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94|回复: 3

组织社区志愿者 促邻里和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9 16:31:28 | |阅读模式
睦邻日:打开心锁认识好邻居(图)  
--------------------------------------------------------------------------------

news.dayoo.com   2005年09月19日 09:45   来源: 广州日报



邻里和睦,彼此多有交流,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得更开心。纪粤鸣摄
  在市文明办和本报日前联合组织的构建“睦邻日”座谈会上,与会的广州市有关单位和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社区工作者踊跃发言,热论当前邻里关系,为“睦邻日”出点子、提建议。
  广州市文明委专职副主任、市文明办主任冯建标在发言时说,今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推进现代公民教育,今年的主题定为“睦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人际关系“淡漠了”,但新时代也有人际交往关系的新特点,这就更需要我们去研究,如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营造新型的和谐邻里关系,为广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记者 杨明 实习生 崔素华
  睦邻日成制度搭 邻里交流平台
  何世光(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倡导新型邻里关系,需要呼唤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社区要开展形式多样、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睦邻活动,多为居民提供相互沟通的场所和方式,从建立和睦邻里关系的每一件事情做起,尽可能多地为居民搭建相识、相知、交流的平台,逐渐形成制度,解开人们的“心锁”。而困难群体的生活安康,是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重要表现,“睦邻日”也应当在这方面花点心思。
  避免利益冲突是邻里和睦前提
  李仁武(广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
  邻里和睦必须以避免利益冲突为前提,因而业主之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和睦不等于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关键在于一旦出现矛盾和冲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要有一种与人为善的平和心态。每个“小家”要融入社区“大家”,达到邻里和睦更需要互谅、互让的宽容品格。不仅如此,邻里之间还应该互助互利、扶贫帮困、给困难群体关怀。
  要助邻为乐 不要以邻为壑
  梁锦伟(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平等待邻、互相信任、助邻为乐是达到邻里和睦的“良方”。个人、家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邻里之间,生活有穷有富、地位有高有低、学识有深有浅,彼此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既不要炫耀自己,也不要嫉妒别人;邻居要互相信任,不要疑神疑鬼。邻里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猜疑引起的,所以邻里之间要坦诚相见;邻里之间要助邻为乐,不要以邻为壑。
  王兴伦(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博士):
  居民一起生活在小区有大量的事务,一些市场主义者认为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例如保安服务、钟点工服务、清洁工等等,但是居民共同生活就会有共同的问题,并不是能够通过市场和经济手段就能够解决的。而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和谐社区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追求的一种邻里和睦、相互关照的社区状态。
  组织社区志愿者 促邻里和睦
  李权时(原广州市社科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
  要办好“睦邻日”活动,需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是为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找到共同的话题;二是要包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价值观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们共同参与;三是要使多种社会文化在“睦邻日”的平台上交融发展;四是要倡导街坊们友爱的互助精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矛盾、摩擦和纠纷,可以在“睦邻日”协调解决。
  崔瑞驹(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要做到邻里和睦,不仅仅是靠居委会和少数居民骨干能够达成的。要激发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的主体意识以及活力和创造力。其中一个有效办法是组织社区建设管理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吸引和带动全体社区居民为邻里和睦、和谐社区作贡献。通过这支队伍有助于在社区居民中形成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社会风气。
  钟华英(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倡设“睦邻日”为构建和谐亲善的邻里关系提供了平台,可操作性比较强。可以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在“睦邻日”上设置一些贴近老百姓生活实际的主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睦邻日”策划、组织,让大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和“亲密感”。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物业管理公司建立社区网站,有助于达到邻里和睦。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站交流知识、扶困互助。由网上交流到生活中交往,网站对邻里和睦的达成有很大帮助。
  难舍好邻居 搬走了又搬回来
  冯凤娴(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居委会主任):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发挥和谐的邻里关系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厨艺大比拼、邻里援助站、邻里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活动增进邻里间的感情。我们通过设立楼长、层长,把社区中的党员发动起来,经常开会搞活动,现在我们社区在附近都是邻里关系比较好的社区之一。邻里间谁有困难,打声招呼,比如电器坏了,邻居谁会修,立刻就拿回去免费给修好了。我们还搞了一次“大食会”,家庭间搞个厨艺大比拼,结果有30多户人家参与,热闹非凡。很多没参与的家庭知道后都要求再搞一次,他们都要参加。人与人互助友爱是社区中居民的广泛要求,比方说,出门时也可以和邻居打声招呼,帮忙看一下自己家。现在,有很多已经搬出我们社区的居民听说社区开展这么多的活动,邻里关系这么和睦,社区环境变得这样好,都纷纷想搬回来,甚至有已经没房子住的人,甚至想回来租房子住。
  黄莹莹(番禺区丽江花园社区综合部经理):
  现在消费者在购房时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是“择邻而居”。我们社区就以白领和文化人为主。为了形成和谐的社区环境,我们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如社区运动会,现在已经举办了第9届,让大家互相熟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邻里之间关系更融洽。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6:31:47 |

