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77|回复: 0

守護怒江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4 12:50:59 | |阅读模式
守護怒江的力量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4-07-19 15:15:00


  作為反對怒江大壩工程的核心力量之一,於曉剛說他們的目標不是反對修建一兩座大壩,而是創造一種機制來促進流域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決策。
  守護怒江的力量
  於曉剛和一個名為“綠色流域”的組織
  本報特約記者 曲奇 建剛

  於曉剛和他的綠色流域已經成為國內民間環保組織的一面旗幟。
  在Google上輸入他的名字,冒出來的資訊有8410條。漫灣水電站的社會影響評估、麗江拉市海參與式流域管理、怒江保衛戰……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為促進在中國西部實現可持續的流域管理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見到於曉剛,覺得平和中透著剛毅。他本科念的是中國文學史,後來又在亞洲理工學院讀自然資源管理和規劃的碩士,還有流域管理規劃的博士。這麼多年來做科研、帶項目,大都跟大自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河流、濕地還是森林。或許正是這亦文亦理的背景和跟大自然的親近,塑造了於曉剛多層面的氣質。搞研究時他是一絲不苟的科學家,做項目時則儼然一位運籌帷幄的管理人才。
  生活中的他,舉止言談中又滿是感性的一面:坐在他喜歡的咖啡屋裏,聽他很開心地談出去考察時,大家開輛車一路唱著歌,遇到美麗景色就停下來看。他是那種即使是在辦講座時也喜歡請朋友來拉拉小提琴唱唱山歌的人。“藝術即生活”,他這麼說。
  於曉剛辦公室的牆上貼著地圖和畫,掛著犛牛頭,簡樸而別致。這裡是綠色流域在昆明的基地,4間房,8個人。人人都異常忙碌。負責辦公室管理的朱老師是退休後來到這裡的。他說他去過許多單位,從未見過一個團隊像這樣勤奮地工作。“一坐上凳子只有上廁所才下來。”
  一直想了解,是什麼不同之處使得於曉剛讓綠色流域在諸多民間機構中脫穎而出。當他談及怒江保衛戰時,我們似乎接近了答案---作為反對怒江大壩工程的核心力量之一,於曉剛說他們的目標不是反對修建一兩座大壩,而是創造一種機制來促進流域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決策。“我們不是一味反對大壩,而是強調建設大壩要有規則以及對環境和社會的評估,並需要民眾和NGO(非政府組織)的參與。”
  於曉剛的這一理念不隻體現在建壩上,更是貫穿了整個綠色流域活動的主旋律。
  “環保組織不能只有熱情”
  有朋友這樣評價於曉剛:“於是不一樣的。他是扎紮實實地做了研究的,是真的有知識的。”
  科學化的決策首先要以嚴謹的調查研究做基礎。於曉剛曾花很長時間在滇西北地區及長江、瀾滄江流域做大量科學考察。當年他就是在拉市海做林業社會學方面調查時,遇到了來自濕地保護組織的一個外國人。那人恰好想在中國找一個做濕地保護的人,於是邀請他到柬埔寨開會,向湄公河各國環保NGO介紹他的想法。然後,他開始了拉市海流域管理項目,其它湄公河NGO也開始了流域管理項目。目前綠色流域的定位是提供參與式綜合流域管理知識、培訓、資訊網路,集科研、倡導和實踐為一體。調查研究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提起調查研究,不得不提到於曉剛在漫灣電站進行的社會影響評估。漫灣電站淹沒大量農田,引發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破壞。在那裏,他親眼看到很多當地婦女和老人靠拾垃圾為生。“每天9點鐘,水電站就有人開著垃圾車傾倒在村附近,便於拾荒者拾垃圾。”他也親耳聽見當地老百姓形容大壩如一個龐然大物,沉重地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正是對漫灣電站的細緻調查使於曉剛深切地意識到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電站而好轉,這個前車之鑒為他倡導慎建怒江水壩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范例。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曉剛還強調科學化的決策需要擁有各種可能備選方案,並對他們的利弊進行嚴格比較和篩選。另外,他參照國外成功經驗,提出科學化流域開發應該有一種系統的思想。“流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對一個生態系統的開發,就應該有一個全面、系統、綜合的流域開發和保護的規劃。我們的水電、灌溉等單向的開發規劃都應該在綜合規劃的基礎上來進行。”
  “最終的發展權應該在老百姓那裏”
  於曉剛認為,我國的許多政策都體現了精英取向,而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則是“剩餘性”的---在財政有餘力的情況下才會做低度投入。比如說,在決定政策和利益的領域很少聽到農民自己的聲音。那些“非農民”往往根據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用經濟和政治的手法來對待農民問題,而這些方法深深影響著農民的生存。
