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731|回复: 0

广州:他们几年如一日默默捐助孩子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7 15:03:55 | |阅读模式
2009-09-06    广州视窗

  代表公司捐款的梁小姐向记者讲述他们的集体爱心捐助故事。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实习生 龙成柳摄
  不知不觉,爱心档案“纾困暖童心计划”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善款每个星期持续不断,超过1000人次捐献了自己的爱心善款。在捐款芳名录上,总有几个熟悉的名字:尚昇贸易公司、汤淏文、邓小姐、赵彦杰、李丹……他们时不时地出现,200元、500元,一笔一笔善款汇来,几年如一日,始终关注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为了表示感谢,爱心档案希望找到这些长期捐助的热心人出席明天的“纾困暖童心”捐助款发放仪式,然而他们大部分都只留下了简单的一个名字,低调得让人无从找寻。记者几经周转联系到其中的几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我只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想帮帮人而已,不图什么。”这样一种为善不欲人知,将“赠人玫瑰”作为平常事的态度,更令人感动和尊敬。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杨晓雯
  从儿子出生开始就以他的名义捐款
  在广州慈善会提供的捐款人资料上,记者发现有一位名叫汤淏文的热心人,几乎每个月都“定额投放”800元到“纾困暖童心”项目上,并且持续多年。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而月月坚持细水长流更是难得。到底汤淏文是何许人也?是什么令汤淏文如此关注“纾困暖童心”呢?记者带着一连串疑问,开始了追寻。
  汤淏文并没有在慈善会留下任何联系电话,只有一个地址,是天河客运站附近天源路上的一个小区。记者按照地址登门拜访,可惜热心捐款人汤先生并不在家,只有汤太太在。汤太太表示,为了保持低调,先生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汤太太还是道出了一个小秘密——汤淏文不是她先生的名字,而是5岁儿子的名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汤太太告诉记者,先生经常看《信息时报》,尤其关注“爱心档案”。四五年前,汤先生开始捐款给“爱心档案”,从400元到600元,再到现在的800元,几乎月月不间断。“自从儿子出生以后,先生就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情,用的是儿子的名义,他今年5岁了。”汤太太笑说。
  原来汤先生最初用儿子名义捐款,汤太太并不知情。“可能是怕我知道以后会不高兴吧。”捐了几个月后,慈善会寄票据过来,才知道有这么回事。汤太太表示,其实她非常支持先生的义举,“那些孩子真的很需要帮助。”汤太太是一名老师,先生则是做生意的,“我们不是大富之家,但希望能为孩子们尽一点绵力。”汤太太说,爱心档案给予的帮助比较实际,只要能真正为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每个月少在外面吃几顿饭、少买几件衣服也算不了什么。言谈中,记者又了解到原来汤先生一家一贯都有热心捐助的“传统”,汤先生的父母经常都会到家附近的福利院捐钱捐物。
  汤太太表示,只要有需要,他们还会继续捐助下去。
  金融海啸不改善心 减成本不减善款
  说起尚昇贸易公司,无论慈善会还是爱心档案采编人员都已经很熟悉,它是爱心档案慈善金多年来的捐助人,亲切得如同老朋友一样。
  尚昇贸易公司的办公地点在华景新城附近一个小区里,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代表公司捐款的梁小姐。“其实真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会这样做,不需要报道。”笑容亲切的梁小姐一再对记者的来访表示意外。
  是的,这么多年来帮助爱心档案的有心人太多太多,我们都难以用言语表示感激,而像尚昇公司这样四年来持之以恒每月“定投”更值得赞扬。
  尚昇公司的老板是一位40来岁的香港人,梁小姐透露,老板一向热心慈善事业,像四川地震和东南亚海啸等天灾,他都会踊跃捐赠,“老板认为,既然公司赚了钱,就应该回馈社会。”由于老板大部分时间在香港,梁小姐就成了代表公司捐赠的专项负责人,每月定额捐500元给“纾困暖童心”,有时还会指定某个急需帮助的爱心档案困难户。梁小姐表示,老板在香港就捐助了四五个慈善机构,他选择这些机构时最看重能否真正让有需要的人受惠。
