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907|回复: 0

对老人的“精神遗弃”很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2 11:33:46 | |阅读模式
对老人的“精神遗弃”很可怕  
--------------------------------------------------------------------------------

news.dayoo.com   2005年10月11日 10:21   来源: 广州日报


  本友
  重阳节到了,两则新闻耐人寻味。在珠海,有很多从内地来的老人都患有老年抑郁症,他们出现少活动、感觉呆滞、伤感情绪比较强烈、生活料理能力变差等问题(《珠江晚报》10月10日)。在山东淄博,一位老人因不堪忍受孤独服下安眠药(《鲁中晨报》10月9日)。
  通过新闻可以知道,对珠海那些老人来说,晚年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他们还需要身边人的了解和理解。而山东淄博那位老人,其两个儿子很孝顺,经常给老人钱物,老人是吃穿不愁。由于不在一起生活,两个儿子工作又非常繁忙,老人和孩子见面的时间不多,是孤独让老人服下了安眠药。
  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单纯的物质供养,不足以谓孝,也不可能使父母安度晚年。笔者身边不少老人常说,子女捎物汇钱,情感的需要却容易被子女忽视。人到老年,思念儿女心切,对儿女常常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父母最渴求的是儿女的精神关怀。可惜,很多儿女却遗忘了老人的精神世界,在“精神遗弃”中,不少老人变得抑郁、空虚、寂寞。
  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沧桑世事,谁人不老?“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年迈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样,会对子女产生一种依赖感,他们期盼着子女的归来。作为儿女,除了给父母一定的物质赡养,除了过年过节才“常回家看看”以外,应该考虑如何排遣他们晚年生活的孤独,也应该努力经常营造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虽然现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工作、家务、教育孩子等等,都使人忙于应对,身心疲惫。但即便如此,也不可成为子女忽视老人精神世界的理由。
  此外,各级政府、各级老年组织、社区等,在老人“精神赡养”上应有所作为。关注随迁老人的“被动封闭”,关注所有老人的精神世界,不只是子女的责任,社区组织等可以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老人生活多姿多彩起来,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精神遗弃”很可怕,而“精神赡养”很简单,简单到一杯开水、一句家常、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一段时光、一次活动。让我们做子女的多陪陪老人吧,既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求,更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使他们心中的积虑能时刻得到倾诉与释放。让我们的社会多给老人们提供一些支点,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去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当然,笔者更渴望老人们保持乐观,培养一些诸如画画、下棋、养鱼等生活情趣,自己找乐,愉快生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