组织社区志愿者 促邻里和睦

关于开展“睦邻日”的倡议书  
--------------------------------------------------------------------------------

news.dayoo.com   2005年09月19日 09:23   来源: 广州日报


  尊敬的全体市民: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中融洽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的优良传统似乎被不少城市人渐渐淡忘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居住方式的新变化,导致了我们以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代都市中,邻居之间因为缺乏交流而产生矛盾的事例也不断发生。钢筋水泥隔绝的不仅是友善的目光,隔绝的也是一份感情。逐渐淡化的邻里关系正在使我们的“近邻变成陌生人”。“老死不相往来”使得我们对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充满警惕。冷漠的邻里关系也使现代社会的人们交往方式变得简单粗暴,缺乏宽容和理解的社区关系让我们的老人和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
  冷漠只能让我们家园变得荒芜,但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其实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友善的好邻居,我们都希望伸出互相帮助的双手。和谐社会邻里和谐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和谐的条件。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在变化,广州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从西关大屋到新型社区,我们都面对着一个新的邻里关系。但是我们一样拒绝冷漠、拒绝孤独、拒绝封闭。
  “同饮珠江水”,住在“同一屋檐下”,我们期待用真诚的笑容打动他人。
  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走出我们的家门,认识你的邻居,展露你的笑容。请参与到我们的“睦邻日”活动中来,和你的邻居一起,营造美好、温馨的社区,创建平等、友爱、互助、团结的邻里关系,共同建设广州和睦大家庭。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6:32:01 |

组织社区志愿者 促邻里和睦

请你一起来共建和睦新邻里关系  
--------------------------------------------------------------------------------

news.dayoo.com   2005年09月19日 09:22   来源: 广州日报


  明天,是全国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广州社区建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广州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平安社区的工作要求,从今天开始,本报和市文明办向全体市民发出设立“睦邻日”的倡议。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社、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单位将联合在全市开展“睦邻日”活动。文/本报记者 周祚
   