  梁小姐回忆,2005年,老板向她透露了想在内地也做做善事的念头,于是她就打电话去民政局咨询,第一次接触到爱心档案。“纾困暖童心可以帮小朋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决定长期捐助。”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爱心行动只是在悄悄地进行,公司员工们都不知道,后来渐渐传开了,大家都很支持,有朋友看到了困难家庭的报道,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梁小姐。每一次捐款,梁小姐会亲自到民政局慈善会办理,久而久之,还和那里的工作人员成了朋友。“我有时会带些东西给她吃,她也会拿东西给我吃,还告诉我哪里有大减价。”梁小姐笑言,这是捐款带来的一个额外收获。
  在采访过程中,梁小姐总是强调他们做得很少,“那些大企业捐得更多,我们私企这一点小钱算不了什么。”但是善款从来无分大小,况且记者还了解到,公司近几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年尤其艰难,在自身不景气的情况下还坚持帮助他人,这样的胸襟又怎么算“小”?梁小姐告诉记者,公司做纸张出口贸易生意,今年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订单少了很多,外国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公司的生意额大幅度减少。公司的办公室有几个房间,以前都坐满了人,最多的时候有十四五个员工,但后来渐渐减少,公司没有再请人,现在只剩下三个。虽然生存压力大,但公司从来没有打算“省”掉捐款。“老板让我们少租些地方省租金,用扫描代替传真省长途电话费,无论如何也会坚持捐下去。”
  长期跟踪报道是梁小姐青睐爱心档案的重要因素,“我和老板都希望善款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所以监督很重要。”梁小姐时不时都会看看爱心档案回访,见到有个案得到帮助,纾解了困难就会觉得很开心。梁小姐认为,“纾困暖童心”帮助贫困儿童读书,能让他们知道社会在关心他们,心理上便不会自卑。“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孩子读了书,将来可以自立做个好人,再回馈社会。”梁小姐希望大家能多些关心广州本地的贫困人群,“虽然广州发展很快,但穷的人还有很多。”
  单亲家庭感同身受 坚强女子热心助人
  在捐款记录上,邓小姐不一定每个月都出现,但一次捐款就上千元,还同时指定多个捐助对象,坚持捐了四年。
  邓小姐在服装公司工作,声音悦耳而充满热情,让人想不到她也曾经是一个家庭经济环境不好的单亲孩子。邓小姐告诉记者,捐款的缘由很简单,就是被报道感动了。2005年,邓小姐第一次看爱心档案,那些困苦而又精神可嘉的人让她深深受到感动,立即就决定了要捐钱帮助他们。邓小姐说,很多家庭虽然贫困,但亲人们不离不弃,这些报道都让她看得想哭,所以每一次捐款就会指定很多个案,希望每个都帮帮,“但我捐的钱还是太少。”
  之所以容易动情,邓小姐坦言是因为感同身受。邓小姐的父母在她十多岁的时候离异,母亲也因为那次打击患上精神病,久治不愈,去年第三次复发入院,至今还在老家的医院里。邓小姐从小就已经目睹很多痛苦的事情,所幸性格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为人乐观积极。“我很早工作,因为家庭经济不好,快大一的时候就出来打工,大二就半工半读。”坚强的邓小姐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幸而蒙上阴影,双鱼座的她虽然多愁善感,可也很容易恢复热情,对社会和身边的朋友都充满感激,“多得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照顾母亲的日子里,邓小姐来回奔波,辛苦得差点撑不过去了。“有些孩子,得了精神病或者智障,有些孩子,父母有重病,个中的痛苦和艰辛,我都体会得到。”于是,邓小姐几乎每个月都亲自到慈善会捐钱,有时出差很长时间没捐了,她也会惦记着,回到广州就去捐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到邓小姐的热心,即使面对一个陌生人,她也衷心地送上关心和祝福。邓小姐希望“爱心档案”能继续跟进报道那些需要帮助的个案,让每一笔善款都落实到位,而记者也相信,社会上有像邓小姐这样的热心人在,贫困孩子们便永远不会感到寂寞。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