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1509|回复: 0

青年志愿者是构筑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3 17:42:23 | |阅读模式


青年志愿者是构筑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专访团广州市委书记李自根
2007-12-05
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志愿者行动成为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
    记者:1987年,广州市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中学生心声热线,从而拉开了中国志愿服务的序幕。20年来,广州市以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及“广军精神”、“启智总队”、“灯塔计划”、“青春暖流”、“护花使者”等成功的志愿服务品牌吸引国内外关注,创造了志愿服务的“广州模式”。请您介绍一下“志愿广州20年”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广州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李自根:1987年,广州团市委开风气之先、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中学生心声热线,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雏形。20年来,广州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广州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公益事业。
    目前,全市有在册志愿者68万人,其中青年志愿者50万人。青年志愿服务队925支,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站)2151个,志愿服务基地634个,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3亿小时。他们主要在以下5个方面体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积极服务大型公益活动,成为广州的“微笑名片”;服务困难群体,成为社会的“爱心大使”;服务抢险救灾,成为应急的“突击队员”;服务环境保护,成为家园的“绿色卫士”;服务社会教育,成为青少年的“贴心之人”。
    志愿服务的“广州模式”,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形成了“群团主导、区县组织、校企联合、传媒协作、公民参与”的五位一体志愿动员方式,构建了“大型活动服务、核心品牌服务、社团专业服务、社区日常服务”等集体性服务以及志愿者个性化自主服务的“4+1”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了“社团化组织、信息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人性化服务、政策化保障”的志愿工作特色,培育了以“人文、公益、励志、乐群”为特征的志愿文化,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化、全民性、开放型的现代志愿事业。
    广州市志愿者行动经过20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生相伴;二是民生民困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三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密不可分;四是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市民的支持、青年的参与血脉相连。
    志愿者的数量和活跃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上,广州5万名志愿者的“微笑服务”给人们深刻的印象。此前,援助塞舍尔的10名广州青年志愿者远赴非洲、1100多名市民参与“广州一家亲1+1全民志愿行动”、连续8天的“春节天天志愿行动”相继登场,特别是推出广州志愿者虚拟代言人“扬扬”,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出任形象大使,使广州志愿者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深入人心。当前,广州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哪里?
    李自根:经过多年培育,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广大青年服务社群、提升自我素质、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广大青年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的公民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但客观来讲,广州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迎接亚运会的新形势,也给广州青年志愿者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就是要总结20年来的丰富经验,那就是提升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水平,构建一个与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格局,打造与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志愿者事业。一方面要抓宣传动员,掀起志愿精神传播的热潮,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抓基础建设,把志愿者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项目建设、阵地建设抓好,形成志愿者事业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记者:将2007年确定“志愿服务年”,是不是与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召开有关?
    李自根:一方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志愿者的数量和活跃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另一方面是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任何一次大型体育盛会都离不开志愿者服务。
    在广州亚运会举办前,广州青年志愿者事业要实现“六个一”的目标,即要建设一支参与广泛、总量较大、组织有效的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氛围,探索一套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志愿者行动运行机制,塑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青年志愿者典型,推出一批总结广州工作探索的理论成果。通过3年努力,形成城区基本覆盖、需求及时响应、服务专业高效,与全国文明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要求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格局。
    力求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新突破
    记者:广州志愿服务20年的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内许多城市所借鉴、参考。但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志愿事业也需要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在这方面有什么思考?
    李自根:去年底以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广州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总体思路。那就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广州、把现代化大都市推向新阶段的总目标,全面参与“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从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广泛的需要入手,从广州城市发展最迫切、最突出、最现实的需要入手,总结继承广州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宝贵经验,凝聚青年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牵动社会各方,拓展服务领域,以积极、务实、开放、精细的态度,实施“组织管理规范计划”、“社会资源联动计划”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抓宣传动员,抓骨干培训,抓示范项目,抓考评激励,抓理论研究,力求广州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新突破。
    记者:具体来讲,如何推进广州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
    李自根:推进志愿者事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就目前来讲,工作重点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抓好机制建设。要通过强化激励、培训、交流的手段,增强志愿服务对个人的精神回报,加强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建设,形成市民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参与之后还希望参与的氛围。二是抓好硬件建设。建设好志愿者综合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网络、短信、电话、博客等青年易于接受的组织动员手段,建立起方便了解、方便参与、方便求助的服务设施,形成报名、培训、求助、交流的综合服务体系。三是抓好志愿文化建设。通过志愿者吉祥物、系列宣传品、专用歌曲、宣传口号、标识系统征集推广,全面传播志愿文化,用志愿文化凝聚青年,影响市民,激发全社会的爱心,尤其要强化“新生活方式从志愿服务开始”的价值传播。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在巩固现有队伍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公务员、律师、企业家、白领等社会精英阶层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多层次的志愿者队伍。五是要整合社会资源。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心,通过参与支持志愿服务为社会作贡献。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经费、阵地、设备、物质等方面的支持,集社会各方之力,推动志愿者事业的深入发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