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乌托邦队长等您来提问乌托邦队长的微博乌托邦队长的百度知道乌托邦队长的悟空问答
乌托邦队长的知乎乌托邦队长的头条志愿者报名咨询乌托邦队长微信公众号
加入启智报名志愿者义工登记助力志愿之城
查看: 996|回复: 1

灾区重建:见证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双重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14:12:58 | |阅读模式
灾区重建:见证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双重成长
http://view.QQ.com 
2008年05月25日07:24   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社论  评论4条
据报道,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3次会议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并要求争取三个月内制定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方案拟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调整、防灾减灾等方面。这意味着抗震救灾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只要像救灾那样信任和容纳已经被积极动员起来的民间力量,将是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保障。

汶川地震至今已13天,罹难者已超过6万人,灾民安置、物资救济、堰塞湖险情、震区防疫等仍旧构成巨大的考验。无疑,军队和政府承担着绝大部分的任务,是抗震救灾的主导力量。不过也要看到,随着灾害进程的演变,抗震减灾的目标愈发细化和具体化,灾后重建不只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有心理创伤等长效的艰巨任务,而在这些领域,志愿者、NGO、企业乃至一般民众都可以自发承担细致的使命,填补并充实救灾工作的琐碎环节。事实表明,无论公民个人还是已经活跃的环保、助学等民间团体组织,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为灾民做事,完全可以和政府达成良好协作,与国家力量一道抚慰震恸。
相较于抗震救人,灾后重建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它要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恢复基本的社会面貌和治理秩序,要让500万人口重新回归家庭生活,为他们整理出对故乡、城镇、社区、工作等诸多头绪的方向感。重建涉及人和社会“再造”的所有方面,社区重建将持续时间起码长达数年甚至超过十年。毫无例外,国家在重建中具有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考虑到灾区重建的复杂性,完全可以将各类民间团体吸纳进来,发挥公民与社会团体在公共服务、专业技术等领域的优势,促进震区“新生”,也是培植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良好机会。
根据中央政府已制订的计划,对四川灾区重建施行省区对口帮扶的方式,21个省市分别负责一个重灾县,划片负责。重建工作的核心领导无疑是中央政府,同时又用包干的方式确立了具体的“执行人”。这种灾后重建模式有利于动员各类社会民间力量广泛地介入重建事宜。热心从事志愿行业的公民可能尤其关注孤儿、助学问题,公民企业如大型开发商可能拟订灾后社区规划重建,招聘灾区群众,具备专业技术的公民团体NGO则可能关注灾区污染治理、环保等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扶持震中汶川重建的广东,川人乃至甘肃等地籍贯人士众多,赤子之心系乡情,公民自主及公民团体发育相对完善,也更有责任为一个新汶川的诞生尽心尽力。
无数的公民和公民团体就一个公民社会活跃的毛细血管,借助他们的力量,重建工作能够倾听到最大多数灾民的意见诉求,促使重建的决策更民主、更有效,从而提高重建的效率和它的透明度、责任心。尤其是在震区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发育健全的公民社会可以提供具体而微的社区服务,弥补公共部门职能受到削弱后的空间。毋庸置疑,政府在此前救人救灾的阶段已肯定了民间力量的上述功能,还应当及时总结经验,为在重建中容纳一个公民社会的运作提供机制保障,这也是“多难兴邦”应有的涵义。
从昨日传出的讯息看,四川恳请志愿者放缓入川救灾的节奏,稍后再做援助行动。我们不讳言确有盲目进入震区的志愿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扰,但灾区政府的表态不该被理解为对民间力量的拒绝,反而证明出台相关制度来接纳社会后援的紧迫性。对于漫长的重建规划来说,没有培育一个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灾民担忧灾后的井喷式救助,可能难以持久。如果政府乐于为民间力量参与重建开放更多的通道,这既是表明了重建的决心,也将证明政府志在培育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专注于灾区重建。这是国家之幸,也是灾民之幸。
重建已然开始计时,这是国家强大动员抚平灾害伤痕的艰巨课题,也是培育一个公民社会的试验区。我们希望能够有一扇门始终敞开,以此见证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双重成长。
发表于 2008-6-3 20:08:56 |

灾区重建:见证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双重成长

不经理风雨怎么见彩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