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279|回复: 0

[转帖]海南民警建残康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 15:57:01 | |阅读模式
 作者: 罗晓宁 段卫宾 徐吉   来源:海南特区报
.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投入5万元的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终于建起来了,想着儿子李庆胜以后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定安县公安局定城派出所民警李国超的心里乐开了花。然而,李国超脸上的笑容还没有退去,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眼前:由于筹措不到后续资金,眼看快要落成的康复训练中心无法封顶投入使用,李国超终日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儿子4岁时高烧成智障
  
  红色绸缎覆盖着白色的牌匾,“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几个大字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分外地醒目。500平米的院子里,小草、花儿在撒着欢儿地疯长。不锈钢做成的单杠、天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新落成的平房屋檐下,21岁的智障青年李庆胜正和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话题。站在一旁的李庆胜的父亲李国超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就在几个月前,这个小院,还曾是一块空地和废墟。短短几个月后,李国超却让它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在我心里,总有一块大石头放不下去,因为我有一个智障的儿子李庆胜。”提起建造康复中心的初衷,定安县定城派出所一级警司、民警李国超一肚子的委屈。
  
  1985年,刚刚从警的李国超有了儿子李庆胜。人少活多,李国超工作外的时间和精力,仍然放在了如何管好当地的治安工作上,他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照顾出生不久的儿子。1989年秋天,4岁的李庆胜突然发起了高烧,妻子叫了好几遍,李国超还是抽不出时间将患病的儿子送往医院医治。不幸接着降临到了李庆胜的头上,看好病后,李庆胜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话也吐字不清。成了智障的言语残疾人。李国超说,后来,满腹遗憾的他带着儿子跑遍了全国各地,寻名医找良方,多次上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家中七八万元的积蓄几乎花光,但还是无济于事。
  
  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孩子长大了怎么办,如何才能自食其力地融入社会。这个问题让李国超茶不思、饭不想,然而思考良久,却一直没能找到答案。无论如何治病最要紧,李国超继续领着儿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奔波,继续锲而不舍地寻医问药,一直到了2001年初,情况还是不见好转,这时他才彻底死心。这条路走不通,必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偶然的一次,李国超发现儿子李庆胜对电子游戏反应特别灵敏,随后他专门买回一台DVD,找了十几种游戏碟,让儿子李庆胜尝试着玩起来。两年时间里,李庆胜打坏了4台电视机,最终能娴熟自如地玩游戏。吐字不清的毛病有所扭转,也能独立地照顾自己的起居。
  
  2003年,李庆胜已满18岁,如何康复并顺利地回归社会,李国超再次为儿子的未来发起愁来。此后,他又开始为儿子的工作问题四处奔走。
  
   “每逢有了招工的机会,一般都是我第一个赶到现场,向招工的人索要求职表,然后开始认真地填写,粮油公司,自来水公司,副食品公司,渴望着好消息有一天突然能降临,但这种机会并没有眷顾到我们的头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国超在残联办公室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大堆残疾人康复器材堆放在那里,因为久不使用上面沾满了灰尘,有的已经开始生锈。此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建立一个公益性质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利用现有的器材,帮助儿子李庆胜康复,取得谋生的基本手段,最终融入社会。如果这个计划成功,肯定也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得以康复,最终走向社会。这将是一项有利于千百万人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自筹5万元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
  
  有了目标,李国超典见着脸去问残联的人。出乎他的意料,残联的工作人员爽快地答应了,对方还表示,将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问题迎刃而解。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面对着一大堆的康复器材,应该把它放置在哪儿,李国超又开始发愁。最初,李国超找到定城镇的一个朋友,对方热心公益事业,听李国超说完想法,表示会无条件地支持他。5间瓦房,100多平米的院子种有各种花草树木,残联的工作人员也到现场看了,感觉非常适合。随后,李国超和朋友签订了一份协议。没过几天,朋友的妻子找上门去,称自家院里做康复中心不适合,如果非要使用,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李国超最终放弃。
  
  定安县粮食局有一块500平米的空地,李国超找到该局负责人,对方热情表示将给予支持,可最终由于周围住户的反对,李国超只得作罢。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地,李国超四处奔走,但终因各种声音的反对,计划落空。
  
  屡屡碰壁李国超还是不肯放弃。一天他路过定城镇文体路时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县体校解散后500平米的训练空地一直闲置着,可以有效地利用起来。随后,李国超找到了县文体局领导。该局人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把情况向定安县政府做了汇报。2006年5月8日,定安县政府下文作出了“同意租地给康复中心”的批复,5月10日,李国超和文体局顺利签订协议,5月21日,康复中心开始动工建设。其间的5万元费用,都是李国超想尽办法自筹而来。
  
  康复中心是所有残疾人的“家”
  
  未来的康复训练中心到底是什么样子?李国超说,康复中心是公益性质,面向全县1万多名残疾人免费开放,是所有残疾人的“家”。利用里面的各种康复训练器材,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残疾人在这里自由地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生活能力。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沟通交流,互相传授技艺,学习到谋生的技能,以便最终融入和走向社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公民,解决其就业问题。
  