  於曉剛相信,最有資格參與決策過程的,是那些受影響最大的群體。“NGO的作用並不是爭取發展權,而是怎麼樣去為老百姓增加他們的權利,怎樣進行賦權,怎樣增強分析和參與能力”。當他們不了解資訊時,我們應該傳播全面的資訊;當他們缺乏相關知識來確定自己的意願時,我們應該傳授這些知識;當他們表達意願時,我們應該傾聽;當他們沒能力來實施意願時,我們應該提供培訓並盡可能的尋找資源幫助他們實現。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在怒江建壩爭議過程中時於曉剛為老百姓沒得以全面了解情況而痛心。“由於語言和資訊渠道溝通不暢,許多人還不知道要修水壩,還不知道他們要被重新安置,或者隻知道建水壩,政府宣傳了有好處,但是不知道對他們有什麼影響,不知道社會文化和生態的變遷也密切聯系他們的生計。”他呼籲“應該把一切有關水壩的事實告訴群眾,包括負面的東西。要給他們更多的資訊,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討論,去衡量一下他們的好處究竟在哪裏。然後由群眾選出關於水壩的代表,如果不能和政府,至少應該和開發商平等對話”。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在麗江拉市海農民面對征地的矛盾抉擇時,綠色流域幫助他們了解了前車之鑒。於曉剛講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地政府要征農民的地。農民有兩種意見:一方認為,政府可以征地但要給足夠補償。另一方認為土地是他們的根,不能給政府。這個時候他們並沒有經歷征地的過程,所以較難做出決策。於是我們把他們帶到另一個流域,看到當地政府把土地價格壓到很低,農民被征地後的生活很痛苦。他們透過別人的例子學會了怎麼抉擇。”
  也還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綠色流域在拉市海建立了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參與式流域管理項目,促進社區群眾更好地保護賴以生存的資源。作為雲南第一個省級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拉市海,為了緩解麗江古城用水的壓力築起大壩向古城供水。大壩改變了魚類的生存環境,使得拉市海已幾乎無魚可打。農民為了向有限的土地提取更多的產量,開始使用更多的農藥、化肥,導致水質惡化和一些水生動植物的消失。在那裏,於曉剛幫助漁民們召開了漁民代表大會,會上漁民代表們迫切希望有一個自己的行業機構來管理漁業資源。於是綠色流域支援他們成立籌備領導小組,申請美國樂施會的資金,選出漁民代表組成漁業協會。這個協會將與拉市海濕地管理的有關部門進行合作,共同管理漁業資源,以達到對漁業資源可持續的利用。此外,綠色流域還和美國樂施會一起,協助拉市海濕地管理委員會在西湖實施了參與式村社級流域生態恢復項目。在坡地上種植了120畝4500株果樹以及經濟林,果樹的種類由農民自己決定。項目還邀請了園藝部門的專家,培訓村民如何進行果樹的蟲害管理。這一項目有助於該地區的水土保持,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防止濕地湖泊的進一步水質污染。
  “NGO應該參與到決策中去”
  倘若僅僅擁有知識和對底層的關注,也還是不足夠的。行動的能力對民間組織來說至關重要。於曉剛思考的,是綠色流域作為一個NGO怎樣參與到決策當中去。以倡導慎建怒江水壩為例,以下的一連串事件充分體現了綠色流域的行動能力:
  ---2003年11月,綠色流域在昆明舉辦了一個“怒江對話”的水之聲論壇:“讓我自由地奔騰”。
  ……
  ---12月,綠色流域、綠家園和自然之友共同在泰國世界河流與人民大會上呼籲保護怒江,有很多國家民間環保機構響應。
  ---12月底,於曉剛接受了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的采訪。該節目在兩會期間播出,引起強烈反響。
  ……
  ---2004年2月13日,雲南兩會期間,綠色流域協助雲南政協委員正式提交了保護怒江以及開發怒江要審慎的提案。緊接著組織全國的媒體到怒江采訪考察9天,之後又在雲南大學舉辦了怒江一行的報告會。
  ……
  以上的行動在當地以及透過媒體報道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4月2日,有媒體披露溫家寶總理認為怒江建壩應該慎重研究,科學決策,並且退回了國家發改委關於怒江13個水電站的開發建議。綠色流域以及其他NGO在其間的推動作用被稱為怒江保衛戰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於一個行動者來說,勝利永遠是暫時的,前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於曉剛計劃搞一個培訓班,介紹世界自然遺產開發的成功實例。透過培訓把好的經驗傳授給當地的政府、老百姓和商家。他還想幫助移民提高談判能力,計劃舉辦一系列關於移民的培訓班……
  他希望看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各方社會力量都協力支援當地的群眾,透過參與式的流域管理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他們的自然資源。而他本人以及綠色流域的使命,是提供參與式的流域管理的知識、技術、決策及規劃方法,與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合作,共同尋求可持續的流域資源的利用和管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