到社会理解和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此外,资金实力、人员招募、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心态和水平以及利用政策的能力等,都关系到社会组织是否能成功注册。
    在广州市义工联活动室,南方日报记者见到了广州市义工联红棉服务总队负责人邱文智。他的名片上还印着一个头衔“广州市红棉社区义工协会”,他是会长。
    “其实,红棉协会目前还没有登记注册成功,相当于‘黑户’,但是红棉总队则是义工联的直属队伍。”邱文智说,“由于面临着活动经费紧缺、人员流动性大、注册资金不足等问题,红棉协会还没达到登记的水平。”
    “不过,没有登记注册,对我们现在开展活动影响不是很大。”邱文智介绍说,“我们在社区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一般会与居委会、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进行。居委会并不计较我们是不是登记注册的组织,看重的是我们的服务质量。”
    “虽然我们也有计划积攒实力,最终到民政部门登记,但是我也在思考,社会组织是不是一定非要注册不可呢?对于没有太多实力,同时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的松散型组织,政府不妨给一个缓冲期,让社会组织有发展的时间。”邱文智说。另外,那些有本职工作,但又想聚在一起做公益服务‘玩一玩’的人,也应该给他们存在的空间,并且要鼓励他们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强制社团都登记不现实
    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目前仅局限于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
    随着社会建设大潮的涌起,政府和公众对社会组织关注的热情空前高涨。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4.6万个,比上年增长3.5%,其中社会团体24.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8万个,基金会2200个。目前,广东省共有社会组织28509个,其中社会团体1305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5249个,基金会202个,比2005年增加8738个,平均年增长率为8.8%。
    单纯看数字,看不出差距。但比较起来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中国的基金会每年增加数目为100个以上,而美国的基金会每天平均增加数目超过8个。美国2000年有5.6万个基金会,而到了2008年则已经达到7.5万个,同期的社会组织则从80万个增至120万个,每天产生160个的以上社会组织。
    “所以,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政府财政没有充足的投入,政府职能转移还不能更加充分地向社会组织放开,已经登记的社会组织还没有充分培育好支持好,社会组织对政府也有所观望,担心被‘收编’后失去自主发展权……种种情况面前,强制社会组织都去登记注册,还不现实,所以新增的社会组织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这可以理解。”省民政厅一位观察人士说。
    “但对于没有登记的隐形社会组织,政府也应该进行管理和服务,包括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设立扶持基金、放宽政策限制、提请人大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建立特殊的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机制等工作,都需要政府去做。”他说。
    目前,深圳和珠海已经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实施登记、备案双轨制,东莞则将对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
    省民政厅一位观察人士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仅局限于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将来是否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社会组织,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像基金会这样涉及资金运作的社会组织,不大可能只到街道、社区备案就能成立了。如果这样,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社会组织登记难正在解决。“隐形组织”转正如同从“庶子”变为“嫡子”。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通讯员 曾德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乌托邦的微博
发表于 2011-8-12 10:37:13 |
已阅,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