  康复中心有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特教室和技术休息室,经济条件宽裕时,康复中心将面向社会聘请教师、招募一些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指导和培训。同时,残疾人所需要的特教、心理咨询、娱乐、知识文化、技能技术的培训等,康复中心也都会免费提供服务。
  
  康复中心的经费,一部分来自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另外还可以通过扩展创建种植业、服务业、饲养业取得。为了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李国超几年前自己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了1000多株槟榔树,有的现在已开始挂果。
  
  不同的残疾人,有不同的手艺,大家会聚在这里,所有的残疾人可以互相交流传授技艺,然后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报酬。没有技术的人,可以到种植饲养基地“上班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根据李国超的统计,定安县共有残疾人1万多名,登记在册的也有4000多人,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生活在城区,与正常人相比,他们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特殊而困难的群体。
  
  康复中心盖起来后,李庆胜每天最上心的事就是一大早起床,跑到康复中心去把大门打开,迎接和他一样的残疾人的到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旧沙发、花盆和桌椅,一部分是李国超下班后上山挖下来的,一部分是他领着儿子李庆胜,和其他的残疾人一起,上大街捡回来的。50多米的石子路,也是残疾人跑到河边,一个石块一个石块搬回来砌成的。“康复中心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这儿就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是所有残疾人的‘家’。”李国超说。
  
  后续资金不继康复中心无法封顶
  
  多年以来,为了帮助儿子李庆胜治病,李国超几乎花光家中所有的积蓄。为了让康复中心能顺利建成,动工之前,李国超用家中的房子做抵押,贷款2万元。
  
  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围墙刚砌成,一天夜里却被周围的住户合力推毁,重新修补好后,反对声音更甚,有人趁着下雨在墙壁上又挖了一个洞。见“破坏”达不到目的,这些人又四处投诉告状,给兴建工作设置了各种障碍。
  
  李国超说,建设康复中心的过程中,因为屡屡碰壁得不到理解,他也曾打算放弃,可每到关键时刻,儿子李庆胜都会鼓励他,爸爸,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都和你在一起,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才能胜利。
  
  更多的人表示了支持。定安县残联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了1.3万元经费。乖乖公司的王世开先生捐款5000元,双创琼公司的李平宝先生捐款1000元。有的人捐赠水泥,有的残疾人从家里抱来了砖头。资金还是不够,李国超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向高良村的一位村民借款2.5万元,向热心的朋友王先生借款1万元,省吃俭用,就这样,康复中心一天天地拔地而起。
  
  2006年7月,康复中心施工进入关键时期,由于李国超再也无力筹措后续资金,干活的工人见发不出工资,扔下手中的活跑得不见人影。包工头听说他是拖欠工费,怎么请也都不肯上门。眼看就要落成的康复中心只得半途而止。
  
   “说起来真的要掉眼泪。我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康复中心无法封顶,也无法投入使用,我心里的石头始终无法落地。何时动工还是一个未知数。工程就这样半途而止,我真的不甘心。”
  
  这是一个有利残疾人的事业
  
  今年27岁的定安县残疾人翟文慧4岁时发高烧打针,后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行走。针对李国超建立康复中心一事,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残疾人懂的手艺很多,在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一个人可以学习到很多门的技能手艺。康复恢复功能后,大家可以自食其力,不再拖累家庭和社会,李国超为定安县所有的残疾人办了一件大好事。”
  
  今年60岁的邓武锋3岁时因脑膜炎患上了侏儒症,身高只有1.35米,但他却是定城镇颇有名气的修锁匠。康复中心建成后,一有闲暇时间,邓武锋都会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他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舒服。“我们残疾人终于有了一个去处,政府应该做的事却让李国超做成了,他是个大能人,同时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好爸爸,好民警。”
  
  李国超定城派出所的一位同事也说了他的看法。“作为人民警察来说,每个民警如果都像李国超这样做自己的事,那谁还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破案管理治安上呢?撇开警察的身份,李国超建成康复中心,让所有的残疾人有了免费活动的场所,这件事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是好事,只要能做成,应该值得肯定。”
  
  人物档案
  
  李国超
  
  1956年生,现为定安县公安局定城派出所民警,一级警司。为了帮助智障的儿子李庆胜获得自食其力的谋生手段,康复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决定建立一所向全县1万多名残疾人开放的公益性质的康复训练中心。今年6月,李国超将自家的房子做了抵押,从亲友等处筹集资金5万元,最终建成了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在这里,残疾人除了可以免费借助康复器材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互相传授技艺,学习谋生的技能。
  
  李庆胜
  
  1985年出生,民警李国超的大儿子。李庆胜大脑发育正常,小脑发育不全,为言语残疾人。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的法人代表。该中心盖起来后,李庆胜每天最上心的事就是一大早起床,跑到康复中心去把大门打开,迎接和他一样的残疾人的到来。在这里,一大帮残疾人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以深入地沟通、交流、学习,互相传授自己的技艺。他们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可以发挥一技之长的“舞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