  你认识你的邻居吗,你和邻居们的关系怎么样?你知道你的隔壁住的是谁吗,你想认识你的邻居吗?当我们向大家提出这些问题时,勾起了许多市民美好的记忆。
  “邻居”这个词曾是多么熟悉,“远亲不如近邻”是父母从小告诉我们的生活道理。现实中,我们和我们的邻居们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但是陌生和淡漠不代表我们心中已经没有了热情和渴望。向往居住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助友爱的社区的你,请参与到“睦邻日”活动中来,走出你的家门,让我们一起打造和睦的新邻里关系。
  “睦邻日”倡议得到普遍欢迎
  社会各界和广大社区群众对“睦邻日”的倡议普遍欢迎。日前,来自政府和社区各方面的代表齐聚广州日报社,举行倡设“睦邻日”的座谈会。大家热烈地发表意见,对如何开展睦邻活动提出了众多有益的建议。
  专家和市民代表提出一个话题:“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邻里关系有何变化?”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居住在大都市,我们不仅要适应繁忙的生活节奏,更要忍受那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孤独。我们的邻里关系变得更现实了,也变得更疏远了。
  倡设“睦邻日”,我们要重建一种什么样的邻里关系?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美好记忆:放学回来进不了家门,上邻居大妈家里做作业去;邻居大妈家里的饭菜就是比家里的好吃……可惜,一个个独立单元把邻里之间的心灵交流、情感沟通都隔开了。家住广州大道南彩枫社区的李伯感慨地说,过去,家家户户的关系可是非常亲密的,谁家有什么好菜、好酒的,都要招呼左邻右舍一起来尝尝。谁家有个麻烦、困难的,跟邻居说一声,邻居都会二话不说伸手帮忙。平时没事也会互相串串门,聊聊天,大家就像自家人一样。可是现在呢,搬到了高楼大厦里,虽然住对门,没事大家都呆在各自家里,有事了才偶尔与邻居接触一下。
  呼吁每一个市民热情投入
  我们倡设“睦邻日”,有着美好的愿望。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互助、尊重、亲近。但是我们也现实地看到,建设和睦的邻里关系,任重而道远。人与人之间长时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让社会的诚信和邻里之间的信任慢慢地流失。我们希望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让邻里之间建立起亲近和信任,消除猜疑和隔阂。
  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能期待一个“睦邻日”就能形成整个社会的理想邻里关系。但是我们呼吁,每一个市民,都热情地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希望天天都是“睦邻日”。我们呼唤每个市民都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展露你的笑容,伸出你的双手,打破“一墙之隔不通气、一年四季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知姓”的封闭式状况。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6:32:21 |

组织社区志愿者 促邻里和睦

孤寡老人畅饮“民心汤”  
--------------------------------------------------------------------------------

news.dayoo.com   2005年09月19日 09:40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曾卫康实习生崔素华)端出“住家菜”,街坊邻里上演“睦邻自助餐”,每周五孤寡老人还能喝上邻里亲手煲出的老火靓汤……昨日,记者从荔湾区获悉,平淡的老城区内,洋溢着一串串真情故事,新成立的邻里援助站更加成为社区居民互助的爱心驿站。
  端出“住家菜”在小街聚餐
  “有空去我家吃,我再做一些新花样!”邻居街坊互相品评并相互真挚地发出邀请。今年7月9日,耀华大街热闹非凡,原来这里在举行“大食会”活动。
  活动中,党员们与社区群众亮出拿手“住家菜”,菜肴摆满了十张大桌。在现代大都市中出现了当今农村乡野都少见的走出家门在街道“聚餐”的温馨场面。
  耀华社区率先倡导成立了荔湾区首个社区“邻里援助站”,在“邻里卡”上填上姓名、住址、专长和可提供的援助服务等内容,提供家具清洁、电器维修、心理辅导、治安巡逻、探访孤寡老人等十种援助。
  “煲老火靓汤关键是工夫和耐心。他们送的汤不仅能祛热祛湿,更有暖心的神奇效用。”86岁的孤寡老人黎婆婆激动地告诉记者。她说,这些老火靓汤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邻里间一份深深的情意。
  “这些汤都是党员、群众自己在家里为孤寡老人煲出来的,我们援助站没有出一分钱。”社区援助站的负责人说。社区群众特别把党员送来的老火靓汤称为“民心汤”。
  “援助钟”情系孤寡老人
  另外,为让孤寡老人遇到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党员们还给每个孤寡老人安装了“援助钟”。“援助钟”的一端牵着孤寡老人的家,另一端连着邻居家。孤寡老人梁奶奶说,“援助钟一响,邻居就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跑到我的家里。”
  夫妻齐心帮助独居老伯
  “邻里援助站”还出现了夫妇共同献爱心的感人故事。
  独居老人许伯已经八十多岁了,黄瑞娟夫妇每天都帮助他买菜煮饭,清洁卫生。不久前,许伯突然胃病发作,痛得起不了床。像往常一样去许伯家打扫卫生的黄瑞娟夫妇发现了许伯的异常,他们立即把他送到医院,使老人及时得到医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